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嵐生 靳滿乾
〔摘要〕 歷史辯證法有力地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是研究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以及內在要素的辯證關系的哲學理論。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觀將唯物辯證法在歷史領域進行了延展和應用,闡發(fā)了“歷史的主體創(chuàng)造理論、歷史發(fā)展合力理論、歷史的自然過程理論”等基本觀點。恩格斯對歷史辯證法的獨特貢獻,主要體現(xiàn)為實現(xiàn)了歷史主體、歷史客體和歷史方向三大理論變革。
〔關鍵詞〕 恩格斯;歷史辯證法;主體創(chuàng)造;發(fā)展合力;自然過程
〔中圖分類號〕A8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19)03-0037-05
恩格斯歷史辯證法思想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闡釋,科學揭示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其豐富的思想內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顯示出新的時代特征和理論品質。現(xiàn)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繼續(xù)堅持恩格斯歷史辯證法思想,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從自然辯證法到歷史辯證法
(一)關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思想
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馬克思只有歷史辯證法,馬克思本人不承認自然辯證法,馬克思的辯證法只存在于人類社會,自然辯證法只是恩格斯的杜撰。這一觀點有意將馬克思與恩格斯割裂開來,變相地制造“馬恩對立”。在社會發(fā)展客觀性的論證上,恩格斯的歷史過程理論經常遭到誤讀,被指為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非主體的自然歷史過程。
以上觀點是缺少依據的。馬克思確實沒有一部完整的著作用來公開闡述自己的自然辯證法思想。但是,如果我們就此認為馬克思的思想中沒有辯證法,就顯得太片面了。有學者研究指出:“馬克思是以研究自然哲學的方式登上理論研究舞臺的。馬克思在其《博士論文》中,通過揭示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在自然哲學上的差別,已確立了物質自我運動的科學原則,初步實現(xiàn)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1 〕馬克思不僅關注人文社會科學,也對科學技術和自然辯證法給予了專門關注,留下了大量“科學筆記”,開展了自然辯證法思想實驗。在反對庸俗唯物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斗爭中,馬克思與恩格斯討論過自然辯證法研究計劃。在馬克思早年的部分著作中可以找到他關于自然辯證法的思想萌芽,也可以找到他關于自然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以及自然過程的辯證性的一些論述的源頭。比如,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論述了自然界的客觀實在性和自然界物體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這足以說明,馬克思早就有了自然辯證法的思考,只是這些零碎的思想未能系統(tǒng)化、完整化。
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恩格斯作為馬克思思想的繼承者,他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恩格斯一旦產生涉及自然科學或是自然辯證的思考時,就會和馬克思商議,相互討論、相互補充,以達成共識,推動自然科學的發(fā)展。關于“自然”的哲學含義問題便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經常討論的重點問題,他們認為自然是具有雙重含義的,它與唯物辯證法中關于矛盾的特點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自然是具有普遍性的;其次,人類社會領域內自然界的客觀存在是不能忽視人類社會這一前提的。在此意義上,馬克思強調自然的特殊性,而恩格斯則強調自然的普遍性。但不論怎么說,他們一生都很重視自然科學領域中相關哲學思想的探索與深化。從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書信往來中也可以看出馬克思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兩人還交流了一些自然科學研究方面的問題。馬克思曾說:“一旦我卸下經濟負擔,我就要寫《辯證法》?!?〔2 〕但由于各種原因,馬克思最終沒能實現(xiàn)這個愿望。令人欣慰的是,恩格斯幫他實現(xiàn)了這一愿望。
(二)關于自然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的關系
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不承認自然辯證法,他們認為,在沒有人參與的自然界,也就不會有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馬爾庫塞認為,真正的自然辯證法是自然的統(tǒng)治和人的統(tǒng)治聯(lián)合在一起的,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脫離了人的歷史活動。薩特說,自然辯證法是不需要驗證或是被邏輯證明的。我們認為,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思想是來自于實踐第一性的需要,而不是舊唯物主義那種機械直觀的復制,更不是無中生有。人與自然之間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皆來自于人的實踐需要,這樣才能提升科學的進步水平。同時,恩格斯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不可能脫離人的實踐活動而獨立存在,人在自然面前具有主體的能動作用,因為“只有人能夠做到給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記,因為他們不僅遷移動植物,而且也改變了他們的居住地的面貌、氣候,甚至還改變了動植物本身” 〔3 〕。
恩格斯在論述自然辯證法時,其主要意旨是將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tǒng)一作為研究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前提,而不是將自然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對立起來。原因在于,只有個體將自然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作為一個整體存在于頭腦中時,才能保證其唯物主義性質。離開自然辯證法談歷史辯證法,不僅難以把握社會歷史的基本特征,也無法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
(三)關于恩格斯歷史辯證法與黑格爾的辯證法
西方資產階級理論家在抨擊恩格斯時,都會不自覺地把它與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法思想加以比較,認為恩格斯錯誤地運用了黑格爾的自然哲學,把辯證法推廣到了社會歷史領域,并將恩格斯與黑格爾的辯證法都歸于唯心主義范疇。
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對恩格斯思想影響深遠,可以說,恩格斯歷史辯證法是對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的揚棄與超越。黑格爾認為,自然界只是觀念的外化,本質上是精神理念,這種自我精神異化的結果,導致我們在認識自然界的時候,只能看到它的邏輯性,并沒有時間的先后順序之分,只有相互共存的循環(huán),隨之用概念化的想象來填補現(xiàn)實的邏輯,用純粹的臆想來填補現(xiàn)實的空白,最后的結果只會是沒有新的發(fā)展的邏輯空洞。
恩格斯歷史辯證法與黑格爾辯證法之間有本質區(qū)別:首先,恩格斯不僅肯定人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還承認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性。其次,恩格斯歷史辯證法主張從現(xiàn)實的個人的實際狀況出發(fā),探究現(xiàn)實個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進而把社會歷史中的主客體統(tǒng)一起來。而黑格爾認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只不過是絕對精神發(fā)展的歷史。
恩格斯贊揚黑格爾的辯證法以一種特別的形式說明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問題,但是這種特別的形式從本質上來說是思辨的、邏輯的和抽象的??梢钥闯?,恩格斯與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思想有著明確的界限,恩格斯關注的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建立在完全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的,并沒有將黑格爾唯心主義的辯證法思想推廣到社會歷史領域。恩格斯歷史辯證法存在兩大基本邏輯:它以現(xiàn)實的人為邏輯起點,把本體論和世界觀作為基本維度;它以科學的實踐觀為理論基礎,從而形成改變世界的歷史使命,最終指向實現(xiàn)共產主義和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二、恩格斯歷史辯證法的科學內涵
歷史辯證法有力地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是研究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以及內在要素的辯證關系的哲學理論。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觀將唯物辯證法在歷史領域進行了延展和應用,闡發(fā)了“歷史的主體創(chuàng)造理論、歷史發(fā)展合力理論、歷史的自然過程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歷史主體創(chuàng)造理論
“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 〔4 〕,歷史主體性就是既突出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又認識到這種能動性的發(fā)揮所受到的歷史制約性。恩格斯認為,歷史辯證法的歷史主體創(chuàng)造理論并不是無條件地高揚人的主體能動性,人的主體能動性不能盲目地自我放大,必須沉浸于現(xiàn)實的歷史條件之中(這種沉浸并不是淹沒),進而真正達到尊重客觀條件與發(fā)揮主體能動性的統(tǒng)一。
恩格斯指出,人們在多大程度上能“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取決于人們對歷史條件及其發(fā)展趨勢的認識、尊重和把握程度。為了能夠順利地理解恩格斯所強調的既“唯物”又“辯證”的“歷史辯證法”思想,必須理清“歷史規(guī)律”的問題。恩格斯的歷史辯證法主體創(chuàng)造理論認為,人們對于歷史規(guī)律的遵循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主動的。可以說,主動地遵循歷史規(guī)律,就是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創(chuàng)造歷史”。
恩格斯歷史主體創(chuàng)造理論是一種關于事物自我超越的“能動性”學說。黑格爾認為“實體”是一個“真實的東西”,在這里就能體現(xiàn)出人的能動性。恩格斯對黑格爾辯證法的能動性思想十分重視,他認為“主體”便是這個“真實的東西”,這也就是黑格爾“實體即主體”的思想。實體體現(xiàn)出的能動性需要進一步轉化,也就是主體能動性必須訴諸實踐。而這種能動性在實踐性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對此問題的回答是恩格斯主體創(chuàng)造理論的又一大突破。
恩格斯認為,歷史辯證法在考察實踐能動性的時候必須考慮到事物自身的特點和現(xiàn)實事物的自我揚棄,才能達到主體能動性與客觀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在此,就得注意兩個問題:首先,主體應該通過自身能動的實踐性沉浸在客體之中,主體也只有通過客體才能證明自己。其次,客體事物的特征也決定著主體實踐的發(fā)揮程度。
人們所進行的歷史活動不僅包括人們所從事的物質資料生產活動,還包括人們所從事的精神活動,如文學、藝術、宗教、倫理、道德、政治、法律等相關活動,這些活動與前人遺留下來的和已有的思想狀況及文化環(huán)境息息相關。恩格斯曾指出,人們的活動都是帶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當人們認識到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時候,就會更加主動地利用歷史規(guī)律,也就是有目的地利用規(guī)律為人類自身服務,社會力量不再是一種完全盲目的、起著破壞作用的力量。
(二)自然歷史過程理論
恩格斯強調指出,我們不是“自然歷史過程”的奴隸,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實踐活動完全干預這一過程,使之最有利于人類發(fā)展。馬克思說,“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 〔5 〕。社會經濟形態(tài)發(fā)展的自然歷史過程意味著,隨著生產力的自然發(fā)展,必將建立新的生產關系。這一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它確證了社會歷史過程的客觀本質和客觀規(guī)律,旨在說明,人類社會的歷史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對反對形形色色的唯心論、唯意志論有一定的作用。
在傳統(tǒng)哲學的詮釋框架中,社會發(fā)展就像自然界的運轉一樣。其實不然,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不完全是個自然歷史過程,馬克思所講的社會發(fā)展中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只存在于一定的歷史階段。恩格斯繼承并弘揚了馬克思自然歷史的這一精神,他指出,經濟發(fā)展呈現(xiàn)出的那種盲目力量支配的非主體發(fā)展狀態(tài)是非科學的,他明確反對人類歷史是完全的自然歷史過程,并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提出了“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guī)律支配的” 〔6 〕254歷史唯物主義命題。
恩格斯指出,“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chuàng)造他們的歷史” 〔6 〕254,“如果用這個尺度來衡量人類的歷史,甚至衡量現(xiàn)代最發(fā)達的民族的歷史,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里,預定的目的和達到的結果之間還總是存在著極大的出入” 〔7 〕。然而,由于人們的目的不同,有時甚至是矛盾的,這些矛盾相互交織著,在歷史領域創(chuàng)造了一種與無意識自然世界(自然歷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完全相似的局面;必然性透過各種偶然性來為自己開辟道路,歷史不決定于“個人的意志”,而是決定于它們的合力,即所謂“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恩格斯曾嚴肅地說過,“各個人的意志……融合為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然而從這一事實中決不應作出結論說,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 〔8 〕。既然“自然歷史過程”是以人的實踐活動為中介或由人本身的活動所構成的過程,那么,人就必然會用自己自覺的實踐活動去干預這個“過程”,使這個“過程”在自己設計的因而也是最有利于自己理想實現(xiàn)的軌道上前進,使此“合力”向有利于全人類特別是勞動者的方向傾斜。自覺地投身和積極地干預“自然歷史過程”,爭取這一過程以“最合理、最人道的方式”來進行,這才是恩格斯所倡導的自然歷史過程。
(三)歷史發(fā)展合力理論
在《致約·布洛赫》和《致符·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恩格斯對“歷史合力”的根源和內容作了整體和系統(tǒng)的概括。恩格斯的概括通過客觀性和社會主體間性兩個層面展開,闡釋了“歷史合力”是現(xiàn)實生活的客觀性和社會主體間性的辯證統(tǒng)一。
恩格斯認為,“歷史合力”源于人們的生產領域,并指出,“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xiàn)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 〔6 〕604,“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著我們的歷史,但是第一,我們是在十分確定的前提和條件下創(chuàng)造的。其中經濟的前提和條件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條件,甚至那些縈回于人們頭腦中的傳統(tǒng),也起著一定的作用,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作用” 〔6 〕604-605。恩格斯作了以上論述后,接下來指出,“但是第二,歷史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里面的” 〔6 〕605-606。
人們理解和闡釋“歷史合力”時主要集中在第二個層次上(即第二個“但是”所講的內容),而從傳統(tǒng)角度看恩格斯缺少對這一論述的整體思考。其實,在上面的論述中,恩格斯雖然把“合力”的落腳點放在了“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然而,從恩格斯所講的兩個“但是”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所講的“合力”并不是孤立地指許多單個意志的對立統(tǒng)一,而是在整體上闡釋了歷史合力的客觀性和社會主體間性的統(tǒng)一。
恩格斯在分析歷史過程的客觀性合力時,把經濟、上層建筑、政治思想和文化觀念等要素作為有機整體,用歷史辯證法闡釋了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恩格斯指出,在歷史進程中,經濟、上層建筑、政治思想和文化觀念等要素都是推動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前提和條件,只不過它們所起的作用有差別而已,其中經濟的前提和條件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但是,政治、法律、思想、文化、觀念等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在整個社會結構的有機體中,每個要素都通過自身的歷史繼承性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并表現(xiàn)著自身發(fā)展過程的自變性。社會有機體中各要素的自變功能形成了自己相對獨立的發(fā)展道路,每個要素的這種發(fā)展反過來又影響其他要素的發(fā)展變化,這種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是相互作用的核心內容,而反作用恰恰缺少的就是相互作用中的自變功能。
恩格斯在反作用的基礎上提出相互作用,這對理解歷史合力論有重大意義。它表明,歷史合力的客觀性并不只是傳統(tǒng)意義上所說的由反映與被反映引起的作用和反作用關系。除此之外,它還表現(xiàn)為經濟、上層建筑、政治思想和文化觀念等要素由自身的相對獨立性所形成的相互作用關系。正是反作用和相互作用的辯證統(tǒng)一,我們才能合理地解釋歷史過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如何共同推動社會歷史發(fā)展的。
恩格斯把歸根到底與每個人意志的合力統(tǒng)一起來闡釋歷史進程,為人們研究人類歷史發(fā)展提供了這樣的思路: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是現(xiàn)實生活的客觀性和社會主體間性的辯證統(tǒng)一。一方面,歷史是每個人按不同方向活動的愿望形成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融合為一個總的合力創(chuàng)造的;另一方面,這種合力所取得的最終結果與人們所期望的東西是不一致的。這就形成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客觀規(guī)律支配,但又受社會主體意志的牽制,人們只有在實踐中把二者統(tǒng)一起來,才能真正地推動歷史的發(fā)展。
三、恩格斯歷史辯證法的獨特貢獻
通過對恩格斯歷史辯證法的闡釋不難發(fā)現(xiàn),恩格斯歷史辯證法思想的內涵十分豐富。雖然恩格斯歷史辯證法受到了很多詰難,但恩格斯對歷史辯證法的理論革新毋庸置疑。恩格斯對歷史辯證法的貢獻獨特,實現(xiàn)了歷史主體、歷史客體和歷史方向三大理論變革。
(一)歷史主體變革
歷史主體是歷史觀的核心問題。換言之,各種歷史觀之間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對歷史主體的認識。恩格斯強調,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現(xiàn)實的個人是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即歷史的主體性,這是認識歷史主體的關鍵,也是理解歷史辯證法的首要方面。
科學的實踐觀是恩格斯歷史辯證法的理論基點。正是由于把哲學建立在現(xiàn)實的實踐活動之上,我們才可以理解恩格斯歷史辯證法的核心內涵。恩格斯認為,現(xiàn)實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人,現(xiàn)實的人通過自己的能動性活動改變客觀世界,歷史是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的過程。首先,通過實踐活動,人們改變了自然,同時改變了主體本身,使自然具有人的屬性,使主體越來越具有主體性。歷史辯證法不僅從對象即感性方面理解事物,而且從主體和客體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性中理解事物,即將事物理解為實踐活動。人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不僅改變了自然,人類也得到了改造,使主體真正具有了主體性。這里的自然世界屬于人類的自然世界,而不是純粹的自然界。其次,人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生成了社會,并使不同的人類社會在更大的規(guī)模上聯(lián)系起來,把民族歷史變成了世界歷史。也就是說,人在實踐活動中越來越相互發(fā)生聯(lián)系,形成一個大的命運共同體。隨之,全世界的人,不分種族、地域,都相互聯(lián)系起來了,狹隘的地域性的人成為世界歷史性的人,狹隘的民族歷史發(fā)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隨著人們交往的擴大,“人們的世界歷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時已經是經驗的存在了” 〔9 〕166,地域性的個人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世界歷史性的普遍的人。最后,通過人們的主體創(chuàng)造,社會最終進入共產主義。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沒有世界歷史的形成,共產主義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然而,恩格斯歷史主體創(chuàng)造理論的概念并不意味著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歷史。相反,創(chuàng)造自己作為歷史主體的歷史的過程是一個多因素交織的過程。
(二)歷史客體變革
社會歷史不僅具有主體性,而且還具有客體性。我們在強調歷史主體性的同時,并沒有忽略和否認歷史的客體性,二者是在相互聯(lián)系中存在的,沒有歷史的客體性,就沒有歷史的主體性。恩格斯歷史辯證法從客體視域出發(fā),闡發(fā)歷史辯證法的客體性,從客體性方面看,恩格斯歷史辯證法即是自然歷史理論。首先,現(xiàn)實的個人是一種對象性的存在。只有把人當作對象性存在的時候,人才是現(xiàn)實的。所以,人作為對象性的存在物,實際上也是一種客體性的存在物。其次,現(xiàn)實的個人以對象性活動來確證和表現(xiàn)自己,該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物質生產活動。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完全把對象性的活動進行了現(xiàn)實化理解,把物質生產活動作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把現(xiàn)實的個人活動理解為實踐活動和物質生產活動,“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即邁出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這一步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qū)別開來” 〔9 〕147。最后,自然歷史過程是有規(guī)律的過程。恩格斯確證,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了歷史發(fā)展的前進方向。恩格斯對歷史必然性的規(guī)定即自然歷史過程理論,就是將人的物質生產活動作為理論出發(fā)點來理解歷史過程理論的。這一點集中體現(xiàn)在恩格斯與馬克思合著的偉大的歷史性文獻《共產黨宣言》中,即“兩個必然”的著名論斷。
恩格斯自然歷史過程理論告訴我們,歷史有一定發(fā)展規(guī)律的結論是不容改變的,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主義的勝利和資本主義的滅亡。因而,我們既要把握恩格斯歷史辯證法的自然歷史過程理論,還要把握好其與歷史主體創(chuàng)造的辯證關系,這是歷史辯證法的根本要求。
(三)歷史方向變革
恩格斯歷史辯證法認為,歷史發(fā)展是一個前進的、上升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這個歷史過程盡管曲折復雜,但這個過程最終的社會形態(tài)就是共產主義。恩格斯歷史辯證法對歷史方向根本變革的結論就是共產主義理論的形成。當然,對共產主義不應該教條地去理解,必須從多個維度去理解,這樣才不至于喪失其生命力。
歷史發(fā)展具有方向性。歷史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在于社會的根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生產力在現(xiàn)實社會中作為改造世界的能動力量,它總是隨著歷史主體的不斷發(fā)展而具有不斷向前的趨勢。生產力推動生產關系變革,生產關系在不斷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過程中,將歷史不斷推向前進,這就說明歷史具有方向性。
共產主義理論是從徹底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中得出的結論,徹底的唯物主義與共產主義是一致的,并使共產主義真正成為闡釋歷史辯證法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正是從唯物主義出發(fā),恩格斯得出了必須對社會進行合乎人性的改造使其符合人性的結論。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提出“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及“共產主義的唯物主義者”等概念,恩格斯歷史辯證法把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在實踐的基礎上統(tǒng)一起來,體現(xiàn)了徹底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恩格斯堅持以歷史辯證法看待共產主義,把共產主義看作實體與過程、現(xiàn)實與運動的統(tǒng)一,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進一步彰顯與闡發(fā)。
〔參 考 文 獻〕
〔1〕張云飛.論馬克思的“自然辯證法”思想實驗〔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05):111-121.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8.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78.
〔4〕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59.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3.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周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