□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像山鎮(zhèn)柳汁小學 謝亞清
在小學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數(shù)量較少。但到初中階段,數(shù)量就會大幅提升。因此,在小學階段,打好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對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提升有著關鍵作用。對學生而言,在缺乏文言文使用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認知和理解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教學學科素質(zhì),完善教學手段,使教學過程更加順暢。
《楊氏之子》這篇文言文是小學教材中第一篇文言文。面對這種陌生的文體,學生難免產(chǎn)生畏難心理。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投入程度。
例如,在學習《楊氏之子》時,教師可以在正式講課之前,給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教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想說的呢?”學生:“曹沖很聰明,很有想法,我們要向他學習?!苯處煟骸按_實,曹沖是一個非常聰慧的小孩。在梁國,也有一個小孩十分聰明,只是他的智慧體現(xiàn)在語言的交流上,大家想不想認識一下他呢?”學生:“想?!苯處煟骸敖酉聛碜屛覀円黄饘W習課文《楊氏之子》吧?!毙W階段的學生,對故事是沒有抵抗力的。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使學生集中在課堂的教學中,還能對于課文展現(xiàn)兒童智慧和語言魅力的情感有所把握,為整體教學打下基礎。
古文區(qū)別于現(xiàn)代文的特點在于文體短小精煉,具有獨特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要想讓學生體會到古文的美感,首先學生對古文的字音和斷句要把握準確。如果學生對“為設果”中的“為”和“兒應聲答曰”中的“應”的讀音把握不準,教師要重點給學生糾正這些字音,這樣斷句就能讓學生對古文韻律美有所體會,對于文本意思解讀也有關鍵作用。如“孔君平詣其父”這句話,在不知道文本意思的前提下,學生很容易將孔君平三字拆開,讀成“孔君/平詣/其父”,這就會使句意理解有偏差。因此,在精解文本內(nèi)容之前,要先讓學生多讀古文,能夠理解古文,進而在扎實的古文實踐中,熟悉語感,積累語感,進一步體會古文語句的規(guī)律,為今后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在教材中,文言文都會有注釋。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利用注釋來理解文本內(nèi)容。首先,教師對注釋中通假字“惠”以及“詣”“示”“未”“乃”等字進行解讀,待學生理解清楚后,可以利用文言文接龍的形式,讓學生對古文進行搶答翻譯。通過游戲的形式,既有利于增加學生課堂參與感,還能讓學生的文本理解直接展示在教師面前,便于教師進行糾正。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慧。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課文大概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梁國有戶姓楊的人家,他家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苯處煟骸罢n文從什么地方體現(xiàn)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呢?”學生:“從他和孔君平的對話上?!敝链?,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有了整體認知,也對楊氏之子的聰慧有了大體感知,教師接下來的教學重點要放在重點詞句的解讀上,讓學生能感受到語言的技巧。
《楊氏之子》的精髓在于楊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對話上,簡單的兩句話體現(xiàn)了語言的巧妙和說話的技巧。教師:“誰能翻譯一下‘此是君家果’這句話?”學生:“這是你家的水果。”教師:“孔君平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學生:“因為楊梅也姓楊,所以孔君平說楊梅是楊氏之子家的水果。”教師:“那他的用意是什么呢?”學生:“為了考驗楊氏之子吧?!苯處煟骸巴瑢W們理解得非常正確??拙铰犝f楊家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于是打算考考他,沒想到楊氏之子回答得既幽默又巧妙,讓孔君平很是佩服。那么如果孔君平問的是你,你會如何回答呢?”通過這樣的提問,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再次感悟語言的魅力。教師:“如果來訪的人姓丁,楊氏之子會怎樣回答呢?”學生:“未聞丁香是夫子家花。”這樣提問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深入感受到語言的技巧,體會文章所表現(xiàn)的深層內(nèi)涵。
綜上所述,文言文教學要有層次感,教學過程要由淺入深。先給學生奠定符合文章的情感基礎,再通過誦讀,了解文章大致內(nèi)容。之后通過注釋完善詞句意識,理解重點內(nèi)容,從而理解文章蘊含的內(nèi)涵。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是符合教育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