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苑玲
摘要:閱讀是學生的自我性活動,老師所起到的是一種引導性的作用,并不能代替學生去閱讀,也不能進行強制的灌輸。小學的語文閱讀必須激發(fā)小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讓小學生樂于閱讀,樂于理解,進而有所感悟和體會,加深對于文字的美的認識,加深情感體驗,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9-0047-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閱讀教學一定要圍繞學生的自我閱讀、自我理解和自我感悟這個中心來進行,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的心靈感受和深切體驗,并將其貫穿于教學始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讀書的主人。教師要鼓勵和引導他們多讀、精讀,要堅持把學習方法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在學習中運用,在學習中提煉。
1.讓學生學會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閱讀,充分發(fā)揮閱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訓練學生讀書能力的過程之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得熟則不待解說”。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閱讀教學,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及理解能力,這既是我們的職責,也將極大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jié)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也就是說讀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就是初讀要完成的任務。這個任務的完成,要分年級采取不同的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領讀。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己讀的能力。到了高年級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要求借助工具書把字音讀準,能夠獨立自主地閱讀一些書籍、文章。
2.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chǎn)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除此之外,我還通過興趣誘導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定期開展“我愛講故事”類似的活動,讓學生對于自己閱讀到的故事或者聽到的故事進行分享,并評選出最佳演講獎,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積極性,實現(xiàn)他們閱讀興趣的不斷提升。
3.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環(huán)境
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很少單獨開設專門的閱讀課,學生閱讀的機會少至又少,很難有機會產(chǎn)生對閱讀的喜愛。因此,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接觸閱讀的平臺。教師每周可以開設兩到三節(jié)課留給學生進行閱讀,文章可以由老師推薦也可以是學生之間互相推薦,并且說明推薦理由。避免由于看自己本身不感興趣的書從而對閱讀產(chǎn)生厭煩情緒,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后寫出讀后感,這樣學生在讀書時會更仔細,提升閱讀效率,而且對整本書進行總結還提高了學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4.不同的閱讀內容應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
當前,很多學校對于課外閱讀不重視,課外閱讀資源匱乏,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不得力,導致學生閱讀興趣不濃厚;在實際學習中,許多學生不甚閱讀,長期下去造成的結果就是不會讀書,沒有形成熟練的閱讀技能,這對以后的語文學習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會造成嚴重障礙。這里我所說的閱讀技能并不是指能簡單的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又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jù)文章的不同文體、內容、表現(xiàn)形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我們應該不斷的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如:我在講授《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按寫作對象的特點、注意作者的思路進行閱讀。文章開頭先概括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接著分別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個方面描述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和物產(chǎn)豐富,最后總結西沙群島的富饒,我們抓住了開頭這一句話,全文脈絡就清楚了。如果遇到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或時間先后順序的文章,我們要想一想,作者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或者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怎樣發(fā)展的,結果怎樣。如:在講授《做風車的故事》時,我要求學生在閱讀時邊讀邊摘要點:喜歡做手工→做風車→贊揚→嘲笑→難受→發(fā)憤學習,用恰當?shù)脑~語把上述要點串聯(lián)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意了。另外,也可以抓住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或者聯(lián)系文章的時代背景等多種形式,了解不同閱讀材料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
總之,閱讀是一種積累,也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百家爭鳴”,我們教師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化的答案去束縛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讀出自己的感情。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那么就讓我們的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累,在積累中學會創(chuàng)新。讓我們的語文老師共同努力,使我們閱讀教學的明天更加成功。
參考文獻:
[1]?陸云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18).
[2]?邢鳳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