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反抗與重塑: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對俄羅斯文明的新構想*

2019-05-23 12:46:20郭麗雙
俄羅斯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歐亞主義文明

郭麗雙

政治思潮研究

反抗與重塑: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對俄羅斯文明的新構想*

郭麗雙**

俄羅斯文明定位的不確定性,是千百年來困擾其身份認同和國家發(fā)展方向的難題,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再次面臨這一難題并重新抉擇。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在俄羅斯多元化思潮的激蕩中脫穎而出,其強大生命力在于,它在文明論和地緣政治學層面上,較合理地回答了俄羅斯文明定位不確定性的難題;并在深厚哲學建構的基礎上,提出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論和國際政治舊秩序、重塑俄羅斯文明和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新構想。以重塑俄羅斯文化共同體的方式重塑俄羅斯文明,對俄羅斯本國的國家認同是一種建構性力量,但它一旦超越國界就容易引起國家間或區(qū)域間的沖突。

新歐亞主義 俄羅斯文明定位 俄羅斯文化共同體 俄羅斯外交

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對俄羅斯文明的新構想新在哪里?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問題。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在其中的貢獻是,它以多元文明論反抗西方的普世價值論,以歐亞文明論重塑俄羅斯的國家定位;于哲學和地緣政治學之基整合建構出“第四政治理論”、“新俄羅斯”、“第三類世界秩序”等政治理論,反抗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國際政治舊秩序;以重建文化共同體來重塑俄羅斯的歐亞文明定位、國家發(fā)展定位,試圖重塑世界的文明秩序和國際政治新秩序。根據俄羅斯政界在國家認同和國家文明定位方面的表態(tài),我們可以確定,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在學理層面和政治實踐層面使俄羅斯擺脫了幾百年來“斯拉夫派”和“西化派”東西方文明循環(huán)爭論的困局,它完成了從自身歐亞文明獨特性出發(fā),為反抗西方價值體系、探尋本國獨特發(fā)展道路、重塑國際政治新秩序而進行文明論奠基的時代使命。

當前,俄羅斯的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提出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論和國際政治舊秩序、重塑俄羅斯文明和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新構想,成為俄羅斯學界和政界的熱點。它與當下俄羅斯面臨的重新選擇緊密相關,它為在東西搖擺中的俄羅斯文明定位找到了自己的根基,從學理層面較合理地解決了俄羅斯文明定位和國家身份認同的尷尬。俄羅斯文明定位的不確定性,是千百年來困擾俄羅斯身份認同和國家發(fā)展方向的難題。“雙頭鷹”民族在東方與西方的兩極張力間搖擺,是東西方兩種精神在俄羅斯靈魂中的斗爭,它使俄羅斯的歷史發(fā)展呈現出間斷性和跳躍性。俄國白銀時代著名哲學家別爾嘉耶夫(Н.А. Бердяев)曾在《俄羅斯的命運》中揭示了俄羅斯文明的這種復雜矛盾性:俄羅斯的自我身份認同在東西方兩種文明的碰撞中生成,其理想型的文明定位是代表全人類,其拯救全世界的彌賽亞使命也源于此。[1]俄羅斯的歷史事件多次踐行了這一使命:彼得大帝西化改革、葉卡捷琳娜二世向歐洲擴張、蘇聯向其他國家輸出社會主義模式等。這種代表全人類的文明定位,使俄羅斯在理論和現實中都遭到慘痛的重創(chuàng)。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在獨立初期經歷了自由主義改革的失敗,“我們是誰”“向何處去”的“俄國斯芬克斯之謎”再現。[2]急劇的社會轉型呼喚新的精神價值基礎,俄羅斯的社會思想陷入錯綜復雜的多元化思潮中。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解決西化派與斯拉夫派的傳統(tǒng)爭論?俄羅斯的文明定位和國家身份認同何在?正是在回應這些關鍵性問題中,歐亞主義驟然復興。在繼承古典歐亞主義提出的俄羅斯歐亞文明論之基礎上,新歐亞主義完成了哲學、地緣政治學、民族學和地理學的整合性建構,由純哲學轉向政治哲學,進而走向政治實踐,開啟了該學派的新階段。[3]它以俄羅斯文明的歐亞性之獨特價值和多極文明論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論,反抗美國主導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國際政治舊秩序;以重建文化共同體來重塑俄羅斯的歐亞文明定位、國家發(fā)展定位,進而試圖重塑世界的文明秩序和國際政治新秩序。

一、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的興起

20世紀末以來,在國家體制變換和改革失敗后,俄羅斯社會各界開始了理性反思。“俄羅斯向何處去?”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爸挥袣W亞主義才能拯救俄羅斯”的主張引發(fā)了強烈關注,古典歐亞主義被喚醒,并在新的歷史時期發(fā)展成新歐亞主義(Неоевразийство),對俄羅斯的內政、外交產生重要影響。普京自第三次出任總統(tǒng)以來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構建大歐亞伙伴關系等,都與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密切相關。筆者認為,它不僅成為俄羅斯經濟戰(zhàn)略、外交政策、政治聯盟的理論依據,而且是俄羅斯文明定位、國家身份認同的哲學基礎。

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的興起,首先是從學術界以歐亞文明論立場批判西方文明普世論開始的,它由歐亞主義思潮逐漸發(fā)展成熟為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當代歐亞主義哲學家古米廖夫(Л.Н. Гумилёв)、帕納林(А.С. Панарин)、俄僑哲學家留克斯(Л. Люкс)尖銳地批判了西化派的主張。[4]他們指出,自由主義西化派的觀點是烏托邦,因為俄羅斯有自己的文明特點,永遠不會變成歐洲國家。[5]自由主義西化派脫離俄羅斯現實,造成俄羅斯嚴重的對立和矛盾。從1991年起,俄羅斯哲學領域著名的雜志《哲學問題》,刊發(fā)了一系列關于古典歐亞主義的學術論文。[6]

古典歐亞主義的復興、新歐亞主義的再造、“國際歐亞主義運動”的成立、新歐亞主義思潮的傳播與發(fā)展,都與俄羅斯當代的一位學者和社會活動家直接相聯。此人就是原莫斯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現任“國際歐亞主義運動”領導人杜金(А.Г. Дугин)。杜金從1991年起擔任莫斯科《要素》雜志主編,他對新歐亞主義思潮的理論建構與傳播,對“國際歐亞主義運動”的成立與發(fā)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97年,杜金出版了《地緣政治學基礎》一書,標志著新歐亞主義再造的完成,同時開創(chuàng)了地緣政治學在學術領域的先河,使其成為當今俄羅斯的顯學。目前,地緣政治學已成為俄羅斯政治學的教學課程,該書也是俄羅斯政治學的教材。眾多的出版與研討活動,使“歐亞主義”一詞頻繁出現在媒體上,在俄羅斯掀起了新歐亞主義思潮。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成立了古米廖夫基金會,俄羅斯科學院設立了“歐亞研究中心”;在莫斯科成立了“歐亞主義”出版社,《歐亞主義》雜志也得以創(chuàng)刊。[7]在此影響之下,俄羅斯民眾開始認識到歐亞主義的當代意義,將其視為拯救俄羅斯于危難的民族精神。著名電影導演米哈爾科夫(Н. Михалков)滿懷激情地對歐亞主義充滿期盼:“俄羅斯永遠是歐亞國家,在我們這里,如果說有道路的話,我想這就是自己的發(fā)展道路——歐亞主義的道路”。[8]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逐步從確立走向發(fā)展成熟,其代表性文獻包括:《地緣政治學基礎》(2000)、《全球化的誘惑》(2003)、《鐵幕的真相》(2007)、《第四政治理論》(2009)、《21世紀俄羅斯:今天的日程》(2013)、《相對于俄羅斯的新俄羅斯:新起點還是毀滅?》(2015)、《俄羅斯:重新面臨道路的選擇》(2015)和《新的地緣政治現實——俄羅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任務》(2017)等。[9]

在俄羅斯新舊歷史轉換和急劇的社會轉型中,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作為古典歐亞主義在當代的重生,其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新歐亞主義思潮的第一個發(fā)展階段,是從1989年到1993年。這一時期探討的主題是俄羅斯文明類型的歸屬問題,其主張體現在與其他學派代表的論戰(zhàn)中。這場爭論主要是在當時俄羅斯社會三位著名的思想家——古米廖夫(Л.Н. Гумилёв)、利哈喬夫(Д.С. Лихачёв)和索爾仁尼琴(А.И. Солженицын)之間展開。古米廖夫主張,俄羅斯屬于歐亞文明,其文明特征與游牧民族緊密關聯。而利哈喬夫認為,從文化起源來看,俄羅斯文化與歐洲文化具有同源性,所以俄羅斯從來就不屬于東方,俄羅斯文化是歐洲文化的重要部分,“回歸歐洲”從來就是俄羅斯各個時代的強音。利哈喬夫駁斥古米廖夫的觀點道:如果俄羅斯文化被確定為介于歐洲和亞洲之間、西方和東方之間的文化,那么,按照這種主張勢必推論出俄羅斯文化是處于邊緣地位的文化,而實際上俄羅斯文化對歐洲文化做出過獨特的貢獻,它不應該被視為處于邊緣地位的文化。[10]對于以上爭論,索爾仁尼琴發(fā)表演說指出,不應該把俄羅斯簡單地劃歸到歐洲或者亞洲國家,因為從高加索到中亞的穆斯林共同組成了俄羅斯國家的人民,俄羅斯的各民族與東斯拉夫民族一起構成一個整體。[11]俄羅斯只有回歸傳統(tǒng)才能不被西方所同化,才能有自己的未來。這一階段的爭論雖然沒有達到一方說服另一方的結果,但是在俄羅斯文明歸屬的問題上,不再只是拘泥于幾百年來俄羅斯屬于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的爭論。俄羅斯屬于獨特的歐亞文明這一觀點,引起了俄羅斯社會的廣泛關注,古典歐亞主義創(chuàng)立的歐亞文明論,在隔離于故土之外幾十年后重新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12]

新歐亞主義的第二個發(fā)展階段,是從1994年到1999年。這一時期探討的主題是俄羅斯發(fā)展道路的選擇。1993年葉利欽總統(tǒng)炮擊俄羅斯聯邦最高委員會的“十月事件”,引起了學術界對1991年俄羅斯歷史道路選擇正確性的質疑。很多新歐亞主義研究者從不同視角,對俄羅斯發(fā)展道路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努力使新歐亞主義獨特的學術思想,轉變?yōu)閷Χ砹_斯社會發(fā)展特殊方式的有力闡釋。這一時期形成了新歐亞主義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新歐亞主義地緣政治學說,它提出了在地緣政治博弈進程中的一系列政治學知識。自此,新歐亞主義理論家分化成“文明論”和“地緣政治論”兩個不同的研究路向。前者以人類文明的形成、分類、發(fā)展與前景為著眼點,揭示了俄羅斯文明形成的過程、文明內涵及其未來發(fā)展方向,將其界定為歐亞文明;后者則從地理學、民族學和政治學融合的視角出發(fā),根據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研究世界或地區(qū)范圍的戰(zhàn)略形勢和政治行為,揭示了俄羅斯跨歐亞大陸的地理政治現實,認為決定俄羅斯未來發(fā)展的必定是復歸俄羅斯歷史中鼎盛時期的歐亞帝國模式。新世紀以來,俄羅斯新歐亞主義逐漸將兩個不同的研究路向相結合:在地緣政治基礎上,重塑俄羅斯文明。

新歐亞主義的第三個發(fā)展階段,是從2000年開始直到現在。新歐亞主義思潮按照政治立場的不同,分化為左派、右派和中派。先后出現了“歐亞黨”、“國際歐亞主義運動”等以新歐亞主義為主導思想的政黨組織和社會組織。在政治實踐方面,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成了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聯盟等國際組織的思想基礎。[13]新世紀以來,無論在政界還是在學界,新歐亞主義都成為關注度最熱的焦點。在對待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態(tài)度、俄羅斯與西方文明的關系、俄羅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等方面,該思潮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政治立場和價值立場。

新歐亞主義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俄羅斯自然歷史學院教授伊格納托夫(И. Игнатов),俄羅斯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巴什基爾國立大學哲學系教授瓦希托夫(Р.Р. Вахитов),俄羅斯科學院科學與政策分析中心教授卡拉-穆爾扎(С. Кара-Мурза)和俄羅斯國立電影大學教授捷列金(С.М. Телегин)等人。他們的著述和活動大多刊登在《東方》和《紅色歐亞》文集中,同時發(fā)表在“俄羅斯局勢”和“奧伊澤杜林”的網站上。新歐亞主義左派的基本主張是:強烈反對西方資本主義及其民主制、多黨制和議會制,認為資本主義是病態(tài)的、邪惡的社會秩序,貪婪、消費本能、人們之間的仇恨支配著它;主張所有非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反抗處于“全球資本主義”頂端的西方現代資本主義;主張宗教和共產主義相結合,該派的代表們大多數信教,認為各種“宗教”組織都是平等的,社會主義和宗教世界觀及其二者在社會中的角色相容相通。[14]

新歐亞主義右派的代表人物,有莫斯科大學哲學系教授帕納林(А.С. Панарин)、《我們的同時代》雜志主編科日諾夫(В.В. Кожинов)和烏克蘭國家地理協會會長帕先科(В.М. Пащенко)等人?,F任“國際歐亞主義運動”領導人的杜金(А.Г. Дугин),他原本是新歐亞主義右派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其“第四政治理論”曾經是新歐亞主義右派立場的典型代表作。但在烏克蘭危機前后,杜金的政治立場發(fā)生了改變,更傾向于激進的左派,主張訴諸武力解決烏克蘭危機,并主張以此作為重建“俄羅斯世界”的開端。相比之下,帕納林、科日諾夫等,則始終是持歐亞文明論堅定右派立場的代表。該派的主要觀點是:主張歐亞文明論,認為俄羅斯的歐亞大陸地理空間這一自然條件,是歐亞各民族相互融合、創(chuàng)造歐亞文明的客觀先決條件;歐亞文明是人類文明中獨特的一種,是東西方交匯的結果,它不隸屬于東方文明或者西方文明;主張文明多極論,認為人類任何歷史時期曾出現過的文明都有自身的價值和意義,不應該以人類進步論和文明進化論的思維方式考察人類各個文明的發(fā)展,而是應該以尊重每一種文明類型的思維方式,考察當時當地某一特殊文明樣態(tài);主張俄羅斯必須有強大的國家政權,認為恢復強大的國家權力,是防止俄羅斯這個國家滅亡的唯一途徑,因為俄羅斯的歷史證明,任何削弱國家權力的行為都可能導致該國解體;俄羅斯歷史的自然延續(xù)是俄羅斯人民命運的發(fā)展延續(xù),1812年俄法戰(zhàn)爭、1917年十月革命、1945年戰(zhàn)勝德國法西斯等,都證明了俄羅斯歷史的核心是強有力的國家;[15]主張愛國主義是俄羅斯人民意識結構中最高的精神價值原則,它不應被理解為對俄羅斯前社會主義(君主制時期俄羅斯樸素的社會主義思想、蘇聯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想)的熱愛,而應被理解為對俄羅斯國家的絕對忠誠。[16]

新歐亞主義中派(溫和派)代表人物,是俄羅斯科學院哲學所教授科瓦列夫(Ю.А. Ковалев)。他批判杜金以“全球使命”、“俄羅斯世界”等錯誤觀念將新歐亞主義由保守引向激進,挑起俄、烏沖突。他指出,俄羅斯地緣政治地位確實存在客觀的矛盾,當前世界明顯分化為三個強大的趨勢:美國“強迫引用民主”的活動在增強;宗教激進主義分子活動有所增加;杜金“俄羅斯世界”的思想將變成俄羅斯外交政策的“中心軸”??仆吡蟹蛘J為,悲劇在于三個趨勢的每一方,都認為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因此相互間都不能被說服,無法達成共識。杜金主張通過戰(zhàn)爭解決這一矛盾是錯誤的,因為矛盾的根源在于價值觀上的沖突,武力無法解決價值認同問題??仆吡蟹蛑赋?,解決這一矛盾的正確方法,是建構三方都認同的新價值秩序,能完成這一使命的,是古米廖夫的大歐亞主義與索洛維約夫的世界意識,二者結合構成的第三類世界秩序,將是矛盾三方達到價值共識的基礎。[17]

由上可知,新歐亞主義左、中、右三派的不同在于:左派試圖將新歐亞主義與社會主義相結合,從宗教的立場出發(fā),認為這是在此岸世界中最好的實踐方案;中派主張將斯拉夫主義與新歐亞主義相結合,認為這是解讀俄羅斯文明密碼的唯一途徑;右派則主張將保守主義與新歐亞主義相結合,認為強有力的國家權力,是俄羅斯保存國家不毀滅的必要前提。三者的共同之處在于,都試圖重塑俄羅斯文明,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論對俄羅斯的侵蝕,主張只有新歐亞主義才能重振俄羅斯的雄威。以上左、中、右三派劃分的依據,是對待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態(tài)度和俄羅斯傳統(tǒng)價值觀的立場,這是俄羅斯和中亞一部分學者的觀點,這顯然帶有歐美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劃分依據的色彩。目前俄羅斯思想界對于該思潮的研究和派別劃分,還沒有達成理性的共識,是否能夠達成不同于歐美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劃分的依據,這是需要我們進一步跟蹤研究的要點。另外,左派將宗教和社會主義相結合,這是看似矛盾的結合,但是在俄羅斯這個富有濃厚東正教傳統(tǒng)價值觀的國家,有許多學者從宗教的天國在現世的實現,來解讀蘇聯社會主義實踐;在當代俄羅斯,社會主義已經不再是無神論的代名詞,俄共也在積極與東正教會展開各種合作。

二、新歐亞主義的反抗與重塑

反抗與重塑,是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從理論貫穿到實踐的主題。它在深厚的哲學建構基礎上,提出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論和國際政治舊秩序,重塑俄羅斯文明和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構想。新世紀以來,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成為俄羅斯學界和政界的熱點,它不僅是自由主義改革失敗和俄羅斯融入歐洲受阻的應激性反應,而且較好地回答了俄羅斯迫切需要明確的文明定位和國家發(fā)展模式等問題。

“在人們投身于改造世界的實踐之前,僅僅知道當下所處的世界存在很多問題是不夠的,人們還需要知道一個更好的未來世界是什么樣子的。”[18]反抗與重塑這一主題,在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的不同時期、不同代表人物思想中,有不同的側重和表現,但總體上都是以歐亞文明論為基本立場:俄羅斯的文明定位是歐亞文明,是不隸屬于東方文明、也不隸屬于西方文明的獨特文明樣式。它在古典歐亞主義思想資源的基礎上,用現代地緣政治學、人類學等新方法,批判和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論、重塑俄羅斯歐亞文明的獨特性。其基本觀點是:在文明觀上,主張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和俄羅斯歐亞文明的獨特性,以文明多元論反抗西方普世論;強調本土主義的價值,俄羅斯文明是世界多文明體系的一極,其獨立的文化價值在于歐亞性的精神文化。在政治觀上,主張在地緣政治基礎上的權威主義和強國主義,通過加強國家作用的方式,將民主、法制與強大的國家政權相結合,對內實現團結和維護社會秩序,對外則鞏固傳統(tǒng)地緣政治利益和擴展地緣政治空間,實現其帝國夢想。在價值觀上,主張“新歐亞的民族主義”,高舉反抗美國價值秩序和政治秩序的理論旗幟,或基于文明多元論或基于第三類的世界秩序,構造地緣政治基礎上的超民族認同,構造反抗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及其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新歐亞價值體系。[19]在宗教觀上,主張回到原初而古老的宗教信仰,各種不同的古老宗教(正統(tǒng)的東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等)都與現代存在主義哲學中人“在”的這一本真狀態(tài)內在相連;在人的原初內在生命中形成相容共通的價值觀,讓人們從內在精神出發(fā)去信仰各種古老宗教;在純粹的精神信仰中找回人的原初本質,找回現代哲學對人形而上存在的遺忘,找回人類存在的哲學本體論和神學根基。

當前,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論、重塑俄羅斯文明的新構想,主要體現在帕納林、杜金和科瓦列夫等哲學家的理論建構中。

(一)帕納林的俄羅斯文明歐亞獨特性

作為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文明論的杰出代表,帕納林曾尖銳地指出,俄羅斯的歐亞性與西方在文明類型和地緣政治上的對峙將導致全球危機。在《神秘的鐵幕》(2006年)一書中,他預言道,“只有歐亞主義才能拯救俄羅斯”,俄羅斯將像自己的先輩一樣,將來要把標志著俄羅斯獨特文明的兩大元素“陸地和海洋”合而為一。[20]

1. 俄羅斯文明的歐亞獨特性是民族、宗教、政治、文化融合的產物

帕納林在文明共性的基礎上考察了俄羅斯文明的特殊性,強調俄羅斯文明可以作為世界文明中的一個樣態(tài)而存在。“在東西方民族政治和歷史文化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歐亞人民國家身份認同和民族宗教包容性”[21],它們造就了俄羅斯文明的歐亞獨特性。帕納林批判了全盤效仿西方的西化派觀點——俄羅斯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注定不能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和自主性,只能跟在西方的后面。帕納林的觀點是,“在構建俄羅斯社會時,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抽象的一般原理,而應是俄羅斯的具體特點,民族的幸福與繁榮”。[22]因此,俄羅斯的發(fā)展,只有依靠自己幾個世紀以來與游牧民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獨特歐亞傳統(tǒng)和價值觀,才會有光明的未來。

2. 通過傳統(tǒng)的內在精神信仰重塑俄羅斯國家制度的文明基礎

帕納林明確地提出了俄羅斯傳統(tǒng)的歐亞主義使命——作為先鋒帶領弱者反對強者。東正教的救世主義和整個俄羅斯歷史,都在踐行這一使命。帕納林認為,社會動蕩的根源是精神危機,擺脫這種危機的唯一出路是,促使人們從內在精神出發(fā)去信仰正統(tǒng)的東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23]同時他進一步發(fā)展了古米廖夫“只有歐亞主義才能拯救俄羅斯”的思想,主張俄羅斯以新歐亞主義的政治定位和俄羅斯文明獨特性,應對西方世界的挑戰(zhàn),以回歸彼得一世之前俄羅斯的原型,找回已失去的東斯拉夫和圖蘭成分的統(tǒng)一,重塑俄羅斯國家制度的文明基礎。[24]

(二)杜金的“新俄羅斯”構想與“第四政治理論”

杜金[25]是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代表,被外媒稱作“普京大腦”,并被列為與伊斯蘭恐怖組織領導人齊名的人物。[26]原因就在于,他的歐洲大陸主義方案、“新俄羅斯”構想、“第四政治理論”等哲學思想,在重塑俄羅斯文明、反抗歐美主導的世界秩序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 歐洲大陸主義方案

杜金把古米廖夫的歐亞大陸發(fā)展空間的理論范圍和活動范圍擴展到了歐洲,他認為,歐洲對于歐亞主義“大空間”具有地緣政治的完整性和戰(zhàn)略重要性,其中烏克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地緣政治上來看,烏克蘭和俄羅斯聯盟,是重建俄羅斯歐亞帝國的主要保證”[27]。正是基于這一觀念,杜金在烏克蘭危機中極力主張東烏克蘭必須加入俄羅斯,稱烏克蘭從歷史、地緣政治、文化認同等方面,都與俄羅斯的命運休戚相關;如果俄羅斯失去了東烏克蘭,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根基和歷史血脈。因此,他被歐美媒體稱為俄羅斯帝國主義、擴張主義的鼓吹者。同時,杜金依據獨特地理和歷史決定獨特民族、獨特文明的歐亞主義地緣政治理論,將俄羅斯歐亞文明體發(fā)展為俄羅斯-伊斯蘭大陸聯盟。主張聯合伊斯蘭國家作為最重要的戰(zhàn)略盟友,一起反抗以美國為首的單極世界。[28]

2.“第四政治理論”

“第四政治理論”是杜金基于傳統(tǒng)價值對現代性的批判,是從哲學到政治、從理論到實踐的政治哲學新構想;是一種從哲學到政治的反抗,是新歐亞主義的一個新理論基點。該理論主張以古希臘哲學、存在主義哲學和宗教神學探尋為思想資源,力圖為人類找回存在的本體論和神學根基,以此重塑人類神圣的精神價值,反抗現代工具理性主義和社會主義過度物化對人的奴役。首先,在哲學上以“此在”反抗現代性對人的奴役,找回被人們遺忘了的“在”的意義,實現價值翻轉,反抗現代性的舊價值;然后,在政治學上建構新的理論范式、新的意識形態(tài),有力地在政治實踐中反抗國際舊秩序。它不僅為多元文明達成價值共識奠定了堅實的哲學基礎,而且為現代人反抗工具理性主義的價值舊秩序、反抗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及其政治舊秩序,開啟了回歸傳統(tǒng)論的方向。

杜金認為,現代性導致人類精神維度的扁平化和信仰的迷失,使人類陷于錯誤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治中。傳統(tǒng)及其代表的價值在現代性來臨之際被推翻,于是“上帝死了”、“世界祛魅”、“神圣終結”,現代性的精神在于用人取代了神、用哲學和科學取代了宗教,用理性和科技的建構力量取代了啟示和信仰的位置?,F代性精神孕育了自由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這三種意識形態(tài)。杜金汲取了法國哲學家阿蘭·德·伯努瓦(Alain de Benoist)《反對自由主義》一書中的思想,構建自己的政治學說。伯努瓦批判了自由主義、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三種意識形態(tài),呼吁人類應該尋找第四種意識形態(tài)。杜金結合俄羅斯自由主義改革失敗,和2008年以后俄羅斯保守主義聲望不斷提高的現實,針對20世紀三大主要意識形態(tài)——自由主義、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提出“第四政治理論”。該理論理順了其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理論建構的內在邏輯,夯實了其構建保守主義的新歐亞主義基礎,補充了最初的“保守主義革命”和“第三道路”理論。他最開始提出的以俄羅斯為中心的“帝國聯盟”,本身是多個異質文明的組合體,是多極文明論的應用,這就需要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價值認同的思想作為支撐。但他并未能給出以俄羅斯為中心的“帝國聯盟”的主導觀念,因為俄國東正教的精神傳統(tǒng)無法涵蓋“帝國聯盟”多元文明體系,不能給出統(tǒng)攝不同文明體、不同宗教觀的價值認同,這一點成了杜金地緣政治思想邏輯上的缺口。[29]杜金的“第四政治理論”,為完成以上多元文明達成價值共識的艱巨任務,從哲學的源頭和未來兩個向度上探尋思想資源。

第一個方向,是求索于現代社會之前的古老神學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非理性主義的崇拜儀式和傳說。向傳統(tǒng)以及前現代汲取思想靈感,以此反抗現代社會理性主義和社會主義過度物化的價值趨向,“神學正在回歸,并成為‘第四政治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盵30]杜金認為,現代性終結了傳統(tǒng)和宗教、等級和家庭這些對人至關重要的傳統(tǒng)價值,所以對現代性的反抗就必須回歸傳統(tǒng)及其所代表的神圣價值,這意味著宗教的回歸。在這個意義上,“第四政治理論”乃是要找回現代哲學對人的形而上存在的遺忘,找回人類存在的本體論和神學根基。而一旦人在形而上層面找回自己,就必然意味著一個全新等級結構的形成。在這個結構中,家庭、民族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空間,在政治層面,這意味著一種帝國秩序的回歸。[31]杜金認為,只有將宗教和神學等非理性的精神作為“第四政治理論”的新基點,在人內在生命沒有任何限制的深度和信仰的高度上,才能自然地形成相同的價值觀,“第四政治理論”也不再是強制性的?!耙郧吧駥W階段的那些非理性的宗教儀式和傳奇的時刻,向人們顯現的所有古老的信仰和精神追求,對于已經被現代觀所扭曲的人類來說,更有精神價值和內在說服力,就因為它是古老的價值;古老意味著是良好,而且越古老就越好。”[32]

另一個方向,是求索于批判和超越西方現代性的存在主義哲學。杜金贊賞現代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理論主張——被異化的人(被拋的存在者)通過追問“在者”之“在”,找回自己丟失了的生命意義。他選取了海德格爾的“此在”(Dasein)概念,作為“第四政治理論”的主體。杜金認為,“此在”作為兼容性概念,將是“第四政治理論”包容與整合多種異質文明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來自不同文明體的“此在”,從傳統(tǒng)宗教觀和哲學觀中根據不同的文化語境,從哲學層面找回人存在的原初意義,達到不同文明體在原點上的價值共識。杜金明確指出了這種新意識形態(tài)的三條主要原則:社會正義、國家主權和傳統(tǒng)價值。他也認識到,即使能喚醒各個文明體的傳統(tǒng)價值,要統(tǒng)合這些異質文明的世界觀也并非易事;但在共同反抗自由主義的斗爭中,它們可以實現最大程度的聯合,達到基本的價值共識。

綜上所述,“第四政治理論”是以新歐亞主義和保守主義的結合,作為代替20世紀三大主要意識形態(tài)——自由主義、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第四意識形態(tài);它以“此在”為主體,在不同文明體中追尋各自丟失的傳統(tǒng)價值,最大限度地團結不同文明的價值,共同反抗自由主義。用杜金自己的話表述就是,“請人們反思21世紀的今天和人類的存在方式。希望全體人類共同努力,用自己喚醒傳統(tǒng)價值的行動,在21世紀共同構建新的生命形式、新的意識形態(tài):‘第四政治理論’?!盵33]該理論是歐亞主義觀念的延續(xù),同時也是其向“統(tǒng)一俄羅斯”黨的保守主義靠攏的轉向。[34]但它在俄羅斯國內與主流的保守主義——“統(tǒng)一俄羅斯”黨的保守主義綱領之間,既有相類似的原則,也存在重大差別,本質上并不相同。[35]相似之處在于,二者都反對西方的自由主義,主張以俄羅斯傳統(tǒng)價值作為俄羅斯現代化的思想基礎。區(qū)別在于,前者主張在俄羅斯歐亞文明論的基礎上重塑俄羅斯傳統(tǒng)價值觀,從哲學到經濟、政治全方位地積極反抗西方的價值定位,改變國際舊秩序;后者作為俄羅斯初期自由主義激進改革失敗的應激性反應,主張在其自身現代化過程中完成傳統(tǒng)的再造,反對激進主義的變革和斗爭,主張以傳統(tǒng)斯拉夫主義為內核,通過強有力的國家實現穩(wěn)定和改良的發(fā)展道路,維護現存制度。

3. “新俄羅斯”思想

世界比較文明論先驅丹尼列夫斯基[36],在批判文明進化論基礎上提出的多元文明論和俄羅斯文明獨特論,深深地影響了新歐亞主義: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化如果能夠在歷史中完成自身的精神發(fā)展,便形成一種文明類型;[37]全世界的十種文明類型各有自己的文明特點和價值,是世界歷史舞臺上不可或缺的文明類型形式;[38]它們之間具有異質性,不能被孰優(yōu)孰劣的進化論方式取代;[39]俄羅斯文明不同于歐洲文明,也不同于亞洲文明,它是一個獨特的文明類型?!岸砹_斯人必須做出選擇,要么和其他斯拉夫人一起創(chuàng)立完整的斯拉夫文明,要么完全失去其獨特的歷史意義和文化類型,而成為另一個文明的民族性材料?!盵40]必須保護俄羅斯文明的特性,不被歐洲文明同化。據此,杜金從俄羅斯文明的獨特性和多元文明論出發(fā),并綜合古米廖夫追求的“新的俄羅斯思想”和歐亞大陸空間理論,發(fā)展出多元文明世界的新理念和重構“新俄羅斯”的思想,以此反抗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每一種獨立的文明類型都享有政治獨立的權力,全世界存在多種不同的文明類型,那么政治就必定是多極政治格局,這樣才是真正合理的世界秩序。[41]

杜金主張按新歐亞主義的地緣政治定位,和俄羅斯歐亞性的文明定位,在俄羅斯文明的范圍內重建“新俄羅斯”:在地緣政治基礎上重塑俄羅斯文明,以跨區(qū)域的俄羅斯文化范圍界定,重建“新俄羅斯”的空間范圍。[42]在杜金看來,對俄羅斯地緣空間中的性質界定和歐亞性的文明定位,是重建新俄羅斯的前提;只有宣示俄羅斯的歷史、文明和主權,真正意義上的新俄羅斯才有可能。他認為2014年的烏克蘭事件是俄羅斯現代歷史的一個轉折點,是俄羅斯政府面對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挑戰(zhàn)的被動回應;如果失去烏克蘭,俄羅斯的大歐亞空間將無的放矢,因此必須明確新俄羅斯的概念。

什么是新俄羅斯[43]?杜金分別從地緣政治、文明類型和國際現實利益斗爭三個方面作了具體界定。

從地緣政治方面看,烏克蘭和俄羅斯聯盟,這是重建俄羅斯作為歐亞帝國的主要保證,也是當代俄羅斯人的歷史責任,也是俄羅斯的敵人——美國、北約和西方國家最擔心的威脅。亞努科維奇被推翻和其后的一系列事件證明,烏克蘭不愿與俄羅斯結成聯盟,這將使俄羅斯喪失恢復“歐亞大空間”的可能性,由此出現了克里米亞和新俄羅斯的議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從原來的世界超級強國衰落為第三世界國家,由原來傳統(tǒng)地緣政治空間的中心變?yōu)樘K聯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從蘇聯主導社會主義世界的經歷看,還是從俄羅斯彌賽亞宗教政治傳統(tǒng)看,俄羅斯都無法接受這一現實。重建新俄羅斯的思想,強烈地表達了俄羅斯力圖重返強國、重返中心主導地位的追求:“我們是誰?世界強國?一個區(qū)域?或次區(qū)域?克里米亞事件表明了俄羅斯對世界區(qū)域地位的不滿?!盵44]重建新俄羅斯可以使俄羅斯重返失去的地緣政治主導地位。

杜金認為,從文明類型方面看,新俄羅斯意味著——覺醒,重塑一個新俄羅斯的世界。新俄羅斯(從敖德薩到哈爾科夫的地區(qū))是俄羅斯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這個部分使俄羅斯變得更加完整。界定新俄羅斯的文明標準不是種族,而是俄羅斯的歷史、文化、宗教和語言。新俄羅斯的歷史、文化、民族起源、宗教、自我意識等方面的俄羅斯認同——都是偉大俄羅斯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她(敖德薩到哈爾科夫等地的俄羅斯認同)俄羅斯將不可想象?!?000萬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無論他們是什么種族,在思想文化上都是俄羅斯人。很顯然,遠不只是種族方面的大人(舊稱)的存在代表著俄羅斯本身,而且俄羅斯文明范圍內的所有人都代表著俄羅斯。”[45]這里,可以看到杜金重塑“新俄羅斯”的主張,有通過共同文化擴大俄羅斯文明認同的傾向。文化認同超越國家認同,容易引起國家間或地區(qū)的矛盾沖突。蘇聯時期說俄語的許多加盟共和國,現在都是獨立的國家,尤其是近幾年紛紛開始改變自己國家的語言和文字,向“去俄化”發(fā)展。對俄羅斯來講,這是保護“保守價值觀”和“保護同胞權利”的愿望,但是對于其他獨立自主的國家來講,則意味著挑戰(zhàn)國家身份認同的威脅。

在杜金的理念中,從國際現實利益斗爭方面看,“新俄羅斯”是俄羅斯與歐美主導的國際舊秩序的斗爭,俄、烏沖突事件成為誰來控制莫斯科的試驗:是作為國家利益代表的俄羅斯政府,還是受大西洋勢力影響的“第六縱隊”(用來諷刺俄羅斯內部的親西方勢力)。這場較量的結果勢均力敵,兩種勢力各自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政權,明斯克協議則是“第六縱隊”的勝利。俄羅斯不會放棄,因為俄羅斯文明已經覺醒,“如果我們堅持立場,那么現行的世界秩序將崩潰,它將最終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而退場;這將是一場精神覺醒——沖斷和結束‘文明查理’對世界的統(tǒng)治,并把歐亞保守主義革命擴展到歐洲和美國?!盵46]

綜上所述,重建“新俄羅斯”,是新歐亞主義者懷著俄羅斯傳統(tǒng)主義所固有的彌賽亞救世情懷,在多元文明世界的新理念基礎上重塑俄羅斯文明,反抗國際舊秩序的維護者——歐美聯盟,建立國際價值和政治新秩序的政治哲學構想。俄、烏沖突是這一構想的政治實踐。其中潛藏的俄羅斯文明擴張論,是其致命的弱點。

以上杜金對俄羅斯文明和國家發(fā)展道路的新構想,沒有停留于政治哲學的象牙塔中,而是通過政黨組織和非政黨組織向社會各階層滲透,逐漸實現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力圖成為俄羅斯政治哲學的主流。2003年,杜金把“歐亞黨”改組為以古米廖夫命名的非政黨社會組織“國際歐亞主義運動”,政治上支持普京,從反對黨轉變?yōu)橹С峙?。這標志著新歐亞主義由純學術理論走向政治實踐。[47]俄、烏沖突爆發(fā)后,鑒于各方壓力和需要,杜金于2014年6月辭去莫斯科大學教授的職務,專門進行新歐亞主義思想的傳播和動員工作?!皣H歐亞主義運動”向俄羅斯政治高層滲透新歐亞主義的主張,對俄羅斯的國家發(fā)展定位、政治、經濟、外交等都發(fā)揮了直接影響。但在俄、烏沖突后,俄羅斯陷入被動局面,俄羅斯社會各界開始批判反思:杜金重建新俄羅斯世界的主張,是否會走向帝國主義的極端?

(三)科瓦列夫的“第三類世界秩序”論

俄羅斯科學院哲學所教授科瓦列夫,是當前俄羅斯新歐亞主義溫和派的代表[48],在批判杜金的激進主張中,逐漸明確了新歐亞主義的新觀點。[49]

1977年科瓦列夫于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博士畢業(yè)后,一直在俄羅斯科學院哲學所工作,長期從事俄羅斯文明論的研究。他在批判文明進化論的基礎上,確證了俄羅斯文明與西方文明之間存在的固有矛盾,主張通過將俄羅斯傳統(tǒng)哲學與地緣政治學相結合,從理論到實踐層面全方位地解決兩種文明的矛盾,使俄羅斯擺脫千百年來的文明論困境。這些思想集中體現在他以下的著述中:《21世紀俄羅斯:今天的日程》(2013)、《俄羅斯:回到未來》(2014)、《為了俄羅斯的戰(zhàn)斗》(2014)、《烏克蘭危機是形成第三類世界秩序的根據》(2014)、《歐洲是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還是俄羅斯VS.歐洲呢?》(2014)、《俄羅斯:重新面臨道路的選擇》(2015)、《俄羅斯:尋找未來的方式》(2016)和《新的地緣政治現實——俄羅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任務》(2016)等。

1. 批判現代“西化派”與“斯拉夫派”的爭論

科瓦列夫在批判當前俄羅斯“西化派”與“斯拉夫派”爭論的基礎上,發(fā)展了古米廖夫“只有歐亞主義才能拯救俄羅斯”的觀點。他指出,在當前的俄羅斯只有通過新歐亞主義超越東西方爭論,才能為俄羅斯選擇正確的發(fā)展道路。當前俄羅斯再次遭遇尋找國家發(fā)展方向的關鍵時刻,針鋒相對的“西化派”與“斯拉夫派”的立場,恰恰反映了俄羅斯地緣政治地位客觀存在的固有矛盾;這兩派分別以“俄羅斯的敵人”和“俄羅斯愛國者”兩種方式解釋了矛盾的一個向度,無法解決俄羅斯發(fā)展道路的重大問題?!艾F代的‘西化派’主張,‘俄羅斯是歐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俄羅斯是歐洲文明;‘斯拉夫派’則反擊說,‘不,俄羅斯是一個獨特的文明,應該以自己的方式成長’?,F在很明顯,這絕不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理論分歧’,這種分裂直接關系到俄羅斯的前景?!盵50]俄羅斯只有選擇新歐亞主義的立場才是正確的,才能超越俄羅斯素有的東西方文明的爭論,找到俄羅斯正確的文明密碼和國家發(fā)展方向。

現代“斯拉夫派”的基本觀點是,俄羅斯不需要創(chuàng)造什么新的東西,只應該依賴于俄羅斯原有的核心價值觀——東正教,一切問題都會在“超人因素”的影響之下被自動解決。所以,東正教應該成為俄羅斯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仆吡蟹蛘J為,現代“斯拉夫派”的主張不符合俄羅斯當前的現實,包含著矛盾。首先,俄羅斯是個多宗教國家。在俄羅斯的永久居民里面有超過1800萬穆斯林,佛教徒、猶太教徒、天主教徒、新教徒也很多。在俄羅斯聯邦的一些地區(qū),“俄羅斯”和“穆斯林”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很久前,這種緊張關系就被西方國家稱為從高加索到中亞的“軟肋”,它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因素。這客觀地說明,某些國家已經把俄羅斯視為穆斯林世界的組成部分,并利用這一點消解俄羅斯的國家身份認同。如果把東正教當成國家意識形態(tài),那么將會導致剩下的幾千萬人口成為“二等公民”的不良后果。其次,社會是否真的具有“東正教復興”的基礎,還是不能確證的問題。今天,俄羅斯人中的60%-80%“認為”他們是東正教徒,但積極參加宗教活動的虔誠信徒為數不多。據俄羅斯的社會學家分析,對于很大一部分自稱東正教徒的俄羅斯人來說,這只不過是一種文化自我認同而已,而入教只是表面現象。列瓦達中心的調查顯示,2014年復活節(jié)前夕,俄羅斯72%的人口“保持正常的飲食”,而“完全尊重禁食”的只有3%。對于信徒數量“夸大數字”的做法毫無意義。最后,當前俄羅斯東正教仍然不能實現在科學和宗教之間的有效對話,沒有解決“信仰與理性”的矛盾,每一方都覺得自己比對方更有價值。[51]這涉及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宗教大法官》里,有關天上面包和地上面包的矛盾。在沒有解決好這一矛盾的前提下,如果按照斯拉夫派所主張的,俄羅斯完全“依靠東正教”,使東正教成為俄羅斯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那么俄羅斯很快就會被人們從理智的現實世界中開除出去。因此,“斯拉夫派”以東正教復興為根據戰(zhàn)勝“西方派”的結論不能令人信服。東正教是虔誠信徒生活中的道德和精神“動力源泉”,但它不可能成為整個俄羅斯社會的“動力源泉”,東正教不能被視為俄羅斯復興道路上的“萬能工具包”。

俄羅斯現代“西化派”的立場是,俄羅斯是歐洲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要再談“俄羅斯的特殊道路”,而應該在俄羅斯發(fā)展民主和個人自由的思想??仆吡蟹蛑赋?,這樣的主張聽起來令人振奮,但是當我們清楚了解這些價值觀在歐洲歷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后,就會發(fā)現它同樣不符合俄羅斯當前道路的選擇。從文明類型和歷史上看,俄羅斯不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從社會現實看,西方的這些民主自由價值觀本身,在西方世界已經矛盾叢生。歐洲人比較成功地通過“自力更生”的方式,從“超人因素”控制效應中走出后,“市場民主”體制和整個國家運行系統(tǒng),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西方世界已經出現價值和市場的僵局。俄羅斯“西化派”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錯誤地把已經耗盡創(chuàng)造潛力的發(fā)展方式推薦給俄羅斯,這絕對不是俄羅斯所期望的路徑選擇。

2. “第三類世界秩序”

科瓦列夫在批判以杜金為代表的新歐亞主義激進派主張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三類世界秩序理論。他認為俄羅斯選擇新歐亞主義是正確的,但不是以杜金為代表的新歐亞主義激進派主張,而應該是古米廖夫的大歐亞主義與索洛維約夫的世界意識,二者的結合,將構成俄羅斯特有的第三類世界秩序。杜金錯譯了俄羅斯文明密碼,其激進主張?zhí)羝鸲?、烏沖突,使俄羅斯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仆吡蟹驅π職W亞主義激進派的批判,引起俄羅斯政界和學術界的強烈關注,由此于2016年在圣彼得堡召開了國際研討會,探討俄羅斯在困境中如何做出新的抉擇。

科瓦列夫使用“綜合”(синтез)理論,對西化派觀點進行了批判分析。該理論是在19世紀后期由俄羅斯哲學家索洛維約夫(В.С. Соловьёв)提出的。索洛維約夫是現代意義上俄羅斯哲學和東正教神學的奠基人,他在理性思維的統(tǒng)攝下對俄羅斯哲學進行了客觀唯心主義的改造,使俄羅斯哲學擺脫了文學抒情式和神學神秘式的表達??仆吡蟹蛑胤治隽怂髀寰S約夫思想并綜合中世紀和近代對待神的兩種錯誤觀點,進而提出尋找現實生活的精神基礎、建構精神世界完整性的主張。索洛維約夫的觀點是,中世紀人們熱衷于基督教,把上帝放到至高無上的位置,有損于人的物質世界和人自身的價值;但是啟蒙運動以后,又把人的位置擺得過高,甚至超過上帝,這也是不科學的;所以索洛維約夫提出神人類的概念,將二者綜合,這是人和神乃至萬物的大一統(tǒng)[52],是為人類現實的生活尋找到的完整的精神基礎??仆吡蟹蚪栌昧怂髀寰S約夫的這種批判反思,汲取批判對象中的積極因素,再進行綜合?!熬C合”理論是指各種參與社會運轉的因素,參與到類似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綜合活動中,而各因素的運行性質決定了世界秩序的類型。[53]科瓦列夫運用該理論將人類歷史劃分為三種世界秩序。

科瓦列夫認為,第一種世界秩序的類型是2000年前開始在西歐出現的,在基督教基礎上以極權主義的方式形成,它通過基督教強制性的教義信條管控個人信仰來實現。第一類世界秩序的“核心”是,只有上帝才有真正的價值;人的一切都取決于他,地上的人的生活,其實只不過是給最后審判準備的素材。顯然極權制度沒有給人類自主性留有獨立空間,這成為它自身發(fā)展的阻礙。因此,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出現了另類替代的復合體。啟蒙運動的理念為:是否對上帝有信仰只取決于個人選擇,因為上帝在實際生活中不發(fā)揮決定性作用,而人必須一直靠自己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54]

人類精神自主性的“獨立”,為科學和技術的進步開辟了道路。但因為不再虔誠地信仰教義的信條,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徹底變化了的情況下控制人們?如何形成新的有效機制?16世紀在歐洲開始出現市場民主國家,它們是根據理想模式在“制衡”制度的基礎上而建成的,市場使人們非常有效地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帶來高品質的商品和豐盈的服務。這樣就出現了第二種類型的世界秩序:相互獨立的立法權、政權和司法權,確保如工業(yè)團體、政黨等政治力量自由發(fā)揮作用(理想中);確保民間社會獨立于政府的權利,確保非國有媒體在完整社會系統(tǒng)中的特殊作用;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承認個人利益相對于國家利益具有絕對優(yōu)先性的基礎上,同時也確保了每個人都可以在法庭上挑戰(zhàn)行政機關和立法系統(tǒng)的權利,每個人都具有平等的權利,任何個人都沒有優(yōu)于其他人的特權和優(yōu)勢;“市場的無形之手”(理想中)在平等生產者的公平競爭基礎上有效地規(guī)范生產。[55]在實踐中,這的確產生了相當積極的成果。例如,“制衡”系統(tǒng)為民間社會創(chuàng)造了有效地控制政治權力的條件。但目前西方的這些機制產生了一系列自由、平等的悖論,市場經濟在促進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的同時,與道德、自然和國家利益產生矛盾,導致資本、市場對人的剝削與奴役。

在對前兩種世界秩序的利弊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加上對以杜金為代表的新歐亞主義激進派的批判,科瓦列夫提出了“第三類世界秩序”。他認為,現代“斯拉夫派”和“西化派”的主張,都不適合當下俄羅斯對發(fā)展道路的重新選擇。那么是否有適合俄羅斯目前道路選擇的方案呢?科瓦列夫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種方案是存在的,就在索洛維約夫的“第三類世界秩序”與古米廖夫的歐亞大陸方案的結合中。

索洛維約夫曾確信“第三類世界秩序”一定會出現,它會作為已經存在的前兩個世界秩序的綜合。該綜合的要素是:中世紀歐洲以物質世界為代價而依賴于“天上”的世界(這里泛指各類宗教中的彼岸世界);啟蒙運動文化以“天上”的世界為代價而激發(fā)人和物質世界的獨立性。“第三種類的世界秩序”是以上兩類世界秩序的新的組合。索洛維約夫認為,俄羅斯文明是開創(chuàng)“第三類世界秩序”最為適當的“工具”,它會在一個新水平上繼續(xù)基督已開創(chuàng)的工作。[56]

科瓦列夫進一步指出,俄羅斯文明的密碼應該是古米廖夫的大歐亞主義與索洛維約夫的世界意識,二者的結合將構成俄羅斯特有的第三類世界秩序。俄羅斯文明使命在索洛維約夫這一新秩序的機制中,包含著兩個關鍵點:首先,基輔羅斯接受東正教(10世紀);其次,大俄羅斯的出現(13世紀末),即俄羅斯超民族本身的出現。任何超民族(文明)都可以視為一個巨大的人類社會。俄羅斯的“文明代碼”是獨一無二的,按照俄羅斯的傳統(tǒng)原則——“天上的”總是優(yōu)先于“大地的”,那么俄羅斯文明代碼,就是索洛維約夫“聚合性”統(tǒng)攝之下的古米廖夫大歐亞;二者不是外在的綁定,而是以俄羅斯文明使命為內在精神的一體。

3. “大歐洲”理念

“第三類世界秩序”確立后,那么俄羅斯文明代碼與大歐亞的追求,如何在實踐中實現綜合呢?科瓦列夫的回答是:通過“大歐洲”的理念。他將古米廖夫的大歐亞空間轉換為“大歐洲”的理念,這不是俄羅斯文明范圍的繼續(xù)擴大,而是“第三類世界秩序”的實踐。

科瓦列夫指出,當前世界明顯分化為三個強大的趨勢:美國在加強“推行民主”的活動;宗教激進主義分子反西方的活動在增加,穆斯林要求重返“祖先生活和信仰的方式”;重建“俄羅斯世界”的激進思想將變成俄羅斯外交政策的“中心軸”。目前情況的悲劇在于,三個強大趨勢的每一方都認為自己是真理的代言人,相互間都不能被說服,無法達成共識。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很可能會挑起一方為實現“自身價值”的新世界大戰(zhàn),造成人為的世界災難。因此,我們的時代使命就是,呼吁人們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解決真理與意見(可能對,也可能錯的觀點)的紛爭。

從價值觀的分析看,美國民主擴張活動的增加,是基于“啟蒙的文化”:只有個人選擇確定相信或不相信上帝,在實際生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自己;伊斯蘭極端活動的增長,是基于“只有真主才有真正的價值,人的一切都依賴于他”的原則;歐亞主義激進派將俄羅斯文化擴展為“俄羅斯世界”,試圖成為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重心,它是基于一個全人類的使命——創(chuàng)造一個公正的社會,以替代“西方價值觀”??仆吡蟹蚧凇熬C合的邏輯”(其中心是俄羅斯的全人類使命),主張三方理論家應該通過對話來“調和”這三種互不認同的價值觀。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具體方案——“大歐洲”方案。這是一個“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歐洲”(大歐洲)的想法。這個想法的實現,將意味著一個新的地域和文化共同體的創(chuàng)建。這樣,屬于不同族群的人,將會形成共同的超民族認同(如超歐洲人),以此消除領土沖突和不同文明間的價值沖突。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在蘇聯時期,作為超民族共同體的“蘇聯人民”這個概念。對克里米亞的居民來說,“蘇聯人民”是他們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統(tǒng)一,因此半島是否屬于俄聯邦已不重要。建立“大歐洲”的理念,不是機械地把“歐洲價值觀”延長到太平洋,或把“俄羅斯文明”(東正教)擴展到大西洋。[57]為消除俄羅斯和西歐彼此間在價值觀方面的對立,只能通過把“大歐洲”作為綜合區(qū)——第三類的世界秩序來實踐,在政治外交中實施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歐洲項目??仆吡蟹蛘J為,當前俄羅斯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在價值觀綜合的基礎上,為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歐洲概念奠基。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俄羅斯公民看到自己的精神價值,讓任何生活在俄羅斯領土上的人,感覺到俄羅斯是“自己生存的保障”。

可見,科瓦列夫的“大歐洲”理念,是第三類的世界秩序在現實層面的實踐方案,不僅僅是指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理概念,而且是文明重塑后的跨區(qū)域、跨國界的俄羅斯文化共同體。

蘇聯的命運表明,沒有“意識形態(tài)框架”,文化共同體就不可能存在。但在當下的俄羅斯,要建立這種“框架”將面臨的巨大障礙,就是原蘇聯共和國和東歐國家的現代意識狀態(tài)。蘇聯模式“意識形態(tài)框架”的毀滅,導致了原蘇聯共和國面臨文明分裂的困境。在文化共同體的重塑過程中,這些國家的大眾意識分裂為兩個方向:“歐洲價值”的支持者,和保持俄羅斯傳統(tǒng)價值的人。[58]

丹尼列夫斯基是世界文明多極論的奠基者(但多年來被人們所遺忘),古典歐亞主義和新歐亞主義繼承并發(fā)展了這一觀點,將俄羅斯文明定位為獨特的歐亞文明,它不從屬于西方,也不從屬于東方。杜金的“新俄羅斯”理念和科瓦列夫的“大歐洲”理念,是對這種多極文明論的兩種發(fā)展。“大歐洲”理念主張的是跨區(qū)域、跨國界重塑俄羅斯文化共同體,意味著一個新地域和新文化社區(qū)的創(chuàng)建,形成超民族的認同。科瓦列夫指出,“形成真正的多極世界需要有多個系統(tǒng)區(qū)域作為必要條件,俄羅斯建立歐亞中心區(qū)(МЦЕ)將面臨嚴重的阻礙,領土沖突已經讓俄羅斯痛苦不堪: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南部、頓涅茨克河沿岸、格魯吉亞、千島群島。因為當前‘沖突’每一方都堅持自己的‘真理性’,普遍都訴諸‘雙重標準’和‘對歷史的抽樣性表述’,如果停留于此,歷史將進入無解的死胡同?!盵59]這些問題涉及歐洲、俄羅斯和伊斯蘭世界的價值觀沖突,或者簡化為: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教文明的沖突。這需要在超越異質文明之上找到一個基點,來解決共同面臨的困境。如何找到這樣一個基點,是人類成功解決文明沖突的必要前提。如果伊斯蘭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都基于自己的價值觀,返回自己文明的原初價值,重塑內在價值的道德生長點,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文明間的對話,將是解決文明沖突和領土爭端的起點。即只有通過跨文明的對話才能解決“文明沖突”的問題,而跨文明的對話只有在超文明(宗教原初價值)的基礎上才能實現。

三.俄羅斯新歐亞主義的影響與評價

新世紀以來,歐亞主義從哲學理論變?yōu)檎嗡汲?,并通過政治實踐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俄羅斯政治高層和社會民眾,歐亞經濟聯盟、俄烏沖突、構建大歐亞伙伴關系等舉措,是新歐亞主義重塑俄羅斯文明的新構想從哲學擴展到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實踐。這在普京執(zhí)政理念變化、近年來瓦爾代會議[60]的主題內涵、國內外學者對其評價等方面都有所體現。新歐亞主義是否有成為俄羅斯主流政治哲學的傾向?這是極具爭議性的論題。筆者從對當代俄羅斯五大社會思潮的研究分析中得出的結論是:新保守主義思潮與新歐亞主義思潮的融合,將是俄羅斯社會思潮未來的主流方向。[61]

從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20年來的執(zhí)政理念看,他對俄羅斯文明定位、國家身份認同、經濟外交策略等問題,也曾在東西之間搖擺過,但是最后選擇了歐亞主義的國家定位。從第一個任期里的國家定位——俄國是個歐洲國家;過渡到第二個任期——俄羅斯歷來就是歐亞的橋梁,俄國是歐亞國家;到第三個任期的說法——歐亞文明并沒有因為俄羅斯帝國的結束和蘇聯解體而停止存在。[62]在2013年的“瓦爾代”俱樂部國際會議上,普京表示:“歐亞一體化,這意味著俄羅斯在后蘇聯空間有機會成為全球發(fā)展的一個獨立中心,而不是歐洲或亞洲的邊緣?!盵63]這被俄羅斯學者視為新歐亞主義地緣政治學說,在普京執(zhí)政理念中的突出體現。

從“歐亞”概念看,“歐亞”不是純粹的地理概念,而是哲學和地緣政治概念。一般意義上的“歐亞”概念界線不明晰,大致有三種理解:一是指大歐亞——歐洲和亞洲;二是指“后蘇聯空間”;三是指“歐亞思想的基礎”。在2015年之前,學者們對普京歐亞戰(zhàn)略的解讀是第二種和第三種的結合,是排除西歐和東南亞、以歐亞中心區(qū)域為基礎的原蘇聯空間。但從近幾年歐亞經濟聯盟的推進看,普京的歐亞戰(zhàn)略是包括東南亞在內的。[64]俄羅斯外交與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團名譽主席、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卡拉加諾夫(С. Караганов)2016年的發(fā)言佐證了這一點。他指出,普京總統(tǒng)提出的“大歐亞伙伴關系計劃”,希望借此加強各方合作,“大歐亞地區(qū)涵蓋區(qū)域包括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東盟、伊朗、以色列和埃及?!盵65]正如我國年輕學者封帥副研究員所指出的:“歐亞空間,作為俄羅斯權力的區(qū)域映射,歐亞空間塑造了俄羅斯,也被俄羅斯所塑造?!盵66]筆者嘗試延伸此“歐亞空間”的含義,它絕不僅僅是地理學和歷史學的概念,它被賦予了文化認同、民族認同、政治認同的含義后,就變成了為政治權力斗爭和重塑區(qū)域秩序,提供合法性話語基礎的哲學概念、政治概念。

從近年來瓦爾代會議主題的延續(xù)和變化,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國家政治訴求與本文“反抗與重塑: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對俄羅斯文明的新構想”的關聯度。2013年瓦爾代會議的主題是“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2014年的主題是“世界秩序:新規(guī)則還是無規(guī)則?”;2015年的主題是“在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跨越沖突的邏輯”;2016年的主題是:“未來始于今日:塑造明天的世界”;2017年的主題是“創(chuàng)造性破壞: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將從現有沖突中產生?”;2018年的主題是“俄羅斯:二十一世紀的方案”;2019年的主題是“東方的黎明和全球政治秩序”。這些主題表明,俄羅斯近些年所關切的是,重塑國家身份認同和重塑國際政治新秩序。而這個新認同和新秩序,都需要新的哲學價值基礎。筆者認為,新歐亞主義正是能夠從文明論和地緣政治學方面,為此提供理論支撐的哲學基礎。對于2019年瓦爾代會議的主題,我國俄羅斯問題專家趙華勝教授發(fā)出疑問:“瓦爾代年會都是以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或俄羅斯發(fā)展為主要議題,這次為何突然轉向了東方”?[67]追問后得出結論是,俄羅斯的國家定位是歐亞國家,是歐亞主義的定位。

新歐亞主義是不是歐亞經濟聯盟、構建大歐亞伙伴關系的理論基礎?這又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筆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攻擊自己對手一定要切中要害,也許從批評新歐亞主義的眾多聲音中,更能看清這一密切聯系。俄羅斯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科諾別里(А. Кнобель)在“歐亞經濟共同體的前景和障礙”一文中,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大學的尼基京(А.И. Никитин )教授在“歐亞安全架構變化趨勢”[68]一文中,莫斯科大學世界經濟系伊諾澤姆采夫(В.Л. Иноземцев)教授在“歐亞經濟聯盟:在空間中的損失”[69]一文中,不約而同地批判了新歐亞主義者是后蘇聯一體化的激進支持者,是歐亞經濟聯盟理論和實踐的推動者,是造成俄、烏沖突的思想推手。

新歐亞主義將引領俄羅斯向何處去?是戰(zhàn)爭?還是和平?尤其是在俄、烏沖突后,人們更加注重批判、反思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負面作用。它是否只是維護俄羅斯文明和民族尊嚴的應激性反應?是否有走向自身反面、走向法西斯主義的危險?對此,俄羅斯和國外政界、學界有不同的評價。

從總體上看,俄羅斯、歐美、中亞政界和學界,對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的關注度較高,主要聚焦于新歐亞主義意識形態(tài)、俄烏沖突和歐亞經濟聯盟等問題。相比之下,我國的關注和研究則略顯薄弱,主要聚焦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構建大歐亞伙伴關系等問題。

在俄羅斯政界層面,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和采納,集中體現在它對普京執(zhí)政理念和國家決策的影響。在國家身份認同方面,自總統(tǒng)的第二任期開始,普京的思想有明顯轉變,以前他多次表示“俄國是個歐洲國家,我們信奉的是基督教?!盵70]而在他第二次擔任總統(tǒng)后不久便發(fā)表了題為《俄國:新東方前景》一文,很明確地指出,俄國是歐亞國家,俄國是連接亞洲、歐洲和美洲之一體化的獨特交接點。普京的第三任期以來,將新歐亞主義的思想應用于經濟和外交領域。2012年普京重登俄羅斯總統(tǒng)寶座的“王者歸來”,被杜金稱為“歐亞主義象征”。[71]在2013年9月的“瓦爾代”俱樂部國際會議上,普京進一步明確了歐亞經濟聯盟的定位。

與政界不同的是,俄羅斯學界對新歐亞主義的評價較低。除新歐亞主義學派本身的自我肯定外,只有部分保守主義和社會主義代表主張將其與自己的學說相結合,探索具有俄羅斯特色的新道路。大部分學者對古典歐亞主義評價很高,但對新歐亞主義卻持批判和否定的態(tài)度。如,當代俄羅斯傳統(tǒng)哲學代表、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霍魯日(С.С. Хоружий)教授就尖銳地指出,新歐亞主義在當前俄羅斯政界影響很大,但是它就像皇帝的新裝一樣,很多政界人士根本不理解新歐亞主義的思想實質,只是為他們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增加一個噱頭而已;該派的代表人物杜金正確地指出了當今人類復雜的文化都來自古代統(tǒng)一的文化傳統(tǒng),但是他無法給出這一傳統(tǒng)是什么,因為在他的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中沒有嚴肅、嚴格的學理論證。[72]再如看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斯米爾諾夫(А.В. Смирнов),在接受筆者提問時表達的觀點。第一個問題:是否可以說歐亞主義和十月革命都是超越俄羅斯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爭論,一個是理論上的、一個是實踐上的超越?回答:可以說歐亞主義和十月革命都是超越俄羅斯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爭論,一個是理論上的,一個是實踐上的。這個問題不簡單,認同你的觀點,歐亞主義者認為十月革命是必然的,部分地認同蘇聯實踐了歐亞主義超越東西方道路的某些主張,但反對壓制個人自由。第二個問題:新歐亞主義與古典歐亞主義相比,加入了地緣政治和民族因素,21世紀是古米廖夫的時代,但是否可以認為這種嘗試更加有力量,更加容易變?yōu)檎螌嵺`?回答:不同意新歐亞主義已經成為俄羅斯政治哲學的主流。新歐亞主義在俄羅斯社會的反應很敏感,對古典歐亞主義的繼承性我們應該做出自己的客觀評價。不要上了新歐亞主義的當,他們的觀點很少能經得起批判,沒有一個能與古典歐亞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特魯別茨科伊的觀點相提并論。[73]

歐美政界、學界極其重視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的政治實踐,尤其在俄、烏沖突后,重視新歐亞主義激進派對普京執(zhí)政理念的影響。主要的基調是,認為杜金的新歐亞主義激進思想“成為今天俄羅斯對內對外政策的基礎”,對俄羅斯政府的政治及外交政策的激進走向,起到了促進作用。從各國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到這一點:法國《新觀察家報》把杜金稱為“普京時代的拉斯普京”,美國《外交事務》雜志稱杜金是普京的“大腦”,土耳其媒體則稱其為“俄羅斯的基辛格”。[74]2014年末,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將杜金評為2014年度的全球思想者,并和敘利亞的恐怖主義組織(ISIS)領導人巴格達迪(AbuBakral-Baghdadi)、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圣戰(zhàn)者約翰”(Jihadi John)等人并列[75];認為杜金一手策劃了俄國擴張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是俄、烏沖突的理論根源。

我國政界、學界對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的認知,主要表現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與俄羅斯構建大歐亞伙伴關系方面。其基本立場是構建“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發(fā)展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友好關系。2015年5月8日,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tǒng)共同簽署并發(fā)表了《中俄兩國關于深化全面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倡導合作共贏的聯合聲明》《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在中俄兩國領導人的戰(zhàn)略引領和頂層設計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成為中俄全面戰(zhàn)略協作伙伴關系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2016年6月,普京在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宣布,與中國正式啟動建立大歐亞伙伴關系的計劃,我國在政界層面積極認可和回應。但就具體內容來說,還未涉及其實質性思想內涵的對接與合作。正如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趙華勝教授指出的那樣:“中國認知中的歐亞通常是指原蘇聯地區(qū),中國還沒有成型的歐亞觀,更遑論大歐亞觀。較少有人談中國的歐亞政策,對大歐亞這一新概念也還沒有官方明確表態(tài)。”[76]但中國一直是歐亞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如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6+1”等。中國學界對新歐亞主義的研究和評價,主要集中在國際問題研究領域,展開了深入而有效的研究。但中國哲學界對該學派的研究略顯薄弱,即使俄羅斯學界高度評價的古典歐亞主義,在我國的研究成果也寥寥無幾,還沒有深入到其理論對當前俄羅斯政治和外交的影響。我國著名的俄羅斯哲學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安啟念認為:俄羅斯哲學傳統(tǒng)精神的內在實質,是關注俄羅斯以及整個人類的前途、命運,批判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暗墙裉?,這樣的俄羅斯哲學死了”。[77]我國著名的俄羅斯宗教哲學專家、俄羅斯聯邦普希金獎章獲得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百春則指出,對于當代俄羅斯的新歐亞主義哲學,特別是杜金的哲學理論,我們的研究明顯不足……這位學者對新歐亞主義文明論和地緣政治學建構都著深厚的哲學基礎,我國學界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綜上所述,新歐亞主義從人類文明構成的大視野,探討俄羅斯作為跨歐亞國家的一些基本問題,包括地緣政治的歐亞空間、文明類型的歐亞獨特性、俄羅斯東正教彌賽亞使命的現代延續(xù)等。新歐亞主義政治哲學對俄羅斯文明的新構想,聚焦在“反抗”與“重塑”這兩個關鍵詞上。它提出的是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論和國際政治舊秩序,重塑俄羅斯文明和國際政治新秩序的新構想。新歐亞主義之所以在當下俄羅斯備受關注并對國家產生重要影響,其現實生命力就在于此。正如別爾嘉耶夫的評述,古典歐亞主義最值得稱贊的是,以文化高于政治并主導政治的價值原則反抗歐洲文化和政治的壟斷。[78]古典歐亞主義從誕生之初,就具有反抗歐洲文化和政治壟斷的基因。新歐亞主義將其繼承,并在地緣政治學和民族學等方面發(fā)展壯大,使其從哲學走向政治實踐。因此,新歐亞主義的思想實質,不是復興俄國亞洲地區(qū)的獨立文化價值,而是重塑俄羅斯文明定位和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價值基礎,以反抗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及其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為重振俄羅斯明確方向和道路。即,為俄羅斯反抗西方價值體系、從自身文明性質出發(fā),探尋本國獨特的發(fā)展道路,進行文明論的奠基。

The uncertainty of Russian civilization orientation has been a puzzle for Russia’s identity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hundreds of years. As soon as the Soviet Union collapsed, Russia had to once again face this problem and make a new choice. The neo-Eurasianism political philosophy stood out among Russia’s various thoughts. Its strong vitality lies in that it rather reasonably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uncertainty in Russian civilization orientation from perspectives of civilization theories and geopolitics.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profound philosophical construction, it puts for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reshaping Russian civilizatio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order, resisting the universality the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ol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order. To reshape Russian civilization by reconstructing Russian cultural community is constructive for Russia’s own national identity building, nevertheless, once it transcends national boundaries, it is highly likely to cause conflicts between countries or regions.

Neo-Eurasiansim, Russian Civilization Orientation, Russian Cultural Community, Russian Diplomacy

【Аннотация】Неопределённость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цивили- зации является проблемой, которая преследует самобытность и направление националь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ротяжении тысячелетий. После распад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Россия вновь сталкивается с данной проблемой и делает новый выбор. Неоевразийская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философия выделяется из множества направлений идейных теорий в России, её жизнеспособность заключается в том, что она может разумно ответить на вопрос неопределённости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 на уровне цивилизационных учений и геополитики; на основе глубо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 выдвигает новую концепцию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я универсализму западно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 и старому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му политическому порядку, а также перестрой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 и новог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порядка. Изменение русско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 путём изменения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ной общины является 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ой силой дл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идентичности России, но как только она выходит за пределы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границ, она может вызвать конфликты между странами или регионами.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Неоевразийство,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е русско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 русское культурн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1] Бердяев Н.А. Русская идея. Судьба России.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Шевчук , 2000. С.4-5.

[2]郭麗雙、汪力平:“俄羅斯古典歐亞主義的文明論建構及其當代意義”,《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3] 新歐亞主義相較于古典歐亞主義的“創(chuàng)新”之處,請參考本文的姊妹篇“俄羅斯古典歐亞主義的文明論建構及其當代意義”,此處不再贅述。

[4] Люкс Л. Россия между Западом и Востоком. сб. статей. пер. с нем. М., 1993. http:// lib. co.ua/philosophy/lyxl/rossijamegduzapadomivostokom.jsp

[5]張建華:“新舊俄羅斯的相遇與歧路——歐亞主義視野下俄羅斯復興之歷史思考”,《學習與探索》,2006年3月15日。

[6] 肖金波:“俄羅斯歐亞主義發(fā)展史的啟示與反思”,《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第1期。

[7]張建華:“新舊俄羅斯的相遇與歧路——歐亞主義視野下俄羅斯復興之歷史思考”。

[8]Мы---Евразия. Беседу с Никитой М ихалковым ведет поэт Эдмунд Иодковский// Континент. 1992. No.70. https://lj.rossia.org?users/bruno_westev/2049.html

[9] Панарин А.С. Искушение глобализмом. 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Эксмо, 2003; Панарин А.С. Правда железного занавес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Эксмо, 2007; Дугин А.Г. Основы геополитики.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РКТОГЕЯ-центр, 2000; https://www.e-reading.club/book. php?book=20827; Дугин А.Г. Четвёртая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СПб.: Амфора, 2009; http://konservatizm.org/konservatizm/theory/140309014819.xhtml; Дугин А.Г. Новороссия---крах или взлет для России//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2015. №.9. http://dlib. eastview.com/browse/doc/45325859; Ковалев Ю.А. XXI век. Россия. Расписание на сегодня. М.: РИОР, 2013. https://iphras.ru/uplfile/root/image/institut/admin/Kovalev_2013. pdf; Ковалев Ю.А. Россия: снова перед выбором пути//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2015. №.6. C.201-209; Ковалев Ю.А. Новая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реальность и вопросы идеологии. 2017; https://iphras.ru/uplfile/root/image/institut/admin/Kovalev_doklad_19_04_2017.pdf

[10] 胡鍵:“普京之治論析”,《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11]Асанбеков М.К.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этап развития евразийской идеи. http://easttime.ru/anal ytics/tsentralnaya-aziya/sovremennyi-etap-razvitiya-evraziiskoi-idei/7184

[12]古典歐亞主義者大多是十月革命后“哲學船事件”中,被蘇維埃俄國列入反動文人行列而驅逐出境的知識分子。由于蘇聯意識形態(tài)的排他性,古典歐亞主義學說被隔離于蘇聯民眾視野幾十年,只有古米廖夫在本土默默無聞地進行這個方向的研究工作。

[13] Антон К.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доктрина Путина и классическое евразийство.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Евразийство: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й потенциал и практические приложения?. 30.12.2015. http:// eurasian-movement.ru/archives/1126

[14] Вахитов Р. Кто такие евразийцы?// Утверждение Левых Евразийцев. Уфа, июль 2003. http://redeurasia.narod.ru/krasnaya_evrazia/index.html

[15] Кожинов В.В. Судьба России: вчера, сегодня, завтра. М.: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1990. https://ru.b-ok.org/book/3292663/a153b8

[16] Кожинов В.В. О русском национальном сознании: Избр. ст. о наиболее актуальных вопросах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М., 2002. http://www.hrono.ru/biograf/bio_k/kozhinov _vv.php

[17] Ковалев Ю.А. Россия: снова перед выбором пути//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2015. №.6. C.201-209.

[18]羅騫、劉禮:“卡爾·馬克思:自由之子——大衛(wèi)·利奧波德博士訪談(之一)”,《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19] 郭麗雙:“俄羅斯新歐亞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政治實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7年第4期。

[20] Панарин А.С. Тайна железного занавеса. М., 2006. С.243.

[21] Лушников О.В. Предпосылк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 развития евразийской идеи: 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2006. http://lib.udsu.ru/a_ref/09_11_001.pdf

[22][俄]維·費·沙波瓦洛夫:《俄羅斯文明的起源與意義》,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4頁。

[23] Панарин А.С. Тайна железного занавеса. М., 2006. С.243.

[24] 郭麗雙:“俄羅斯新歐亞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政治實踐”。

[25] 杜金是最著名,同時也是最具爭議性的新歐亞主義代表人物,西方世界批評他是俄羅斯對外擴張政策的理論來源,而在俄羅斯國內對他的學術成果和政治實踐也存在爭議。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他思想自身發(fā)展也存在變化,本文概括介紹了他的這三個理論,其中存在不同的理論傾向?!暗谒恼卫碚摗笔嵌沤鹣虮J刂髁x靠攏的一種理論嘗試,而歐洲大陸主義方案、“新俄羅斯”思想則明顯帶有激進的左派傾向。所以筆者認為,杜金在新歐亞主義內部派別的分化中不能作為右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其近幾年的思想更能代表新歐亞主義左派的理論傾向。

[26] 孔元:“普京‘大腦’杜金的地緣政治觀:歐亞主義的回歸與全球革命”,《文化縱橫》,2015年第5期。

[27]Дугин А.Г. Новороссия---крах или взлет для России//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2015. №.9. C. 244-248. http://dlib.eastview.com/browse/doc/45325859

[28] 郭麗雙:“俄羅斯新歐亞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政治實踐”。

[29]孔元:“普京‘大腦’杜金的地緣政治觀:歐亞主義的回歸與全球革命”。

[30] Дугин А.Г. Четвёртая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 2009. http://konservatizm.org/konservatiz m/theory/140309014819.xhtml

[31]孔元:“普京‘大腦’杜金的地緣政治觀:歐亞主義的回歸與全球革命”。

[32] Дугин А.Г. Четвёртая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

[33] Дугин А.Г. Четвёртая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

[34]孔元:“普京‘大腦’杜金的地緣政治觀:歐亞主義的回歸與全球革命”。

[35]荊宗杰:“當代俄羅斯保守主義思潮中的‘第四政治理論’評析”,《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年第2期。

[36] 丹尼列夫斯基是19世紀俄國自然科學家、哲學家、世界文明史的先驅,是“后期斯拉夫主義者”和“鄉(xiāng)土派”的代表。其著作《俄羅斯與歐洲》是其比較文明論的代表作,比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早50年。

[37]Данилевский Н.Я. Россия и Европа// Составление и комментарии Ю.А. Белова/ Отв. ред. О. Платонов. М.: Институт русско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 2008. С.5.

[38]Там же.С.6.

[39] Там же. С.7.

[40]Данилевский Н.Я. Россия и Европа. С.8.

[41]郭麗雙:“俄羅斯新歐亞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政治實踐”。

[42] 同上。

[43] “新俄羅斯”是杜金在俄、烏沖突前后用來指稱那些發(fā)動抗議、試圖脫烏入俄的地區(qū)和城市,如從頓涅茨克到哈爾科夫、敖德薩地區(qū),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等城市。

[44] Дугин А.Г. Новороссия---крах или взлет для России//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 2015. №.9. C. 244-248. http://dlib.eastview.com/browse/doc/45325859

[45] Там же.

[46] Дугин А.Г. Новороссия---крах или взлет для России.

[47]張艷杰、于大春:“轉型期俄羅斯民族主義與新歐亞主義理論之契合”,《學術交流》,2011年第12期。

[48] 筆者之所以將科瓦列夫作為新歐亞主義溫和派的代表,是基于近年來他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都是立足于中派立場的基調,同時也寫信求教了我國著名的俄羅斯哲學專家安啟念教授。

[49]郭麗雙:“俄羅斯新歐亞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政治實踐”。

[50] Ковалев Ю.А. Россия: снова перед выбором пути//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2015. №.6. C.201-209.

[51] Ковалев Ю.А. XXI век. Россия. Расписание на сегодня. М.: РИОР, 2013. https://iphras. ru/uplfile/root/image/institut/admin/Kovalev_2013.pdf

[52]這個“綜合”并非東西方的綜合,并非亞洲和歐洲的綜合,而是基督教意義上的綜合觀念??仆吡蟹蛟诖颂幨墙梃b了索洛維約夫這種綜合的思維方式。

[53]Ковалев Ю.А. Россия: снова перед выбором пути.

[54] Там же.

[55] Там же.

[56]此處轉引自Ковалев Ю.А. Россия: снова перед выбором пути.

[57] Ковалев Ю.А. Россия: снова перед выбором пути.

[58] Ковалев Ю.А. Новая ге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реальность и вопросы деологии. 2017. https: //iphras.ru/uplfile/root/image/institut/admin/Kovalev_doklad_19_04_2017.pdf

[59]Там же.

[60] 瓦爾代會議(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是俄羅斯自200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的最高層次的國際政治學術會議,創(chuàng)立初衷是為普京“正名”。其宗旨是“形成一個國際專家平臺,使外國學者有機會從俄羅斯精英代表那里得到有關俄羅斯國家與社會發(fā)展的最權威、最可信的信息”,希望以此有效改變西方媒體和精英對普京出身安全機構、進而就認定其行事私密而專橫的負面印象。普京每年參會并直接與各國專家學者互動交流,因此,“瓦爾代”常被外界貼上“普京的智庫”標簽,瓦爾代會議被認為是觀察俄羅斯思想動向的特別窗口。

[61] 郭麗雙:《當代俄羅斯社會思潮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78-280頁。

[62]Ковалева А.О. Евразийство: Путь К Цивилизационному Суверенитету. http://eurasia forum.ru/content/295

[63] Антон К.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доктрина Путина и классическое евразийство. http://eurasian- movement.ru/archives/1126

[64]郭麗雙:“俄羅斯新歐亞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政治實踐”。

[65] 胡曉光:“瓦爾代俱樂部年會‘中國’成熱詞”,《參考消息》,2016年10月28日。

[66] 封帥:“世界歷史中的歐亞空間:源起、建構與衰朽”,《俄羅斯研究》,2019年第5期。

[67]趙華勝:“俄羅斯還需要秩序嗎——瓦爾代會議側記”,澎湃新聞網,2019年10月18日,https://pit.ifeng.com/c/7qrpMuQDwBs

[68]Никитин А.И. Тенденции изменения архитектуры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Евразии. 2015年“中國與歐亞:新機遇與新挑戰(zhàn)”國際研討會的參會論文。

[69]Иноземцев.В.Л.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оюз: потерянные в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ПОЛИС.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2014. №.6. C.71-82.

[70]高懿潔:“中國專家看瓦爾代會議:俄羅斯的身份認同”,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2013年9月25日,http://sputniknews.cn/russia_china_relations/2013092543873083/

[71] 粟瑞雪:“列夫·古米廖夫的歐亞主義學說及其對當代影響”,《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2年第6期。

[72] 霍魯日:“展開人學的原則與概念:人的建構的三個類型”,2019年6月6日于北京師范大學講座。

[73] 斯米爾諾夫:“古典歐亞主義:俄羅斯‘全人類的’設計規(guī)劃”,于北京師范大學的系列講座,2018年4月19日。

[74] 荊宗杰:“當代俄羅斯保守主義思潮中的‘第四政治理論’評析”,《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第2期。

[75] 轉引自孔元:“普京‘大腦’杜金的地緣政治觀:歐亞主義的回歸與全球革命”,《文化縱橫》,2015年10月。

[76] 趙華勝:“大歐亞伙伴關系︱中國的回應”,澎湃新聞,2017年12月15日。

[77] 安啟念:“俄羅斯哲學的現狀和未來”,《求是學刊》,2017年第7期。

[78]郭麗雙、汪力平:“俄羅斯古典歐亞主義的文明論建構及其當代意義”。

D851.2;D837.2

A

1009-721X(2019)06 -0110(33)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反啟蒙與新文明:俄羅斯宗教哲學的當代啟示”(項目批準號:18AZX017)的階段性成果。筆者由衷地感謝《俄羅斯研究》雜志匿名審稿人專業(yè)性極強的修改意見,這對本文的進一步完善非常重要。

**郭麗雙,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 肖輝忠)

猜你喜歡
歐亞主義文明
一位制造商一架軍機(歐亞篇)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新寫意主義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6
漫說文明
歐亞裔混血族的曲折發(fā)聲:解讀戴安娜·張和《愛的邊界》
歐亞經濟聯盟開始實施包裝飲用水新規(guī)范
食品與機械(2019年1期)2019-03-30 01:14:38
近光燈主義
歐亞經濟委員會通過涉及玩具等的系列技術規(guī)范
玩具世界(2017年3期)2017-10-16 01:18:04
對不文明說“不”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
石林| 德州市| 巴林左旗| 金山区| 塔河县| 嘉义市| 永平县| 含山县| 南溪县| 香港 | 沙田区| 弥渡县| 论坛| 东光县| 晋州市| 肥东县| 临猗县| 平利县| 望谟县| 成都市| 海淀区| 白水县| 云梦县| 双辽市| 伊通| 乐至县| 二连浩特市| 多伦县| 龙川县| 保德县| 襄城县| 巴里| 夏河县| 天峨县| 鄂托克前旗| 咸阳市| 柯坪县| 娱乐| 玉溪市| 洛宁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