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 周俊 崔曉利 雷佳媛 黨麗云
耐藥結核病尤其是耐多藥結核病(MDR-TB)的出現(xiàn),在許多國家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全球結核病有效控制的障礙。據(jù)WHO估計,2017年全球新發(fā)利福平耐藥結核病(RR-TB)患者55.8萬例,其中82%為MDR-TB,我國結核病患者對利福平的耐藥率依然高居全球第二[1]。目前,MTB的表型藥物敏感性試驗(簡稱“藥敏試驗”)由于耗費時間長,操作復雜,已難以滿足耐藥結核病的診療需要,而分子生物學藥敏試驗方法以其簡便、快速的優(yōu)點已成為結核病快速診斷的重要手段[2]?;蛐酒夹g和線性探針技術(GenoType MTBDRplus)是兩種比較常用的分子生物學藥敏試驗方法[3-4]?;蛐酒夹g可以檢測耐藥基因突變位點,避免檢出與耐藥無關位點突變而導致的假陰性[2];線性探針技術是WTO推薦的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耐藥檢測技術。兩種方法檢測耐藥基因的覆蓋位點各有不同。目前,雖然有文獻分別就兩種方法的檢測效能進行了評價[3-4],但對兩種方法的對比研究較少。筆者通過對454例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的檢測,分析兩種方法的異同。
選取西安市胸科醫(yī)院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確診并住院治療的493例涂陽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初治患者386例,復治患者107例。收集研究對象痰標本,痰標本量均不少于2 ml。每例患者用同一份痰標本分別進行基因芯片檢測、線性探針檢測和BACTEC 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簡稱“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同時對培養(yǎng)陽性且鑒定為MTB的臨床分離株進行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
1.儀器與試劑:(1)儀器:PCR擴增儀、芯片雜交儀和微陣芯片掃描讀片儀(北京博奧生物有限公司);GT-Blot 48雜交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系統(tǒng)(美國BD公司)。(2)試劑:晶芯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基因檢測試劑盒(北京博奧生物有限公司);GenoType MTBDRplus ver 1.0試劑盒(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管及分枝桿菌藥敏試驗檢測試劑盒(美國BD公司);MPT64快速抗原檢測試劑(杭州創(chuàng)新生物檢控技術有限公司)。
2.標本前處理:采用中和離心法去污染處理,涂陽痰標本采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LC)-NaOH消化液處理15 min,加磷酸鹽緩沖液(PBS)至40 ml,在4 ℃下3000×g離心20 min,棄上清液,沉淀加入1.5 ml PBS振蕩重懸。重懸后的痰標本各取0.5 ml分別進行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基因芯片檢測和線性探針檢測。
3.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參照《結核病診斷實驗室檢驗規(guī)程》及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操作手冊進行標準化操作。取0.5 ml前處理后的痰標本加入MGIT 960培養(yǎng)管中,放入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培養(yǎng)。一旦MGIT 960培養(yǎng)管通過儀器報告呈陽性,使用痰涂片鏡檢確認陽性產物,并用MPT64快速抗原檢測試劑確認陽性產物為MTB。
4. 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取MTB陽性產物0.5 ml接種到含藥培養(yǎng)基上(利福平藥物濃度1 μg/ml,異煙肼藥物濃度0.1 μg/ml)。另取0.2 ml陽性產物用PBS稀釋100倍后,取0.5 ml接種到生長對照管中,放入MGIT 960培養(yǎng)系統(tǒng)培養(yǎng)。當生長對照管中生長單位(growth unit,GU)指數(shù)達到400時(4~13 d內),評估含藥培養(yǎng)管的GU值;含藥培養(yǎng)管的GU值<100為敏感,含藥培養(yǎng)管的GU值≥100為耐藥。
5.基因芯片法耐藥基因檢測:應用核酸提取試劑盒提取研究對象痰標本中的MTB-DNA,進一步按照晶芯結核分枝桿菌耐藥基因檢測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PCR擴增、芯片雜交、洗滌、甩干及結果掃描。
6.線性探針法耐藥基因檢測:采用超聲裂解法提取研究對象痰標本中的MTB-DNA。取5 μl提取后的DNA加入已準備好的45 μl擴增混合物,按照說明書的擴增程序進行擴增。擴增完成后取20 μl 擴增產物進行雜交,雜交過程包括化學變性、雜交孵育、洗滌、偶聯(lián)和顯色等。根據(jù)顯色結果進行耐藥情況的判讀。判讀標準:野生條帶均顯色且突變條帶無顯色時為敏感,野生條帶有缺失或突變條帶顯色為耐藥。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為參照標準,分析基因芯片技術及線性探針技術檢測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MTB對利福平和異煙肼耐藥性的效能,各項指標計算方法: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一致性檢驗采用Kappa檢驗,Kappa值≥0.75時認為兩者一致性較好。
493例研究對象痰標本經MGIT 960液體培養(yǎng),陰性18例(3.7%)、污染6例(1.2%)、陽性469例(95.1%);培養(yǎng)陽性的469例研究對象,經鑒定5例(1.1%)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464例研究對象完成了表型藥敏試驗。493例研究對象痰標本經基因芯片檢測,469例具有藥敏試驗結果;經線性探針檢測,472例具有藥敏試驗結果。共有454例研究對象同時具有表型藥敏試驗、基因芯片檢測及線性探針檢測結果。
454例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經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檢測利福平耐藥73例,耐藥率為16.1%。以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為參照標準,基因芯片法和線性探針法檢測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MTB利福平耐藥性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Kappa值見表1。Kappa檢驗顯示,基因芯片法和線性探針法藥敏檢測與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均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454例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經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檢測異煙肼耐藥116例,耐藥率為25.6%。以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為參照標準,基因芯片法和線性探針法檢測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MTB異煙肼耐藥性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Kappa值見表2。Kappa檢驗顯示,基因芯片法和線性探針法藥敏檢測與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均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表1 兩種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以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為參照檢測涂陽肺結核患者 痰標本MTB利福平耐藥性效能
表2 兩種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以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為參照檢測涂陽肺結核患者 痰標本MTB異煙肼耐藥性效能
454例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中,453例應用2種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檢測MTB利福平耐藥性結果相同,符合率為99.8%。1例線性探針檢測為rpoB基因S531L突變,基因芯片檢測為敏感。445例應用2種方法檢測MTB異煙肼耐藥性結果相同,符合率為98.0%。9例不一致結果中,5例線性探針檢測為異煙肼耐藥,分別是2例katG基因S315T2突變即315(AGC→ACA)突變,3例inhA基因-8(T→C)突變,而基因芯片檢測結果均為敏感。4例基因芯片檢測為異煙肼耐藥,均為katG基因315(AGC→AAC)突變,線性探針檢測結果均為敏感(如圖1中所示的4、13、32、93號標本條帶)。
圖中右側箭頭從上至下所示分別為93、32、13、4號標本所對應的線性探針顯色條帶(此4份標本katG WT條帶顯色強度均弱于katG 條帶)。圖中上側箭頭及下側箭頭所示為本研究所關注的katG和katG WT基因顯色條帶。93、32、13、4號標本經基因芯片檢測均為katG 315 (AGC→AAC)突變,而線性探針檢測條帶顯示其katG WT 條帶并未缺失(突變條帶也未出現(xiàn)),卻有不同程度的減弱,且katG WT條帶顯色強度均弱于katG 條帶。這與katG基因真正的野生型條帶明顯不同,真正野生型katG WT條帶顯色強度均強于katG 條帶圖1 線性探針法檢測MTB異煙肼耐藥基因katG 315 (AGC→AAC)突變時的顯色條帶
基因芯片和線性探針技術是兩種能夠快速檢測MTB利福平和異煙肼耐藥性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其最大優(yōu)點是檢測快速,均能在6 h內獲得藥敏結果。兩種方法雖然都是通過檢測rpoB基因、katG基因和inhA基因的突變來檢測MTB利福平和異煙肼的耐藥性,但其檢測耐藥基因的覆蓋位點各有不同。例如:對于MTB利福平耐藥性的檢測,基因芯片技術僅檢測了rpoB基因核心突變區(qū)的6個位點(531、526、516、511、533、513)的13種突變類型,而線性探針技術則通過8條分子探針覆蓋了rpoB基因核心突變區(qū)的全部27個氨基酸的81個堿基。本次研究,筆者就兩種方法檢測結果的異同進行了對比分析。
本研究中,以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為參照標準,基因芯片檢測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中MTB利福平耐藥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9.0%和96.1%;線性探針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0.4%和96.1%,與文獻報道的結果基本一致[5-7]。兩種方法檢測結果有1例不同,線性探針法檢測為rpoB基因S531L突變,基因芯片法檢測為敏感,可能由操作誤差所致。本次研究未發(fā)現(xiàn)rpoB基因6個常見突變位點以外的突變,表明基因芯片檢測位點以外的突變相當稀少,與歐維正等[8]報道的基因芯片檢測位點之外的位點突變僅為0.33%(9/2738)一致。與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相比,兩種方法對MTB利福平耐藥性的檢測均具有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5),表明基因芯片和線性探針兩種技術都能夠勝任本地區(qū)MTB利福平耐藥性的快速檢測。
MTB對異煙肼的耐藥機制較復雜。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有katG、inhA、ahpC、kasA、ndh等5種不同的基因突變與異煙肼的抗藥性有關。據(jù)報導,katG315位點和inhA-15位點突變占異煙肼耐藥突變的80%以上[9-10]。由于基因芯片和線性探針檢測的分子載量有限,故兩種方法都是通過檢測katG基因和inhA基因突變實現(xiàn)對MTB異煙肼耐藥性的預測。
本研究中,以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為參照標準,基因芯片檢測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中MTB異煙肼耐藥性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0.2%和96.7%;線性探針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1.9%和97.0%。兩種方法的檢測效能相差不大,但兩種方法檢測結果仍有9例不同,這是由于兩種檢測方法覆蓋的突變位點不同所致,如線性探針含有katG315(AGC→ACA)、inhA-16(T→G)、inhA-8(T→C)和inhA-8(T→A)突變類型,而基因芯片有katG315(AGC→AAC)突變類型,這些突變類型在文獻[4]和[11]中均能看到,但突變頻率均不高。
在本研究中,通過對基因芯片和線性探針檢測結果的逐一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MTB在發(fā)生katG315(AGC→AAC)突變時,由于線性探針未涵蓋該突變,其檢測結果如圖1中4、13、32、93號標本條帶:野生型條帶既未缺失,突變型條帶也未出現(xiàn),根據(jù)判讀標準應判為敏感。但筆者發(fā)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4例標本的顯示條帶都具有共同特征:“katGWT”條帶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弱,且“katGWT”條帶的顯色均弱于“katG”條帶,這與真正野生型的條帶是不同的。對比其他349條katG基因野生型的條帶,發(fā)現(xiàn) “katGWT”條帶的顯色均強于“katG”條帶(圖1中4、13、32、93號標本條帶以外的條帶),這與許多文獻上展示的條帶帶型也是一致的[12-13]。分析發(fā)生katG315(AGC→AAC)突變時“katGWT”條帶減弱的原因,可能是與異質性耐藥有關。異質性耐藥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即結核病患者體內通常敏感菌和耐藥菌并存[2],在這種情況下,野生型細菌可以顯色,而突變型細菌則不能顯色,且由于不同患者突變菌所占的比例不同,所以 “katGWT”條帶的顯色強弱也不同,突變菌所占比例越高則“katGWT”條帶顯色越弱直至缺失。根據(jù)本研究的對比結果,在應用線性探針進行MTB異煙肼耐藥基因檢測時,如果出現(xiàn)“katGWT”條帶顯色弱于“katG”條帶的情況,則該患者極有可能發(fā)生katG基因的突變,建議通過測序或其他方法確認。目前,二代線性探針在臨床上已經有所應用,其和一代產品的最大差異是提高了檢測臨床標本中MTB的敏感度,可直接檢測涂陰肺結核患者的耐藥性。筆者提出的“如果出現(xiàn)‘katGWT’條帶顯色弱于‘katG’條帶則極有可能具有katG突變”是否也適用于二代產品則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基因芯片技術與線性探針技術檢測涂陽肺結核患者痰標本中MTB利福平和異煙肼耐藥性與MGIT 960液體藥敏試驗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由于兩類檢測方法各自有其優(yōu)缺點,有條件的實驗室可以選擇進行聯(lián)合檢測。基因芯片技術和線性探針技術具有同等的檢測效能,都可應用于本地區(qū)的結核耐藥檢測。由于兩種分子生物學方法覆蓋耐藥基因的位點不同,故檢測結果會有所差異。當線性探針的顯色結果中“katGWT”條帶的顯色弱于“katG”條帶時,該患者極有可能已經發(fā)生katG基因突變,建議再通過測序或其他方法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