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珺 宋子玉
摘 要 本文對2018年長沙望城國際鐵人三項賽86名參賽者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參賽者受傷率高達78.57%,需引起重視。在公路自行車階段受傷最多,其次是公路長跑與游泳;膝關節(jié)、 踝關節(jié)和腰部是受傷的主要部位;肌肉拉傷,韌帶損傷和皮外傷是運動損傷的主要類型;訓練過度、運動前準備活動不足和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是導致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推廣鐵人三項運動的同時應加強防護教育和宣傳工作,普及鐵人三項運動的損傷預防、治療恢復以及專業(yè)訓練方法的知識。
關鍵詞 鐵人三項運動 流行病學 運動損傷 調查
中圖分類號:G478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伴隨著馬拉松運動的發(fā)展,鐵人三項運動也逐漸進入民眾視野。該項比賽需連續(xù)完成游泳(1500m)、自行車(40km)和跑步(10km)三項, 約需2小時左右。這項運動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運動員挑戰(zhàn)身體極限, 極易導致傷病。檢索中國知網發(fā)現(xiàn),鐵人三項運動的文獻較少,且主要聚焦專項訓練問題。以鐵人三項、流行病學、損傷預防為主題僅篩選出十篇文獻,研讀發(fā)現(xiàn)都是對專業(yè)運動員或高水平運動員的損傷調查,暫無對大眾參與者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筆者通過對2018年長沙·望城國際鐵人三項參賽者基本信息、運動損傷情況及原因調查,試圖發(fā)現(xiàn)鐵人三項運動損傷發(fā)生特點以及相關危險因素,從而為廣大鐵人三項愛好者提供指導,減少運動損傷。
1調查對象與方法
以2018年長沙望城國際鐵人三項賽參賽者為調查對象。隨機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回收率86%,有效率84%。用Excel對問卷調查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2研究結果
2.1參賽者基本特征
男性參賽者居多,占到85.7%。平均年齡32歲。有45.2%的參賽者從事鐵人三項運動的時長在半年以下,并且83.3%的參賽者從未經過專業(yè)教練或訓練營指導。
2.2運動損傷預防情況
鐵人三項的運動損傷既有綜合性項目的特點, 又有每個項目的特點。早在1999年喬志源等人就提出消除疲勞和恢復體力對預防損傷十分重要。調查顯示,在賽前,大部分人會做充足的準備活動,其次是備齊營養(yǎng)補給及戴好護具。但有9.5%的運動員在賽前選擇什么都不做。大部分人會在賽后進行肌肉拉伸、按摩放松和熱水浴,也有少量運動員不重視賽后或日常訓練后的放松,這對于鐵人三項運動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2.3損傷的部位
在損傷部位構成中,下肢損傷率最高(78.6%),其次是上肢和軀干,分別占39.3%、23.8%。具體看,占首位的為膝關節(jié)(38.1%);踝關節(jié)和腰部分別列第2,3位。膝關節(jié)損傷最多,可能因為鐵人三項的項目特點,游泳、自行車和公路跑三個項目緊密銜接,膝關節(jié)承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且多數(shù)時間都處于屈膝位,常導致受傷。在1999年喬志源等人調查36名優(yōu)秀鐵人運動員損傷性質部位中,腰背肌筋膜炎居首位, 發(fā)病率為22.2%,但未給出原因。本研究中,腰部損傷緊排踝關節(jié)之后,筆者認為可能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腰背肌的緊張貫穿比賽始終;二是放松恢復時腰背肌容易被忽視。
2.4運動損傷的類型
損傷類型主要為肌肉拉傷(27.4%),韌帶損傷和皮外傷損傷分別位居2、3名。而據(jù)中國鐵人三項協(xié)會醫(yī)務委員會近10 年對國際國內比賽及我國集訓隊訓練情況的觀察,鐵人三項運動員在各個項目中常見的傷害為:(1) 游泳:溺水、肌肉痙攣、撲打、擦挫、創(chuàng)切、肩袖損傷;(2) 自行車:骨折、捻挫傷、軟組織損傷、脫水、中暑;(3) 長跑:中暑、脫水、水腫、肌肉拉傷、運動器官疲勞性損傷。本調查的損傷類型基本符合以上常見傷害,其中溺水基本可避免,因為不太善水的參賽者都可以攜帶專門的漂浮救生裝置;賽事基本都在八至九月進行,中暑和脫水的情況比較少見,并每隔五百米都設置一個醫(yī)療和補給點,及時救助意外跌倒損傷等情況。
2.5損傷發(fā)生的階段
調查顯示,在公路自行車階段受傷最多。鐵人三項運動并非三個單項的簡單組合, 技術訓練不容忽視。游泳由于是在水下進行有阻力,損傷不易發(fā)生。而自行車比較難掌控,彎道與直道的快速銜接都是極易摔下車的。
2.6損傷原因分析
調查顯示,訓練過度(32.1%)是參賽者產生損傷的主要原因。首先,大多數(shù)人在盲目鍛煉,訓練不系統(tǒng)不科學;其次,由賽前準備活動不充分(28.6%)導致的損傷占據(jù)將近三成,可能與不做專項性準備活動有關。
3建議
鐵人三項運動有很好的鍛煉價值,但對參與者體能的綜合性要求非常高。而且可以有效拉動多種體育產品的消費,商業(yè)價值也高。國家應重視鐵人三項運動民間賽事的推廣。但同時,在防護和培訓方面也應跟進,普及鐵人三項運動的損傷預防、治療恢復以及專業(yè)訓練方法的知識。
(通訊作者(指導老師):宋子玉)
作者簡介:劉珺,長沙醫(yī)學院運動康復系在讀本科生,通訊作者(指導老師):宋子玉,研究方向:運動損傷預防與康復治療,高校體育教學。
參考文獻
[1] 鄧運龍,袁建琴.血尿素指標在鐵人三項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1,20(02):206-207.
[2] 張令強.鐵人三項運動損傷的預防[J].運動人體科學,2016,6(03):11-13.
[3] 喬志源,任玉街等.優(yōu)秀鐵人三項運動員的創(chuàng)傷流行病學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2(0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