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運用智能手機APP Oscilloscope優(yōu)化中學物理教學

2019-05-19 15:08:52蘇鳳蘇東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9年23期
關鍵詞:音叉響度波形圖

蘇鳳 蘇東

摘? 要 以“聲音的特性”的教學設計為例,介紹應用智能手機APP Oscilloscope優(yōu)化中學物理教學,利用Oscilloscope顯示聲音不同的響度、音調、音色對應的波形圖,實驗效果明顯,是一次成功的教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 智能手機APP;中學物理;Oscilloscope;實驗教學;聲音的特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9)23-0046-03

1 前言

隨著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智能手機APP遍地開花,應用智能手機為物理教學服務,為物理課堂增添新鮮元素,增強可操作性,易激發(fā)學生實驗探究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2 智能手機APP Oscilloscope的優(yōu)點

1)與傳統的示波器比較,Oscilloscope頁面設置簡單,操作方便,不用進行調節(jié),直接打開APP便可使用,如圖1所示。

2)輕點一次手機屏幕,啟動Oscilloscope的Hold鍵,可以固化任意一瞬間的波形圖來截取圖像(見圖2),為實驗教學的圖像獲取與分析提供便利。

3)手機可以與計算機同屏,通過大屏幕同步顯示實驗現象,優(yōu)化教學可視效果。

3 教材分析

聲現象安排在人教版物理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二章,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須通過開展新穎有趣的物理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并且通過物理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充分理解物理學科的重要性。聲音的特性是聲現象這一章中最重要的內容,其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4 教學過程

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教師播放兩段音調相同的音樂,第一段音樂的音量較大,第二段音樂的音量較小,提問:同學們可以感受到兩段音樂有什么不同?

學生:第一段音樂聽起來感覺比較大聲,第二段音樂聽起來感覺比較小聲。

教師:在物理學中,把聲音的大小(強弱)叫作聲音的響度。

教師:用力敲音叉后,音叉產生的聲音響度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響度從大慢慢變小。

教師:響度在從大變小的過程中,音叉的振動有沒有什么變化?

學生:沒有看出來,音叉振動得比較快,并且振動幅度比較小,振動幅度的變化不容易直接用眼睛觀察。

教師:有沒有辦法設計一個實驗,可以比較清晰看到物體振動幅度的變化?

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設計實驗的方案用圖、文表達。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用不同的器材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但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把微小的實驗現象放大。學生經歷“安靜的沉思—活躍的討論—教師的適當引導—對實驗方案進行交流與評估”螺旋式上升的科學思維過程,制訂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1】

1)實驗器材:音叉、鐵架臺、乒乓球、細繩。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

2)實驗步驟:

①用細繩的一端系好乒乓球,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

②用小錘敲擊音叉后,立刻讓音叉貼近乒乓球。

3)實驗現象:隨著聽到音叉的聲音響度變小,乒乓球被音叉彈開的幅度也越來越小,說明音叉振動的幅度也在變小。

4)實驗結論: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方案2】

1)實驗器材:小鼓、紙屑。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

2)實驗步驟:

①把小紙屑均勻地灑在鼓面上;

②用較大的力敲打鼓面,觀察紙屑的跳動高度;

③再用較小的力敲打鼓面,觀察紙屑的跳動高度。

3)實驗現象:用較大的力敲打鼓面,聲音的響度較大,此時紙屑跳動的高度也較高,說明鼓面的振幅較大。

4)實驗結論: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學生能夠利用身邊可以獲取的相關器材設計實驗,把物體振動的幅度進行放大后再進行比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了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兩個實驗方案都是通過轉換法來判斷某一時刻振幅的大小,沒有把響度隨振幅變化而變化的完整過程展現出來。接下來,教師帶領學生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把聲音的響度隨振幅變化關系通過聲音的波形圖直觀地顯示出來。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1)實驗目的:探究聲音的響度和振幅的關系。

2)實驗器材:智能手機、音叉。實驗裝置如圖5所示。

3)實驗步驟:

①上課前在智能手機上安裝APP Oscilloscope類示波器軟件;

②手機屏幕與顯示屏同屏并打開Oscilloscope,音叉放在手機旁邊;

③敲擊音叉,感受聲音的響度變化并同時觀察波形圖的變化。

4)實驗現象見圖6

5)實驗結論: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教師展示兩個不同型號的音叉,一個標有“512 Hz”,另一個標有“256 Hz”,提問:用同樣的力分別敲擊兩個音叉,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學生:“512 Hz”的音叉產生的聲音更“尖”,聲音更高;“256 Hz”的音叉產生的聲音更“沉”,聲音更低。

教師:在物理學中,聲音的高低叫作音調,音調由什么因素來決定?

學生:音調的高低由頻率來決定。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相關內容,思考什么是頻率?頻率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學生: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f),單位是Hz,它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

教師:音叉標有“512 Hz”和“256 Hz”表示什么意思?產生聲音時哪個音叉振動得更快?

學生:“512 Hz”表示音叉每秒鐘振動512次,“256 Hz”

表示音叉每秒鐘振動256次,因此,“512 Hz”的音叉振動得更快。

教師用“512 Hz”和“256 Hz”再次進行演示實驗,用同樣的力分別敲擊兩個音叉,讓學生感受聲音高低的同時,仔細觀察哪個音叉振動得更快?依據是什么?

學生:無法看出哪個音叉振動得更快,因為兩個音叉都振動得很快,無法用眼睛直接分辨快慢。

為了克服教學難題,突破學生眼睛無法直接分辨的瓶頸,教師引導學生利用APP Oscilloscope把聲音的音調和頻率的關系通過聲音的波形圖直觀地顯示出來。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1)實驗目的:探究聲音的音調和頻率的關系。

2)實驗器材:智能手機、音叉。實驗裝置如圖7所示。

3)實驗步驟:

①在智能手機上安裝APP Oscilloscope類示波器軟件;

②手機屏幕與顯示屏同屏,并打開Oscilloscope;

③敲擊“512 Hz”音叉,待Oscilloscope顯示波形圖后進行截屏;

④敲擊“256 Hz”音叉,待Oscilloscope顯示波形圖后進行截屏。

4)實驗現象見圖8。

5)實驗結論:聲音的音調與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音色? 教師播放不同的歌手唱同一首歌,播放不同的樂器產生的聲音,如吉他、長笛、鋼琴、單簧管等,讓學生感受不同的人(物)發(fā)出聲音的區(qū)分度。不同的人(物)發(fā)出的聲音都有自己本身的特色,叫作音色。

讓三個不同的學生分別用吉他、鋼琴、長笛都發(fā)出C調1(dou),分別用三個不同的智能手機的Oscilloscope記錄三個不同樂器發(fā)出聲音的波形圖,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樂器發(fā)出C調1(dou)時波形圖的異同,如圖9所示。

在人教版教材中,采用示波器進行實驗,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也能顯示出不同的樂器發(fā)出相同音調時的波形圖,實現同樣的功能,但Oscilloscope使用起來更方便。

5 結語

本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區(qū)分、感知聲音的特性到實驗探究分析,提髙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科學證據說話的意識。學生在課堂上親身感知聲音響度、音調、音色的不同,同時應用智能手機APP Oscilloscope

把不同響度、音調、音色的波形圖顯示出來,實驗現象更具有直觀性,實驗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聲音的特性。實踐表明,智能手機的應用為中學物理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推廣。

作者:蘇鳳,廣州市番禺區(qū)象達中學(511483);蘇東,廣州市天河區(qū)東圃中學(510660)。

猜你喜歡
音叉響度波形圖
交流接觸器典型通斷過程分析
音叉共鳴現象的教學探析
由波形圖領悟聲音特性
淺析CH-γ方程中解的求法
用DIS數字化信息系統測量金屬棒中聲速的有效方法
大學物理(2021年2期)2021-01-25 03:26:18
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
響度在節(jié)目制作和播出中的應用
數字時代中節(jié)目響度平衡淺析
新聞傳播(2016年3期)2016-07-12 12:55:36
臺內音頻響度控制方式
自制音叉的對稱性與非對稱性破壞性實驗研究
大新县| 谷城县| 武宣县| 淳化县| 平顶山市| 阳曲县| 瓮安县| 贵州省| 兴仁县| 梁平县| 米林县| 治县。| 石楼县| 西贡区| 彰化市| 彭泽县| 抚顺县| 吴堡县| 江源县| 周宁县| 拉孜县| 琼结县| 临夏县| 尼勒克县| 云梦县| 固镇县| 沾化县| 白朗县| 吉木乃县| 台中市| 惠来县| 高陵县| 吉水县| 岚皋县| 湖州市| 苗栗县| 分宜县| 平凉市| 七台河市| 合江县| 清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