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潔的精神

2019-06-14 09:08葉平
延安文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林逋孤山西湖

葉平,陜西洋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北京文學》《解放軍文藝》等。出版著作11部。

生命像一棵可以行走的樹,是落腳于低處,還是聳立在高處,或是在高與低之間的平原上安家,起點是無法選擇的,高度卻可以自己把握。多數(shù)人會在低處和平原地帶安頓下來,只有極少數(shù)人一直往高處走去,去領略孤獨,也包括榮耀。孤獨者居身高處的魅力在于獨一無二。

我們說“江南風流”,少了西湖是萬萬不可的。那么,西湖的靈魂是什么?一定少不了斷橋、雷峰塔、蘇堤、白堤這些關鍵詞。遺憾的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他與西湖的情緣更是鮮為人知。這個人叫林逋,即林和靖。

林逋40歲之前,漫游江淮,40歲之后守望西湖孤山,20多年不進城,終老山中?!胺鞘壹乙玻枪γ毁F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贝舐曊f出自己的人生志向,并用行動去見證,林逋做到了。他對功名富貴毫無興趣,也不想娶妻生子、成家立業(yè),是徹底的唯美和單身主義者,與梅花、仙鶴作伴,把梅花視為妻子,把仙鶴視為子女,稱之為“梅妻鶴子”。

林逋(967—1028)字君復,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清貧,勿趨榮利。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門童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yǎng)鶴。林逋在世61年,死后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說林逋,不能不說源遠流長的中國隱逸文化。隱逸就本質而言,是一種先天的精神基因。真正的隱逸大多數(shù)是因為適應不了外部環(huán)境,從而選擇一種自我疏離的人生態(tài)度。隱逸有真假。真隱逸往往是平和的、與世無爭的,他們追求個性的獨立,精神的自由,尋求詩意地棲居,是人性的一種自然回歸。比如林逋。

林逋生活的宋代,是隱逸之風盛行的時代。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近三百年的兩宋期間,至少出現(xiàn)了近四百位載于史書的隱逸。那些與世隔絕、不為人知的隱逸不計其內。這一時期隱逸的“質量”較高,隱逸生活趨于審美化、高雅化。隱逸形式也五花八門,真隱、假隱、朝隱、市隱、學隱、道隱、心隱,歷歷可陳。如:亦官亦隱、身在朝廷而心在山林、內心歌唱著精神歸隱的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范仲淹、范成大、陸游、辛棄疾等人;隱居山林深思著述授徒的張載、邵雍、朱熹、戚同文、劉勉之、胡憲等人;隱居的道士、高僧有陳摶、智園等人;以隱求仕的有種放、常秩等人。還有崇尚心隱的有林和靖、蘇云卿、松江漁翁、杜生、順昌大人、南安翁等。

如果說,老子以獨特的哲學表達,為隱逸提供了理論基礎,那么,莊子則為隱逸思想注入了靈魂。隱逸在莊子那里從一種抗議、疏離變成了一種審美和情趣。中國的隱士大多都有濃厚的道家色彩,道家為隱逸提供了哲學依據。某種程度上講,道家哲學就是隱逸哲學。

林逋不是道家,也不是佛家,更不是儒家,他無宗無派,卻從另一條荒涼的小道,抵達了本源。

林逋本身是一片湖,我說的不是洞庭湖、太湖、巢湖那樣浩瀚的大湖,也不是西湖、東湖那樣的名湖,而是山野林海中的天然小湖,或叫海子。這樣的湖再小,也已經是大景觀。如此的一灣清波氣象雖小,但它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有天然的“造血”功能,是完整的生命循環(huán)體系,永不干涸。如此說來,一個人把人生的小溪匯成如此的風景已足夠安慰,有沒有大海、湖泊的氣象便不重要,因為大海和湖泊最終會接納并收藏它。

我以為用這個意象來解讀素有“梅妻鶴子”美稱的林逋是恰當?shù)?。他用一生心志淘就的那片精神湖水,隱于西湖深處的孤山野嶺,寧靜如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這片看似不大的湖水,卻有著空前絕世的清明。

林逋的祖父曾出仕五代時吳越的“通儒學士”,可謂書香世家,自小得書墨熏染。林逋決意把人生交付山水自然,有三個原由:一是家族突遭重大變故,萬念俱灰;二是佛性極高,悟透紅塵;再是受老莊思想影響,唯愿活出真性情。

應該說,家族衰落在林逋心中會烙下烙印,但作為隔代晚輩,沖擊并不直接。倒是“通儒學士”的祖父對他影響很大,內心一定燃燒著儒家建功立業(yè)的理想。然而,對官場丑惡和現(xiàn)實黑暗的過早透視,又激活了他血液中更為活躍的道家歸隱思想。所謂“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現(xiàn)實的政治和社會生活如此腐敗怪異,許多士人又諂媚逢迎。當丑陋的政治運作,把代表良知和正義的士人擠到死角,使之失去放聲吶喊的最后空間后,他們就會心無所系,產生“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感慨。這個時候,歸隱,不失一條理想的通道。在傳統(tǒng)士人的視野里,隱,就意味著依佛傍老。這條路上的身影歷來絡繹不絕,而過早叛逆并喜歡獨處的林逋又怎肯隨波逐流?隱,也要隱出個性。

面對心之絕望,只有兩種結果:不在孤獨中超脫,就在孤獨中沉寂。

即便如此,還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既沒有大起大落的入仕體驗,也沒有陰陽兩界的生死經歷,又沒有肝腸寸斷的情感折磨,唯一的一點也只是自幼父母雙亡,過早品嘗了人間冷曖。但這盆冰水不至于澆滅人生的烈焰。有一點倒是讓人迷惑,張岱在《西湖夢尋》說,南宋滅亡之后,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于是去挖??墒菈災怪?,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著怎樣的情事,才讓他在青年時就灰心于世途,歸隱林泉,終老此生?

林逋在40歲之前是一個徐霞客式的旅人,遍游江南山川湖澤。江南人文薈萃,盛產才子佳人。集詩、書、畫于一身的林逋,每到一處登堂入室,成為座上賓也該是常情,以得到林逋的字畫引以為榮的人家也不在少數(shù)。

走到一個養(yǎng)眼、養(yǎng)心、也養(yǎng)身的去處,林逋大概會多住些日子,一年半載也是有的,直到從情感上融入那片水土,也被那片水土真誠接納。其間產生一段愛情佳話也極有可能,而且是確有其事,不然,就難有《長相思》這樣不朽的情詩——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將送行女子的離愁別恨融于對山水無情的怨意之中,在歷代情詩佳作中,孤峰獨立,別具一格。

史無記載,只能猜想。設想少年林逋遭遇到了一場曠世絕戀,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第一次進入那雙天才的慧眼就再沒有走出去,林逋不相信今生今世還會遇上如此完美的佳人,偏偏有緣無份。斬斷這段姻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結果已經明白,無需枉加猜想。因為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而做出任何離奇荒唐的選擇很有可能。如果真是這樣,林逋的人生謎團到此已經解開。

這樣看來,林逋的終身不娶,“妻梅子鶴”之說就讓人疑惑:那個終身只愛草木禽羽的人,能寫出《長相思》來嗎?也許只是一種傳說,或一個唯美的佳話而已。因史書無載,不便猜測。后世以“梅妻鶴子”意喻清高脫俗,《辭海》也是這樣記載的。

凡人肉身,有情有愛,這是對的。一個風華正茂、儒雅瀟灑的男人,在多情的江南經年獨行,怎能不與一雙意動神迷的慧眼相碰?兩顆漲滿春潮的心,又怎能不擦出眩目的火花?不體驗人之七情六欲、生離死別,又談何透悟人生世像?僅僅是走四方、看風景,那就不是林逋了。如果是看破紅塵,直接遁入空門更為省心;如果想當旅行家,那該去名山大川,腳步也會跨出江南之外。他的出走,既不是旅行也不是謀生,是要試探生命和心靈完全解脫后的無限可能性;是要體察民間百態(tài)、人間萬象,以及貧富、尊卑、生死、人情、人性的深層根源;是要尋找安頓肉身和靈魂的最好方式……還有一些猜不透的心事。要完成這些使命,自然不能走馬觀花,必須在一些可稱“符號”的地理位置上留下印記。當然,這些在林逋并不當作使命,他不想活得太累,心里明白就行。

旅途之上,不論遇到多少凄風苦雨,也不論經歷了多少無眠之夜,有一點可以肯定:內心里,林逋不會感到是一種苦役,很可能是圣徒才有的虔誠與寧靜。如此送暮迎晨、冬去春來,人生最具活力的年華似水東逝,轉眼已進入不惑之年。

某一個秋雨之夜,他翻來復去睡不著,感到腿腳有些疼痛,心里亦是淡淡的酸澀。早晨掙扎著起床,面對銅鏡,看到了一張飽經風霜的臉,以及頭上的些許白發(fā)。感傷突襲而至,情難自禁,操筆寫下了《宿洞霄宮》——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

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云。

涼陰一鳥下,落晶亂蟬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走了太多的路,林逋終于感到累了。天地之大,再美的風景看一眼就是緣分,多看就是奢侈;再難忘的體驗有一次就夠,多了就會麻木。該看的自然風景已經看過;該品嘗的人間百味也已經品嘗;能悟出的生命真諦也有所感悟。所有的經歷和體驗,都是為了明白而妥貼地安頓靈魂。如今,迷惑的事似乎已經明白,剩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安頓靈魂。

回望來路,已經遙遠而模糊。既然回不去了,就向無人處走去。林逋這時才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原本是為山光水色而生的。游遍江南,看盡山水,不覺已融為一體,他不再向往山水湖泊之外的景象了。這樣想了,第一個跳進林逋眼前就是那片清澈靈性的大水之象——西湖;接著便是那座塑雪凝金的仙鶴之峰——孤山。

歸隱孤山的林逋是洗盡塵埃的林逋,是純凈如嬰的林逋。

查閱僅有的史料,林逋確實沒有進士、舉人的身份,連秀才也不是。他無疑是天賦極高,家風高古,悟性非凡的自學成才的典范。其實,在他那個時代,沒文憑不是最致命的,還可以從另一扇偏門擠入官場。興于唐代的舉薦制度在宋代一樣流行,憑一首好詩得高人援引提攜的佳話并不鮮見。唐代詩人孟浩然、韓愈、朱慶余都走過這條路。以林逋的才情寫幾首好詩不是難事,但林逋沒有給任何人寄詩去,不是不屑,而是不需。

比林逋稍年輕一點的范仲淹,擔任杭州知府時就推薦提拔了許多沒背景沒學歷的人才。一個叫蘇麟的小吏寫了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的詩寄給范仲淹,很快被賞識提拔。林逋早就聽聞范仲淹的大名和為人,范仲淹也仰慕這位“梅妻鶴子”的高人久矣。在閑暇之時,范仲淹會輕車簡從前去拜訪,有詩唱和。往來雖不算多,但神交一定很深。范仲淹對自己轄域的這位兄長也一定會特別關照,同為性情中人,少不了勸說入仕做官,但見其在大自在中“樂不思蜀”,便放心了。范仲淹后來官至副宰相,一定記著深隱西湖孤山的林逋。

可惜兩位大詩人的詩句已被歲月沖洗盡凈,不留一點痕跡。好在有蘇軾的筆墨,便足以代表了。蘇軾在詩跋其書時是這樣評價林逋的:“詩如東野(孟郊)不言寒,書似留臺(李建中)差少肉?!碧K軾不會隨便贊美一個人,何況是一個遠離廟堂,云游河川,與自己毫無利益關聯(lián)的人。理由只有一個:林逋的詩、書及人品,深深憾動了他的心,不說幾句公道話,有損自己人格。林逋去世9年后蘇軾出生,兩個天才不知在哪個岔口失之交臂。又過了數(shù)年,蘇軾主政杭州,他對西湖和孤山情有獨鐘,一定尋覓過林逋的蹤影,倘若再早十幾年,高人與天才的相逢,必然會擦出炫目的亮光。歷史卻讓他們失之交臂,也只能歸于緣分了。

“隱”是士大夫階層的專利,多是些才華橫溢、且獨立特行的才子或貴族,鮮明的個性和率性而為的表現(xiàn)欲,使他們難免與堅硬的官場潛規(guī)則產生摩擦且不想妥協(xié),豐盈的才情總是在時時尋找著流瀉通道,卻因不得明主,難以如愿。終有一天,他們毅然決然地背過身去,向皇門深院瀟灑地揮揮手,走向山水,被擠壓得快要變形的生命,很快找到一方可以自由舒展的天空。林逋算不上這個階層的人,他只是太清醒了,遠遠站在權力邊緣,洞穿所有,透悟紅塵,不越雷池半步,徑直走向云天霧地后面的孤山。

林逋的隱與存身成仁的忤世之隱,立德體道的避世之隱,以退為進、待價而沽的權宜之隱截然不同,他隱得很徹底,很純粹,很從容,很有底氣。也只有林逋能做到“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保ā端问贰さ?57卷》),他的思想和才情被西湖的水、孤山的雪,漂洗得越發(fā)晶瑩高古,凝結成天籟般真純的詩章、墨跡,向西湖之外的世界揮灑出大美之景,讓天下名士們頻頻側目這方靈山秀水,最后竟招來幾代皇帝的光顧。

林逋沒有走太過擁擠的科舉之路,是從背靜的小徑抵達山頂?shù)牡玫励櫲?。無人跟隨,也難以復制。內心里,他認同孔子的“學而優(yōu)則仕”,并欣賞那些“貨與帝王家”的學子們。“教兄子宥,登進士甲科。宥子大年,頗介潔自喜?!碑?shù)弥约涸囊匀寮艺鎮(zhèn)鹘虒У闹蹲痈咧羞M士時,林逋驚喜地踢掉鞋,焚香祈禱。這情形和百姓人家欣悉子女金榜題名時的喜悅毫無二致。不管處于對舊夢的延續(xù),或對未來的希望,林逋內心對功名還是留有念想。這當然是凡人常情,林逋不是出家僧人,雖與紅塵保持距離,但并未棄絕紅塵。即便是僧人,又何能斬斷親情的血管?林逋畢竟把一生整個交付于內心的自由和人格的塑造,不群不黨,獨力修持,這境界豈是凡夫俗子能夠比肩?其實每個活著的人,誰又不是一直在為自己的心找一條擺渡的船呢?只是人心百態(tài),方式不同而已,有人以知識技藝為船,有人以金錢權柄為舟,不一而論。

林逋也沒有執(zhí)意與塵世劃地為牢。他明白這是不可能的,不必與趨勢為敵,與自然相處得久了,就找到了與萬物融通和諧的通道,使生命進入本色狀態(tài)。他頑強地戰(zhàn)勝了孤寂,卻不得不與孤寂中幽深的情思講和,及至老年,這種情感愈加強烈。讀他的《長相思》會墜入無邊無際的情愛汪洋,一個紅塵的旁觀者對俗世之愛的羨慕和渴望不無凄悲之美。

想歸想,做歸做,林逋至死沒與世俗妥協(xié),他是境界更高的另類孤獨者。他日常的生活大抵是這樣:黎明即起,在彌漫著花草芳香的庭院里與鶴共舞。用完早點,放鶴在云霄中飛翔,盤旋許久再呼哨入籠。然后駕一葉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备嗟臅r候是以湖山為伴,或把小舟停在湖心,靜觀魚來蝦往,雨落雪飄;或坐于庭院巖頭,觀梅賞月,聽百鳥合鳴,看鶴舞鷹飛,靈感突至,以詩唱合。其間還會種點莊稼蔬菜,栽些梅花,喂喂鶴。做這些都只是陶情養(yǎng)性,以不累為度。至晚,踏著夕陽歸去,深睡無夢。生活節(jié)奏如日出月落,清淡若水。

這樣的日子說慢也慢,說快也快,驀然回首,20多年就過去了。這其間,不見他去杭州城討生計、看熱鬧,更別說有攀附權貴的嫌疑。亦無吸煙嗜酒劣習,更無訪花問柳污跡,甚至不見與紅顏知己有丁點纏綿。品行氣節(jié)比高僧大德有過之而無不足。

倒是常有高官顯貴、才子佳人,敬其人,愛其詩,去西湖之外的荒山野嶺拜見林逋。包括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的梅堯臣等名人在內。杭州郡守薛映均則是林逋最忠實的“粉絲”?!皶r趨孤山與之唱和,并出俸銀為之重建新宅?!庇羞@樣的地方官特別關照,林逋應該不愁溫飽。

1012年,林逋無意中迎來了人生最風光的一年。“真宗聞其名,賜粟帛,并詔告府縣存恤之?!边@正是不耕田、不捕魚、不裝神問卦、亦不賣弄名聲的林逋維持布衣人生的穩(wěn)固基礎。面對浩蕩皇恩,“逋雖感激,但不以此驕人。”依然雷打不動地像從前一樣打發(fā)著日子。

這其中有個細節(jié)很有意思:“皇帝宋真宗,為了挽回自己在異族爭戰(zhàn)中失去的威信,而由大臣王欽若假造帛書放在宮門上和泰山上,鬧了一場‘天書封禪的鬼把戲。后來,老皇帝宋真宗還真的率領文武百官,裝模作樣地跪接‘天書,在濁氣沖天和腐敗的朝政中,一些大臣與無恥文人便借‘天書封禪之機趨炎附勢,呈獻諛文。林逋對朝廷這種勞民傷財?shù)膩y政,是表示過不滿的?!保ㄏ某袪c:《東風世界話梅花》)那么,宋真宗為何不報復林逋,或者說林逋為什么知恩不報呢?倒不是皇帝胸懷有多寬廣,而是林逋做人太本色、名氣又太大,被人民和士大夫所敬重和欽佩。若換了別人,便是另一種情景。林逋呢,有沒有皇恩都是那樣,淡靜從容如深澗溪流。

皇帝對一個在野賢達如此關照并不稀罕,在滿朝皆跪的官場,皇帝眼里怎能容下身板畢挺、目如朗月、超凡脫俗如林逋這樣的另類?唯一的可能,只有在國將不國,風雨欲來之時,被呼為萬歲的那個人,下意識在一片跪拜的矮子中尋覓巨人而不見,那雙驚恐無助的目光徹底失望后,才會極不情愿地把余光拋向靈山圣水,去追尋那些不想看到但必須面對的偉岸身影。掃興的是,林逋并不給皇帝多少面子。面對他,皇帝會放下架子。畢竟泱泱大國,不能沒有一些云水風度、松柏精神的高大身影作陪襯。彼此都明白是在“作秀”,是給天下士大夫們看的。然而,這秀一定要作也值得一作。

被皇帝敬重的人天下會有幾個?這之后,林逋突然化蛹為蝶,華麗轉身為真正的名士,盡享尊榮。各級官吏爭先恐后地前來勸其出仕,卻都被林逋婉言謝絕:“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林逋說的是真心話,無妻無子,年已半百,他想不出只要有米下鍋,有柴生火,有西湖、孤山作伴,還需要什么?世事人心就這么怪異,越是這樣說,偏有人不信,少不了有權貴送來金錢珠寶、名人字畫,以期投桃報李,鋪平官途錢景。林逋是否有心動的時候,也不好說。南宋滅亡后,有盜墓賊挖開林逋墳墓,只找到一個端硯和一支玉簪。林逋的清廉儉樸日月可鑒。

作為天下皆知的大名士,林逋雖有許多優(yōu)質資源可以利用,但他從未想到。他不想麻煩任何人,在他看來,一個人如果無求于人,也不必蔑視別人;一個人如果無益于人,至少可以不給別人添煩。知道來日無多,他親自動手給自己修墓,墓地就在居室一側,很簡陋,但很適意。完了,作詩一首:“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沒有聲名之累,沒有官場之污,干凈地活著,清潔地死去,與這片圣山靈水是多么默契!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余。鶴閑臨水久,蜂懶采花疏。

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

這是林逋對自己生老死葬的這片山水的贊美。

61歲那年(1028),林逋謝世,走得從容淡定?!捌渲读终茫ǔ⒋蠓颍⒘直颍ㄓ萘睿┩梁贾?,治喪盡禮。州為上聞,仁宗嗟悼,賜謚‘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廬側?!笨梢娏皱偷脑岫Y規(guī)格很高,他身后不孤,體面而輝煌!這該是上帝對一個純粹的隱者最高的恩賜。

歲月流變中,林逋墓早已遷移原址,現(xiàn)在杭州西湖孤山面對北山路一側的“放鶴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紀念林和靖的景勝。

林逋作詩原本不多,又是隨寫隨棄,詩名之大與作品之少很不成比例。好在有心人收藏,幸得詞三首,詩三百余首傳世。后人輯有《林和靖先生詩集》四卷,《宋史》有傳。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傳》。故宮繪畫館藏有所書詩卷。

后世對詩人林逋的代表性評價是:“長為詩,其語孤峭浹澹,自寫胸意,多奇句,而未嘗存稿。風格澄澈淡遠,多寫西湖的優(yōu)美景色,反映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趣?!边@些詩中常有一股“清冷幽靜,閑淡渾遠”的氣息,與西湖、孤山的天然氣象融為一體。

最經典的是《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這首詩不僅把幽靜環(huán)境中梅花清幽香逸的風姿和神韻寫到了絕處,而且還把梅品、人品融匯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兩句,更成為詠梅的千古絕唱。由于林逋佳句的影響,此后詠梅之風日盛,宋代文壇上的幾位大家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陸游、辛棄疾、楊萬里、梅堯臣等,都寫過許多詠梅詩詞。蘇軾甚至還把林逋的這首詩,作為詠物抒懷的范例讓自己的兒子蘇過學習。

書畫家林逋又有怎樣的作為?

“林逋,善繪事,惜畫從不傳。工行草,書法瘦挺勁健,筆意類歐陽洵、李建中而清勁處尤妙?!边@說明林逋以自學入道的書畫藝術不但師出有門,而且自成一家。黃庭堅的評價雖有點夸張,卻也是真情流露:“君復書法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饑不食而飽?!?/p>

明沈周的點評更理性入微:“我愛翁書得瘦硬,云腴濯盡西湖綠。西臺少肉是真評,數(shù)行清瑩含冰玉。宛然風節(jié)溢其間,此字此翁俱絕俗?!薄!笆萦病蹦斯律街窕辏扒瀣摗毕滴骱?,非脫俗的心在此間浸泡數(shù)年而不得。林逋書法存世作品僅3件,《自書詩帖》是其中篇幅最長者。

有怎樣的覺悟就有怎樣的意象,內心沒有博大的視鏡,看到的永遠是實體的孤山而不是無形的靈山。通往靈山之路即通往自由之路,要靠自己走進去再走出來,而不是靠任何他人或別的方式。孤山在林逋心中其實已幻化成一座靈魂之山,精神的大自在也只有在這座無形的“靈山”中找到。

只有至人、真人、圣人才能達到對外物無所待,不受外物限制的境界。林逋顯然是達到了。但他從沒有處心積慮,驚世駭俗的念想,完全是尊從心愿,本色而為;也沒有成為至人、真人、圣人的妄念;更沒有“救世主”、“帝王師”、“正義化身”、“社會良心”這樣的擔當,如此才更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大自由與大自在。以作詩為例,完全是心隨意動,或獨自玩味,或與友人共賞,從不存留。有人問:“何不錄以示后世?”林逋回答:“我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后世乎?”言外之意,活著不想以詩名世,死后就更不想了。那些詩對后人有益無益,實在不好說,也管不著。

應該說,可以與歲月相搏的似乎只有凝固著思想的藝術作品,只是用文字和畫面表現(xiàn)出來的依然有限而且單薄,除非有人格背景的襯托才顯得厚實。林逋就是這樣的人,他的存在會在時間隧道里發(fā)出幽微卻恒久的光亮。這種光亮獨一無二,沒有什么能夠遮蔽。誠如“南宋大圣人”朱熹對林逋的評價:“宋亡,而此人不亡,為國朝三百年間第一人!”事實上,這個時間長度還可以無限拉長。

猜你喜歡
林逋孤山西湖
閔學林作品
?? ( 西湖), ?? ?? ??
林逋:獨立獨行,寄情梅鶴度余生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林和靖與梅云——孤山梅林里的愛情往事
林逋梅妻鶴子
當西湖遇上雪
論張岱小品文的“以詩為文” ——以《補孤山種梅序》為中心
雙榆樹(外一首)
高阳县| 嫩江县| 金昌市| 特克斯县| 浙江省| 汉源县| 无锡市| 布尔津县| 郓城县| 平安县| 公安县| 贡嘎县| 景泰县| 法库县| 通化市| 崇明县| 榆树市| 柳林县| 稷山县| 黄龙县| 临朐县| 金秀| 习水县| 古蔺县| 台州市| 峨边| 禹城市| 图木舒克市| 两当县| 韶关市| 襄汾县| 鹤峰县| 体育| 龙泉市| 潼南县| 蒲城县| 迁西县| 承德县| 黔西| 潞西市|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