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莊子
“沒有共產黨
就沒有新中國”考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中國大陸最近一個甲子以來最流行的話語之一。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是共產黨從國民黨那里“化”來的。
1943年3月,在抗日戰(zhàn)爭中,蔣介石發(fā)表《中國之命運》,其中說道:“中國的命運,完全寄托于中國國民黨。如果中國國民黨沒有了,或是失敗了,那中國的國家就無所寄托,不僅不能列在世界上四強之一,而且就要受世界各國的處分。從此世界地圖上面,亦將不見中華民國的名詞了?!?/p>
這樣的話,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不喜歡聽。1943年8月25日延安《解放日報》發(fā)表社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文革初期,群眾組織將這篇文章編入他們出版的毛澤東著作集中),社論針鋒相對地指出:
(讓我們套幾句“中國之命運”來作本文的結束吧?。┤绻袢盏闹袊?,沒有共產黨,那就沒有了中國。如果中國共產黨革命失敗了,那亦就是整個中國國家的失敗。簡單的說,中國的命運完全寄托在中國共產黨。如果共產黨沒有了,或是失敗了,那中國的國家就無所寄托,不僅不能列在世界上四強之一,而且要受世界各國的處分。從此世界地圖上面,亦將不見中華民國的名詞了。
這些話的確是毛澤東的風格?!督夥湃請蟆返倪@篇社論,特別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這句話,廣為流行。
1943年,年僅19歲的中共黨員曹火星在北京房山霞云嶺鄉(xiāng)堂上村創(chuàng)作了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這首歌傳入毛澤東耳朵里。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在《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中回憶:1950年,毛澤東聽到女兒李訥唱這首歌時,糾正說:“沒有共產黨的時候,中國早就有了。應當改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逼鋵崳珴蓶|早在1944年7月14日接見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時就說過:“沒有中國,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保ā睹珴蓶|年譜1893—1949》中卷)
歌曲隨之改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詞曰: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他堅持了抗戰(zhàn)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設了敵后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zhàn)歌曲”網絡投票結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毛澤東談《矛盾論》《實踐論》
有人說:“哲學就是黑屋里捉黑貓;哲學是不可說?!?/p>
對于不可說的哲學,毛澤東用漢語說了出來,這就是《矛盾論》《實踐論》。
“兩論”是毛澤東1937年在延安“抗大”和“陜公”的哲學講稿《辨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的精華部分?!侗孀C法唯物論》共有三章,第一章《唯心論和唯物論》,第二章《辯證法唯物論》(其中第十一節(jié)是《實踐論》),第三章《唯物辯證法》(即《矛盾論》)?!皟烧摗笔杖搿睹珴蓶|選集》時,毛澤東進行了精心修改。這兩篇文章構成毛澤東哲學的雙子星座。它是中國共產黨的哲學,也是中國的哲學。
共產黨的哲學,在中國共產黨的文獻里,沒有比這兩篇講得更好的了。
對于這兩篇哲學論文,毛澤東多次說到。如是我聞——
“寫《實踐論》《矛盾論》,是為了給抗大講課。他們請我講課,我也愿意去當教員。自己作準備,結合實際講,總結革命經驗,聽的人就有勁頭了?!薄皩σ寻l(fā)表過的東西,完全滿意的很少。如《實踐論》就是比較滿意的,《矛盾論》就并不很滿意?!薄拔业哪切〇|西還有用?那些是歷史資料了,只能參考參考。我只有一篇好的——《實踐論》,還有點用?!?/p>
洛川會議前,毛澤東開玩笑地對郭化若說:“別提講課了,最近我在陜北公學講了一次,折本了”,“我花三天四夜時間準備講課提綱,講矛盾法則,哪知半天就講完了,這不折本嗎?”
毛澤東對“兩論”格外重視。在出版《毛選》時,按編輯體例,《矛盾論》《實踐論》都應該放在第一卷里,可是毛澤東對《矛盾論》不滿意,就把這篇文章從第一卷中摘了出來,直到修改得自己滿意了,才插入到第二卷中(《毛選》出版第二版時將《矛盾論》從第二卷移到第一卷中)。
1959年底至1960年初,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談話時說:“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覀冊诘诙螄鴥葢?zhàn)爭末期和抗戰(zhàn)初期寫了《實踐論》《矛盾論》,這些都是適應于當時的需要而不能不寫的。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果單靠《實踐論》《矛盾論》,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保ㄖ腥A人民共和國國史研究會:《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
1965年1月9日,斯諾和毛澤東圍繞“兩論”有個對話,把“兩論”的寫作緣由、寫作時間、主要內容都講清楚了,是研究“兩論”的難得史料:
斯諾問毛澤東說:“不久前參加日內瓦‘北京問題專家會議,會上辯論的一個問題是,《矛盾論》是不是對馬列主義做出了新的貢獻?是不是真的在1937年寫的?”
毛澤東回答:“是1937年寫的,當時大家都走了,去打日本了。那時抗日軍政大學要我去講一講哲學,我沒有辦法,花了幾個星期,搜集了些材料,主要是總結中國的經驗。每天晚上寫,白天睡覺。講課只講了兩個鐘頭。我講課的時候,不準他們看書,也不準他們做筆記,我把講義的大意講了一下?!?/p>
斯諾問:“《矛盾論》是演講的一部分嗎?”
毛澤東說:“就是。其實,《矛盾論》不如《實踐論》那篇文章好?!秾嵺`論》是講認識過程,說明人的認識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又向什么地方去?!?/p>
斯諾問:“這兩篇文章是同時寫的吧?”
毛澤東說:“先后不久。不是1938年寫的,38年忙起來了,是1937年?!?/p>
黨書
“黨書”這個詞,是毛澤東發(fā)明的。
從延安時期,毛澤東開始系統地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他的關注點是:黨員。黨性。黨史。黨校。黨報。黨刊。黨旗。黨的理論。黨的策略。黨的組織。黨的干部。黨的作風。黨的軍隊。黨的傳統……
1941年5月29日,《解放日報》在一個不起眼位置刊登中央秘書處征求文獻啟事:“本處急需一九三O年九月、十月間《中共三中全會決議案》,及一九三一年《中央蘇區(qū)黨代表大會決議案》各一件,在延安同志如有此二文獻或其一者,請從速寄交中央秘書處,當以解放社出版之任何書籍,五本奉酬。中央秘書處5月28日?!边@則啟事是毛澤東寫的。毛澤東為何急著找那些文獻?因為黨的文獻在殘酷的斗爭環(huán)境中保存不多,他要收集起來,親自選編“黨書”。
毛澤東選編的“黨書”有三本:
1、《六大以來——黨內秘密文件》,1941年12月正式印行,收入文獻300多篇。毛澤東在編印這部書時,激憤地寫了一篇長達五萬多字的文章《關于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期間中央路線的批判》,此文至今也沒有公開。
2、《六大以前——黨的歷史材料》,1943年10月印行。
3、在以上兩本書的基礎上,選編了《兩條路線》上下卷,1943年10月印,收入文獻137篇。
這幾本書,毛澤東稱之為“黨書”:“……編了黨書,黨書一出,許多同志解除了武裝……大家才承認十年內戰(zhàn)后期中央領導的錯誤是路線錯誤?!泵珴蓶|通過編輯“黨書”,對“左”傾路線的形成原因、過程及危害性有了更加深刻認識,區(qū)分清了兩條路線,對于統一高級干部的思想,順利召開七大起到了關鍵作用。
毛澤東為
《評〈中國之命運〉》寫開頭
最近,從一本舊書上看到陳伯達的《評〈中國之命運〉》,首先被文章的第一段震驚:
“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先生所著的《中國之命運》還未出版的時候,重慶官方刊物即傳出一個消息:該書是由陶希圣擔任校對的。許多人都覺得奇怪:蔣先生既是國民黨的總裁,為什么要讓自己的作品,交給一個曾經參加過南京漢奸群、素日鼓吹法西斯、反對同盟國,而直到今天在思想上仍和汪精衛(wèi)糾合在一起的臭名遠著的陶希圣去校對呢?難道國民黨中真的如此無人嗎?《中國之命運》出版后,陶希圣又寫了一篇歌頌此書的文章,《中央周刊》把它登在第一篇,這又使得許多人奇怪:為什么《中央周刊》這樣器重陶希圣的文章?難道蔣先生的作品非要借重陶希圣的文章去傳布不成?總之,所有這些,都是很奇怪的事。因此,引起人們的驚奇,也就是人之常情了?!?/p>
要知道這個開頭的好,需要了解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這本書。1943年3月10日,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出版。在當時,這本書是國統區(qū)的“政治圣經”,是大中學?!白钪匾恼n外讀物”,是各級教育部門的“正規(guī)考試課目”。蔣的這本“名著”卻不是蔣寫作的,而是由“國民黨顧問”陶希圣捉刀。
毛澤東看了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對身邊幾個秀才說:“蔣介石給你們出題目了,叫你們做文章呢!”陳伯達奉命寫了《評〈中國之命運〉》。陳伯達回憶說:毛主席“看我的稿子,一口氣看完,然后在原稿上添了好些極尖銳、精彩的句子,并署上我的名字?!薄拔恼麻_頭關于陶希圣的一段,是毛澤東親筆寫的?!薄懊飨由先サ脑?,氣魄比我大得多,非常深刻,非常有力,我是遠遠比不上的?!保ㄈ~永烈:《陳伯達傳》)
原來是毛澤東寫的開頭,怪不得這么好。毛澤東的這個開頭,以“臭名遠著的陶希圣”開刀,有指桑罵槐之妙;一開始藏而不露地說出蔣介石不是《中國之命運》的真正作者,譏諷了蔣介石;一句“難道國民黨中真的如此無人嗎?”,是對自家“有人”的自信,是對蔣家“無人”的嘲弄,這一問足以令蔣介石氣弱心虛,同時也讓大家產生對比國共人才孰多孰少的想象;那句“許多人都覺得奇怪”其實是要引起更多的沒有發(fā)生“奇怪”的讀者產生“奇怪”,從而閱讀下去。這樣的開頭,何其妙也!
臺灣發(fā)現一首
毛澤東的仿古詩
最近,臺灣號稱發(fā)現毛澤東一首新詩。全詩如下:“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時容易畫時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朱砂畫牡丹。書贈陳叔亮同志,錄古人作。毛澤東?!?/p>
這首詩,不見國內出版的《毛澤東詩詞》,也不入《毛澤東書法手跡全集》,的確是新發(fā)現的。
先說陳叔亮。
陳叔亮(1901—1991),名壽頤,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書畫家,浙江黃巖人。三十年代畢業(yè)于上海美術??茖W校。1938年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曾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39年至1946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1941年4月間,陳叔亮把自己的畫稿命名為《西行漫畫》,送請毛澤東主席審閱。不久,他收到毛主席的題簽和題詞兩幅手跡。
陳叔亮在《毛主席題簽<西行漫畫>》(《中國書法》1984年第1期)回憶說:“(“西行漫畫”這四個字)是毛主席一九四一年為我在西北解放區(qū)時所作的速寫畫冊題簽的手跡。當時毛主席還為我錄寫了宋代畫家李唐的一首詩:‘雪里煙村霧里灘,看之如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說明作畫之難,可能是借此對我有勉勵之意。毛主席這兩件手跡,我一直珍藏在身邊。后因工作輾轉,為防止遺失,把主席的題詩寄回家鄉(xiāng)保存,不想反遭遺失,現只剩下這幅題簽?!庇捎谀甏^長,陳叔亮對毛澤東錄寫的古詩原文也記得不那么準確了。
毛澤東題詩中所說的“錄古人作”。宋代李唐《題畫》:“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p>
毛澤東給陳叔亮題寫的詩句,與李唐《題畫》極似,又有不似?!坝昀餆煷逵昀餅?,比原句“云里煙村雨里灘”更入畫,特別是最后一句,借物譬喻“朱砂”入詩,一改“胭脂”粉膩,不像是記憶有誤,而像是刻意作為。
或許,說這首詩是毛澤東仿古詩,比較貼切。
毛澤東給陳叔亮的題詩怎么跑到臺灣去了?目前還是一個謎。
跟毛澤東學懟架
《說文解字》說:“懟,怨也。”關漢卿的《竇娥冤》中有“懟天懟地”之說。中原話說的“懟架”,意思是吵架,是嘴上的交戰(zhàn),不涉及動手動腳動武。
我讀毛澤東文獻,發(fā)現毛澤東很會懟架。在不能、不需要動刀動槍的地方,他經常是以筆墨作刀槍,有理有利有節(jié)地跟人家懟架,對手都懟不過他,甚至有些怵他。他是太會懟架了,他的筆是太會說話了。
毛澤東的老對手蔣介石,無論武斗還是文斗都懟不過毛澤東,最后被懟到臺灣小島去了,這就不細說了。
毛澤東跟美國懟架,幾乎都是勝勢。他送給美帝一頂帽子叫“紙老虎”,傳遍全世界,美帝幾十年都甩不掉這個綽號,卻沒見美帝給中共起什么精彩的綽號。
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fā)表《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宣傳所謂的對華友誼,認為中國的發(fā)展是受惠于西方,批評中國革命等等。毛澤東在一口氣寫了五篇文章,分別是《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別了,司徒雷登》,《為什么要討論白皮書》,《“友誼”,還是侵略?》《唯心史觀的破產》。這是一個即將坐江山的王者的充滿自信跟力量的宣言,嬉笑怒罵,穩(wěn)操勝券,風卷殘云,勢不可擋。這幾篇文章中的警句至今流行:“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薄胺怄i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2018年10月彭斯演講中的一些觀點,與當年美國國務院白皮書的內容有些一致之處,50多年前已經被毛澤東批駁得體無完膚了,估計彭斯沒有看過毛澤東的這幾篇文章?!睹珴蓶|選集》第四卷收錄有毛澤東的那五篇文章,彭斯的正反面都應該閱讀一番。
毛澤東懟美帝,又懟蘇修。我手頭有本《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zhàn)》(人民出版社1965年3月出版),收入中共與蘇共1963-1964年大論戰(zhàn)的文獻,主要是中共的“九評”。看這九評文章,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主動出擊,理直氣壯,橫豎都有理,始終掌握著話語主動權,有猛虎下山之勢,氣勢更勝一籌。“九評”的大詞高論中,有文有藝,有章有法,將那漢字磨得鋒利閃光,罵起人來也不帶臟字,淋漓酣暢處,讓人拍案?!熬旁u”,是用中國風格懟架,懟出了中國氣派,端的是懟架的“經典”。
數風流人物,俱往矣?!董h(huán)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微博中說:“中國官方嘴笨。”原來嘴不笨呀,什么時候變笨的?看來,得跟著毛澤東學習懟架。
懟架不是壞事呀,起碼比打仗好。說不定一“懟”,就把事情“懟”明白了,把多年來的誤會跟偏見“懟”沒了,把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懟”清楚了。即是懟架之后一地雞毛也沒有什么,毛澤東說過:“筆墨之戰(zhàn)是死不了人的。起碼有四件事我可以保證,不管你們怎么批判我們,天照樣下雨,女人照樣生孩子,草木照樣生長,魚照樣在河里游?!贝蟮肋\行,浩浩蕩蕩。小小懟架,不傷大雅。懟架嘛,多大個事。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懟架嗎?!
“論戰(zhàn)”的寫作秘笈
1963—1964年,中蘇論戰(zhàn),兩國共產黨以論文的形式交戰(zhàn),中國相繼發(fā)表九篇公開信,指名道姓地批判“現代修正主義”,“有大鬧天宮的勢頭”,進行“戰(zhàn)略反攻”。毛澤東親自指導、動筆修改“九評”文章,有的文章修改十八次之多。期間,毛澤東講了許多“寫作秘笈”,頗多真知灼見。抄錄如下:
索性展開論戰(zhàn)。索性展開有什么要緊呢?是不是天就塌下來?我看不會。北京西山山上的草木就不長了?我看天也不會塌下來,草木還照樣長,婦女照樣生孩子,河里的魚照樣游。(1963年2月23日)
點評:這段話太精彩了!這是屬于東方文化的表述方式,是毛澤東的表述方式。筆墨官司,有比無好,比打仗好,死不了人,跟大自然的運行一毛錢的關系都沒有。難得說得如此活潑,如此通透。毛澤東的這段話,足夠大氣,貴族氣不足。毛澤東是革命家,本來就不是貴族嘛。
這個文件要使全世界左派高興,是要大多數中間派看得進去,并且使他們提高一步,要使右派像你講的很難回答。(1963年5月22日)
點評:政論文要訣。言論一出,就是要“我們”的人讀了興奮,讓那些“中間派”讀后倒向我方,讓“對手”灰心喪氣,不好應對。這樣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毛澤東最擅長寫這樣的文章。
評論有嚴肅的論辯,也有抒情的嘲諷,有中國風格和氣派,剛柔相濟,軟硬結合,可以寫得很精彩。(吳冷西:《十年論戰(zhàn)》)
點評:“九評”的大詞高論中,有文有藝,有章有法,將那漢字磨得鋒利閃光,罵起人來也不帶臟字,淋漓酣暢處,讓人拍案。端的是毛氏語言的風范。
我要的是張燮林式,不要莊則棟式!(葉永烈:《陳伯達傳》)
點評:張燮林和莊則棟是中國乒乓球名將,打球風格迥然不同。張燮林是削球手,擅長防守,能夠救起各種各樣的刁球、險球,號稱“攻不破的長城”;莊則棟喜歡近臺快攻,是個進攻型選手。毛澤東用兩位乒乓球隊員的風格,說明自己對論戰(zhàn)文字的要求,形象傳神。他說“我要的是張燮林式”,就是防守反擊,剛柔相濟,軟硬結合。
這是筆墨官司,有什么要緊嘛。這種公開爭論也無關大局,第一條,不死人;第二條,天塌不下來;第三條,山上的草木照樣長;第四條,河里的魚照樣游;第五條,女同志照樣生孩子。(1964年3月10日)
點評:類似的話,毛澤東在1965年2月與蘇聯的柯西金談話時也說過。哈,毛澤東概括了筆墨官司的五條“好處”,洞悉“筆墨官司”的真相。的確,筆墨官司,基本不影響自然環(huán)境,而動槍動彈的鐵血戰(zhàn)爭,就要死人,會影響生孩子,還會影響草木生長,殃及魚池,把天捅一個窟窿也不是不可能。
要培養(yǎng)一批馬列主義的能寫文章的人。文仗也好,武仗也好,實踐中鍛煉人。要能打文仗,也能打武仗。(1964年3月20日)
點評:文仗、武仗的說法,有新意,這是“槍桿子、筆桿子”的另一種表述。
“九評”收入《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zhàn)》(人民出版社1965年3月出版)一書。如今讀“九評”,拋開意識形態(tài)的是非不論,就其政治論文的寫作來說,端的是,中國風格,章法有道,語言犀利,大手筆也。
毛澤東“五不怕”的
來源及隱秘
吳冷西的《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2月版)說到:1957年6月13日,毛澤東找吳冷西談話。毛澤東說:“你到人民日報工作,要有充分思想準備,要準備遇到最壞情況,要有‘五不怕的精神準備。這‘五不怕就是:不怕撤職,不怕開除黨籍,不怕老婆離婚,不怕坐牢,不怕殺頭。有了這五不怕的準備,就敢于實事求是,敢于堅持真理了?!保▍抢湮鳎骸稇浢飨罚?/p>
五不怕,慷慨激昂,大義凜然。
我讀這段話時想到,一個共產黨人到共產黨自家的單位上班,又不是到白區(qū)做地下工作,毛澤東要求他“五不怕”,是不是太聳人聽聞了?如果說“不怕撤職,不怕開除黨籍,不怕坐牢,不怕殺頭”是從戰(zhàn)爭年代走過來的革命者的慣性思維,那么“不怕老婆離婚”就更突兀了,到人民日報上班與老婆離婚,沒有一毛錢的關系嘛,吳冷西當時又沒有面臨老婆離婚的問題,怎么忽然來一句“不怕老婆離婚”?這有些“八竿子打不著”嘛。
這個問題我一直想不通。
1958年3月,毛澤東在成都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第四次講話)說:“不敢講話無非是:一怕封為機會主義,二怕撤職,三怕開除黨籍,四怕老婆離婚,五怕坐班房,六怕殺頭?!彼f:我看只要準備好這幾條,看破紅塵,什么都不怕了,難道可以犧牲真理,封住我們的嘴巴嗎?(《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三卷)
這里說的是“六不怕”,并且還有“不怕老婆離婚”。這樣的內容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讀《百戰(zhàn)歸來認此身——曾志回憶錄》,讀到這樣一段史料:
延安時期,毛澤東對曾志說,他在中央蘇區(qū)受到錯誤路線打擊后,從領導崗位上被撤了下來,名義上是蘇維埃主席,但無實職工作,又患了病,連賀子珍也不怎么理他,不去照顧他,卻強調自己有事情要干。毛澤東說:“我當時就那么想,讀書吧!堅持真理,堅持原則,我不怕殺頭,不怕坐牢,不怕開除黨籍,不怕處分,也不怕老婆離婚,一切我都不在乎,我只一心一意去多讀書?!?/p>
原來,毛澤東的“五不怕”或者“六不怕”,是他在中央蘇區(qū)不得志時自己給自己鼓勁的話,而“不怕老婆離婚”的話與他跟賀子珍的感情波折有關。
一番磨難,激發(fā)出一段名言。
這段經歷,毛澤東記憶太深了。
幾年之后,毛澤東開始清算蘇區(qū)的教訓;幾年后,他與賀子珍或者說賀子珍與他分手了;多少年之后,他與部屬的談話,言談話語中仍泄露出當年的思想與激憤。
毛澤東選編《詩詞若干首——唐宋明朝詩人詠四川》
手頭有一本書,叫《詩詞若干首——唐宋明朝詩人詠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1版1印。應該說,這是毛澤東編印的一本書。這本書涉及一段佳話——
且說1958年3月,中央召開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興高采烈,六次即興長篇講話(紅衛(wèi)兵編印的《毛澤東思想萬歲》中收錄有六次講話的全文),同時他還抽空選編了“詩詞若干首”兩本小冊子,一是“唐宋人寫的有關四川的一些詩和詞”(47首),一是“明朝人寫的有關四川的一些詩”(18首),發(fā)給與會人員。
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專門說到他為什么要編印這兩個小冊子,他說:“我們中央工作會議,不要一開會就說匯報,就說糧食產量怎么樣。要務點虛,要務虛和務實結合。我們可以解決鋼鐵的問題,煤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拿出一點時間來談談哲學,談談文學,為什么不行呢?”
毛澤東的目的是沖淡會議的官氣,活潑會議的氣氛,開闊與會者的視野。不知道與會的官員們讀沒讀毛澤東選編的這些詩詞,估計通讀下來的人不會很多,畢竟大多數人沒有毛澤東那樣的詩詞修養(yǎng)。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詩詞若干首》,就是當年毛澤東選編的兩本小冊子的合訂本,只是作了簡單注釋。我翻看了一遍,一是“選家”毛澤東目光如神,他基本上把詠四川的好詩都選進來了;二是感嘆毛澤東的“內存”太大了,他腦袋里裝了多少詩文??!
打破碗花花
1958年3月16日,毛澤東視察成都附近的農業(yè)合作社,當地農民告訴他,把“打破碗花花”鍘碎放到糞坑里,能夠殺死蛆蟲和蚊子的幼蟲。
毛澤東一聽,好奇地問:“它為什么叫‘打破碗花花?”
有人解釋說:“以前為了防止孩子們去摘這種花,農民們就對孩子們說,摘了這種花,就要打破碗,打破了碗,就吃不成飯。這名字就是這么得來的。”
毛澤東聽了,興奮地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發(fā)現,是群眾的一個創(chuàng)造。好辦法,要推廣?!苯又謫枺@種“打破碗花花”好找嗎?
當地社員從田坎邊拔了一棵遞給毛澤東。毛澤東興致勃勃看著這不起眼的野草,說:“很好,帶回去,明天開會給大家看看?!?/p>
毛澤東囑咐:寫一篇介紹“打破碗花花”的文章,明天寫成,后天審稿,再后天登報。
毛澤東如此關注一棵野草,正如他一直關注草根,關注底層,關注小人物。
打破碗花俗稱秋牡丹、野棉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花卉,生長在中國廣大地區(qū)。打破碗花花全株有毒,如果過度服食,會引起中毒,表現為嘔吐腹瀉,心跳紊亂,失語幻覺,神志迷亂等。打破碗花用作土農藥,水浸液可防治稻苞蟲、稻螟、棉蚜、菜青蟲、蠅蛆等,還能夠治跌打損傷紅腫,瘰疬瘡毒,痢疾腹瀉。打碗碗花在民間,是一個自帶神奇詛咒的存在。
1958年3月19日,《四川農民日報》刊登了介紹“打破碗花花”文章,還附有植物樣本圖。毛澤東看了這篇文章,提筆在《四川農民日報》上寫了兩段批語:
“四川農民報提供的關于具有消滅蠅蚊作用的一種植物的材料。這種植物名叫‘打破碗花花?!?/p>
“紅光社的同志們說:其所以叫做‘打破碗花花,是農村中大人們教導小孩子,不要去觸動這種植物的身體,使它破裂流出一種汁來,粘在身上,腐爛皮膚。講時并不是這么說的,而說成:如果誰去觸動這種‘花花(植物),回到家里,就會有失手將碗打破的危險?!保ā督▏詠砻珴蓶|文稿》第七冊)
1958年3月26日,《人民日報》以《讓毒草為人類服務》為題介紹了“打破碗花花”。
一棵毒草,化毒為寶。
一株民間不起眼的野花,被毛澤東彰顯起來。
毛澤東關注“打破碗花花”的消息,傳到郭沫若那里,郭先生寫了一首《打破碗花花》:
我們的白色花冠是五瓣,
有的是淡紫色或者淡藍,
也有的是雙瓣名叫秋牡丹,
栽培在庭園里面也很好看。
但我們的廣闊天地是鄉(xiāng)間,
農民們用來驅蠅、除蚊、肥田。
莖葉有毒,看是怎樣地使用,
只要使用得好并不打破碗。
民歌大躍進
毛澤東喜歡民歌。
1926年5月,毛澤東主持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他要求來自20個省市的300多名學員圍繞36個題目做調查,其中一項是民歌。這次調查收集到民歌幾千首。
毛澤東1961年3月23日在廣州中央工作會議上說:“在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時候,我發(fā)動各省來的學生抄寫民歌,每人十首,十人百首,百人千首,三百人就有三千首民歌,還有一個人抄寫了幾十首的。其中包括內蒙古、黑龍江的,只是沒有青海、新疆的。我對他們說:你們抄寫民歌,我發(fā)紙,每人發(fā)幾張紙。一個人長到十幾、二十幾歲,總能記得一些民歌。從這些民歌里面可以懂得許多東西。這幾千首民歌后來丟了,非??上??!保ā睹珴蓶|文集》第八卷)
1957年1月14日,他同臧克家、袁水拍談詩歌創(chuàng)作問題,說到民謠。他說:“(詩)要從民間歌謠發(fā)展”,“過去北京大學搜集過民謠,現在有沒有人做?”毛澤東說的“過去北京大學搜集過民謠”,不知是指1918年劉半農的《北京大學征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還是1925年10月周作人聯合錢玄同等人發(fā)出的《征集猥褻的歌謠啟》,或者是解放后北大收集過民謠。
1958年3月,中共在成都開會,毛澤東說:“搞點民歌好不好?”“一人發(fā)三五張紙,寫寫民歌,不能寫的找人代寫,限期十天收集,下次會議印出一批來,我們搞到幾百萬或成千萬的民歌?!庇谑呛?,全國興起民歌運動,全民寫詩,幾乎每個省都出版“民歌選”。那幾年,形成了新中國出版民歌的一個高潮。
毛澤東號召寫民歌,大詩人郭沫若聞雞起舞,從3月30日開始,在十天時間里以大躍進放衛(wèi)星的速度寫了百首詠花的詩歌,命名為《百花齊放》,人民日報出版社1958年7月出版。書中101首詩歌,都是模擬花的口氣,每詩八句,前四句多為花的自畫像(倒也形象),后四句為花的政治表態(tài)(緊跟主流話語)。且看《臘梅花》:
“在冬天開花已經不算甚么稀奇,/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可以改變花期。/不是已經有短日照菊開在春天?/我們的相信臘梅也可以開在夏季。//我們希望可以參加五一和六一,/也希望趕上七一八一十一獻禮。/園藝家們、科學家們,請你們試一試,/讓我們能夠和荷花桂花開放同時?!?/p>
如何看郭先生的這百首詩?我曾寫過《百花書寫大字報》評述。
1958年的詩歌大躍進中,最著名的歌謠選本是郭沫若、周揚選編的《紅旗歌謠》,選全國各地歌謠三百首,分成四大版塊:黨的頌歌,農業(yè)大躍進之歌,工業(yè)大躍進之歌,保衛(wèi)祖國之歌。編者認為:“這種新民歌同舊時代的民歌比較,具有迥然不同的新內容和新風格,在它們面前,連詩三百首也要遜色了?!焙呛牵@話說得過頭了。
1959年6月,北京大學中文系瞿秋白文學會等編印《中國歌謠資料》三冊,規(guī)模頗大。大概跟毛澤東的提倡分不開。
毛澤東對詩人臧克家說:“《詩經》是以四言為主體,向后來是五言,現在七言的多了,這是順著時代演變而來的。現在的新詩,太散漫,我以為新詩應該在古典詩歌和民歌們基礎上求發(fā)展?!保ā蛾翱思一貞涗洝罚?/p>
毛澤東提倡民歌,繼承了孔子的傳統,繼承了五四的傳統。他是希望從民歌中了解民情,也希望新詩從民歌中汲取營養(yǎng)。可是,民歌一弄成民歌運動,就事與愿違了。
毛澤東相信“放衛(wèi)星”嗎?
大躍進中,流行“放衛(wèi)星”。衛(wèi)星者,一飛沖天,一鳴驚人,遠遠地把別人甩在后面,非一般人可以為也。
農業(yè)農村放衛(wèi)星。讓人目瞪口呆的是糧食放衛(wèi)星——各地的糧食產量被“吹”到畝產數千斤以至萬斤。1958年6月16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中國青年報》發(fā)表文章《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他說,如果植物能夠利用照射到一畝地上的太陽光能的30%,稻麥產量就有可能達到“兩千多斤的20多倍”即4萬多斤。他的結論是:“只要我們有必須的水利、肥料等等條件,加上人們的不斷創(chuàng)造,產量的不斷提高是沒有問題的。”筆者的家鄉(xiāng)河南西平縣城關放出“畝產7320斤的衛(wèi)星”?!逗幽先請蟆?958年7月11日頭版頭條報道:《西平縣和平農業(yè)社放出豐產衛(wèi)星,二畝小麥畝產七千三百二十斤》,同時配發(fā)的社論《讓更多的衛(wèi)星上天》;新華社在7月11日發(fā)了通稿宣傳西平縣的“畝產7320斤”,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河南當時流行一首歌,連小孩子都會唱:“河南有個西平縣,畝產小麥七千三。大家加把勁,趕上西平縣。”
還有,工業(yè)生產放衛(wèi)星,宣傳文化界放衛(wèi)星,掃盲衛(wèi)星等等,各行各業(yè)都要放衛(wèi)星。
毛澤東對大躍進、對放衛(wèi)星,開始時欣賞和鼓勵的。漸漸地,他發(fā)現了問題,發(fā)現了不祥之兆。他對放衛(wèi)星,由表揚到婉轉地批評,再到嚴厲地批評。
1958年11月23日,毛澤東在武昌會議上的講話上批評說:“現在橫豎要放衛(wèi)星,爭名譽,就作假。有一個公社,自己只有一百頭豬,為了應付參觀,借來了二百頭大豬,參觀后又送回?!保ā睹珴蓶|文集》第七卷)
1959年3月,毛澤東說:“放衛(wèi)星今年要盡量節(jié)制,現在有什么體育衛(wèi)星,有什么詩歌衛(wèi)星,還有什么收購衛(wèi)星、提款衛(wèi)星?!保ā睹珴蓶|年譜(1949—1976)》第三卷)
4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去年的大躍進,偉大勝利,也確是真的。報紙上吹的那些東西,不能全信,我是不信的。什么幾萬斤一畝,哪有那個事?那是并攏來的,禾秧要熟的時候,把許多畝并到一畝。這些浮夸現象要破除,要搞老實的?!保ā睹珴蓶|年譜(1949—1976)》第四卷)
8月,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說:“在大躍進中,放了許多假‘衛(wèi)星,報紙上登了許多這些東西,勢必要走向反面,浮夸之風就走到實事求是。果然,現在你看還吹沒有?我們報紙和那個‘衛(wèi)星就不放了?!薄睹珴蓶|年譜(1949—1976)》第四卷)
毛澤東吃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俗雅共好,不貴,餞饑,是陜西名食的代表。北宋詩人蘇軾吃過羊肉泡饃之后,贊曰“秦烹唯羊羹”。在延安鬧革命的領導人,革命餓了,偶爾也能吃上羊肉泡饃。一碗下肚,革命或革命娛樂就更有勁頭了。
且說革命成功,新中國定都北京。在習仲勛、汪鋒等人支持下,從西安的老孫家、同盛祥、厚德祥等老字號中抽調人員,在北京新街口開辦了經營清真口味的西安食堂。據說,毛澤東曾到西安食堂吃羊肉泡饃。
一種說法是,1956年10月的一天,毛主席的機要秘書高智隨主席去西郊參加一個會議,在返回途中,毛主席突然說:“肚子餓了,想吃飯?!薄罢乙粋€飯館,到飯館去吃?!备咧钦f:“主席,聽說新街口有家陜西羊肉泡饃館子,我們去吃羊肉泡饃吧!”毛主席聽后說:“好?!彼緳C驅車來到了這家飯館。毛主席一行被安排在一間用木板隔開的小間,不一會兒,羊肉泡饃端上來了。結賬時高智傻眼了,六元多的飯錢,他們幾個人竟湊不起來。高智只好對飯店的同志說:“實在對不起,我們是在路上臨時決定來吃飯的,沒帶夠錢,明天上午一上班,我就把錢送過來,行不行?”第二天一早,高智就騎著自行車把飯錢給飯館送去了。這是毛澤東秘書高智的回憶。有的文章中把這一天說成是1955年5月的一天。
一種說法是,1956年10月16日,毛澤東到西郊機場送走外賓,進西直門,過新街口,突然提出停車,令警衛(wèi)措手不及。毛澤東下車,走進西安食堂,點名要吃泡饃。掌柜的回憶說:“哎呀,把我嚇得……我沒敢叫他親手掰饃,發(fā)動大家把手洗得凈凈的,掰得碎碎的,他竟然說好吃。”這個記載見之于閻綱的散文《羊肉泡饃》。那天,閻綱在蘇聯展覽館參觀完“日本商品展覽會”,經過西安食堂時,毛澤東剛剛離開,掌柜的興奮地給他講了毛主席剛剛在這吃泡饃的情景。
這兩個記載,是毛澤東兩次咥羊肉泡饃?不,說的是一件事。
《毛澤東年譜》記載,1956年10月6日,毛澤東上午九時二十分,到西郊機場歡送蘇加諾離京去外地參觀?!珴蓶|在返回途中,十時半到新街口西安飯店吃羊肉泡饃。
據說,中央美院師生以毛主席吃泡饃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的巨幅油畫。我從網上搜索到這幅畫,只見畫面中,有泡饃的大碗,有胸佩“西安”牌牌的廚師,有陪同者貌似彭大將軍,有小菜數碟,毛主席正在給大師傅敬酒——酒似二鍋頭。據說此畫在西安飯館掛了一陣,后來去向不明……
毛澤東如何回答
“如果魯迅還活著……”
這是這幾年常被人提及的一個話題。也是毛澤東研究中的一大公案。
且從頭說起。
1998年第9期《讀書》刊登《人間魯迅》一文,牛漢說:“記得解放后不久,《人民日報》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問假如魯迅活著的話,黨對他怎么安排?編輯部不好回答,把信轉交給當時的文委主任郭沫若。我看到過郭回的信。郭沫若說,魯迅如果活著,也要看他的表現,再分配適當的工作?!?/p>
1999年第6期《十月》發(fā)表了卞毓方的《凝望那道橫眉》(《散文選刊》2000年第3期轉發(fā)),卞文說:“傳聞說,大概五十年代末,毛澤東去上海。學者、翻譯家羅某拜謁毛主席,偶然問起:‘魯迅如果現在活著,會怎么樣?毛澤東說:‘……,關于毛澤東這里說的一番話原諒我不再轉述。因為傳聞畢竟是傳聞,當不得真??傊拇笠馐钦f,魯迅如果活著,也要過好社會主義這一關?!?/p>
魯迅之子周海嬰出了一本書《魯迅與我七十年》,書里也涉及到“如果魯迅還活著”話題:“一九五七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慣例請幾位老鄉(xiāng)聊聊,據說有周谷城等人,羅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鄉(xiāng),參加了座談。大家都知道此時正值‘反右,談話的內容必然涉及到對文化人士在運動中處境的估計。羅稷南老先生抽個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這是一個懸浮在半空的大膽的假設題,有潛在的威脅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同感,絕不敢如此冒昧,羅先生卻直爽地講出來。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么關在牢里還是要寫,要么他識大體不做聲。一個近似懸念的詢問,得到的竟是如此嚴峻的回答。羅稷南先生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聲。他把這事埋在心里,對誰也不透露。一直到羅先生病重,覺得很有必要把幾十年前的這段秘密對話公開于世,不該帶進棺材,遂向一位信得過的學生全盤托出。我是在一九九六年應邀參加巴人(王任叔)研討會時,這位親聆羅先生講述的朋友告訴我這件事的。那是在一個旅館房間里,同時在場的另有一位老專家?!保ㄒ娭芎氲摹遏斞概c我七十年》370—371頁)
毛澤東這次在上海談話的情況,始終沒有見到具體詳實資料,但是大家都引用來引用去。其實,在公開發(fā)表的毛澤東著作中可以看到,毛澤東確實說過類似的話,不知道大家怎么都忽視了。
1957年3月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文藝界座談會,他說:“我看魯迅在世還會寫雜文,小說恐怕寫不動了,大概是文聯主席,開會時講一講。……他一定有話講,他一定會講的,而且是很勇敢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不怕什么的?!保ā睹珴蓶|年譜1949-1976》第三卷)
1957年3月10日,毛澤東《同新聞出版界代表的談話》中說:“有人問,魯迅現在活著會怎么樣?我看魯迅活著,他敢寫也不敢寫。在不正常的空氣下面,他也會不寫的,但更多的可能是會寫。俗話說得好:‘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魯迅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徹底的唯物論者。真正馬克思主義者、徹底的唯物論者,是無所畏懼的,所以他會寫?,F在有些作家不敢寫,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我們沒有為他們創(chuàng)造敢寫的環(huán)境,他們怕挨整;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們本身唯物論沒有學通。是徹底的唯物論者就敢寫。魯迅的時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殺頭,但是魯迅也不怕?,F在的雜文怎樣寫,還沒有經驗,我看把魯迅搬出來,大家向他學習,好好研究一下?!保ā睹珴蓶|文集》第七卷)
我以為,毛澤東的這些話是對“魯迅現在活著會怎么樣?”的確切答復。這個答復似乎比諸多傳聞,比二手三手的資料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