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服,作為一種制式服裝,是一種能夠體現(xiàn)國家教育文化水平的一種文化形式,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培養(yǎng)學生的榮譽感。本文以安全理念作為主線,從而探討校服在滿足小學生的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主動對兒童安全起到防護作用?以此來論證實施小學校服日常防護式設計的必要性。
【關鍵詞】小學生;校服;安全;防護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67-01
一、我國小學校校服發(fā)展現(xiàn)狀
校服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至1993年國家教委下達的“城市中小學生統(tǒng)一著裝”文件已經在全國推廣實施,統(tǒng)一著裝校服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學校責任,遵守校園的文明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同時也可以加強社會對學生的監(jiān)督與保護。校服能促進學生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深化其群體意識,校服對提高學校的凝聚力和學生的歸屬感有極大的作用,能增強學生對學校的學校自豪感和對同學的友情。讓學生統(tǒng)一穿校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同時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但是,目前中國的校服設計存在著諸多問題,樣式老舊、肥大,面料粗糙,當前校服并不能滿足學生在審美、功能上的需求。我國各類小學在校生有一億多,而小學生校服得體與否直接關系著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健康。小學生校服與其他童裝不同,它不僅具有實用、審美功能,且肩負著教育、規(guī)范作用,反映學校的文化、精神。隨著安全穿衣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安全為總體要求,強調健康、舒適和美感的服裝產品起來越多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青睞,而校服是小學生們穿著最多的服裝,一周內至少5天是穿著校服的。在呼吁安全、注重環(huán)保的趨勢下,校服的發(fā)展已從單純的美觀性、耐用性的基本屬性向著安全性、舒適性、功能性的屬性轉變,對于校服的防護功能的需求更高,而現(xiàn)有的校服在防護功能這塊只是單純的選擇純棉材質的面料及增加反光條,并未真正滿足小學生們的需求也并未起到真正的防護作用。(如圖1所示)
〖XC29.JPG;%30%30〗
圖1 小學校服
二、小學校服防護設計研究意義
我國的學生校服多以寬松肥大的運動服為主,審美性和功能性相對滯后。當今,我國這種寬松肥大的校服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xiàn)在的社會審美需求,人們對校服從功能性和美觀性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對低質量的運動風格校服產生抵觸情緒。在此現(xiàn)實背景下,結合我國小學生的身體生長情況,針對校服設計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總結出中國校服現(xiàn)狀缺乏對學生基本的防護功能的設計、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等。在小學校服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小學生校園生活的生活環(huán)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以及自身的生理變化因素三個方面出發(fā)對校服的功能性設計進行考慮。從校服的款式設計中解決功能性問題和從材料的選擇上來解決校服的安全性問題,另外從校服的細節(jié)設計增加防護功能,以減少小學生在活動時受傷。通過對小學校服的防護設計功能研究,以期能為小學校服的創(chuàng)新設計發(fā)展及小學生日常安全提供有價值的幫助。
三、小學校服安全的概念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服裝的安全性重視度越來越高,服裝的安全是指服裝對人沒有危險和危害。服裝的安全不單是指在材料上的安全,還指在色彩上的安全、造型款式上的安全、輔料搭配的安全等,如果在設計中不考慮服裝的安全因素,往往會導致因服裝而出現(xiàn)的安全性問題,近些年來我國頻頻出現(xiàn)有關服裝引起的安全問題,讓我們不得不深思,如何有效地把安全概念融入到服裝設計當中?在這種趨勢推動之下,促使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和專家學者開始對校服的設計進行積極探索。現(xiàn)代都市,機動車數(shù)量龐大,并且日益增多,大規(guī)模數(shù)量的汽車排放尾氣等原因導致了霧霾氣候的形成。小學生體質較弱,若長期呼吸被霧霾污染的空氣,容易導致各種呼吸疾病的發(fā)生,對小學生的身體健康不益。此外,目前的小學生的校服都不具有防水的功能,當遇到下雨天時,若小學生的衣服被雨水淋濕,容易使小學生受凍生病。另外,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容易相信陌生人,因而,導致越來越多的小學生被拐賣的事件發(fā)生。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弱,在校服設計中要考慮到結構安全,如拉鏈應該有自鎖功能,拉鏈頭不能是尖銳的,最好采用硅膠材質,必要時應配備可視警示性材料等。
四、小學校服防護設計的重要性
1.小學校服防護概念。
孩子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是青少年成長階段的第一要素,涵蓋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服裝是人的第二層皮膚,校服必須是安全的。校服要做到材料安全、對人體無害,保暖透氣,還要充分考慮耐洗性、耐磨性及抗日曬性等指標;同時要做到結構安全,滿足青少年的身體發(fā)育和學習、運動的需求;還要在細節(jié)設計上體現(xiàn)安全,為孩子們的運動、出行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安全保護。如在裝飾上增加熒光條,其目的是為了讓司機在夜間提前看到學生蹤跡,提前減速剎車。(如圖2所示)
〖XC30.JPG;%35%35〗
圖2 增加熒光條校服
2.小學生校服防護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社會文明的不斷提升,小學生校服的發(fā)展越來越成熟,不但在款式造型、面料、色彩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另外大人們在小學生校服的需求上開始趨向于防護功能方面的,希望孩子穿著的服裝不但美觀、舒適還要具有保護兒童的功能,鑒于人們對小學生校服消費需求的變化,近年來,設計師們不斷地去挖掘小學校服的新功能,由此出現(xiàn)了針對小學生校服防護設計的概念。在今年在兩會期間,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xié)提交了一件集體提案《關于推動優(yōu)質供給,杜絕劣質校服的提案》,《提案》建議:在改進校服美感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功能面料開發(fā)與校服款式設計,深化質量管理,斬斷“劣質校服”流入校園的通道。校服企業(yè)應通過提升對校服功能的認識,了解校服在角色認同、引導認知、美學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選擇訂制和生產美觀、全體、舒適的校服。由此可看出校服改革的必要性,而校服的改革不單是在美觀上還要舒適、安全。未來的小學校服基于安全的理念下增加防護設計,使校服逐漸走向智能化。據(jù)《環(huán)球時報·英文版》報道,在貴州和廣西等地的十多所中小學的學生穿上了“智能校服”。這種校服在左右肩的位置裝有兩個芯片,與學校和宿舍門口裝有人臉識別攝像頭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可以自動識別學生信息,判斷學生是否為本校學生,并語音播報給門衛(wèi)。同時,記錄學生進校、離校、進出宿舍的時間以及進出時20秒視頻,并推送到家長的手機相應app上。同時,通過佩戴定制的含有GPS模塊的?;?,可實現(xiàn)對學生的實時定位。
小學校服的防護設計功能主要是針對目前小學校服的設計防護性不足以及缺陷等進行的創(chuàng)新設計,盡可能的在設計中研究如何避免或減少小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及學習中可能發(fā)生的傷害,讓服裝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五、結論
我國校服從1993年開始全國范圍推廣以來,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其發(fā)展速度與國外校服發(fā)展來比還是相對落后,而校服是學生及學校的標志,是校園文化的體現(xiàn),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內涵,也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服設計者應在校服上體現(xiàn)出正向、積極的美學元素、防護功能,設計出具有符合學生身份的校服,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美學規(guī)律及安全意識,進而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所以校服的改革是必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于翔.簡論我國小學校服日常防護設計[J].華章,2013,(32).
[2]林燕萍.中小學校服設計理念研究[J].上海紡織科技,2017(09):36—13+30.
[3]王春燕.我國中小學校服設計及其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08.
[4]余嘉雯,鄧美珍.我國中小學校服設計現(xiàn)狀及其對策探析[J].美與時代,2016(7):85—86.
作者簡介:陳政涵(1985—),女,廣東東莞,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服裝造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