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進餐是幼兒生活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的行為與幼兒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關聯(lián),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文章就如何提高教師指導幼兒用餐水平的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因材施教;幼兒教師;用餐活動
一、幼兒教師應豐富合理用餐的相關知識
在幼兒園中,教師主要是為了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而在幼兒用餐時,教師主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喜愛食物、好好吃飯的基礎上,使幼兒有效地吸收營養(yǎng),從而健康成長。教師應該通過查閱資料、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等了解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知識,如食物的營養(yǎng)、食物的常識等。掌握了食物的知識,教師才能更好地指導幼兒用餐,使幼兒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從而健康成長。
二、幼兒教師應提高自制力
在用餐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催促和對幼兒批評責罵甚至亂發(fā)脾氣,都不利于和諧師幼關系的形成,對教師自身的健康來說也是不利的。教師對幼兒的頻繁催促,以及對規(guī)則不時地提醒,不但會使幼兒的神經處于緊張狀態(tài),影響其食欲,而且會引起幼兒情緒上的反感、恐懼、緊張,造成食欲不振、厭食、畏食。教師應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松弛有度,當然這需要一定的自控能力。教師的自制力對幼兒的自控力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幼兒教師應培養(yǎng)自身的自制力,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緒。這樣不僅對自己有利無弊,還可以在幼兒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
三、幼兒教師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適時指導,及時鼓勵
用餐時,教師對幼兒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把握好介入和指導時機。教師在幼兒進餐前恰當地控制幼兒的活動量,可以使幼兒保持愉快的情緒。在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良好行為時,教師要及時鼓勵且給予肯定,這樣不僅能使幼兒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進餐,而且也能啟發(fā)其他幼兒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在幼兒進餐時,教師要掌握每個幼兒的飯量,仔細觀察每個幼兒的進餐行為,發(fā)現(xiàn)問題應恰當地、靈活多樣地運用鼓勵性語言來引導他們。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也可以讓幼兒介入特定的環(huán)境,掌握知識、經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集體活動及區(qū)域活動開展過程中,孩子們在自主性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將已掌握的用餐禮儀、用餐習慣運用于游戲中。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一方面可以發(fā)揮環(huán)境的隱性作用,幫助家長及幼兒了解進餐中的相應要求,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鼓勵幼兒的作用。大班的孩子比較注重自我服務自我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選派值日生自主管理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遵循因人施教原則,對幼兒采用適當、細致的指導方法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幼兒教師必須了解孩子的個性,對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用餐指導方式。在實際生活活動中,我們總結出了以下五個指導方式:
(1)進餐誘導法 :從快樂地游戲到安靜地進餐,這中間幼兒需要一個心理適應過程,利用幼兒喜歡的童話、兒歌,以生動的形式進行進餐誘導,可以引起幼兒進餐興趣。
(2)情緒感染法:幼兒的情緒不穩(wěn)定,極易受大人情緒感染。如進餐時,教師有意識地吸吸鼻子說:“哇,今天的菜真香!”還可運用其他方式感染幼兒,如小熊請客,小貓過生日等,小朋友可饞了,吃得更多,吃得更香。
(3)榜樣示范法 :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進餐時,幼兒教師可以樹立一些小榜樣,如讓速度快,不挑食的幼兒去感染和教育幼兒,這時,幼兒會努力模仿乖孩子吃飯的樣子。
五、結語
每個幼兒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必然會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在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相同的情況下,保證每個幼兒都能愉快地進餐是很重要的事。幼兒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分析孩子的情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式去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餐!
參考文獻:
[1]甘杏芳.幼兒用餐好習慣的養(yǎng)成[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8)
[2]段曉婭.教師組織幼兒用餐活動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吳倩倩(1993—),女,浙江樂清人,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