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韓彰
在廣西,如果要問,哪一座文化名山名人踏足留跡最多,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桂林疊彩山。而我還認為,桂林疊彩山不僅是文化名山,同時還是一座政治名山。亦文亦政,仿佛一陰一陽,一軟一硬,這樣的名山,自然有些與眾不同。
既然涉及政治這一重要字眼,文化當然要讓一讓。歷朝歷代,政治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先給大家說說疊彩山到底跟政治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所謂政治,自從在大學學習一直到現(xiàn)在,也算涉足了幾十年,本人愚鈍,還是不甚明白其中奧妙。憑直覺,凡是跟當官有關(guān)的人和事,都可以稱之為政治。以此推而廣之,政治名山,當然是說這山跟政治人物和他的事有關(guān)。
桂林疊彩山跟什么樣的政治人物有關(guān),說出來,老人家們也許沒多少感覺,而年輕人,肯定有些驚訝甚至驚嚇。這些人物,就有康有為、孫中山、宋慶齡、朱德、徐特立、陳毅、鄧小平等等,另外還有不少的外國國王和總理。放眼神州,有幾座名山能得到這么多大人物踏足登臨的?
但凡政治人物登臨大山或暢游江海,一般都在他們的政治生涯比較順當?shù)臅r候。這也符合規(guī)律,政治人物嘛,肯定是在說得上話的時候才能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并順便指點一下江山的。如果像某一個歷史時期那樣,動不動就莫名其妙被靠邊站,甚至被人家“KO”在地“永世不得翻身”,那樣的政治人物還能玩得起“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風雅,我也算服了。事實上,這樣的人物基本沒有。
桂林疊彩山上春風得意的政治詩歌,當首選徐特立和朱德的唱和詩。兩老正是在老懷大暢的晚年登上疊彩山的。1963年1月,87歲的徐特立和年近80的朱德元帥同登疊彩山明月峰。大家都知道,兩位革命老人、建國元勛,從滿清統(tǒng)治下走出來,走過長征,歷經(jīng)戰(zhàn)火,能看到新中國成立,看到“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看到社會主義江山紅紅火火,雖然年紀很大,心情肯定很爽朗。兩老本來就擅長寫詩,他們上得明月峰來,詩情勃發(fā),作詩唱和,朱德說:“徐老老英雄,同上明月峰;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毙炖狭⒓创鸬溃骸爸斓赂⑿?,同行先登峰;拿云亭上望,漓水來春風?!边@兩首充滿昂揚朝氣和革命豪情的詩歌,已刻在疊彩山明月峰的山頂。
以同樣爽朗的心情登上疊彩山的,還有元帥外交家陳毅陳老總。在徐特立和朱德登臨疊彩山后約一個月,1963年2月,時任國務(wù)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陪同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登臨疊彩山。陳老總律詩的厲害大家都領(lǐng)教過的,特別是《梅嶺三章》,那句“斷頭今日意如何”,那句“此去泉臺招舊部”,那句“此頭應(yīng)向國門懸”,還有那句“捷報飛來當紙錢”,陳老總那萬丈豪情,那生死等閑事耳的氣度,誰不深深折服!此時陳老總在疊彩山也有詩作,一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又是傾倒無數(shù)世人,現(xiàn)在還刻在“清涼世界”景點的風洞洞口崖壁上。
而1922年孫中山北伐住在桂林,也曾與夫人宋慶齡到疊彩山合影,但好像沒流傳他們有什么詩詞唱和和題字留念。也許,孫先生是大革命家,來此合影留念其政治象征意義更大于登山觀景,而且此時又正值北伐,戰(zhàn)事未卜,革命尚未成功,孫先生自然憂國憂民,哪有什么心思玩詩詞風雅。
到過疊彩山的政治人物當中,我覺得康有為是比較有趣的一個。此公一直被議論不少,也不在乎多我一人的說辭??迪壬m然也會吟詩作賦,書法也算了得,但他最愛玩的還是政治。后來的權(quán)威工具書上都說他是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良家。我猜想,如果康先生現(xiàn)在突然醒過來看到這一大堆頭銜,最讓他感喟“深得我心”的肯定是第一個:政治家。我們稍微看一下他的履歷就知道我的猜想沒有錯。他第一次來北京參加鄉(xiāng)試(鄉(xiāng)試不在鄉(xiāng)里搞,而要到帝都來做,我還沒弄清楚這是為什么),不是好好閱卷答題,而是趁機給光緒皇帝提什么“變革”的寶貴建議。這顯然是超范圍答題,直接玩起政治來了。考試如此不專心,結(jié)果當然是“掛科”了事。后來就接著玩“公車上書”(注意不是“公車私用”),玩“戊戌變法”,玩“復辟帝制”,跟那個不肯剪長辮子的張勛一起推舉溥儀做皇帝,最后也沒玩出多大名堂,畢竟歷史已經(jīng)不給他當“帝師”的機會了??迪壬鹆织B彩山有關(guān),是因為他曾兩度來桂林講學,都住在疊彩山的景風閣里。第一次在1894年12月,當時他在桂林有一個弟子叫龍澤厚,是桂林本地人,再三邀請康老師來桂林講學。此時康先生正為他的著作《新學偽經(jīng)考》要被人焚燒而苦惱,而且據(jù)說還要把他也逐出廣東。于是康先生應(yīng)弟子之邀,到桂林來了。雖有弟子相邀又相陪,可當時桂林文界政界沒多少人歡迎康先生的到來。這倒好,康先生被安排在風景秀麗的疊彩山景風閣住下,除了前來聽課的學子外,沒什么外人騷擾,前后共達四十天。時隔三年,1897年2月,康先生第二次來桂林,仍以講學為名,仍由龍澤厚接待,仍舊住進疊彩山的景風閣。但這次不同了,隨著康先生的變法壯舉不斷失敗而名聲大振,桂林各界人士熱烈歡迎康先生的到來。據(jù)說,連大名如住桂老干部唐景松、岑春煊等人,甚至正在主持軍政要務(wù)的廣西臬司蔡希分,都開始支持康先生。這種歡迎和支持帶來的成果之一,就是讓康先生能在桂林創(chuàng)辦廣西圣學會,創(chuàng)辦廣仁學堂,創(chuàng)辦《廣仁報》。如今疊彩山景區(qū)還豎立一塊石碑,上書“康有為講學處遺址”,旁邊還有他的一尊黃銅色全身雕像,一襲長衫加身,左手拿著書卷,右手反背身后,亮亮的額頭圓圓的,雙眼直視前方。也不知道雕像作者是希望康先生想些什么?是想早年奔走變革的雄姿英發(fā)?還是中年逃亡海外的慘淡人生?抑或是晚年反對共和、搗騰復辟的笑話鬧?。?/p>
疊彩山被這么多名人登臨光顧,首先肯定是它的自然風光迷人,它位于桂林市漓江西岸,山體總占地10.8萬平方米,由明月峰、仙鶴峰、四望山、于越山組成,最高的仙鶴峰海拔253.6米。整個山勢由西向東,跌宕起伏,嵯峨挺拔。山間古樹繁茂,四季常青。每座山峰間均有石階相接,游人可直登峰頂。據(jù)專家考證,構(gòu)成疊彩山的是3.6億年前沉積的石灰?guī)r和白云質(zhì)灰?guī)r,這些石頭層層疊疊,五彩繽紛,有些另類,唐代元晦《疊彩山記》稱:“山以石紋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笨梢?,山名疊彩,自唐朝就有了。又因山上桂樹成林,金秋時節(jié)滿山飄香,疊彩山又被稱為“桂山”;又因明月峰山腰有一巖洞,洞中四季生風不息,因而又得名“風洞山”。群峰疊彩翠,一山有三名,這本身就寓意著疊彩山的豐富和不凡。
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桂管觀察使元晦就對疊彩山進行開發(fā),他筑道路,修亭閣,植花木,疊彩山由此引起人們關(guān)注。此后歷朝歷代都有許多文人墨客、政界要員以及其他社會名流慕名而來,疊彩山遂成為遍布名人足跡墨寶的政治名山和文化名山。
最能體現(xiàn)疊彩山文化品味的,莫過于那里的摩崖石刻和摩崖造像。有人作過統(tǒng)計,在疊彩山上的摩崖石刻超過200件,摩崖造像達90多尊,主要分布在風洞和仙鶴洞兩處。風洞長20米,最高處5米,最寬約9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形成前后兩個洞,南北開敞,呈葫蘆狀。有資料介紹,風洞由于所處地勢高,形成對流,兩端過風的斷面大,中間小,風速增大,壓強減小,風不斷補充,一年四季勁風不停。因此,風洞被譽為“清涼世界”。疊彩山上絕大部分摩崖石刻都集中在這里,如唐代元晦的《疊彩山記》和《四望山記》,宋代書法家朱唏顏的《訪疊彩巖登越亭》,清代畫家李秉綬的《蘭竹圖》,等等,一時難以勝數(shù)。
在石頭上題詞刻字,以志不朽,似乎是我們國人從古至今的特別愛好。從墓碑上對祖先歌功頌德的碑文,到懸崖上有多大就刻多大的佳言錦語,遍布名山大川。古人、前人這樣做,留下了不少文化遺產(chǎn),我們不好再說什么。而現(xiàn)在一些地方似乎又悄悄時興起這玩意來,當領(lǐng)導的是不能搗騰了,一般文化人也搗騰不起,倒是一些企業(yè)家,手段頗為高強,對一些旅游景區(qū)或長壽勝地稍微平滑一點的懸崖峭壁虎視眈眈,這倒應(yīng)該引起注意。如今生態(tài)建設(shè)、綠色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新發(fā)展理念,無論是誰,就算再有錢再出名,也不應(yīng)在山崖上題詞刻字了。你要是真的技癢難耐,可以搬來一些大石頭,擺在山邊溝邊,愛刻多少就刻多少,只要不占田地、不破壞生態(tài)就行。就像南寧的“龍門水都”,沿著一條溝邊,排列了大批巨石,上面都是當代文化名流的書法篆刻作品,整條山溝彌漫著濃濃的文化味,很有觀賞價值。要是想學倒可以來看看。
桂林疊彩山政治元素和文化因子交相輝映,無限風光長盛不衰。人們可以凝視山上的一草一木而生發(fā)詩情,也可以細細品讀山上的一石一字而懷想先賢,甚至可以摸摸一下康先生那光亮渾圓的前額也無妨。但是,唯一要時時警覺的,就是不要一看見石山崖壁就馬上手癢起來,非要在那里敲打刻字不可。如今還想那樣做,就大煞風景了。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