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輝
袁世凱下野后,嚴修去河南項城看望袁,袁盛情招待。第二天嚴修要走,袁世凱不肯,嚴說已買好火車票,袁世凱讓嚴退票。嚴修后來感慨說:“項城 (即袁世凱) 之情誼周至,不唯可感,亦可法也。”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袁世凱再度被清廷重用,嚴修暗中聯(lián)絡(luò),為南北和談做了一些工作。民國成立后,袁世凱想讓嚴修當度支部長,嚴修堅辭,袁又請他當教育部長,依然不就。但袁世凱把幾個兒子托付給嚴修教育,嚴卻答應(yīng)了。袁世凱贈給嚴修三千元謝儀,嚴修不肯收,便用這筆錢,帶袁世凱的兒子們?nèi)W洲留學(xué)。
自1911年起,長蘆鹽場經(jīng)營陷入困境,敬業(yè)中學(xué)堂失去了“金主”,嚴修只好四處“折節(jié)化緣”,在北洋系中人的贊助下,終于挺過難關(guān)。
1915年,袁世凱復(fù)辟的野心日趨明顯,嚴修堅決反對。他給袁的心腹幕僚張一麐寫信,希望予以勸諫。在信中,嚴修寫道:“為大總統(tǒng)計,不改國體而亡,尤不失為亙古惟一之偉人改而亡,則內(nèi)無以對本心,外無以對國民,上無以對清之列祖列宗,下無以對千秋萬世。”
嚴修與袁世凱分道揚鑣,然而,當1916年6月7日,得知袁世凱去世時,嚴修火速進京,“哭項城于居仁堂”。
1919年1月袁世凱長子袁克定的生母于氏去世,嚴修冒著嚴寒,親自送靈至車站,“步行約四里許”。
(選自《北京晚報》2019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