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柳蕭
摘 要:教學提問的設計應注意層次性和兼顧性,亦即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問題要由易到難,由小到大,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構成一個指向明確、體現(xiàn)教學思路、具有適當思維容量的“問題鏈”,打通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有序地思考,獲得知識,建立知識系統(tǒng),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關鍵詞:深入鉆研教材;立足學生實際;實現(xiàn)預期目標
如何使課堂提問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提高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進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本文結合教學體會談一些措施。
一、深入鉆研教材,問題設計要從教材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資源,提問一個問題之前,教師一定要明確: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估計學生的答案會出現(xiàn)那些情況,每種情況的問題在哪里。否則亂問一通,看起來好像課堂氣氛很活躍,但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沒什么作用,還有可能問的學生暈頭轉向,給教學設下障礙。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對教材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結構,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做得透徹掌握,融會貫通,這樣所提問題才會有目的性。教師所提問題的切入點應選在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以及新舊知識的銜接處、過渡處和容易產(chǎn)生疑難的地方。提問中應避免所提問題的隨意性、盲目性和主觀性,盡可能不使用“對不對”、“是不是”進行提問。如:學習了歐姆定律后,學生對公式R=U/I常常產(chǎn)生錯誤認識,為此可以設計這樣一組提問:(1)某導體兩端加8V電壓時,測得電流強度是0.5A,導體的電阻是多少(2)若在導體兩端加16V電壓,測得的電流強度是多少?導體的電阻是否為原來的兩倍?(3)根據(jù)公式R=U/I,我們可以說導體的電阻跟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嗎?
通過上述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理解電阻是一個與電壓、電流無關的物理量,其大小只與導體的材料、長短、橫截面積和導體的溫度有關,R=U/I只是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是電阻大小的計算式。通過這類緊扣教材的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二、立足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提問的層次性和兼顧性
教學提問的設計應注意層次性和兼顧性,亦即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問題要由易到難,由小到大,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構成一個指向明確、體現(xiàn)教學思路、具有適當思維容量的“問題鏈”,打通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有序地思考,獲得知識,建立知識系統(tǒng),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要兼顧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思維習慣、學習態(tài)度都會不同,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既要面對全體學生,又要做到面對個別學生,恰當?shù)陌盐諉栴}的難易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使班級各層次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對物理學習較好的學生應提出信息量較大、頗有難度的問題,以滿足他們的思維活動量;而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應多問一些稍有難度,信息量較小,清晰度高的問題,以鼓勵其學習積極性。
三、精心設計提煉問題,使問題更具趣味性和啟發(fā)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某門功課,或者某個知識點產(chǎn)生了興趣,學習的熱情才會高漲,思路才會更寬廣,學習的效率就會更高。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在緊扣主題的情況下,盡量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物理問題的設計還應當具有啟發(fā)性,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自由發(fā)展,自由想象提供機會,給學生提供可能創(chuàng)新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和鍛煉他們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矛盾,引起思索,啟發(fā)學生去探究“為什么”,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化。例如,學習“浮力”時,可先提這樣一個問題:“乒乓球在水中都是漂浮的嗎?”學生根據(jù)生活常識回答:是。然后演示將一個無底無蓋的飲料瓶瓶口朝下放置,在瓶內放一個乒乓球,當向瓶內注水時,乒乓球并沒有浮起的實驗。當學生看到他們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現(xiàn)象不一致時,內心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彼砸嬲颜n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質疑,成為課堂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造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學生,和學生建立一種朋友關系。將學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學參與者,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懂就問,敢于對老師、學生和教材質疑。教師要有意的創(chuàng)造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猜測性的“質疑”,例如在講“磁現(xiàn)象”時,讓學生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器材,自己去做實驗,并告知他們要針對實驗現(xiàn)象自己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是:小磁針為什么能總能指向南北?磁體為什么能吸引鐵釘而不能吸引銅?為什么磁極間有時是相互吸引而有時是相互排斥?為什么鐵釘也能變成磁體?對于學生大膽的猜測和疑問,即便是錯誤的也要首先肯定其積極動腦的一面,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決不可嘲諷,而應調動全班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教師作引導、評介。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見到的物理現(xiàn)象多問一問產(chǎn)生的原因。
總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專研教材,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有趣味、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鼓勵學生主動質疑,一切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