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姍姍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農村初中生的閱讀量、信息來源較城市學生更加缺乏,這是導致農村初中生作文中言之無物或內容枯燥匱乏的主要原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上學路上景物的變化,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下來,幾乎沒有變化的景物會強迫學生去觀察細節(jié),持續(xù)一段時間的觀察后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對細節(jié)的發(fā)現能力。
例如:同樣的一株樹木,學生寫它在春天拂面的微風中,枝條輕輕搖曳,一夜之間抽出千萬嫩綠的新芽,似乎整個世界都進入了新的境界,綠色即將鋪滿視野;它在夏天灼熱的空氣中將嫩綠轉為濃綠,陣陣蟬鳴與風拂過枝葉的颯颯聲相和,交織成一曲使人倍感灼熱的夏之曲,將夏季來臨的消息強硬地塞在人們懷里,不容任何人拒絕;它在秋天逐漸涼爽的風中將樹葉做成明信片送給人們,在漸低的溫度中揮灑下滿樹的濃綠,映襯著晴嵐,顯得愈發(fā)高大挺拔;它在悄然降臨的風雪中披上一層雪白的披風,卻不曾因厚重的雪層而彎腰,它看似沉睡無聲,卻偷偷在北風吹過時發(fā)出對春天的呼喚。
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觀察景物、動物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物,避免寫母愛就是媽媽背自己去醫(yī)院,避免寫做好事就是拾金不昧,要引導學生多多觀察生活,學生應當用眼睛去描繪鄉(xiāng)村的人、景、物、情,用自己的筆去抒發(fā)自己對親人的愛,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情感。
例如:秋收季節(jié),金燦燦的麥子,低著頭沉甸甸的稻谷,墜在藤上黑珍珠似的葡萄……父母忙碌了一天,沾染了灰塵、汗水的臉上是壓抑不住的笑容……上學離開時,走出很遠回頭看,仍能見到站在遠處眺望的身影……這些都是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獲得的寫作素材,這些內容在作文之中才能使人感受到濃濃的情感,不顯得空洞和蒼白。
二、加強閱讀學習寫作技巧
農村初中學校通常沒有豐富的藏書,鄉(xiāng)鎮(zhèn)范圍內也很少有圖書館的建立,教師想要為學生營造優(yōu)質的閱讀環(huán)境,可以將有限的圖書保存在圖書角,鼓勵學生貢獻書籍、雜志,并建立貢獻名單和借閱名單,帶領學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愛護書籍;報紙是除書籍、互聯(lián)網外,學生吸收時政信息、社會素材的重要途徑,且相對價廉物美,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訂閱一份報紙,時政方面的或初中教學方面的,共同進行學習和積累,擴展學生的閱讀量。
在必要情況下,教師可以有計劃地開設閱讀寫作課程,在課上與學生一起分享優(yōu)質文章,學習作者寫作過程中所運用的敘述方式、行文結構、盡量不重復連接詞,引導學生積累優(yōu)秀詞句,并在作業(yè)中運用課上學到的知識進行寫作,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轉化效率。
例如:在《西游記》經典章回《三打白骨精》中,作者用三段程度逐漸加深的話語和身體語言描寫向讀者展示了唐僧的情緒演變過程,使其最后的情緒爆發(fā)合情合理且流暢生動,這是一種十分好用的描寫方式。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后,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場景,由學生自由進行續(xù)寫和擴寫,其中需要運用程度逐漸加深的描寫方法,有的學生寫了父親在看到妹妹不好好吃飯時的態(tài)度和語言,從輕描淡寫的“不能剩飯”到“你是不是吃零食了,不是不讓你飯前多吃嗎?!”的問責,再到摔筷子并吼到:“不吃就別吃了,餓著!”,這種通過語言和動作充分描繪出父親怒氣升級過程的作文,行文間生動、形象,十分抓人眼球,教師要鼓勵這樣的嘗試和結果,鼓勵學生積極進行閱讀學習和寫作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三、提高寫作頻率
寫作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無論學生通過觀察和閱讀積累了多少好詞好句,最終都需要通過在不斷的、反復的練習中得到實踐,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作文作業(yè)的布置,促使學生多動筆,教師也可在學生的作文中看到學生知識積累的真實情況,并針對學生弱點進行補強。教師可以規(guī)定每周三篇作文的寫作范圍,一篇閱讀筆記,一篇生活實記,一篇命題作文,幫助學生不斷地積累寫作素材和技巧,并在作文練習中輔助實踐,用實踐的過程幫助學生磨煉技巧,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閱讀筆記的寫作目標可以是課文中的文章,例如《皇帝的新裝》《綠色的蟈蟈》,由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積累、續(xù)寫、擴寫、摹寫等練習,也可以是課外閱讀材料中的文章,例如《三國演義》《昆蟲記》等中外名著。生活實記的寫作目標由學生自定,教師可以從中看到學生擅長的寫作方面和感興趣的題材,也可以看到學生對寫作素材、寫作技巧的實踐水平,教師根據情況進行針對性補強和提高。命題作文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布置和回復,命題作文的題目可以與生活相關,也可以與社會動態(tài)相關,更可以與民俗文化相關,如《開學第一天》《趕集》《我眼中的父親》等。在初期,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要求學生進行寫作,待基礎寫作技巧磨煉基本完成后,教師可以放松一些要求,用抽查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本文系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優(yōu)化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法與策略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WW(2018)GH059)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發(fā)放鎮(zhèn)九年制學校(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