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茹 北京印刷學院
極簡主義是(Minimalism)20世紀6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個藝術流派,極簡主義植根在東西方這種深厚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土壤下,必然會得到更廣泛的發(fā)展和應用,尤其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fā)展時代,極簡主義幾經演變,已經滲透在藝術設計各個學科領域,受其影響,在書籍設計方面,簡約風格的應用也越來越多。設計者在極簡主義的通過對文字、圖形、色彩等元素的組織安排和巧妙經營,不僅能給人以視覺美感,且能體現(xiàn)出書籍的品味和特有的文化意蘊,展現(xiàn)時代氣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視覺藝術運動中,極簡主義受早期的解構主義和當時著名的包豪斯藝術運動的影響,在繪畫領域,主張用至簡的色彩和形象去組構畫面,摒棄一切干擾主題的不必要的東西,這與當時以色彩紛繁、造型勁爆為代表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設計領域,極簡主義聚焦于簡約而不失功能性的設計,將設計省略到最小限度,只留下能夠傳達主旨信息的內容,形成功能至上、形式簡潔、整體和諧的極簡設計風格,這種風格可以將設計的意圖與目的更準確的傳達出來,從而被廣泛運用于眾多視覺藝術領域,成為現(xiàn)代藝術的一朵瑰麗。
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的設計觀念即是極簡設計的經典思想和核心。這是一種提倡簡潔質樸,反對多余裝飾的設計理念,是做減法的設計,它可以舍棄一切過度的裝飾,保留最基本和最有用的元素,追求形式與功能的平衡,這種極致的表現(xiàn)方式,給人的視覺印象簡潔干凈,藝術品味優(yōu)雅凝練,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極簡主義往往以抽象的線條、簡約的色塊、規(guī)則的版式強調各元素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及合理布局,傳達出簡潔洗練、至簡至美的視覺張力。極簡風格是精致的設計,具有簡約而不簡單的品味。
追根溯源,極簡設計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柏拉圖、蘇格拉底等思想者也都反對無功用的繁飾;包豪斯更是主張設計摒棄多余的裝飾,從功能出發(fā),做到實用與審美的統(tǒng)一,這種以內容決定形式的理念,在實現(xiàn)功能的同時,追求和崇尚的是凝練淡美的境界。
極簡主義雖源于西方,但其精神內涵某種程度與中國的藝術審美有共通之處。早在先秦時期,中國的哲人便反對繁飾,追求飾極返素。而在春秋時期老子提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具有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羅萬象、生機無限的偉大精神氣質,是一種超然之境,蘊含著極簡主義的精神?!帮棙O返素”即莊子所說的精雕細琢、質素自然的審美思想,其中追求的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藝術境界,從藝術審美層面上看,具有素雅質樸的美學意義。《易·賁卦》的賁道(裝飾之道)的最高境界是“賁之盛極而當質素”;《郭氏傳家易說》的“白賁無咎”賁者飾也,指的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美感,它獨具自然素樸的本質,是一種具有終極意義的至高至尚之美…這是中國藝術精神追求的返璞歸真的審美理想。
可見東西方的審美理想某種程度是相一致、相契合的,都有追求返璞歸真、反對繁飾的極簡主義思想,它們有異曲同工之妙。
極簡主義植根在東西方這種深厚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土壤下,必然會得到更廣泛的發(fā)展和應用,尤其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fā)展時代,極簡主義幾經演變,已經滲透在藝術設計各個學科領域,受其影響,在書籍設計方面,簡約風格的應用也越來越多。
極簡的圖形是經過奇思妙想的產物,是設計師深思熟慮的結晶,它能讓受眾領悟其中的主題。極簡圖形是將復雜的圖形簡化,將產生視覺干擾的因素去掉,極簡設計圖形需要更純粹、更巧妙的構思,去選擇和提煉,要根據(jù)設計主旨和意圖進行必不可少的再創(chuàng)造。
設計的圖形主要包括攝影圖片、抽象圖形、裝飾圖形、插畫等幾種形式。極簡圖形往往采用抽象圖形和裝飾圖形的形式。抽象圖形是利用理性規(guī)則的幾何圖形為主要元素,按照形式美組合而成。它簡潔明了,概括性強,一般用于政治、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書籍,例如《香港建筑》封面圖形對建筑局部抽象處理,風格獨特、現(xiàn)代感強;裝飾圖形是對物體進行概括歸納,通過夸張、變形、平面化處理等藝術手法進行表現(xiàn),具有較強的形式美感,通常適用于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如《靜園詠嘆錄》封面運用云紋、印章、書法等傳統(tǒng)元素,采用現(xiàn)代感的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書籍的意境和時代特征。攝影圖片具有直觀、真實、高效的特點,適用于教育、科技類圖書;插圖可以利用電腦軟件和手繪的方法,傳達強烈直觀的視覺效果,使書籍富有情趣和藝術美感,適用于一些文藝類、兒童類書籍。
結語:在極簡設計當中,留白是藝術處理版面的手段,大膽的留白會更突出視覺焦點,塑造出整個設計的空間感,讓版面充滿呼吸感。留白是一種簡潔、一種清閑,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它虛實共生、無中生有、減少空間壓抑,彰顯整個空間的雅美。恰到好處的留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與藝術的美感,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