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要】 課堂觀察是常見的教學研究方式,是課堂反思的基礎,更是課堂改良的起源。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支撐下,我們可以開展深入有效的課堂觀察,聚焦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從而指引之后的教育教學。
【關鍵詞】 課堂觀察;教學反思;教學改良實踐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的改良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在教學研究中,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些便利條件,深入挖掘課堂教學細節(jié),從而找出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缺點,并進行針對性的改良,以提升我們的實際教學效率。這其中,課堂觀察以及對應的課堂教學反思就是有效的途徑,課堂觀察指的是研究者和觀察者利用一些錄音錄像設備記錄下教學過程,并對應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量化評價的過程,研究者可以通過錄像回放等手段觀察其中的重點部分,以此為依據(jù)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尋求教學行為優(yōu)化的有效途徑,經(jīng)過這樣的研究,教師的教學會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在具體的研究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提升認識,科學推進
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率對于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起到關鍵的作用,所以我們需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其中一個有效的措施就是進行課堂觀察和研究,對此,教師首先要達成共識,要提升認識,以正確的態(tài)度投入其中。
教研課是課堂研究的常見形式,但是如果聽課者僅僅是憑著自己的經(jīng)驗去參與,這種研究形式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一來,課堂教學具有實時性,每一個參與聽課研究的教師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課后研究的時候,一些教學行為如果無法重現(xiàn),大家就無法聚焦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教師個體的看法往往就無法得到共鳴。二來,課堂觀察是教師教學實踐中獲取學生資料的重要來源,是教師了解教學行為的基本方法,是進行教學評價的有力依據(jù),所以這些資料需要保存下來,能夠讓教師對照每一個細節(jié)進行深入研究,并形成深刻的反思。
為此,我們在進行課堂觀察的時候需要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是利用錄播設備記錄課堂教學過程,以便為我們的研究和反思提供依據(jù),二是要制定課堂觀察量化評價表,讓聽課教師關注到課堂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并帶著思考來研究課堂,反思是不是有優(yōu)化的可能,這樣的量化評價表應該關注到教學的各個方面,然后引導聽課教師重點關注其中的一兩個關鍵點。做到了這兩點,教學研究和課后反思包括后續(xù)的教學行為優(yōu)化就有了依據(jù)。
二、點面結合,有效反思
進行課堂觀察的目的不僅僅是應付教研活動,更是后續(xù)的教學反思的依據(jù),是教學行為改良的開端,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點面結合,從各個方面來反思教學過程中的細節(jié),并反思成因和對策,這樣才能對教學活動起到實質(zhì)性的作用。
例如在“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教學中,我在課前確立的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將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來平均分,并用分數(shù)表示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聽課教師關注到這樣一個細節(jié),在學生獨立嘗試練習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對于分數(shù)的印象已經(jīng)很模糊了,還有一些學生的眼中淡化了份數(shù),只關注個數(shù)。針對這樣兩種情況,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對課堂教學進行了調(diào)整:(1)增加一個回顧舊知識的環(huán)節(jié),在情境中將用分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一部分揉進去。(2)引導學生關注份數(shù),將“份”這個字放入實際教學中,在分子和分母后先強調(diào)份數(shù),然后在分數(shù)成型后再擦去這兩個字。再次執(zhí)教研究課的時候,這兩點改變明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不但對于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有了清晰的認識,而且能結合情境體會到這樣的分數(shù)表示的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shù)。
由此可見,除了預設學情之外,課堂觀察是改良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手段,是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關鍵,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將教學觀察常態(tài)化,要勤于反思,以推動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三、付諸實踐,關注效果
依托課堂觀察和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找到課堂教學行為改良的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將這些理論性的研究付諸寞踐,并再次觀察和比較,通過實際效果的對比來確定反思的效果。
例如在“認識分數(shù)”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涂色表示一個長方形的四分之一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學生準備的長方形紙片比較大,而且在涂色的時候?qū)W生是滿涂,導致這個環(huán)節(jié)花費的時間太長,有的學生在準備材料的時候不注重細節(jié),帶進課堂的甚至不是長方形。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課后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一是在一些要求較高的地方可以給學生提供標準的學習材料,二是對學生的要求要細致,要在細節(jié)處指導學生。因為這樣的反思,在之后教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我就指導學生將教材上提供的飛機、廣場等模型細致地剪出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依托這些材料進行實踐研究,很快發(fā)現(xiàn)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所謂“教學無小事”,這些課堂觀察都會為我們的實際教學提供“經(jīng)驗”,讓我們的教學精益求精。
總之,基于課堂觀察和教學反思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對課堂教學有更深的認識、更真切的體會,這樣的研究和反思可以推動我們課堂教學行為的優(yōu)化,可以讓我們關注到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從而改善課堂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行為,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