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倩怡 呂穎
摘 要: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影響下的男權(quán)社會中,那些工作能力較差的女性也就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某蔀榱怂麄冄壑械摹八摺痹趶垖W(xué)東的《裸夜》中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把這些“他者”或者是“她者”的故事以文字的方式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作為女性,從古至今,對于她們的非議從未停止過,她們只是作為相對于男權(quán)的“她者”而言的一個犧牲品,而那些站在所謂的道德的制高點的人們卻在俯視她們,標榜著自己的上等人的身份,惡意的去揣測“她者”們的“險惡用心”。
關(guān)鍵詞:《裸夜》;他者;她者;女性
他者,是西方后殖民理論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詞語。在后殖民的理論中,西方人往往被認為是主體性的“自我”,而其殖民地的人民則被認為是“殖民地的他者”,或直接稱為“他者”?!八摺焙汀白晕摇笔且唤M相對的概念,西方人將“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的人們視為“他者”,將兩者對立起來。所以,“他者”的概念實際上包含著以西方為中心的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體現(xiàn)。也就是說,他者實際上是一個與主體有區(qū)別,卻也有聯(lián)系的參照,比如白人可以將黑人作為他者,那樣得出的結(jié)論白人的文明必然是先進、高雅的,通過對他者的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確定、認識自我,但其中隱含的自我中心主義也有著嚴重的缺陷與弊端:作為主體如果沒有他者的對比,將完全不能認識和確定自我。在后殖民主義研究的概念和范疇中,最具特色的問題之一就是“本土”與“他者”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而本土和他者的概念是相對的,它會隨著參照標準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
面對不同的社會階層和不同的道德、價值觀念,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在他人的眼中都有可能成為“他者”或者是“她者”。對于那些把社會上分工不同的工種分成三六九等的人來說,那些社會地位不高的工作者就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某蔀榱怂麄冄壑械摹八摺?;而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影響下的男權(quán)社會中,那些工作能力較差的女性也就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某蔀榱怂麄冄壑械摹八摺薄?/p>
在張學(xué)東的《裸夜》中所摘選的八篇短篇小說中,無一不是在他人眼中的“他者”或者是“她者”。而他們的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絕非偶然,而作者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把這些“他者”或者是“她者”的故事以文字的方式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
比如說在他的《托付給你的事》中的小區(qū)看門人何老頭,他和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老年人一樣,也許是因為生活所迫,也許是出于為社會發(fā)揮余熱的心理,在向陽家屬院,承擔(dān)著也許本不屬于他的工作。而在老人遇到了小說中濤濤媽媽的委托時,出于善良,老人成為了濤濤媽媽的房東眼中“多管閑事”的“他者”。原本善意的幫助,在這個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缺乏應(yīng)有的溫情的社會里,成了被質(zhì)疑的對象。而老人在看門的同時額外幫助居委會定期放置滅鼠藥具的工作,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被當(dāng)做了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母冻觥T跒榱藢ふ也灰娵欅E的濤濤之際,偶爾一次的失誤,卻被居委會的人當(dāng)做了“不負責(zé)任”的“他者”。這種沒有理由的道德上的“他者”,究竟是誰讓他們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成為了評價他人的“本體”?
又如《一個人的餐飯》中的小荷,作為一個從鄉(xiāng)村走進城市的打工女孩,她的本心是單純善良的。所以當(dāng)她遇到了空巢老人的溫伯時,出于她的善良,她就像照顧自己的長輩一樣的照顧著溫伯。但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這種最真的善反而在其他人的眼里成為了別有用心的“她者”。這種反常的被“她者”的現(xiàn)象,不禁讓我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在這個社會里,我們評判一個人是不是“她者”的標準是什么?是她的出身?社會地位?還是她的道德高度?我們又是以什么作為標準,來判定一個人是不是“她者”?
《投奔》中的小蓮,是又一類“她者”中的代表人物——未婚媽媽。當(dāng)下的社會對未婚媽媽始終是帶著一種別樣的眼光,似乎她們從一開始就在道德上低人一等。她并沒有做什么影響他人,破壞社會和諧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給她安上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罪名”,也只是因為她的單純和善良,讓她有了一個只屬于她自己的,一個可能在未來會因為沒有父親,而在生活上比別人活的更加艱難孩子而已。但是這種與傳統(tǒng)男權(quán)社會思想有異的行為,卻讓她成為了社會里的“她者”,無論在哪里都會被人以特殊的眼光去看待。似乎這樣的女性群體生來就是“不自愛”“不自重”的代言詞,是所有“正統(tǒng)”女性的反面教材,是應(yīng)當(dāng)受到這個社會歧視、唾棄的一個“她者”的群體。
《電話迷藏》中的小宋與她的母親宋媛媛,在宋媛媛所在的工廠倒閉之后,迫于生計,她不得不靠出賣色相來維持自己與女兒的生活,但這樣的生活方式,在眾多男性的眼中,就成了人人可以覬覦,可以肆意辱沒的“她者”。男性在迫于生計之際,可以選擇出賣自己的勞力來換取生活,而作為女性,同樣是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換取生活,自古以來卻被視為不齒。我不否認,這樣的結(jié)果是源于一部分女性為了不勞而獲,而導(dǎo)致了這樣的社會歧視,但是在這樣的一個群體中間,有多少人是真的出于不勞而獲的心理,而在她們之中那些被生活逼向別無他法,只能出此下策的女性們,在忍受生活的重壓的同時還要承受來自社會和男性們的種種非議。
《給張楊富貴深鞠一躬》中的“她者”嵐嵐,讓我看到了在傳統(tǒng)思想下的種種丑惡的父母的心態(tài)。他們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做著種種讓人匪夷所思的“正義”的行為,而絲毫沒有顧忌或者是考慮到作為“她者”的嵐嵐,他們的所作所為對于他們而言是好是壞,又帶去了多少的傷害。故事中的嵐嵐,雖然是一個離婚了的女性,但是她并沒有因為生活帶給她的磨難而就此墮落,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夜市上擺攤維持自己的生活,維護著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尊嚴與獨立。但僅僅因為張揚富貴對她的愛慕,讓她受到了來自張楊富貴的父母的各種攻擊與羞辱。無論是在夜市攤位的無端的撕打,還是以金錢為代價的被要求離開,甚至是張楊富貴的母親為了讓張揚富貴恢復(fù)正常,誘騙、下藥讓嵐嵐與張楊富貴“上床”種種丑惡的行徑,都體現(xiàn)著社會對于像嵐嵐這一類的女性的歧視與不公正的對待。甚至于作為女性的張楊富貴的母親,對于嵐嵐的遭遇不僅沒有同情與憐惜,而是不分緣由的認為嵐嵐就是一個“狐貍精”,勾引了她的兒子,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后又為了自己的兒子,又去各種糾纏。
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男權(quán)主義認為,男子有三妻四妾是對其經(jīng)濟、地位的一種肯定與標榜。而對于女性的要求,從秦漢以來一直到宋代程朱理學(xué)興起之前都還是相對寬松的,到了宋代,在一班崇古的儒家學(xué)士對于理學(xué)的闡釋之下,人們對于女性的貞節(jié)觀念變得越來越嚴苛。除了要遵守“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三從”之外,即便是丈夫已經(jīng)身故的情況下,也要為其守身如玉,在宋代理學(xué)的先驅(qū)周敦頤的《近思錄》中有這樣一段話:或問:“孀婦于理,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然!凡娶,以配身也,若娶失節(jié)者以配身,是己失節(jié)也。”又問:“人或居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
作為女性,從古至今,對于她們的非議從未停止過,不論是古代的所謂的禍國殃民的蘇妲己,還是烽火戲諸侯的褒姒,或者是紅顏禍水的西施等等。人們給予她們的都是負面性的評價。卻沒有思索過僅作為一介女流,她們真的就有這么大的能量,導(dǎo)致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消逝?還是她們只是作為相對于男權(quán)的“她者”而言的一個犧牲品,一個承載失敗事實的遮羞布。而在社會中,有多少為了城市清潔、為了城市更快更好的發(fā)展,而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清潔工人、農(nóng)民工,被那些所謂的城市人當(dāng)做了不應(yīng)該屬于這個城市的“他者”對待,站在所謂的道德的制高點俯視他們,標榜著自己的上等人的身份,惡意的去揣測“他者”們的“險惡用心”,卻還不自知自己的虛偽無恥。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xu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2]霍偉.《波伏瓦“他者”理論探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18年
[3]張云.《論埃德加·愛倫·坡的女性他者》[J].滁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8年
[4]孔慶榮.《《人民的名義》中的女性“他者”形象》[J].長江大學(xué)學(xué)報(社科版),2018年
[5]王振林.《薩特的他者理論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6年
[6]鄧義昌.《社會性關(guān)系中的“他者” 論馬克思哲學(xué)視域中的“他者”思想》[J].實事求是,2016年
[7]張蕾.《無處逃遁的女性生存困境——讀張學(xué)東中篇小說集《裸夜》》[J].語文學(xué)刊,2016年
[8]房偉.《張學(xué)東中篇小說集《裸夜》:“此在”的天堂與地獄》[J].文藝報,2015年
[9]朱熹.《近思錄》[M].團結(jié)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