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鴿
摘 要:美,既我們人類在感受欣賞和評價的審美活動中主觀產生的反映,是簡單的,又是復雜的。本文綜合分析地淺談通過在留白、構圖、選材與技法幾方面在國畫藝術作品上,作用于體現(xiàn)出繪畫者的審美和影響著賞畫者的審美的原因。
關鍵詞:國畫作品;技法;審美
世界上各個時代都有豐富的藝術品,尤其是我國藝術傳承了幾千年,有著驚人的、豐富的、輝煌的藝術遺產。其中國畫有驚人的長時間延續(xù)。幾萬年以來,從原始人的巖畫到現(xiàn)代的國畫作品,其形式、表達方式、繪畫方式雖然不同,但都有驚人的共同之處,是把黑炭磨成粉作為顏料,繪制在不同的媒介上的繪畫作品。
現(xiàn)在我選近代中國著名的國畫家齊白石(1864-1957)的最有名的3組國畫作品,分別講述賞畫者根據(jù)繪畫作品的各個技法問題來了解到繪畫者的審美。
一、淺談《山水冊》的留白美
1931年,齊白石畫成《山水冊》,這系列國畫是由十二幅畫組成。自署標題的有八幅,分別是《朝陽》、《月明人靜時候》、《放牛圖》、《蒼海煙帆》、《陽羨山水》、《雨后》、《荒山殘雪》、《柳浦秋》八幅。沒署標題有四幅,根據(jù)這四幅畫的內容,我起名為“荷塘游魚”、“山上人家”、“古木黑鴉”、“沙地鸕鶿”四幅。
畫中取材可能來源于齊白石旅游的見聞和家鄉(xiāng)的回憶,畫的是眼前的風景,所見的事物,都是我們常見的熟悉的景物,容易引起共鳴。畫里流露出當時他的心里所思,真實的情懷,我們需同時根據(jù)成畫的社會環(huán)境、時代事件,才能準確體會其想法。主要用淺色濕畫法來留白,用濃、焦色干畫法畫主要景物。
《朝陽》這幅畫的是朝陽時分的風景畫,畫面大面積用調上許多水分的胭脂紅,用濕毛筆橫涂在紙上,有毛筆的紋路和水分多的暈染效果,使筆觸具有深淺不一紋路的層次,從這畫感受到朝陽時分火紅的隱約薄云的風景,這就是畫面的縹緲的留白??拷嫷撞康奶柺橇舭椎狞c綴,表現(xiàn)出剛剛升起的太陽。與這幅對應的《月明人靜時候》,本來應該用濃墨體現(xiàn)出深夜時分的山景,但這幅畫沒有用,而是運用淡墨寬筆涂出山景,焦墨和淡墨點畫出樹林。用簡單的線條畫出房頂,撤去繁瑣,反而讓我們感到簡單安靜的感覺。畫者刻意用滲上更多的水分的花青毛筆平涂而層疊涂夜晚的云彩,體現(xiàn)出云彩的層疊感,月亮部分沒有刻意用顏,表現(xiàn)出潔白的明月,這個風景整體上也是一種情境的留白。與《朝陽》同樣的手法還有《陽羨山水》、《雨后》、“山上人家”。這5幅都是山水風景畫,都是運用濃淡有別的墨為主色,用干濕筆交替體現(xiàn)云彩、巖石等景物,體現(xiàn)出作品的遠近實虛,實虛中有留白,使畫面有空間感層次感意境感。
《放牛圖》的畫有幾顆桃花和五頭牛,大面積留白,但白不是白色,而是特別淡的綠色和藍色,使畫面的留白具有豐富的色調。用墨畫出的樹枝上用點畫法畫出淺紅色的桃花和淺墨綠色的葉子。在與桃花遠處的地方畫了從大依次減小的無頭牛,使畫面整體上有寬闊空間感,距離感。
與《放牛圖》同樣的手法還有《蒼海煙帆》、《荒山殘雪》、《陽羨山水》、《柳浦秋》、“荷塘游魚”、“沙地鸕鶿”、“古木黑鴉”。這七幅畫也運用平涂毛筆的紋理特點和滲多水的顏料暈染的特點來大面積留白。并用濃色繪制畫面的主景,與淡色景物拉開,畫面上濃色的景物數(shù)量少,使畫面不滿滿的具有空氣感不沉悶不雜亂。
留白是國畫創(chuàng)作中最常見的手法,非常有中國美學特點。留白既是沒有內容的空白,但不是簡單的白色,而是有意境美的白。國畫如果沒有留白,而是畫得滿滿的,那畫沒有意境美,讓人感覺畫面擁擠雜亂。反之留白讓我們感到畫面簡單而內容上有不簡單的縹緲安閑而富有想象力的美??梢陨偬珴M的畫面給人壓抑感不協(xié)調感。留白就像陰陽太極圖上的黑白兩條魚,黑魚身代表畫面的景物,白眼代表景物中的一點點留白,白色魚身代表畫面的留白,黑眼代表留白中點綴的景物,使畫面不空,合理的留白就像太極圖的陰陽平衡。
二、淺談《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的構圖美
1942年齊白石畫成有名的《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該系列是由一幅書法和十二幅畫組成。 “可惜無聲,壬午春,花鳥工蟲冊白石自題” 是該系列畫作的題款,我們根據(jù)題字理解畫中的植物昆蟲畫得栩栩如生形態(tài)逼真,和真的花草昆蟲一樣的獨特美,像在紙上活了一樣生動,只可惜它們畫在平面的紙上沒有生命。
12幅畫的題材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花卉植物,互相搭配組合,有:黃花、稻穗、荷花、牽?;ǖ?昆蟲有:蝴蝶、蝗蟲、蟬、螞蚱等。
這些畫的構圖特點有:對角線構圖、包圍式構圖和“%”式構圖。構圖呈對角線的畫面以對角線為中心,對角線一邊畫滿了景物,另一邊留白,留白中有小景物綴。這類圖畫有 “黃花蝶蜂圖”(根據(jù)畫作內容自起的名,下同),左邊主要畫的是黃花和一只貌似在黃花枝上一動也不動的黃蜂,右邊主要是留白,留白的地方點綴一只翩翩飛舞彩蝶。兩個昆蟲給畫有動靜對比,平衡感。在“麥穗圖”中,和“黃花蝶蜂圖”的特點一樣,對角線的一邊上有稻子葉和一只在吃稻葉的蝗蟲,另一邊是有只鳴叫的蟬點綴的留白。我們感到仿佛蝗蟲在傾聽蟬的歌聲。
包圍式構圖的特點是畫面的超過2個邊都有景物,中間留白,也有景物點綴。這類圖比如“荷花圖”,畫面上三個邊都畫有大荷葉和荷花,在留白的荷葉蔭下有一只紅蜻蜓和黑翅蜻蜓。從這幅畫上來看蜻蜓點綴的留白被包含在荷葉下,讓我們感到蜻蜓喜歡在涼爽的荷葉蔭下。
構圖呈“%”的特點是對角線上畫有景物,兩邊是有小景物點綴的留白。這類圖如“牽?;▓D”,這幅畫的對角線是牽?;ê椭θ~,左上有翩翩起舞彩蝶和右下有只螞蚱的留白。蝴蝶在牽?;ㄉ戏紧骠嫫鹞?,代表了動,螞蚱在牽?;ㄏ旅姘察o地休息,代表了靜,動靜平衡,就像百分之號一樣,保持兩邊平衡。這種構圖法讓我們感到畫面的平衡感,有動有靜的趣味。
構圖是為了使自己的作品有獨特的美感,而根據(jù)選定的題材適當?shù)亟M織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構圖講究均衡、對稱、對比、焦點。構圖力求富有變化而不缺穩(wěn)定感的均衡和對比,使畫面具有穩(wěn)定感和視覺對稱感,太穩(wěn)定的畫面使我們感到嚴肅,對稱沒有一點變化使我們感到畫面生硬死板而沒有美的變化;二是構圖中的對比如形狀的對比、色彩的對比、明暗對比、還有如選材的動靜,簡單復雜,好壞等的特點對比。巧用對比目的是增強畫面的藝術感,突出強化主題。焦點是我們看畫面時視線集中在一個地方,如我們看畫時注意畫上生動的昆蟲。焦點也是突出強化主題。構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目的是使畫面有獨特的美,決定了畫面的結構,是表達作品內容和藝術美的感染力的重要的手段,是我們長期實踐中產生的習慣性審美。
三、淺談《松柏高立圖》的選材與技法美
1946年齊白石畫成《松柏高立圖》這個大型畫作,是齊白石為自己慶祝60大壽和抗戰(zhàn)勝利所畫。 “松柏高立圖”的一對篆書對聯(lián),內容是“人生長壽,天下太平”。整體來看,齊白石用雄厚的墨色,粗豪的筆跡,端正的風格,有著篆書的獨特美感。我們據(jù)繪畫者所在的時代上來看 ,“人生長壽”表面上齊白石慶祝自己60歲大壽,我們解讀到繪畫者希望人民健康長壽再也沒有戰(zhàn)爭的美好希望。“天下太平”作者是為了慶??箲?zhàn)勝利的愛國情懷,也希望祖國永遠天下太平,人民和諧幸福安康,合乎著最近提出的“小康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
“松柏高立圖”整體由松樹、柏樹、蒼鷹和題字四部分組成。根據(jù)選材在中國文化中,松柏象征堅貞不屈,松枝有傲骨崢嶸之意,柏樹筆直讓人感覺莊重肅穆,在成畫的時代,也贊美對抗爭時期的戰(zhàn)士們象松柏一樣堅強不屈,傲骨崢嶸,不屈服于強大的敵人,堅持著抗戰(zhàn)敵人保衛(wèi)祖國的莊重使命。
運用粗毛筆點一次淡墨后從上至下、從左斜著至右地,重重疊疊的技法描畫松樹,每筆都畫到墨干枯為止,由于干枯的墨跡表現(xiàn)出松樹粗獷的、經(jīng)歷千瘡百孔歲月的美感。樹枝和松針也運用滋潤的淡墨描繪,體現(xiàn)出松枝的新鮮滋潤的感覺。松樹后面是一顆柏樹,柏樹也是一筆到濃墨干枯,線條粗狂有力,墨跡干濕有層次,體現(xiàn)出柏樹的樹皮的紋路,用沾上濃墨的毛筆,以干濕不同的筆觸點點地畫出柏樹的葉子,表現(xiàn)空間感層次感的葉子。有只立于松枝的蒼鷹,有力地緊緊地抓住松樹,用濃墨繪出的鷹爪與運用淡墨繪出的樹干形成對比。用焦墨勾出感覺目光鋒利神有采的眼睛,昂首直視著前面的蒼茫大地的意境留白。以濃墨點出翅膀與尾巴的硬挺的羽毛,焦墨點出身體上柔軟的羽毛,該技法使羽毛層次豐富、看出羽毛的軟硬區(qū)別。
作品的選材與技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選好材既材美,決定著繪畫者畫出的作品是否通俗易懂,賞畫者能否容易了解其審美觀點和想法。使用繪畫的技法如點畫法,平涂畫法,勾勒畫法等,不同的繪畫技法有獨特的表現(xiàn),讓畫具有不同的特點美,韻味美。有著扎實的畫技,能否靈活運用畫技,決定作品的成敗與美,使賞畫者能容易感受到作品的美和畫者表達的觀點感嘆。
成功的作品使繪畫者和賞畫者一起接近統(tǒng)一的審美觀點,產生共鳴。繪畫者能否靈活綜合運用繪畫技法,能否使繪畫作品表達出他的主題想法,能否讓我們賞畫者容易了解繪畫者的審美和想法。
好的繪畫作品中具有的美感是離不開留白、構圖、選材和技法綜合運用。而且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美感,例如獨特的繪畫表達方式、獨特的繪畫風格、獨特的視角等方法來表達作品的美感。同時每位賞畫者的主觀審美活動是不同的,分別受其的人生閱歷、教育程度、年齡民族、感知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制約,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可用一個文字——美來對作品表達自己的美感,其背后的意義與見解是不同的。繪畫者憑著自己主觀審美觀和感悟使繪畫作品能夠體現(xiàn)出自己的想法,我們賞畫者也有自己的審美觀來欣賞、品味、評價繪畫者的作品,感悟其的主題。
我們賞畫者通過自身的理解來欣賞、解讀、評價繪畫作品的各個方面的審美。審美的意義是欣賞、品味或領會可看到的事物及藝術品時產生的主觀的美感和精神美的體驗。從哲學的角度上來看,審美是事物的對立與統(tǒng)一的證明。審美的對立很容易見到,體現(xiàn)在事物的個體性,是客觀的,本質的,不存在本質上的客觀美感。審美的統(tǒng)一是通過客觀因素對社會人的心理活動而產生的美感,是人實踐于個體事物的本質屬性上產生出的主觀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