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娜
摘 要 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校長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校長辦學、教師發(fā)展、課程與課堂、學生成長、家庭與社會等,這些已然成為他們的“痛點”。在校長辦學方面,主要涉及專家型校長的成長,自主權及資金等問題。優(yōu)質師資的流失是校長們的一大痛處。教師難以進行深入的合作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大瓶頸。生源大量縮減以及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成為校長們的一大難題。家庭在兒童教育過程中的缺位與社會對教師的高期望低尊重也成為中小學校長的一大痛點。
關鍵詞 中小學校長 教學管理 痛點
中圖分類號:G4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6.077
Research on "Pain Point" of Teaching Manage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DONG Yanna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100)
Abstract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current principal's education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es school running, teach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and classroom, student growth, family and society, which have become their "pain points". In the aspect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principals mainly involve the growth, autonomy and funds of expert principals. The loss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is a major pain for principals. It is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carry out in-depth cooperation,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form. The large reduc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growth and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have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or principals. The absence of the family in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the high expectation and low respect of the society for teachers have also become a major pain point for the principal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words principal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ing management; pain points
教育活動是一項以促進個體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為目的的活動。中小學階段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它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和終生幸福,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和未來。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價一所學校,就要先要評價他的校長,有了什么樣的校長就會有什么樣的學校,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師和學生。”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勢對負責基礎教育管理的中小學校長有了更高標準的要求。
作為一名教學管理者,怎樣才能讓學校、老師、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呢?這是每位中小學校長都必須去面對和解決的課題,但很多問題已然成為校長們的“痛”。比如,“每天事務繁雜,分散精力,無力專注于重要工作”。[1]研究顯示,大部分校長對工作充滿了自信與熱情,但仍有9%的校長表示“真的不想干了”,[2]反映出他們在工作中的失落感、挫敗感、厭倦感等。而讓他們感到最苦惱的三件事分別是:“教育經費短缺”(26.67%),“教育評價難做”(16.86%),“課程改革難推”(12.55%)和“隊伍建設壓力”(12.55%);學生的安全問題成為校長們最主要的壓力來源(31.75%),緊跟其后的是“上級部門檢查”(12.30%)和“學校生源保障”(11.51%)。[2]而另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校長的責任壓力主要由四個因素構成,由高至低依次為:校園安全、學生發(fā)展、辦學設施、學校發(fā)展與教師發(fā)展。[3]趙桂霞就中小學校長的管理“痛點”進行了開放式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校長辦學、教師發(fā)展、課程與課堂、學生成長、家庭與社會五個方面。
1 關于校長辦學
一個好校長鑄就一所好學校,專家辦學是教育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前提和基礎。專家型校長屬校長專業(yè)發(fā)展中的高層次階段,它代表著校長的辦學思想、領導水平、管理與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能達到“專家”的水平——一個教育家、一個管理家、一個團隊引領者、一個改革創(chuàng)新者、一個教育實踐反思者。[4]調查發(fā)現(xiàn),近一半的校長提到上級部門下達的硬性指標使他們感到壓力很大。差不多1/3的校長感到事務性的工作太多?!吧霞墮z查過多又不深入,疲于應付”、“沒有辦學自主權,難以組起高效的團隊” 、“其它行政干擾多”這三個方面,排在前五位。偏遠地區(qū)的中小學校長深受“政府投入不足,辦學經費勉強維持,教育理念難以落地”[5]等因素的困擾。與此同時,“安全問題”也是該地區(qū)高度關注的問題。面對新的教育形勢,資金、師資、校園危房等問題日益成為他們心頭的巨石、頭上的利劍,內心更是充滿了困惑。
校長的專業(yè)發(fā)展是校長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辦學信念的集中體現(xiàn)。重視校長“專家型辦學”的理念,是中小學校長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是學校組織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2 關于教師發(fā)展
毛主席曾說過,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中小學教師是學生發(fā)展的起跑助力,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水平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效, 也影響著學生發(fā)展的方向和高度。目前,中小學新課程改革對一線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有了更高的要求:廣博的知識架構、深厚的專業(yè)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不懈的鉆研精神,以及崇高的職業(yè)道德與心理素質。提高小學教師專業(yè)素質勢在必行。
教師隊伍的發(fā)展問題,對欠發(fā)達和中等發(fā)達地區(qū)的中小學校長來說,深感困惑,深受其擾;在經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最困擾中小學校長的是“教師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普遍,中年教師、骨干教師進取心不強”;在中等發(fā)達地區(qū)也雄踞第二。當前我國欠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與新課程的要求還有差距,由沒有經過正規(guī)師范訓練、一部分甚至幾年時間年離開教室崗位的代課教師通過考試直接轉崗成為正式教師的人數(shù)不容小覷,一些學校占比甚至直達1/3。而學生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高,很多學生及家長對古老的教育手段及落后的教育理念深感不滿,越來越多孩子選擇進城讀書,導致偏僻落后的中小學校生源越來越少,出現(xiàn) “學生逐減,師生比逐大” 的現(xiàn)象,甚至很多學校已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危機。農村學校轉崗的中老年代課教師多,年輕的新鮮血液注入少,使這一困境更加惡化。同時,不少偏遠學校人員超編嚴重,而專任教師卻人手緊張。另一方面,大量條件更優(yōu)越的學校公開招考教師,使原本就步履維艱的偏遠遭遇了雪上加霜的骨干教師稀缺。另外,偏遠中小學的學科配備不平衡,造成工作量不平衡,收入不平衡,從而教師的心理也產生不平衡,這些問題也困擾著校長。有研究顯示,校長們對于學校內部管理方面的壓力,比較集中的是教師的待遇、教師的能力以及自己管理教學的能力等。
3 關于課程與課堂
如果說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陣地,那么課程則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載體。對于85% 以上的農村中小學校長來說,“課堂不高效,教師改革動力不足”是最普遍存在的“痛點”。
有研究表明,在中等發(fā)達和欠發(fā)達地區(qū),“課堂教學模式花樣繁多,弄不清什么樣的模式才是最高效的”[6]也成為中小學校長們的困擾。蜂擁而至的各類教學模式,使得他們應接不暇無所適從。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相應的,校長們都非常關注“教師的備課過程和質量難以掌控”,相關的問題還有“教師之間很難深層合作,優(yōu)質資源難以共享”。充分的備課是一節(jié)優(yōu)質課前提保障,而團隊合作則是課程改革的生產力。對偏遠地區(qū)的中小學校長來說,怎樣組織團隊合作,怎樣提高備課質量,是教學管理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先生于1931年12月3日就職時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同樣的道理,在經濟水平較好區(qū)域的中小學校長看來,“缺少強有力的,尤其是理論與實踐兼優(yōu)的專家的引領”是教學工作、學科建設的一個“痛點”。“不同層次的學校師資、生源、辦學條件不一致,但上級考核要求一致”,導致越低層的校長,壓力越大。對欠發(fā)達的偏遠地區(qū)中小學校長來說,這個“痛點”則更為突出也更為無奈。
4 關于學生成長
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是教育的起點和終點,也是教育的核心。中小學校長們反映比較多的是學生考試成績、升學壓力等。
“問題學生”的教育等問題困擾著校長。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多元文化的逐級融合,以及互聯(lián)網的大肆入侵,學生思想活躍,受社會影響大,越來越難以管理,傳統(tǒng)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面臨挑戰(zhàn)。養(yǎng)成教育效果差,行為難以內化為習慣,很多學生“啥也知道,就是不做”。有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學生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也缺乏明確的學習方向,不知道讀書是為了什么。很多學生可以把書讀得非常好,考出好成績,卻不愛好讀書。他們缺乏典型的榜樣示范與良好的人生規(guī)劃引導,導致沒有自己的目標,也沒有讀書的興趣。在農村的中小學,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關愛和監(jiān)督的長期缺位,使學校的教育管理過程更加困難,結果更不理想。
“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求水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學生及家長們已普遍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竭盡所能地想要往城市學校就讀。一些不規(guī)范的招生行為,使農村學校的優(yōu)秀生源大量流失。生源的嚴重流失對于農村中小學校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沒有成績,又遭遇著持續(xù)的生源流失,本就薄弱的農村教育,變得更加不堪一擊。
5 關于家庭與社會
學生的發(fā)展,是學校、社會和家庭共同教育的結果。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希望,而父母的期望變成了孩子的壓力,也變成了學習的壓力。家人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和監(jiān)護人的思想意識,決定著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而家庭教育的方向,也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最終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和家庭的幸福感。父母長年在外務工,孩子的生活學習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代為照管,使家校共育中家的部分幾乎成為空白。調研顯示,“家庭教育水平低,學校教育效果5+2=0”位列前三,偏遠地區(qū)的中小學校排序更靠前。當學生們的非理性的認知和信念造成沉重的負擔和壓力時,當校長們的辦學權利和威望受到限制和傷害時,如何保證自己的辦學不至于變形扭曲?如何保證學生的發(fā)展停滯不前?與社會高期待相反的是教育者的社會地位問題,承受著社會的高期待、高要求,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收入水平與尊重程度,80%的受訪校長認為這是其職業(yè)生涯中沉重的壓力之一。
校長既是學校教育的管理者,又是學校辦學的引導者,也是教針政策的貫徹者。肩負著多重角色和任務,他們承受的壓力比普通教師更大。校長的自身素質是搞好校長工作的前提保障,一個優(yōu)秀的校長,除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業(yè)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在當前的機遇和挑戰(zhàn)面前,我國偏遠地區(qū)中小學校長的工作現(xiàn)狀和心理現(xiàn)狀如何,需要引起業(yè)界廣泛的關注。中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治理模式造成了兩者之間的巨大差別,就集中體現(xiàn)在農村教育的弱勢上。[7]我國西部農村中小學在教育資源匱乏、師資結構失衡、生源節(jié)節(jié)失守的情況下,農村中學校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zhàn)。如何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達到面向人人,教育公平等問題;如何去面對現(xiàn)實,解決校長們的困惑與難題,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與心理狀態(tài),值得思考。
參考文獻
[1] 袁笑,賈偉等.多維度探究中小學校長隊伍發(fā)展狀況[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7):67-70.
[2] 如何打造“理想學?!県ttp://news.163.com/14/1010/01/A85J9C2600014AED.html
[3] 劉芳.中小學校長責任壓力的結構與特點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4] 查建華,于海洪.中小學專家型校長的意蘊與內涵[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2):124-129.
[5] 趙桂霞.尋找“痛點”背后的真問題(上)[N].中國教育報,2012-03-06.
[6] 趙桂霞.尋找“痛點”背后的真問題(下)[N].校長周刊,2012-03-13.
[7] 揭曉海.二元結構下的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8(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