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
摘要:研學旅行課程要做到立意高遠、目的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太倉市實驗小學通過整合研學旅行課程的學習方式、區(qū)域資源、體驗形式、學科領域,對研學旅行課程進行整合設計,更好地推動課程的實施,引領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豐富人生閱歷。
關鍵詞:研學旅行課程;整合設計;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4B-0028-03
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11部門于2016年印發(fā)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各中小學“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做到立意高遠、目的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xiàn)象”。研學旅行課程是根據(jù)研學旅行集中安排、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研究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特點,梳理整合學科、課時、教師、學生、教材、教學資源等課程要素,明確教育目標,形成有課程計劃、課程安排和課程評價內(nèi)容的成體系的研學旅行校本課程。對研學旅行課程進行整合設計,能夠更好地推動課程的實施。
一、從游學到研學,整合研學旅行課程的學習方式
研學旅行其實是一種有主題有目標的實踐活動,是整合了課程的系統(tǒng)性與活動的自由多變性的綜合性學習形式。
1.游中有學,玩與學的組合
研學旅行就是讓學生在游中學,在學中游?!坝巍笔恰皩W”的方式,“學”是“游”的目的,兩者交互共生。這個“游”,主要是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在與平常的教學環(huán)境不同的情境下,拓寬視野,親近自然,參與體驗;這個“學”,相較于課堂的學,更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學生通過研學旅行的體驗性活動,能夠?qū)W習中華傳統(tǒng)美德,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在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要正確處理好“游”與“學”的關系,既注重教育性,又不失趣味性。
2.學中有研,動與靜的結合
在實施研學旅行課程的過程中,設計了研學手冊。手冊就是學生的研究導學單,對如何開展學習活動有詳細的指導。在研學前,學生可以在導學單的指導下開展先學活動,對研學目的地有一些知識的儲備;在研學過程中,學生要在導學單的指引下盡可能全面地去了解更多的知識與文化,體驗更多的研學項目,讓研學的價值最大化。學生通過觀、學、思、行四大行動,完成不同級別的研學任務。手冊成為學生最好的學習引擎,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性選擇和個性化體驗,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間,也讓他們在研學活動的過程中兼顧“動”與“靜”。
3.研后有思,做與思的融合
“做”體現(xiàn)研學旅行課程的實踐性和活動性。師生在研學旅行中參觀、體驗,一起調(diào)查研究。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思”。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要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思考,主動體驗,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不斷反思,使他們獲得新的體驗,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素質(zhì),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
4.激思導行,思與行的整合
研學旅行課程要求學校、教師、學生都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要廣泛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利,讓每個學生在研學旅行中都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設計、開發(fā)、創(chuàng)造等。結合學生對研學旅行活動的反思,對研學手冊進行修訂,從而使之更好地指導研學旅行活動。把研學旅行課程實施后的得失、體會和收獲,整理成資料包,進一步完善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
總之,研學旅行課程要通過“游、學、研、思、行”等環(huán)節(jié)的整合設計,做到游中有學,學中有研,研后有思,激思導行,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二、從本土到世界,整合研學旅行課程的區(qū)域資源
太倉市東臨長江,南接上海,西依蘇州,北鄰常熟,擁有豐富的研學旅行資源。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研學需求,立足本土,放眼世界開發(fā)不同的研學旅行課程資源。
1.研學旅行區(qū)域的課程整合
我校根據(jù)太倉的人文資源以及學校的校際交流、國際交流的傳統(tǒng),從研學旅行區(qū)域的角度進行課程整合,建構了“跨學校整合課程”“跨區(qū)域整合課程”“跨國界整合課程”三大主題課程。其中,“跨學校整合課程”包括“低年級校園游”課程和“聯(lián)盟學校浸潤學習”課程;“跨區(qū)域整合課程”包括低年級“實踐基地學習體驗”課程、中年級“扎根本土,婁東文化尋根”課程和高年級“古往今來體驗”課程;“跨國界整合課程”包括體現(xiàn)家國情懷的“走遍中國,爸爸媽媽去哪兒”課程和開拓域外視野的“放眼世界,國際理解教育”課程。
在課程設計中,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增長和學習能力提升,由學校到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到區(qū)域、區(qū)域到全國、全國到世界,逐步擴大研學旅行區(qū)域,更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
2.研學旅行區(qū)域的主題整合
根據(jù)研學旅行目的地的資源,將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成不同的主題。有“園林親美”主題課程,將太倉弇山園、太倉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園、蘇州穹窿山、常熟虞山風景區(qū)等園林資源整合在一起進行設計;“動物世界”主題課程,對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長風海洋世界、常熟海星島等動物觀賞的資源進行整合設計;“新科唱響”主題課程,對上??萍拣^、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東方綠洲等科技場館資源進行整合設計;“對話歷史”主題課程,對無錫三國城、無錫水滸城、常熟沙家浜生態(tài)濕地等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設計……
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按照研學旅行目的地的資源進行主題整合,使課程目標更聚焦,課程內(nèi)容更貼近生活,激發(fā)學生在研學旅行中主動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從學校到班級,整合研學旅行課程的體驗形式
研學旅行課程是活動性、實踐性課程,也因此,它可以打破單課執(zhí)行的固定模式,和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整合起來——不僅可以整合到學校的大型體驗活動中,滲透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也非常靈活有效。
1.與學校德育活動整合,跨年級體驗
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研學旅行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所以在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中,還要考慮與學校的德育活動和少先隊活動進行整合。如一年級新生入學第一天,德育處開展了“低年級校園游”課程中的“校內(nèi)半日體驗”活動,開展“小手拉大手”校園游覽活動。通過高年級學生一幫一帶領一年級新生完成校園闖關游戲,讓新生熟悉校園環(huán)境,了解校園文化歷史。又如少先隊結合研學旅行中“放眼世界,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在六一節(jié)當天,設計“五洲同樂慶六一”的活動,讓學生穿上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服裝進行展示,從而引導學生對世界各國的民族和服裝進行研究學習。將學校德育活動和研學旅行課程進行整合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世界,融入真實的社會,鍛煉自身的能力。
2.與班級主題活動整合,全程化體驗
利用班級活動,整合研學旅行活動,按照“游前”“游中”“游后”三個階段設計開發(fā)若干微型課程。例如,在組織“新科唱響”主題課程的上??萍拣^游學活動時,設計了如下微型課程:“游前”課程是通過“我是文明草根娃”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課,對研學旅行中的文明禮儀進行探討,使學生增強意識,真正踐行“游覽之禮”和“觀賞之禮”;通過“我是自理小能手”主題班會活動,具體指導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如何準備旅行用品,學會整理餐具、垃圾等?!坝沃小闭n程主要是讓學生根據(jù)游學手冊的要求和自我設計的研究主題,進行觀察、研究、實踐、思考?!坝魏蟆闭n程是通過“我是科技小達人”主題班會活動,學生展示自己在上??萍拣^研學旅行過程中的研究收獲,對研學旅行課程學習進行回顧、反思、提煉,從而促進深度學習。
四、從單一到多元,整合研學旅行課程的學科領域
在研學旅行課程中,學生活動不再圍繞單一學科、單一目標進行學習,而是學會多學科的統(tǒng)整主題學習,拓展了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1.學科內(nèi)的學習內(nèi)容延展深化
在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開發(fā)中,把課堂學習帶到研學旅行過程中,實現(xiàn)課堂與課外的打通。如:結合語文《水鄉(xiāng)歌》的教學開發(fā)“水鄉(xiāng)風韻”研學旅行課程,結合科學的植物相關知識的教學開發(fā)“植物的奧秘”研學旅行課程。通過這樣的整合設計,一方面,本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研學旅行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另一方面,研學旅行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獲得的技能在學科教學中也可以得到整合和深化。
2.學科間的學習能力互補強化
研學旅行課程不僅與某單一學科聯(lián)系緊密,更打破了學科間的界限,使學科之間相互交融,共同為研學旅行服務。如在“園林親美”主題課程實施中,可以根據(jù)園林的環(huán)境特點,安排樹木種類研究、戶外草坪游戲、詩歌現(xiàn)場賽等活動,將語文、數(shù)學、科學、體育等學科的內(nèi)容整合進去。又如在“婁東風土尋根——尋訪偉大航海家鄭和”研學旅行過程中,設計“鄭和故事我來說”這一活動。游學后,各小組分工合作,將研學旅行的研究成果用不同的學科方式表達出來:有的通過畫連環(huán)畫、寫故事的方式,將鄭和航海中與倭寇斗爭的事跡表現(xiàn)出來;有的組建了文藝演出小組,到各個年級巡演舞臺劇,并向來校的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客人進行展示;有的小組創(chuàng)作了鄭和寶船圖,繪制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路徑和航行距離圖;還有的小組在信息和美術老師的帶領下,一起進行文化長廊的DIY布置,將鄭和下西洋的研學成果展示在校園主題長廊中……通過各種成果展示活動的設計,將藝術、數(shù)學、科學、信息、語文等學科進行統(tǒng)整,促進了學生學科技能的提升與完善。
3.超學科的價值觀融合內(nèi)化
研學旅行課程超越了傳統(tǒng)的學科和課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具有積極的意義。一方面,學生在游覽祖國大好河山、歷史文化古跡時,可以激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懷;通過國內(nèi)與國外文化的對比思考,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祖國的認知與理解。另一方面,從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看,研學旅行是中小學生有組織的集體性、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活動,是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生活教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載體,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