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號:Decca 478 2260
丹妮耶·德-涅茜:巴洛克之美
(Danielle de Niese:Beauty of the Baroque)
法國國家交響樂團(tuán) ∕ 小澤征爾(指揮)等
[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 Seiji Ozawa(conductor)etc ]
這是2019年“唱片說”的最后一篇,我推薦的是這張《巴洛克之美》。近七八年里,巴洛克歌劇和意大利“美聲”歌劇又開始“復(fù)活”,尤其是以前極少上演的巴洛克歌劇逐漸在歐美歌劇舞臺上重現(xiàn)。歐美許多國家的音樂學(xué)院和大學(xué)中的音樂院校,都開設(shè)了專門培養(yǎng)巴洛克歌劇演唱的歌手和巴洛克音樂演奏的樂手,為巴洛克音樂的復(fù)興注入了大量新鮮血液,唱片公司也重新注重巴洛克歌劇的音像制品的錄制與發(fā)行。
意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2019/20樂季的開幕大戲即是全新制作的亨德爾歌劇《凱撒大帝在埃及》,原定演唱克里奧佩特拉的是當(dāng)今最擅長巴洛克歌劇的次女高音歌唱家芭托莉,她因故無法出席,不得不臨時換將。斯卡拉每個樂季的開幕大戲都是萬眾矚目的夜晚,在這個夜晚能站在斯卡拉舞臺上演唱主角,是每位歌唱家的極大榮譽(yù),今年的這個榮譽(yù)極為幸運(yùn)地屬于了丹妮耶·德-涅茜(Danielle de Niese)。這又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德-涅茜這位1979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梅爾伯恩的美國女高音歌唱家,最擅長、最負(fù)盛名的就是演唱巴洛克歌劇,尤其是亨德爾歌劇。這從唱片公司所發(fā)行的她的音像制品就可略見一斑:她在迪卡(Decca)公司發(fā)行了蒙特威爾第歌劇《波佩阿的加冕》(DVD)中演唱波佩阿,以及亨德爾歌劇詠嘆調(diào)演唱專輯和這張巴洛克歌劇專輯。此外,她還發(fā)行過一張莫扎特專輯。到目前為止,德-涅茜的演唱范圍是在花腔和抒情女高音。她那銀鈴般的嗓音非常青春、清純,音色透明、純凈,花腔技巧出色,還略帶一點(diǎn)兒嬌艷。或許可以把她視為凱瑟琳·芭特爾最好的后繼者。
這張巴洛克專輯發(fā)行于2011年,收錄了德-涅茜演唱的道蘭德、普賽爾、蒙特威爾第、亨德爾、巴赫、佩爾戈萊西等巴洛克音樂大師的歌曲和歌劇、清唱劇中的詠嘆調(diào)共13首。其中,除了《波佩阿的加冕》中的二重唱錄制于2011年外,其他12首都錄制于2010年。
約翰·道蘭德是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作曲家、魯特琴演奏家和歌手,他最重要的音樂作品是四卷英國宮廷歌曲集,其中一些情緒憂郁的歌曲至今仍被傳唱。這張專輯的第一首《請愛再蒞臨》(Come again: Sweet love doth now invite)和第二首《如果我不加速呢?》(What if I never speed?)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兩首歌。德-涅茜的歌聲悠揚(yáng)動聽,仿佛伴隨著久遠(yuǎn)的時光飄然而至。
亨利·普賽爾的歌劇《狄多與阿涅斯》是巴洛克歌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第五首《狄多的哀嘆》(Dido’s lament)更是非常著名的詠嘆調(diào)。巴洛克音樂,尤其是歌唱,“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最高境界,所以,即使是像《狄多的哀嘆》這樣悲傷的歌調(diào),聲音的表現(xiàn)也是很克制的,不會情緒激烈,更不會讓人感覺是在哀號。
這張專輯選了蒙特威爾第的歌劇《波佩阿的加冕》第三幕中波佩阿與尼祿的一段二重唱《當(dāng)我注視著你的時候》(Pur ti miro),與德-涅茜搭檔演唱暴君尼祿的是德國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er)安德里亞斯·紹爾。在巴洛克歌劇的演唱中,通常用假聲男高音演唱女中音音色的角色。紹爾的嗓音與德-涅茜可謂是相得益彰,德-涅茜唱的波佩阿嬌艷妖嬈,紹爾唱的尼祿則是委婉深情、柔中有剛,讓人一時間忘了他是個暴君。
德-涅茜是在2005年“英國格林德伯恩歌劇節(jié)”上演唱亨德爾《凱撒大帝在埃及》里的“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一舉成名的。迪卡公司曾錄制過一張德-涅茜演唱的亨德爾歌劇詠嘆調(diào),還附有一張她的訪談DVD。這張專輯收錄了她演唱的五首亨德爾詠嘆調(diào):《塞爾斯》(Serse)中的《綠樹成蔭》(Ombra mai fu)、《參孫》(Samson)第三幕中的《讓光明的六翼天使》(Let the bright Seraphim)、《阿西斯與加拉提婭》(Acis and Galatia)第二幕中的《心,這片柔軟的土地》(Heart, the seat of soft delight)、《羅德琳達(dá)》(Rodelinda)第二幕中的二重唱《我擁抱你》(Io t’abbraccio),以及《時間與真理的勝利》(The triumph of time and truth)第三幕中的詠嘆調(diào)《啊,守護(hù)天使,保護(hù)我!》(Gaurdian angels, oh, protect me)。
《讓光明的六翼天使》是《參孫》中以色列婦女的詠嘆調(diào),開始部分先由弦樂奏出數(shù)小節(jié)歡快的旋律,隨著小號加入,音樂呈現(xiàn)出熱烈的氣氛。德-涅茜的演唱如夜鶯般清麗婉轉(zhuǎn)的啼鳴,花腔樂句的演唱流暢自如。《參孫》中達(dá)麗拉的唱段是非常美妙動人的,很可惜,這張專輯里沒有收錄德-涅茜唱的達(dá)麗拉的唱段。
這張專輯的最后兩首均選自巴赫的康塔塔:一首出自康塔塔《走開吧,陰影》(BWV 202)的第七段——詠嘆調(diào)《我們彼此相愛》(Sich uben im Lieben);另一曲出自康塔塔《我忙碌著快樂狩獵》(BWV 208)的第九段——詠嘆調(diào)《羊兒在安全地吃草》(Schafe konnen sicher weiden)。巴赫的康塔塔,無論是世俗的還是宗教的,女聲的唱段都非常優(yōu)美,也是女歌手在錄制專輯時不會錯過的。
這張專輯中收錄的三首二重唱都是德-涅茜與紹爾搭檔演唱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波佩阿的加冕》和《羅德琳達(dá)》中的二重唱外,另一首是佩爾戈萊西的《圣母悼歌》(Stabat Matter)的第一段?!笆ツ傅扛琛笔菤W洲古典音樂的一種體裁,從文藝復(fù)興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再到現(xiàn)當(dāng)代,許多作曲家都寫有“圣母悼歌”,而佩爾戈萊西的這部《圣母悼歌》堪稱這一體裁的經(jīng)典之作。佩爾戈萊西是巴洛克時期那不勒斯樂派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短短的一生(26年)中,創(chuàng)作有交響曲、協(xié)奏曲、室內(nèi)樂、歌劇、清唱劇和宗教音樂作品,《圣母悼歌》是他的“天鵝之歌”,完成于他去世前的兩天里。德-涅茜的歌聲,很好地表達(dá)出了巴洛克音樂的精髓—“本質(zhì)上的最純粹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