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乾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中小學要加強勞動教育,這不僅豐富了教育方針的內(nèi)涵,也給我們開展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如何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取得實效呢?
要矯正片面的教育觀。當前,不少中小學受應試教育影響,老師為分數(shù)而教,學生為分數(shù)而學,唯分數(shù)至上,勞動教育被邊緣化的現(xiàn)象非常突出。針對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現(xiàn)象,開展勞動教育重要意義宣傳,糾正片面的勞動教育觀勢在必行。讓學校、家長、孩子明白勞動是人的本色,“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勞動使人類更為智慧,勞動教育對一個人的發(fā)展極其重要,是一個人得以發(fā)展的基礎。同時,要摒棄長期以來形成的對勞動的錯誤認識,即認為勞動是一種低賤行為。勞動教育并不狹隘地指體力勞動或直接的生產(chǎn)勞動,而是基于體力勞動與物質(zhì)生產(chǎn)勞動的實踐活動。勞動沒有貴賤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在觀念層面,要重建勞動教育觀,教育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勞動意識,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讓勞動教育成為一種價值召喚。
要豐富勞動教育課程。課程是教育的主陣地。從國家課程來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從未缺席,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未脫離學校課程體系,始終是中小學的一門必修課。只是由于受片面升學觀影響,勞動教育被嚴重擠占,勞動課名存實亡,勞動教育處于“說起來重要,實際中不要”的尷尬境地。而且很多學校勞動教育設施不足或陳舊,沒有教學場地和環(huán)境,再加上勞動課教師大多兼職,勞動課成為名副其實的“副課”。加強勞動教育不僅要執(zhí)行好國家課程,還要建立勞動教育體驗場地或工作坊,創(chuàng)造性地開設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課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設陶藝、紙藝、園藝等本土化課程;也可針對當前獨生子女家務能力欠缺問題開設《家政》課等,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家庭勞動技能,包括洗衣做飯、更換維修家用設備等。幫助家長實施家庭生活勞動教育計劃,督促引導家庭開展勞動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勞動意識,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勞動習慣。孩子在看似簡單的實地操作中思維方法、動手操作、情感體驗等方面都得到訓練和提升,進而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和教育。
要適時參與社會生產(chǎn)。勞動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學校課程教育內(nèi),要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 “教育要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勞動教育肯定離不開勞動,其本質(zhì)就是孩子在參與勞動中樹立勞動觀念,增強勞動意識,激發(fā)勞動熱情,提升勞動能力,并充分認識到勞動的真正價值。現(xiàn)在,很多孩子家長不讓孩子勞動,孩子不愿勞動,生怕累了、苦了孩子,勞動更成了影響孩子學習之事。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反對死讀書,注重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工作能力。勞動教育就是一種生活教育,讓孩子參與社會生產(chǎn)勞動,適時參加一些體力勞動或干一些動手操作的活不僅不影響學習,反而能夠愉悅身心,強健體魄,鍛煉意志,增加學習動力。孩子們在參與勞動過程中還可以感知出勞動的美、創(chuàng)造出勞動的美、品味出勞動的美,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
要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教育不僅是升學、就業(yè),更重要是育人。開展勞動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補齊勞動教育的欠賬要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和公益勞動活動,讓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在廣闊的社會中學知識,練能力,提本領。中小學要多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人文歷史景觀、博物館或各種研學旅行基地,將勞動教育與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公益服務活動相結合,擴大勞動教育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勞動教育課程,拓展勞動教育的途徑,深入田間地頭,與農(nóng)民一起揮動鐮刀,親手體驗收割稻穗的辛勞,感受勞動的歡樂,或走進工廠與工人師傅一起生產(chǎn)精美的產(chǎn)品,體驗藝術的奧秘,享受工藝帶來的自豪。讓學生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歷練,在行走中成長,真正做到用心去感悟、動腦去思考、動手去操作,從而實現(xiàn)“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勞動教育目的。
歷史和實踐證明,勞動教育對中小學學生的思想品德、綜合素質(zhì)、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小學要高度重視,落實好國家課程,加強勞動課教師隊伍建設,豐富勞動課程資源,制訂勞動教育計劃,有針對性地上好綜合實踐課,開展勞動主題教育活動。摒棄當前學校忽視勞動教育的弊端,提升勞動教育的吸引力,多渠道、多措施開展勞動教育,回歸勞動教育之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