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也婷
摘要:本文通過語料庫中大量的語料事實,從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面,對轉折副詞“卻”在單甸中連接狀語中心語展開研究?!皡s”在原有的語法結構關系的語義基礎上,增添了轉折的邏輯語義,并突出了對比凸顯和主觀反預期的語用功能。
關鍵詞:卻 單句 狀語 中心語
轉折副詞“卻”一直以來都受到了學界較多的關注,但對“卻”在單句中的使用只在復句研究中偶有提及,對其在單句中連接狀語中心語的專門研究更是甚少。本文就“卻”在單句中連接狀語中心語就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面展開分析。
本文所用語料主要取自北京大學CCL語料庫,個別取自參考文獻當中在注釋中標明。
一、“卻”連接狀語中心語的句法考察
(一)句法分布情況
“卻”作為關聯副詞連接狀語中心語時,句法分布可分為三種情況。首先可根據有無主語分為兩種情況。有主語時,即主語+謂語(狀語“卻”中心語),我們記主語為“NP”,狀語為“AD”,中心語為“VP”,句法分布即為:“NP+AD‘卻VP”。無主語時,根據主語是否與前文相同細分為兩種情況,但其句法分布格式相同,即狀語“卻”中心語,即:“AD卻VP”。下面我們就三種情況逐一說明:
1.有主語時,所構成的句法形式為:主語+謂語(狀語“卻”中心語),記為“NP+AD卻VP”。如:
(1)這樣的“一戶”在平安村[卻]不能得到獨立的宅基地使用權。
(2)曾在“兩蔣”統(tǒng)治時期受盡白色恐怖煎熬的李敖,現在[卻]面對綠色統(tǒng)治的痛苦。
2.主語因與前文中相同而省略時,所構成的句法形式為:狀語“卻”中心語,記為“AD卻VP”。此時往往如:
(3)反思的知性在它的分離中[卻]僵化起來。
(4)許多人習慣于軀體有病的觀念,對于心理上的問題[卻]既無辨識能力,更無描述能力。
3.無主語時,所構成的句法形式與省略時相同,即:狀語“卻”中心語,記為“AD卻VP”。如:
(5)就歐洲說,[卻]只允許在16世紀到18世紀末,乃至19世紀初的那一個歷史階段存在。
(6)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混亂時期,在民族關系和語言關系上來說,[卻]是一個大融合時期,漢語在融合中稱為勝利者,繼續(xù)按照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展。
(二)狀語成分的構成性分析
通過大量語料收集整理,“卻”連接狀語中心語時,狀語大多由介詞短語的形式出現,有時也會以名詞、形容詞和副詞等形式出現。狀語以介詞短語的形式出現時,主要的引介詞有“對”“對于”“關于”“作為”“在”“由于”“從”“當”“就”等。
(一)以介詞短語和其組成的固定格式的形式呈現
1.由“對”和“對……(來)說/而言”、“對于”和“對于……(來)說/而言”引導的介詞短語和固定短語格式,表示對象、事物的關系者等。例如:
(7)文化的影響對人們[卻]很重要,書、電影和音樂能給人們的精神生活補充養(yǎng)料。(表對象)
(8)因而仍多經各衙門首長辟署,在幕府作僚吏,而借此對政事[卻]先有了一番實習。(表事物的關系者)
2.由“在”和“在……方位名詞(下/中/里/內/外/后/上/前/面前/間/之間)或時間名詞(時候/時代/期間)”等引導的介詞短語和固定格式,表示時間、處所、情況、條件、范圍等。有時介詞“在”省略,狀語直接由“名詞性成分+方位名詞/時間名詞”構成,例如:
(9)可是在中國內部,孔子雖然一直出名,他的歷史地位在各個時代[卻]有很不相同的評價。(表時間)
(10)“自在之物”在康德的語境中[卻]是不可知的超驗現象。(表語境)
(11)孔子在評論這件事時[卻]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親情的流露。(表范圍)
(12)在他們奪取政權后,[卻]嚴格限制選舉權。(表條件)
3.由“作為”引導的介詞短語,表示某種身份或某物的性質。例如:
(13)流動人口作為一個整體[卻]成了典型的社會弱勢群體,他們的權利很容易受到各種侵害。(表示某種身份)
(14)牛女故事作為解釋實際行為合理性的依據,[卻]以神話傳說或其他變異形式保留下來。(表示某物的依據)
4.由“關于”引導的介詞短語,表示關涉的對象。例如:
(15)關于孔子的文字記載有上萬字,關于老子[卻]還不到七百字。(表關涉的對象)
5.由“由于”引導的介詞短語,表示原因。例如:
(16)中國雖然在明清時期就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卻]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這一社會歷史階段。(表原因)
6.由“從……(來)看/來說/上”等構成的固定短語格式,表示語言行動的基礎或以某種事物作為結論的前提等,有時介詞“從”可省略,例如:
(17)我們從社會史的見地[卻]應當說:戰(zhàn)國諸侯為著爭霸權、爭統(tǒng)治而進行的戰(zhàn)爭,培養(yǎng)了封建官僚。(表語言行動的基礎)
(18)盡管這兩個方面對歷史學的實踐來說曾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從根本上來說[卻]都是有害的。(表示作為事物的前提)
7.由“當”引導并與時間名詞“時(候)”組成的固定格式,其中可引導名詞短語、動賓短語、主謂短語等,主要表時間。例如:
(19)正當要重新印刷出版時,[卻]因“西安事變”的爆發(fā)再次遺失。(表時間)
8.由“與”引導的介詞短語,表示比較的對象。例如:
(20)它與生命物質的反映形式[卻]有本質的區(qū)別。(表比較的對象)
9.由“就……而言/來說/講”構成的固定短語格式,表示對象或話題的范圍。例如:
(21)雖然不入學校也行,學校將因此減低其重要性,但就官僚封建社會講,[卻]又不同了。(表示話題的范圍)
(二)以名詞的方式呈現
名詞作狀語時,常常限定為時間名詞,表示時間;有時后接方位詞,構成方位名詞,表示實際的狀態(tài)。如:
(21)我們今天[卻]不能單憑此等事罵中國文化不好。(表時間)
(22)你寫的“一個”男性,實際上[卻]是“兩個”男性。(表實際的狀態(tài))
(三)以形容詞的方式呈現
形容詞作狀語時,基本限定為性質形容詞,表示某種性質。例如:
(23)身體渴求睡眠,寒冷[卻]好像無數針尖猛刺我的身體。(表性質)
(四)以副詞的方式呈現
副詞作狀語時,可表示頻率。例如:
(24)雖然能夠極大地激發(fā)民眾的創(chuàng)造熱情,推動經濟等方面高速發(fā)展,但往往[卻]以較高的犯罪率為代價。(表示頻率)
(25)有許多話要說,一時[卻]說不出來。(表示偶然)
有時也同其他轉折副詞連用,加強轉折義。例如:
(26)雖然他們頭頂上的光環(huán)可能是一樣的,內里其實[卻]不一樣。(表轉折)
在句法分析過程中能夠看出,狀語主要由介詞短語、名詞、形容詞和副詞組成,通過時間、處所、范圍、對象、頻率等等方面對中心語進行限定,且狀語后常使用逗號表停頓,與中心語隔開,也說明了狀語的靈活性。
二、語義結構的考察
上一節(jié)我們在歸納“卻”連接狀語中心語的狀語類型時,同時分析了狀語在句法上通過時間、處所、范圍、對象、頻率、前提等方面對中心語進行修飾限制。如例(27):生性多疑的他對我[卻]十分信任。其中狀語“對我”就話題的范圍對中心語“十分信任”進行限定。
我們發(fā)現,若將關聯詞語“卻”去掉,狀語中心語依舊可以自行成句:“生性多疑的他對我十分信任?!钡サ簟皡s”之后,句子變?yōu)榱艘话汴愂鼍洌P聯詞語“卻”并不影響狀語中心語的成句。而加上“卻“之后,更多的是賦予原本的陳述句以邏輯語義層面的連接,即事理與邏輯上的對立逆轉和反預期的心理。
“卻”作為典型的轉折關聯副詞,其功能和語義特征在于突出事實之間的逆反性和反預期的心理。邢福義在討論“既然……卻……”句式時,認為其完整形式本來包含三個語義段,壓合之后只剩第一個和第三個(即A段+非B段),第二個(B段)被自然省略掉了,因此“A段”和“非B段”的關系為逆轉關系。我們可以看到在“卻”連接的典型轉折復句中,也常常是事實與合理推理之間出現了對立和反預期的心理。例如:
(28)老頭兒已年逾古稀[卻]穿戴得出奇的整齊。
其中“老頭兒已年逾古稀”我們稱之為A段,與其對應的能夠根據A段合理推出的B段應為:年齡大,因此身體健康最重要,穿戴上就不會十分講究。而轉折關聯詞“卻”后的“穿戴得出奇的整齊”與B段產生了事實的對立,同時也超出了人們的心理預期。
當轉折關聯副詞“卻”連接狀語中心語時,狀語對中心語除了修飾限定的作用外,增加了轉折的邏輯語義關系,如果去掉,句義則儀表現為陳述關系,例如:
(29)許多人習慣于軀體有病的觀念,對于心理上的問題[卻]既無辨識能力,更無描述能力。
其中的狀語“對于心理上的問題”表示引進對象的范圍,將中心語“既無辨識能力,更無描述能力”限定為“心理上的問題”;同時“卻”表示轉折,但此處并非是狀語和中心語之間具有轉折關系,而是對狀語的所蘊含的“人的心理上也可能出現問題”這一正常邏輯推理的事理和邏輯上的對立。有些時候正常的邏輯推理是客觀事實性的或常識性的,是大家共識的,為方便交際,根據語言的經濟性原則不需要特意在文中或者話語中指出。有時我們則需從該句的前一句陳述中立論,之后在通過狀語的限定進行反心理預期的邏輯對立。如例(29)中,前一句是“許多人習慣于軀體有病的觀念”,其中就蘊涵了心理和軀體二者同步構成人的情況下,在人們習慣于軀體有病的觀念時,心理有病的觀念大家理應習慣,然而后句所表達的是對這一正常推理的逆反,即“對于心理上的問題”,卻“既無辨識能力,更無描述能力”。
若將“卻”字去掉,該句變?yōu)椤霸S多人習慣于軀體有病的觀念,對于心理上的問題既無辨識能力,更無描述能力”,依然能夠成句且通順,但沒有了轉折與意料之外的意味,該句變成了一般陳述句,同時也失去了強調的作用。
還有些側重表達主觀的意外態(tài),即出現的事實在說話者的意料之外,而并非是與客觀事物的對立,例如:
(30)該案在偵查過程中,[卻]牽出了劉招華制販冰毒集團。
其中中心語“牽出了劉招華制販冰毒集團”是“在偵查過程中”的意外發(fā)現,在說話人的主觀意愿外。
同時在語料歸納時發(fā)現,許多時候“卻”連接狀語中心語組成的單句常常構成復句的分句,且句首會有“但”“但是”“而”等表轉折,這時就突出關聯副詞“卻”的評注性副詞的特征,即充當高層謂語進行主觀評注。例如:
(31)盡管主流經濟學理論預言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將會收斂,但事實上[卻]越來越大。
其中“事實上[卻]越來越大。”這一單句作為復句的一個分句。同時狀語“事實上”實際是對前一分句中“預言”這一范圍的對比轉折?!皡s”本身就是作為狀語表轉折來修飾中心語“越來越大”,同時又具有連接狀語和中心語的作用,與連詞“但”連用。
三、語用功能的考察
(一)對比凸顯功能
關聯副詞“卻”在連接狀語中心語時,能夠將原本的簡單陳述句增添一層轉折的邏輯語義關系,“卻”的最主要目的便是為了凸顯在狀語限定的某種情形情況下,中心語會呈現某種狀態(tài)。因此轉折關聯詞“卻”后是表述的重點,例如:
(32)這些在臺上光艷動人的演員、明星,在臺后[卻]處于一大堆骯臟雜亂之中。
若沒有關聯副詞“卻”,該句僅僅是簡單陳述句,并未突出關注的重點。而使用“卻”連接之后,凸顯了臺后的“骯臟雜亂”。同時“在臺后”和“在臺前”的“光艷動人”和“骯臟雜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3)貧困之中,[卻]滿溢著無邊的父愛。
若去掉關聯詞,狀語和中心語依舊能夠構成簡單陳述句,即“貧困之中,滿溢著無邊的父愛?!奔词範钫Z和中心語有詞匯義本身蘊含的轉折意味,但并未強調和突出。加上“卻”之后,轉折的邏輯語義凸顯,突出強調了父愛的滿溢與無邊。
(二)主觀反預期的功能
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存在離不開說話者的運用。因此無論是言語還是行文都在表明說話者對話語的態(tài)度、立場及感情。當說話人在一定語境中談及某事物,表達了與自己或聽話人預期相反或相悖的認知觀點時,說話人就表達了反預期的信息。轉折副詞在更大的范圍內屬于語氣副詞或評注性副詞(張誼生,2000),因此作為語氣副詞的下位分類,本身具有轉折和主觀的兩種特性。轉折副詞“卻”在連接狀語中心語時,更加突出了這一點,因此重在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情感。例如:
(27)生性多疑的他對我[卻]十分信任。
其中“對我卻十分信任”是說話者就“生性多疑的他”對其本身所作所為的主觀感受與認定,在說明他性格反常理的同時,凸顯了作者強烈的主觀感受。
(30)該案在偵查過程中,[卻]牽出了劉招華制販冰毒集團。
該句的中心語超出說話者的心理預期之外,體現了說話者的意外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