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軍
摘 要: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主要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這樣的教育方式也產(chǎn)生了諸多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我國初中在沿用多年的應試教育中,課堂教學的主導往往被教師占據(jù),教師占用著大量的課堂時間,由教師把握課堂走向,如果學生能夠時刻保持精力集中,這種教學的效果也許會不錯,但是現(xiàn)實情況不容樂觀。到了初中,語文對學生的吸引力開始下降,同時課文也不再附有圖片,而是以大篇的文章為主,在很多學生眼中,語文無疑失去了魅力,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所以探求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就迫在眉睫了,本文就“立足課堂,先學質疑,因學施教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進行了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立足課堂 先學質疑 因學施教 語文教學改革
引言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教師應該立足于課堂教學,合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初中的語文學科本身內(nèi)容比較豐富,所以教師立足課堂,引導學生先學質疑,再根據(jù)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因學施教。如此一來,便可以實現(xiàn)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只有學生愛學老師教授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教學效果也更好。[1]
一、改革立足于課堂
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只有立足課堂,不要脫離課堂內(nèi)容,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才能與教學內(nèi)容相吻合。再者,初中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可以多準備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影像類的材料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輔助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要讓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意識,自主思維、自主學習,首要的必須結合學科特點讓學生明白學什么,怎樣學,為什么學。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習程序、學習方法、學習要求上進行指導,要求學生按照既定的學習規(guī)程進行訓練和實踐,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語文的學習,一般包括預習、賞析、拓展等常規(guī)程序。預習時一般按“讀、查、思、寫”四個步驟進行自學;賞析則要求學生圍繞課文內(nèi)容、手法、構思等技巧進行賞析,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各抒己見;拓展,則要求學生從拓展的途徑、拓展的方式、拓展的最終目的等方面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豐富知識,提高辨析、比較能力。最后在課堂上教師教學與學生可以進行良好的互動,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礎教育的靈魂。只有立足課堂,才可以實現(xiàn)高效學習,因為課堂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知識、自主發(fā)展的場所。[2]
二、倡導先學質疑模式
未來課堂教育的模式向翻轉課堂看齊,即把課堂還給學生,那么如何放心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呢?這就涉及到一種學習模式的探索,這里主要提出學生課前預習的重要性。當然,先學后教的模式,必須注意這樣一個前提,那就是學生的基礎條件。如果班上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基礎較差,那就啟發(fā)式加灌輸式為主;如果學生基礎普遍較好,那就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采取先學后教的模式。不僅如此,這種模式還處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三者之間的關系。首先,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了解課堂所要學習的具體內(nèi)容,其次,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疑問,這樣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就會更加有側重點有針對性地去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探索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最后,課前預習還可以讓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成果。所以先學質疑也是新時期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之一。[3]
三、結合情況因學施教
在初中課堂上,可以先讓學生獨立看書、自主學習,然后,教師檢測自學效果,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學當中沒有學懂的疑難問題,這些問題學生個人解決有了困難時,教師再組織學生討論、采用Steam合作學習。這時的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內(nèi)容:即自學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合作的目的:即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通過更正、討論、教師講評,以及合作的對象:即同學和老師。最后采用的當堂訓練還是自主學習。運用這種模式時,讓學生先學,教師通過檢測弄清課本上哪些是學生已經(jīng)會了的,哪些是不會的,會了的,就刪去不教,不會的,就留下來教。這種模式也符合“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分類教學的原則。當然也要求教師針對班級幼兒的具體情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因學施教。[4]
四、巧妙在課堂中綜合運用五步教學法
一個好的語文課堂需要有一個新穎的教學設計,清晰的教學思路,以及完整的課堂流程來呈現(xiàn)。那么這就涉及到一個標準的五步教學法的應用,即:導入、定標、探索、檢測、拓展。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由教師引入學習主題和目標,即導入環(huán)節(jié)和定標環(huán)節(jié)的雙應用,那么就要求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自主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其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課堂上,學生可以先在學習小組內(nèi)進行自主探索和提出疑問,即探索環(huán)節(jié)。然后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暴露自主學習之后遺留的問題后,老師再引導學生更正、討論、講評,加以解決,當堂背記,完成作業(yè),達到教學目標,此為檢測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再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知識的拓展研究,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提升學生自主研究探索的能力。“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把復雜的課堂教學過程簡化為八個字,再將五步教學法融入其中,使之變?yōu)榉奖憬處煵僮鞯幕痉椒?,這個對傳統(tǒng)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探索變化意義重大。[5]
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四點是我們學校在初中語文教學上的部分嘗試,它是一種實驗性質的方法,因為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還需要經(jīng)過大量的時間和實踐的檢驗。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者當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能使學生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謂也?!钡脑?,使我們有更大的信心去實踐我們的嘗試,經(jīng)過長時間的課堂教學改革試驗,我們感覺是在走一條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發(fā)展路線,今后也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方關軍,“立足課堂,先學質疑,因學施教”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實踐[J].教育科學研究.2014(12):49-54.
[2]錢小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考試周刊,2014(14):38-39
[3]彭釗.淺析語文課堂教學過程與方法[J].現(xiàn)代教學.2009/Z1
[4]佘勇.試論初中語文有效教學內(nèi)涵[J].成才之路.2008/32
[5]李忠東.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學科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