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边@盡人之性,便是一個人處在特殊的地位,將固有的特色,盡量發(fā)揮,這才不辜負(fù)我們的一生。而人生在世界上所以能夠生存,不光是恃著個人,尤貴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這就是群。我們家庭至小的單位是夫婦,大之有父子兄弟,在鄰里有鄉(xiāng)黨,在學(xué)校有同學(xué),在工廠有同事,在國家有國人。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發(fā)展個性;另一方面,又要發(fā)展群性。能夠如此,才算是有了高尚的道德。
一、同情。世上一切道德根源,都起于愛——同情心,相愛是萬善之根,相妒是萬惡之源。就是最高尚的互助和博愛,亦是由于同情所產(chǎn)生的。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這不是說惻隱就是仁,但他是仁之端。同情比較惻隱尤其寬大,惻隱不過是因人的苦痛,生出憐惜的意思,同情不但是憐惜人的苦痛,而且是與人同樂的。
二、誠實。誠實為道德,虛偽為罪惡,用不著解釋,各宗教都如此說,早已成為公準(zhǔn)了。但是各宗教究竟有虛偽性沒有呢?基督徒能夠真不虛偽的有幾個呢?大概總免不了做面子的,和尚道士尤其如此。中國何嘗不講誠實呢?偽的道德,在社會上早已成為有權(quán)威的了。
三、勤勞。古人有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我卻欲改竄著說:“萬惡惰為首,百善勤為先。”因為上帝創(chuàng)造世人,并不是他開了面包鋪,消受不了,給我們白吃的。世上無論何人,勤勞是他的本分。設(shè)使他不勞作而吃飯,便是搶劫侵占。一切虛偽嫉妒,種種罪惡,因此而起。
四、剛強。人生在世,光是能夠勤勞還不夠,因為一個人如須發(fā)展個性或群性,不能天天都走平坦的道路上,有時不免要向崎嶇狹隘的路走走。平路固然可恃我們平常的力量去行,設(shè)使遇著艱難的路,足以妨礙及侵害我們的發(fā)展時,獨力不克制服,則種種道德學(xué)問,不免被困降伏。
以上所述的四種公準(zhǔn)能夠看得透,體得切,每天的言語行動,都照著去做,事事都求合乎公準(zhǔn)。社會的批評,亦把這四種做標(biāo)準(zhǔn),合的為道德,不合的為不道德,教育界亦不必多言費事,只好牢牢記住。我們欲看教育的進步與否,只看被教者能遵守此四者與否。
(摘自《梁啟超論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