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愛樂的家園

2019-07-17 18:36孫國忠
音樂愛好者 2019年6期
關鍵詞:愛樂愛好者雜志

孫國忠

《音樂愛好者》雜志迎來了四十歲的生日。作為它的忠實讀者和作者,我要獻上最美好的祝福,同時還要表達深深的感謝。《音樂愛好者》伴隨我的愛樂經歷和寫作成長——三十多年來,我學術性寫作之外的談音論樂的文字大部分都在此發(fā)表,共有四十六篇文章;雜志歷任的主要編輯都是我的良師益友,腦海中浮現(xiàn)出與他們的愉快交往猶如昨日的情境,他們的提攜和幫助我銘記在心。

1979年,上海同時誕生了兩種重要的音樂期刊:上海音樂學院學報《音樂藝術》與上海音樂出版社主辦的《音樂愛好者》。這兩種音樂刊物性質不同,定位有別。前者是“學院派”的專業(yè)性刊物,對音樂藝術進行學術性研究是其辦刊目的;后者則是普及性音樂雜志,設定的主要讀者對象是廣大音樂愛好者,當然它也希望得到音樂界人士的關注。1979年我正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本科,自己學校創(chuàng)辦了學報自然為之高興,作為理論專業(yè)的學生肯定對這份音樂理論期刊密切關注。但說實話,那時的我內心卻對《音樂愛好者》更感興趣,因為里面的文章更好看,吸引力更大,導致我躍躍欲試,特想投稿。最初幾年發(fā)行的《音樂愛好者》開本不大(還記得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是綠色的),但內容很豐富,專欄多樣,文章多彩,讓人愛不釋手。雜志一露面就大受歡迎,用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眾多“點贊”,大批“圈粉”。

《音樂愛好者》創(chuàng)刊后之所以廣受贊譽,道理很簡單,因為雜志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雅俗共賞的文章非常適合那個年代許許多多音樂愛好者的閱讀需求。他們渴望音樂知識,亟待了解古典音樂的名家名曲,迫切想知何為奏鳴交響,何為黃鐘大呂。坦率而言,談音論樂的文章要做到雅俗共賞并非易事,它要求作者不僅要對音樂藝術有著深透的了解和理解,還需具備擺脫“論文腔”后明暢敘事的文字表述能力。感謝錢仁康、譚冰若、羅傳開等音樂學大家(都是我尊敬的老師),正是他們發(fā)表在《音樂愛好者》上的那些有料、有味、有趣的愛樂文章,讓我懂得了如何呈現(xiàn)面對大眾的非學術性音樂論說。對雜志而言,這些大家用心撰寫的很有意義的“小文章”為這份大眾化音樂期刊奠定了獨具品格的“藝術基調”——為培養(yǎng)音樂愛好者和構建愛樂家園貢獻有學術底蘊的普及性音樂言說。

一本優(yōu)秀的雜志必定有一個有優(yōu)秀的編輯團隊。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定義編輯的“優(yōu)秀”,但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高規(guī)格專業(yè)水準的體現(xiàn)——懂行的策劃、組稿與審稿。必須“點贊”的是,《音樂愛好者》的歷任主編陳學婭女士、王秦雁先生與費維耀先生全都是“科班”出身,他們的學術素養(yǎng)、專業(yè)眼光、開闊視野和與時俱進的姿態(tài),保證了雜志在四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始終維持著其應有的高品質和“藝術基調”。相繼負責雜志實際運作的執(zhí)行主編更是功不可沒,正是他們的辛勤付出與獨特貢獻,將《音樂愛好者》打造成中國音樂類期刊的一個亮麗“品牌”。回想與這幾位主要編輯的交往,實際上也是回顧我自己非學術性談音論樂寫作的進步過程。書寫至此,心中自有一番感悟。

姚方正先生是《音樂愛好者》的“創(chuàng)刊功臣”之一,對這位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的學長和雜志的“元老級”編輯,我是心懷敬意的。第一次見到姚先生是在譚冰若先生的西方音樂史課上。那時,我和幾位同學每周都到譚先生位于泰安路的家中上西方音樂史專業(yè)課。那個院子里住著三位上海音樂學院的名師:進院門左側的幾間房住著中國音樂學界泰斗級人物錢仁康先生;沿走道向前右拐有兩間屋,稍大的那間屋住著大提琴家林應榮老師一家(林老師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留學蘇聯(lián),師從音樂大師羅斯特羅波維奇),較小的那間是譚先生的居室。譚先生那間屋子空間雖小,但我們幾個學生在此聽譚先生講課內心特別滿足,因為西方音樂的“大世界”從此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之后,姚方正先生與上海音樂出版社的陳學婭女士、葉維修女士、王秦雁先生等人每周也來旁聽譚先生的西方音樂史課。由于那間小屋已無法容納這么多人,譚先生就將“課堂”搬到了屋外的平臺上,座椅不夠就向林老師家借。后來旁聽課程的人又有增加,譚先生索性帶著我們另換“課堂”,借用同一弄堂內已故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蔡紹序先生家較寬敞的客廳上課。蔡師母每次見到大家都是熱情相迎,蔡先生的小女兒蔡海燕也成了譚先生西方音樂史課的旁聽生。

我印象中,姚方正先生聽課非常專注,認真仔細地記筆記,有時也會參與我們的課堂討論。課前或課后,他和幾位出版社的同事還會與譚先生聊一聊音樂界的近況和出版社的信息。姚先生不僅到譚先生家聽課,我在音樂學院多門課的課堂上和講座的教室里也見到過他的身影。我相信,這樣大量的“學術充電”肯定對他的編輯思路和選題策劃大有幫助。

上海音樂出版社創(chuàng)辦《音樂愛好者》雜志的消息,我也是從他口中得知的。盡管那時我們只是音樂學院的本科生,但姚先生也向我們約稿,鼓勵我們先從小文章寫起,特別建議我們可為其中的一個欄目“在音樂會上”寫稿。這一欄目就是“名曲欣賞”,字數(shù)一般在兩千字以內,要求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藝術特色做賞析性介紹。對于這樣的約稿,我們當然是非常高興的。作為音樂理論專業(yè)的學生,誰不想自己的文字能夠早日變成鉛字呢?哪怕是再短小的文章,能夠發(fā)表在自己心儀的雜志上,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姚先生的鼓勵和引導下,我在《音樂愛好者》創(chuàng)刊后不久就先后發(fā)表了五篇文章,分別介紹了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序曲》、西貝柳斯《列敏凱能傳奇曲》、拉威爾《左手鋼琴協(xié)奏曲》、里姆斯基-柯薩科夫《野蜂飛舞》和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如今重讀自己學生時代所寫的這些小文章,我的心中別有一種感觸:雖然文章稚嫩,筆調青澀,但滲透這些文字的是我對這些作品的喜愛和對寫作的熱情。感謝姚先生當年對我的提攜,我的“愛樂寫作”正是從這幾篇小文章起步。

姚方正先生是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編輯,那些年在辛勤主持《音樂愛好者》的同時,他還以責任編輯的身份組稿、編輯了多部有影響的音樂辭書和理論著作:《外國音樂辭典》至今仍是人們常用的音樂辭典;桑桐教授的兩部代表性學術專著《和聲的理論與應用》與《和聲學專題六講》有很高的學術含量,是和聲學教學與研究的重要讀本。姚先生對鋼琴音樂與鋼琴教學興趣很濃,曾編撰、出版了《世界鋼琴名曲220首教學版》與《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教學輔導》,這兩種解析性的樂譜受到了眾多琴童和鋼琴愛好者的喜愛。在此,我衷心祝愿這位依然勤奮用功、對音樂與學術充滿熱情的學長體筆兩健。

李章是我交往的第二位《音樂愛好者》編輯,好像是在1990年初夏由沈庭康兄介紹認識的。第一次見面我就感覺李章是個好人,他相貌端正,舉止大方,有一種自然的親和力。記得一見面,李章就熱情地向我約稿,得知我即將赴美留學,他希望我以后能為《音樂愛好者》寫些介紹國外樂壇動態(tài)和人物的文章。到美國后,我因忙于博士學業(yè),幾年中只為李章寫了三篇文章。前兩篇倒也算是兌現(xiàn)承諾的寫作,介紹了兩位我在美國認識的音樂家。《盛開在北美的一朵民樂之花》寫的是青年二胡演奏家韓華奇,她曾師從于王國潼先生,移居美國后仍勤奮練琴,參加各種演出活動,推廣、介紹二胡藝術和中國民族音樂。除此之外,她還嘗試二胡與爵士樂的融合,表現(xiàn)出獨有的藝術膽略。另一篇介紹的是美國當代作曲家威廉姆·克拉夫特與他的《定音鼓協(xié)奏曲》。我至今依然認為這首作品是二十世紀最有特色的協(xié)奏曲杰作之一,它不僅富于創(chuàng)意地展示了定音鼓的藝術表現(xiàn)力,而且擴充了協(xié)奏曲的體裁范圍。更為重要的是,此曲的“現(xiàn)代派”音樂語言經過作曲家的巧妙構思和“協(xié)奏話語”的獨特呈現(xiàn),讓人感受到“現(xiàn)代派”純器樂也有可聽性的音樂表達。此文屬于“特稿”,因為文章發(fā)表的同年正好是克拉夫特先生應邀親自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奏這首充滿張力的《定音鼓協(xié)奏曲》,此文也算為這場音樂會做了必要的宣傳。

李章執(zhí)事期間,雖然我只為《音樂愛好者》寫了三篇文章,但我一直很樂意與李章交流。他對音樂的摯愛,對辦刊、組稿的投入,尤其是對朋友的熱情和坦誠,讓我特別感動。1994年暑假,我從美國回上海度假,專程去李章家拜訪。那天約好了是下午去的,李章?lián)奈艺也坏郊议T,特地到路口來迎接,由此可見他的為人。記得那天與李章一直從下午聊到晚上,王安憶也在家,晚飯就在李章家吃的。具體聊什么我已記不清了,話題肯定都與音樂有關。那天李章還送了我?guī)妆緯?,其中有一本是庫爾特·布勞考普夫所著的《永恒的旋律:音樂與社會》,這本音樂學名著我保留至今。

李章是一位很有文化責任感和藝術品位的音樂編輯,由他擔任責任編輯的兩部“大書”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朱踐耳交響曲集》和楊立青的《管弦樂配器教程》。據(jù)我所知,朱踐耳先生是相當信任李章的,這套手稿版的交響曲集能夠順利出版并得到音樂界的高度評價,其中也有責任編輯的功勞。楊立青先生的這套配器教程從納入選題到最終出版,時間跨度超過十年,李章可謂“苦苦等待”,辛勤投入,這種執(zhí)著的編輯態(tài)度和工作熱情顯然滲透了李章對管弦樂寫作之理論與實踐的鐘愛和向往。

毫無疑問,李章對《音樂愛好者》的最大貢獻是拓展了這份音樂期刊的“疆土”,開闊了愛樂言說的人文視界和藝術論域。正是李章的策劃與邀約,一大批音樂界之外的資深愛樂人走進了《音樂愛好者》,向讀者展示他們的愛樂情懷和聽樂感悟,其中為雜志寫稿最多、影響最大的是辛豐年先生。盡管辛豐年之前已在《讀書》雜志上開設過“門外讀樂”的專欄,引起了讀書界和文化界的關注,但真正讓這位重量級樂迷盡顯愛樂之情的是《音樂愛好者》這片園地。可以這么講,辛豐年之美文及聲名的傳播與《音樂愛好者》密切相關,李章對此功不可沒。2018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辛豐年音樂文集》,其中大部分文章先前都發(fā)表于《音樂愛好者》。這里,我要特別推薦《書信里的辛豐年》這本書,這是辛豐年與李章的“兩地書”,從中不僅可以進一步了解辛豐年的愛樂真情、寫作思考和對《音樂愛好者》這本雜志的深厚感情與殷切希望,還可知曉李章作為編輯、朋友對辛豐年這位作者、長輩的關愛和幫助。這對忘年交朋友基于愛樂而展開的音樂暢談和藝術對話,讓我感受到什么才是愛樂的真情與藝術的純粹。

2000年起主持《音樂愛好者》工作的樊愉是我的老同學,我們彼此很熟悉。樊愉出身名門,但他從不張揚,以前我們同學只知他父親是一位有聲望的古琴家,直到讀了2017年10月29日《上海書評》上的訪談文章《樊愉談樊家藝術往事》,才得知樊愉家世的藝術顯赫。他父親樊伯炎、祖父樊少云都是身兼數(shù)藝之長的文化人,在書畫、昆曲、古琴、琵琶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深受各界敬重;樊愉的母親龐左玉也是藝術名人,被譽為“近代中國開時代風氣之先的女畫家”。在這樣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藝術氣息的家庭中長大,樊愉的藝術眼光和音樂品位無需我多費筆墨,在此我想說的是樊愉編刊的創(chuàng)意之心和改革之力??缛胄率兰o,樊愉主持下的《音樂愛好者》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雜志的開本、版式、圖文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顯得更為時尚亮麗,又不失原有的大氣和“厚實”。樊愉自己是一個有水平的攝影愛好者,所以他特別注重雜志中圖片的作用和圖文結合的視覺效果。所以,2000年至今的《音樂愛好者》給我的感覺是:在賞心悅目的閱讀中感受音樂之美和愛樂情致。也是從這時開始,每期雜志都附上了一張精選的CD,此舉無疑增添了這份音樂雜志特有的音樂魅力。

除了雜志形態(tài)上的這些改革舉措以外,樊愉執(zhí)事時期的《音樂愛好者》在文字內容上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在注重當下音樂生活和演出活動評論的同時,加強連載性專欄文章的歷史蘊涵和“藝術色彩”,文章的“可讀性”是他組稿和審稿的“硬指標”。應樊愉的邀請,我在《音樂愛好者》開設了“走進古典音樂”的專欄,用比較輕松的筆法講述了從古希臘音樂至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的西方音樂的發(fā)展歷程。這一專欄的寫作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實踐,使我有機會嘗試學術性音樂史論之外的西方音樂史言說——無論是音樂時代風貌的整體展示,還是作曲家與作品的具體評論,我都通過愛樂角度的觀察與考量來書寫西方藝術音樂歷程中的光耀和精彩。

在“走進古典音樂”專欄寫作之外,我還為樊愉寫過兩篇我自己比較滿意的文章?!睹鷮зp:打開古典音樂之門》是借楊民望先生的《新編世界名曲欣賞》新版問世的機會,較充分地評說了音樂著述(writing about music)中一種特殊“文體”:名曲賞析。我在文中解說了名曲賞析的文本要義和這種寫作的獨特意義,較清晰地展現(xiàn)了這類寫作的歷史沿革,并著重介紹了托維與斯坦伯格的名曲賞析著述及其寫作特點。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知識含量,也有我個人對相關話題的學理性思考,刊登之后受到較好的評價?!稅蹣肺淖郑簩W院派之外的音樂論說》受歡迎的程度更高一些,影響自然更大。這十幾年來,我一直關注愛樂人群體的動向,對“愛樂文字”的閱讀興趣甚濃。我認為,盡管愛樂隨筆缺少音樂學論文的“學術品格”和“理論深度”,但它那種個性化的“音樂抒懷”往往涌動著樸素靈動的愛樂精神,其中不乏對古典音樂的真知灼見。在這篇長文中,我對三位有代表性的愛樂人的文字進行了論述。雖然辛豐年、余華、李歐梵的愛樂文章風格不同,但他們的談音論樂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在音樂鑒賞與愛樂體悟的感性流露中自然地融入了濃郁的知性意味和淳厚的人文底蘊。這篇文章我寫得很投入,也很用心,表達了我對高品質愛樂文字的敬意。樊愉當時看了這篇文章就給予高度評價。能夠得到這位眼光很高的老同學的贊揚,我當然是高興的。

關于樊愉,我還想說的一點是:他對中國音樂和西方音樂都有著濃厚興趣和深度認知,這在他的編刊設計和組稿安排中就能明顯看出。對前者的親近感自然與他家庭的藝術熏陶有關,而對后者的鐘愛與他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五年“讀樂”密不可分。我一直很佩服樊愉在中西音樂的兩大場域自由行走:他可以非常瀟灑地坐在歐洲某個城市的音樂廳內靜心欣賞他所喜愛的音樂演出,也可以滿懷熱情地參與古琴界的雅聚和研討,對古琴藝術的現(xiàn)狀與中國音樂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今的樊愉已有更多時間來旅行、攝影、聽樂和讀書,梳理與再思他多年關注的一些藝術問題,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聆聽他的高見。

最后要說的是《音樂愛好者》編輯儲政宇,這是我更加熟悉的一位,因為我曾經教過他。2000年我留學回國,重回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任教。那一年系里安排本科生論文指導時,派給我的學生就是大二的儲政宇和一位來自臺灣的學生。記得第一次上論文課,我就問政宇對哪位作曲家感興趣,他聽后脫口而出:“我喜歡肖塔!”我沒反應過來:“肖塔是誰?”政宇頗為得意地說:“‘肖塔就是肖斯塔科維奇??!”我一聽他這樣說就笑了起來:“今后稱外國作曲家,還是應該完整地說出他的姓氏,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這樣的簡稱的。”這就是我給儲同學論文指導的第一條建議?;叵虢昵拔覀儙熒状我娒鏁r的這段有趣對話,心中有一種親切感。我是看著政宇成長起來的,從一位愛音樂、學理論的陽光帥氣的大學生,到現(xiàn)在能獨當一面的編輯業(yè)務骨干,我真是為他高興。

政宇很尊敬我這位先前的老師,邀請我寫稿時特別寬容,題目任選,字數(shù)不限。感謝政宇給了我寬敞的寫作空間和“自由度”,使我能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愛樂體悟和聽樂感受。這段時間我為《音樂愛好者》寫過八篇樂評,每篇的字數(shù)都在五千字以上,其中有一篇甚至超過了一萬字。專評音樂演出的樂評文章通常不會很長,而我樂于寫作有一定長度的樂評自有我的考慮。我一直認為,優(yōu)秀的樂評應當具有學術底蘊,它既不是講述演出過程與傳遞幕后花絮的“報道”,也不是陶醉于個人抒情的“聽樂漫談”,而應該是有音樂史蘊意的論說,有品位的賞析,有見地的批評。我在《音樂愛好者》上發(fā)表的多篇樂評是我個人對樂評之文本、文體及意義的理解與實踐,正是這樣的長樂評寫作實踐,使我有可能從自己的視角和切入點比較充分地表達對不同音樂演出及相關藝術問題的思考與評論。

《音樂愛好者》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音樂界的蓬勃發(fā)展和大眾音樂生活的日益繁榮。作為一份有品格、有追求、有能量的音樂雜志,它不僅記錄了中國音樂藝術的歷史進程,也承載了眾多愛樂人的思想、情懷和言說。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有更多人能夠走進《音樂愛好者》,在這個其樂融融的愛樂家園中談音論樂,分享音樂感悟,交流藝術認知,體驗有“讀樂”為伴的詩意棲居。

猜你喜歡
愛樂愛好者雜志
東方養(yǎng)生雜志征稿函
美食愛好者的隨筆
與昇和影音同行,服務上海愛樂者 專訪樂頌坊卓亦豐
雜志介紹
直播答題愛好者
2013年“石獅愛樂杯”全國個人賽6局
依托“愛樂”平臺 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記浙江省奉化市中小學音樂教師“愛樂”俱樂部
雜志收納碗
相聲愛好者
长岛县| 宁德市| 社会| 周宁县| 潍坊市| 法库县| 工布江达县| 奎屯市| 冷水江市| 黑龙江省| 巨鹿县| 平江县| 澜沧| 松原市| 山东省| 洛川县| 论坛| 明溪县| 福鼎市| 恩施市| 阳信县| 蕲春县| 宁波市| 闽侯县| 墨玉县| 柳州市| 原阳县| 九台市| 神木县| 彭泽县| 祁连县| 黔江区| 唐海县| 万源市| 七台河市| 长治县| 中牟县| 乡城县| 桑日县| 行唐县|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