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芳
摘 要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要突破傳統(tǒng)影視教學觀念的限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能力。在具體的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合作教學模式不僅活躍了數(shù)學課堂教學氛圍,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本論文以合作教學模式在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為研究切入點,對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論述。
關鍵詞 數(shù)學 教學 合作模式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中學數(shù)學教學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解題能力,更要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邏輯能力等,前面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面對這一新的教學改革,傳統(tǒng)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必須要積極探索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
1合作學習模式內涵
合作學習模式又稱之為“小組學習法”、“分享學習法”、“團隊學習法”等,興起于上個世紀70年代,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同,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指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課上或者課前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對所學的知識擁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討,進而使得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具體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堅持相應的分組原則,以2~6人為一組,對學生進行分組,共同完成所分配的學習任務。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在合作教學模式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在課前對知識點進行了一定的自學,同時在課堂上,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小組成員之間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思維的碰撞,如此一來,大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合作模式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對知識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其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進而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2我國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中學數(shù)學具有較強的思維性、邏輯性和抽象性,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具有較強的難度,同樣也是制約中學生成績的關鍵學科。就目前而言,在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仍然是采用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以至于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在具體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雖然部分教師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了合作模式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合作教學模式在中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應用,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如:分組中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學性;合作學習模式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作用等。
3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3.1科學分組,確保合作學習模式的科學性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科學分組是基礎和關鍵。部分教師在實施分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均是以坐位進行分組的。這種簡單的分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不科學性,嚴重降低了合作學習的效果。
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在分組之前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詳細的了解,包括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生數(shù)學學習能力、現(xiàn)階段的數(shù)學成績等,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組;第二、在具體進行分組的過程中,必須要始終堅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如果教師將一個學習小組設定為4人,則應包括1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2名中等生、1名成績較差的學生。同時,在分組的過程中,還要切實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對于善于交流和沉默寡言的學生進行平均分配;第三、教師在分組完成之后,還要對小組成員的職責進行明確的劃分,以便其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第四、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采取小組長輪流擔任的制度,以確保每個成員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避免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不愿參與討論、不主動發(fā)言等懈怠的現(xiàn)象。
3.2構建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確保合作學習模式順利展開
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想真正發(fā)揮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就必須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對教師所提出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探討,并在討論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才能不斷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進行“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相關內容的教學活動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充分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柱體、椎體、球體等,提前進行了預熱,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的方式,結合自己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對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發(fā)言。接著,教師結合教學大綱中的相關要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了探索。
3.3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主題
在中學數(shù)學課堂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選擇最佳的學習主題。因為合作學習這一模式并不適應于所有的數(shù)學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對中數(shù)學書教材進行詳細的研究,找到適合于合作學習的內容,對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通常來說,在中學數(shù)學課本中,具有開放性的課程學習中,尤其是新課程的開設中,是進行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
例如,在進行“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相關內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 充分利用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加減法的原理和步驟作為合作學習的目標。進而使得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和探究的方式,對其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在討論和探索的過程中,集思廣益、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并且在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
3.4加強合作學習方法指導
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也不能真身之外,必須要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方法指導。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郭晨各種,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探討。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一定的瓶頸時,教師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工作,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更深入的學習,以達到了解知識點、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學生的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還必須要極強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符合中學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了新課標的要求?;诖?,教師在具體的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科學分組、構建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主題,并加強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全面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以提升其數(shù)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邵善兵.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129.
[2] 歐金玲.初中數(shù)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探究和實踐[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17):59.
[3] 吳秀錦.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07):59.
[4] 張效國.中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初探[J].初中數(shù)學教與學,2017(24):1-2.
[5] 劉增壽.提升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7(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