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崇偉
摘要:運動機能障礙可分為異常運動及運動麻痹兩種,前者又分為痙攣、強迫運動及失調癥三種。痙攣分為間歇性痙攣、強制性痙攣。強迫運動分為強迫伏臥、強迫站立、圓圈運動、鐘擺狀運動、猛進、后退、回轉運動。運動麻痹按分類方法不同,有以下幾種:依麻痹程度分完全麻痹(癱瘓)和不全麻痹;依運動神經單位來分有中樞性麻痹和外周性麻痹;依肌肉緊張狀態(tài)有痙攣性和弛緩性兩種;依患病部位有局部、半身和兩側三類。
關鍵詞:病畜;運動機能;異常運動;運動麻痹;痙攣;強迫運動
中圖分類號:S858 ?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3-0060-02
在病畜安靜時,應注意其肢體及站立姿勢是否正常,用觸診方法了解肌肉的緊張度,肌肉、關節(jié)、皮膚及蹄部是否有變化,溫度是否有變化,是否有異常的肌肉運動。在病畜運動時,要注意其肌肉運動是否自由,運動時姿勢、動作、步樣有沒有異常。如發(fā)現(xiàn)缺損,應詳細研究缺損性質及原因。
運動機能障礙可分為異常運動及運動麻痹兩種,前者又分為痙攣、強迫運動及失調癥三種。
1 異常運動
無意識的或與意識相反而發(fā)生的肌肉運動,叫做異常運動。
1.1 痙攣
在運動中樞或運動神經的徑路中受到異常刺激時,在其支配下的肌肉發(fā)生了某種程度上的、非意識的收縮運動,稱為痙攣。
依照痙攣強度、持續(xù)時間以及其他狀態(tài)可分如下兩種:①間歇性痙攣:即在一個短時間的肌收縮之后,立刻又來一個一定時間的肌馳緩,收縮和馳緩常在短時期內交互行之,常間隔一定的時間。輕微的僅發(fā)生于一肌或一小群肌上,叫做震顫。震顫,是肌肉的一種不隨意的顫動。肌肉震顫,常見于急性病末期;胃破裂、橫膈膜破裂及腸斷病畜,在死前,都出現(xiàn)全身性震顫;組織失水及缺氧時,也常發(fā)生輕微的震顫。全身肌肉發(fā)生一連串非隨意性收縮,病畜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常并發(fā)意識障礙,叫做全身痙攣,也叫搐搦或驚厥。其發(fā)生原因很多,各種家畜幼年期的急性礦物質缺乏、新陳代謝障礙等常發(fā)生搐搦;幼畜幽門部嵌有異物、犬及豬腸內蛔蟲過多、幼駒腸套疊以及腦炎、腦膜腦炎等均發(fā)生全身痙攣。②強直性痙攣:即持續(xù)時間長的肌收縮。如全身都發(fā)生此種痙攣,叫做強直,破傷風癥的強直是典型的例子。
劇烈的全身性肌肉痙攣,常使某一局部特殊緊張(由于過度的刺激)或致使身體變形。常見于破傷風。動眼肌發(fā)生間歇性痙攣,促使眼球發(fā)生一種搐搦,左右動搖時,稱為眼球震顫。在受驚擾或抬舉頭部時,可立即發(fā)作。咬肌發(fā)生強直性痙攣,致使上、下顎不能開張和移動,不能咀嚼,叫做牙關緊閉。牙關緊閉病畜的口內,常充滿唾液。
因發(fā)生強直性痙攣,使頭向后方彎曲,四肢集合,背拱起,頭尾盡量向下彎,叫做前弓反張。
間歇性痙攣和強直性痙攣同時發(fā)生,并發(fā)意識喪失的,叫做癲癇。所謂四肢搐搦,通常限于形容一種“以對稱性強直性肌肉收縮,常并發(fā)應激機能增加,呼吸加快、出汗等綜合病征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發(fā)生四肢搐搦的原因很多,如血鎂缺乏所引起的牛羊青草搐搦;血中礦物質擾亂的幼駒的運輸型四肢搐搦等。
1.2 強迫運動
一側的大腦半球、中腦或小腦發(fā)生病變時,動物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運動,常無目的的行走或不隨意運動,簡略可分如下幾種。
①強迫伏臥:病畜躺下不能起來,或起立比較困難而不愿意起來。常見于脊髓橫斷性疾患、破傷風后期、馬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沉郁型以及昏睡失眠的一切疾病,如牛生產癱瘓及醋酮血病。
②強迫站立:多見于破傷風,此時四肢強直,頭頸前伸,耳直立,尾根豎起。
③圓圈運動:不能前進行走,不斷繞圈行走,圈的直徑常是一致的,或漸漸縮短。牛、羊的旋回病、馬的腦炎等常出現(xiàn)圓圈運動。一側的聽、視神經發(fā)生障礙,也常出現(xiàn)圓圈運動。
④鐘擺狀運動:頭低下,以后肢為中心,前身左右搖擺不定,像鐘擺一樣。腦膿腫及腦實質內有寄生蟲,常有這種運動。
⑤猛進:頭高舉或低下,無論前方有沒有障礙物,即用常步或快步前進,常碰到障礙物上而摔倒。腦膜炎初期,常出現(xiàn)此癥狀。
⑥后退:頭低下,或因頸肌的強度收縮而轉向后方,時時作后退姿勢。羊寄生蟲鼻蠅蛆過多時,常在騷擾鼻鏡后,作后退姿勢。
⑦回轉運動:橫臥地上,以體的縱橫軸為重心回轉。犬得腦炎常呈現(xiàn)此種運動。
1.3 失調癥(共濟失調)
每個肌肉的力量完全保持,但因為共濟機能發(fā)生障礙,身體不能保持平衡,更不能運營正常的運動機能,出現(xiàn)如醉酒后的步態(tài)及行動,叫做失調癥。發(fā)生失調的原因雖很多,但主要的是小腦發(fā)生疾患。家畜的失調癥,常見于犬瘟熱。馬的雞跛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失調癥。
失調癥與不全運動麻痹很難鑒別,而且有時并發(fā)。此時,可試蒙病畜兩眼,如果是單純的失調癥,病態(tài)常加重。效果并不是很準確,可作參考。
2 運動麻痹
運動中樞或運動神經傳導徑路中發(fā)生病變時,其支配下的肌肉,失去了傳導興奮的作用,也就是隨意運動受到障礙稱為運動麻痹。發(fā)生運動麻痹的原因多由于皮質肌傳導徑路損傷、運動中樞的損傷或肌肉本身發(fā)生疾病。
2.1 按麻痹程度
依麻痹程度分為完全麻痹(癱瘓)和不全麻痹。前者肌群完全麻痹,隨意運動完全消失,見于腦出血、腦栓塞。后者隨意運動減弱。
2.2 按運動神經單位
依運動神經單位來分有中樞性麻痹和外周性麻痹。中樞性麻痹(核上麻痹)是因中樞性神經單位損傷而發(fā)生的,多由狂犬病、傳染性腦脊髓膜炎、腦及腦膜炎、腦的創(chuàng)傷、腦出血等疾病引起。此時,家畜伏臥不起,腱反射增強,皮膚反射較弱,肌肉緊張力增強、堅硬,伸展困難。外周性麻痹多由末梢性神經單位損傷而發(fā)生的,病畜肌肉緊張力減弱,迅速萎縮,皮膚反射及腱反射消失。
2.3 按肌肉緊張狀態(tài)
依肌肉緊張狀態(tài)有痙攣性和弛緩性兩種。痙攣性麻痹,見于中樞性麻痹,病畜對被動運動有抵抗,腱反射亢進,營養(yǎng)及反射中樞無變化,有痙攣性步樣。弛緩性麻痹,見于外周性麻痹,病畜肌肉緊張力減退,對被動運動無抵抗,肌肉弛緩,關節(jié)有異常運動,腱反射消失,有麻痹性步樣。
2.4 按患病部位
依患病部位有局部、半身和兩側三類。局部麻痹(單癱):身體一部分(一前肢或一后肢)麻痹,其病變多在大腦皮層或末梢部(大腦皮質腫瘤、末梢神經損傷)。半身麻痹(偏癱):身體的半側發(fā)生麻痹,即通常說的“半身不遂”,見于腦溢血、腦血栓形成。兩側麻痹(截癱):在體的兩側對稱部位發(fā)生麻痹,見于脊髓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