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英
?
《桉樹科技》近五年(2014—2018)引文分析
周群英
(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桉樹研究開發(fā)中心, 廣東 湛江 524022)
為評價《桉樹科技》的期刊質量,以該刊2014—2018年刊載論文的引文為研究對象,采用引文分析法對引文數(shù)量、引文類型、引文語種、期刊自引率和普賴斯指數(shù)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表明:該刊5 a的平均引文率為99.5%,篇均引文數(shù)量為17.3條;以期刊類引文最多,圖書類次之,學位論文、標準、專利等其他引文最少,所占比例分別為87.09%、6.48%和6.43%。引文語種為中文與英文兩種,所占比例分別為78.23%與21.77%;平均期刊自引率較低,為5.88%;平均普賴斯指數(shù)為36.95%,與自然科學類期刊的普賴斯指數(shù)平均水平50%相比,差距較大,表明該刊論文的研究內容新穎性不足。
桉樹科技;文獻計量學;引文分析;期刊評價
引文即參考文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論文與已有研究成果的相關性、連續(xù)性和繼承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者的學識水平和掌握相關文獻的能力[1-3]。引文分析是基于數(shù)學、統(tǒng)計學以及邏輯方法,對各類文獻的引用或被引用情況進行分析,以得出引文數(shù)量特征和內在規(guī)律的一種文獻計量學方法,從而達到客觀評價和預測科學發(fā)展趨勢的目的[4-6]。
《桉樹科技》是我國唯一以桉樹為主要研究對象、公開發(fā)行的學術期刊,在學術交流、科技推廣和科普宣傳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形成刊物自身的特色和風格,在林業(yè)學術期刊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該刊基本參數(shù)為:季刊,頁碼60,年度載文量約40篇?;谝姆治隹梢粤私饪锏囊奶卣骷按嬖诘膯栴},對提高辦刊質量和指導作者做好引文工作具有現(xiàn)實意義,為此,該文以《桉樹科技》2014—2018年所刊載論文的引文為研究對象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為推進期刊一步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jù)。
以2014—2018年《桉樹科技》出版的20期、共192篇論文為對象,講話稿、項目年度總結等刊文不在統(tǒng)計范圍內。
采用逐篇查閱的方法,統(tǒng)計了每篇論文引文的數(shù)量、類型、語種、期刊自引率和普賴斯指數(shù)等指標,采用EXCEL表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
由表1可知,在《桉樹科技》2014—2018年刊載的192篇論文中,除2017年有1篇論文無引文外,其余191篇均有引文,2014—2016及2018年的引文率為100%,5 a平均引文率達99.5%。以2017年的引文數(shù)量最多,2016年的最少,兩者之差為247條,2014—2015和2018年的引文數(shù)量相當,5 a平均引文總數(shù)為658條,總體引文數(shù)量未呈現(xiàn)有規(guī)律的升降趨勢。篇均引文量為15.3 ~ 19.9條,最高與最低之間相差4.5條,平均為17.3條。2017—2018年篇均引文量接近20條,相較于2014—2016年,呈現(xiàn)一定數(shù)量的上升。5 a單篇最多引文量為37 ~ 76條,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4年,是平均引文量的4.4倍。2017—2018年的單篇最多引文量亦較高,均超過60條。5 a單篇最少引文量均不足10篇,其中2017年僅為1篇。
表1 引文數(shù)量
引文有期刊、圖書、學位論文、電子文獻、報紙、標準、專利、報告等類型。《桉樹科技》2014—2018年的引文均以期刊最多(表2),平均為572條,平均所占比例達87.09%,其中2015—2016、2018年期刊引文所占比例均在88.0%以上。圖書引文量排名第二,5 a平均為43條,平均所占比例為6.48%,以2014年的圖書引文量最高,但也不足10.0%,2015—2018年的圖書引文量均在平均值以下。其他類型的引文包含了學位論文、電子文獻、標準等,累計后的平均值與圖書的引文量相當,除2016年所占比例低于6.0%外,其他年份的均在6.0%以上??傮w來看,各類型的引文數(shù)量未隨年份增加而呈現(xiàn)明顯的升降趨勢。
表2 引文類型
注:其他類型文獻包括學位論文、電子文獻、報紙、標準、專利、報告等
《桉樹科技》2014—2018年的引文語種只有中文與英文,比例為78.23%和21.77%。中文引文數(shù)量為454 ~ 641條,所占比例為71.85% ~ 84.07%,最高比例出現(xiàn)在2015年,2015—2017年的中文引文所占比例均高于平均數(shù)。英文引文數(shù)量為95 ~ 181條,所占比例為15.93% ~ 28.15%,最高比例出現(xiàn)在2018年。與中文引文相反,除2014及2018年的英文引文所占比例高于平均數(shù)外,其他3 a的均低于平均數(shù)且不足20.0%。從中英文比數(shù)據(jù)中可知,2015年中文與英文引文數(shù)量的比值最高,達5.3,比平均數(shù)高出1.4,2014與2018年的比例相當。
表4 引文語種
期刊自引率是指期刊刊發(fā)論文時引用本刊之前發(fā)表論文數(shù)量所占引文總數(shù)的比例。表4的數(shù)據(jù)表明:《桉樹科技》2014—2018年的期刊自引率為3.89% ~ 7.66%,最高是最低的近2倍,以2015年的自引率最高、2018年的最低。總體來看,以前3 a的較高、后2 a的較低。
表4 期刊自引情況
普賴斯指數(shù)是指在某個知識領域,近5 a(自發(fā)刊年起)的文獻數(shù)量與引文總數(shù)的比值,反映了引文的新穎性和老化速度[7]。一般情況下,普賴斯指數(shù)值越大,引文越新穎。由表5可知,《桉樹科技》2014—2018年的普賴斯指數(shù)為28.30% ~ 42.44%,平均為36.95%。最低、最高值分別出現(xiàn)在2018和2016年,二者之差為14.14%。2014—2015年的普賴斯指數(shù)亦較高,均超過了40.0%,2017—2018年的數(shù)值呈下降趨勢。
表5 期刊普賴斯指數(shù)
期刊論文的引文數(shù)量是評價期刊作者的學術交流水平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了解和追蹤學科進展、運用和借鑒前人研究成果所做的努力[8-9]。一般而言,期刊論文的引文量越多,作者獲取已有成果和最新信息的能力就越強,進而論文的質量也相對較高?!惰駱淇萍肌?014—2018年僅有1篇論文無引文,平均引文率為99.5%。篇均引文量為17.3條,低于劉美爽等[5]對2015年《林業(yè)科學》等8種林業(yè)期刊所做的分析結果(18.24條),亦低于黃東杰等[8]和馬秋明等[10]的統(tǒng)計結果(分別為18.23條和27.70條);高于周莉花[1]、歐陽海波[2]、顏志森等[3]、朱瑩等[11]、李玲[12]所得出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14.4、11.8、13.0、10.8和4.7條。該刊近5 a的篇均引文量接近2017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水平,其篇均引文量為19.6條[13]。篇均引文數(shù)量對論文的被引頻次及期刊的影響因子均有正面影響[14],但引文引用必須僅限于作者親自查閱和引用的原始文獻,避免轉引和濫引。因此,引文數(shù)量不是評價期刊質量和論文水平的獨一指標。
引文類型反映了作者選擇和利用參考文獻的情況,從而確定各類引文的作用和地位[12]。統(tǒng)計結果表明,《桉樹科技》2014—2018年的論文引文均以期刊類引文最多,圖書類次之,學位論文、標準、專利等其他引文最少,其平均所占比例分別為87.09%、6.48%和6.43%,這與多數(shù)學術期刊結果一致[1-3,8,11-12]。期刊引用率高,與其出版周期性短、信息量大、內容新穎、時效性強等特點密不可分,是廣大科研工作者獲取研究領域動態(tài)的主要信息源。隨著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和廣泛普及,電子文獻引文日趨增多。由此表明,作者在引用參考資源時,更傾向于容易獲取的網(wǎng)絡資源,從而導致傳統(tǒng)圖書資源引用率的下降。
對引文語種進行分析可以反映作者吸收利用外國文獻的能力,體現(xiàn)論文研究內容的國際化程度和受國外研究成果影響的力度,了解作者對文獻語種的要求及研究人員的外語水平[15]?!惰駱淇萍肌?014—2018年的論文引文語種均為中文與英文兩種,所占比例分別為78.23%和21.77%,平均中英文比為3.9。中文是該刊引文的主要語種,這與多數(shù)期刊的引文語種一致[2-3,8-12]。英文是該刊作者閱讀外文引文的主要語種,這與英文被世界廣泛應用密切相關,但也說明了作者掌握外語語種較為單一、獲取英文語種外的引文能力有限。馬秋明等[10]指出,國內部分較好的科技期刊其外文引文的比例已達50%以上,2012—2014 年F5000 農業(yè)科學類論文的引文中,外文引文占比為43.36%??傮w而言,該刊近5 a的外文引文率偏低,提示作者在語言利用及吸收國際化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期刊自引率可用于分析和了解期刊在某一研究領域的持續(xù)性,合宜的自引率表明期刊論文連續(xù)性好且期刊形成了獨自的風格與特點[17]?!惰駱淇萍肌?014—2018年的期刊自引率平均為5.88%,高于歐陽海波[2]及黃東杰等[8]的統(tǒng)計結果,分別為0.99%與3.04%。管同[18]指出,專業(yè)期刊合理的自引率為20%左右,由此表明該刊自引率仍有上升空間。雖然期刊維持一定的自引率是合理的,但因人為操作而形成過高的自引率,會導致期刊總被引頻次及影響因子嚴重失真[17]。周建等[19]指出,某些期刊5 a平均自引率均高于40% ,存在明顯的過度自引行為。因此,期刊在適當提高自引率的同時,應立足于誠信學風的角度進行規(guī)范管理,避免出現(xiàn)學術不端行為。
普賴斯指數(shù)越高,引文半衰期越短,由此表明論文內容越新穎,研究水平越高[20]?!惰駱淇萍肌?014—2018年論文引文的普賴斯指數(shù)平均為36.95%,略高于黃東杰等[8]的統(tǒng)計結果32.75%,低于歐陽海波[2]、馬秋明等[10]、朱瑩等[11]、李玲[12]的分析結果,分別為38.13%、41.22%、38.26%和47.20%。與自然科學類期刊的普賴斯指數(shù)平均水平50%[2]相比,《桉樹科技》與之差距較大,說明該刊內容新穎性不足、作者利用最新研究成員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與學科的研究特性有關,植物生長發(fā)育周期長,相應的研究時間相對也較長,因此知識的更新速度較慢。
[1] 周莉花.農業(yè)核心期刊學術論文引文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20-322.
[2] 歐陽海波.《亞熱帶植物科學》近五年引文分析[J].亞熱帶植物科學,2010,39(2):70-73.
[3] 顏志森,鄧友娥,邵曉軍,等.《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chuàng)刊以來載文、欄目、作者和引文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4,35(2):67-71.
[4] 祝朝安,朱自強,劉素穎.《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 年引文分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2,24(8):94-97.
[5] 苑彬成,方曙,劉清,等.國內外引文分析研究進展綜述[J].情報科學,2010,28(1):147-153.
[6] 劉高勇,汪會玲.國內外引文分析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J].情報科學,2011,29(5):700-705.
[7] 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8] 黃東杰,李永龍,孫繼華.《熱帶作物學報》2008—2012 年載文、作者及引文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6):1200-1207.
[9] 文庭孝,劉曉英.基于引文分析的我國研究者信息獲取能力評價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1(6):21-25,32.
[10] 馬秋明,竇春蕊,溫曉平.2012—2014年F5000農業(yè)科學論文的引文分析[J].今傳媒,2017,25(2):49-51.
[11]朱瑩,方熠,王曉明.2010—2014年《工程地球物理學報》引文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6(3):189-192.
[12] 李玲.《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09—2013年載文及引文分析[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5,36(2):82-85.
[13]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7 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
[14] 葛趙青,苗凌,趙大良,等.科技期刊參考文獻數(shù)量與部分引證指標的定量關系初探[J].編輯學報,2015,27(5):423-425.
[15] 王莉.《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014 引文情況統(tǒng)計分析[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0(2):124-128.
[16] 喬玉蘭.《西北地質》2001—2012年科技論文統(tǒng)計與分析[J].西北地質,2013,46(3):237-242.
[17] 劉雪立,方紅玲,周志新,等.我國自引率不同的科技期刊文獻計量學特征的對照研究[J].編輯學報,2011, 23(1):8-11.
[18] 管同.《醫(yī)學與哲學》與《中國醫(yī)學倫理學》雜志引文對比分析[J].醫(yī)學與哲學,2016,37(4):92-94.
[19] 周建,劉瑞琪.期刊過度自引問題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5(1):105-106.
[20] 杜慧平,衣鎖成,程丹,等.《山西農業(yè)科學》2007—2011 年載文與引文情況分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2,24(8):70-75.
Analyses on Citations of Paper Eucaly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14—2018
ZHOU Qunying
(,,,)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journal ‘Eucaly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number of indices covering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from 2014 to 2018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total number of citations; types and languages of citation; self-citation rate; and, Price inde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itation rate was 99.5%,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paper was 17.3. The citation category was mainly periodicals, the second was books and then last was a category that included dissertations, standards and patents; these each accounted for 87.09%, 6.48% and 6.43% of citations respectively. Citations in Chinese language papers accounted for 78.23% of citations whilst those in English language papers accounted for 21.77%. The self-citation rate was low and accounted for 5.88% of papers published. The average Price index was 36.95%, which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this index for natural science periodicals of 50.0%, suggesting that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is journal paper is not adequately novel.
Eucaly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ibliometrics; citation analysis; periodical evaluation
G237.5
A
周群英(1978— ),女,大學,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科研管理和期刊編輯出版工作,E-mail:qyzhou99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