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榮
2019年,這一年,鄭榕95歲。
他曾出演的話劇《茶館》,也是一個“老人”了。
5月,鄭榕為中央戲劇學院教學而著述的新書出版,書中多有回顧自己半生話劇事業(yè)所得。
1958年3月,34歲的鄭榕和他的同事們把老舍的劇作《茶館》搬上北京人藝的話劇舞臺。這些同事包括曹禺、焦菊隱、夏淳、于是之、藍天野、英若誠……這是一串閃光的名字。
2019年,話劇《茶館》首演61周年。它被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中國話劇史上的里程碑,“一部《茶館》,半部中國話劇發(fā)展史”。它被視為老舍最優(yōu)秀的劇作,北京人藝的鎮(zhèn)院之寶,話劇迷心目中的必修課,話劇演員以能扮演其中的角色為榮。
鄭榕在《茶館》中扮演常四爺。這個角色常常被列于第二位,和于是之扮演的王利發(fā)、藍天野扮演的秦仲義并稱《茶館》“仨老頭”,是貫穿《茶館》全劇三幕的三個重要角色。
從1958年首演到1992年焦菊隱版《茶館》原班人馬在首都劇場舉行告別演出,《茶館》前后演出了374場,鄭榕也扮演了374個常四爺:“《茶館》幾乎是我演劇生涯的主角,常四爺這個角色的成長也是我在修養(yǎng)和演技上不斷成長的過程。”他說,就是在演《茶館》的這個階段學會了如何認識人生和創(chuàng)造角色,他也用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34年,見證了《茶館》作為經典穿透歲月的熠熠光輝。
這是一個老人對另一個“老人”的回顧,面對《茶館》,鄭榕總是愿意從許多年前的一個冬夜談起。
“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曹禺
1940年,這一年,鄭榕16歲,長安大戲院公演曹禺的話劇《日出》。“北京劇社一年難得演一場,我買票去看了?!标惏茁逗劝裁咚幰粓鰬蛏钌钣|動了鄭榕,“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
看完戲,鄭榕說不清地心情低落,“那時我高中一年級,散戲以后,我在馬路上走了很久,那是冬天的夜晚,刮著風,掉著樹葉……”那一年南京成立了汪偽政府,蔣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而在日軍占領下的北平城,年年月月都是寒冬。
16年后,與鄭榕同樣經歷過黑暗舊社會和新中國成立的老舍寫出了三幕劇《茶館》,那個令鄭榕印象深刻的看戲夜晚,就發(fā)生在《茶館》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年代。老舍曾談及希望通過《茶館》的三幕,完成“葬送三個時代的目的”。成型后的話劇《茶館》,三幕分別發(fā)生在戊戌變法、軍閥混戰(zhàn)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在一個叫裕泰的茶館里,各色人等輪番上場,展現(xiàn)出這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經歷的黑暗腐敗。
《茶館》所歌頌的新時代,也為創(chuàng)作者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寬松氛圍。排演《茶館》時,導演焦菊隱常與老舍及演員一起談笑交流,經典的“焦版話劇《茶館》”正是經過大家多次討論修改而得。
“現(xiàn)在要教會你怎么在舞臺上生活”——焦菊隱
1953年,這一年,鄭榕29歲。他清晰記得,第一次見到焦菊隱時,焦菊隱說:“過去你是知道怎么在臺上演戲,我現(xiàn)在要教會你怎么在舞臺上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體驗生活。
對生活的體驗,焦菊隱運用到了排演《茶館》開場第一幕中,“第一幕茶客眾多,聚集了當時社會的三教九流?!睍r任北京人藝院長的曹禺聽老舍讀劇本讀到這一幕,驚喜不已:“我的心怦怦然,幾乎跳出來。我處在一種狂喜之中,這正是我一旦讀到好作品的心情。這一幕是古今中外劇作中罕見的第一幕?!?/p>
焦菊隱還把京劇中的“亮相”用在了《茶館》人物的出場中,“因為老舍在《茶館》中多用的是畫龍點睛之筆,幾筆就勾勒出一個人物,不容觀眾再等待半天才看出是什么人。導演和演員琢磨要像戲曲‘亮相一樣一上場就給觀眾留下鮮明的印象。”
焦菊隱和夏淳是話劇《茶館》首演時的導演,在長達一個甲子的歲月里,老舍的《茶館》經歷了許多次修改、排演,衍生了諸多版本,然而唯有焦菊隱導演的版本最為經典,被大家約定俗成為“焦版《茶館》”,而今每年在人藝舞臺上演,一票難求的,也是焦版。
“一定要把茶館的文化演出來”——老舍
1982年,這一年,鄭榕58歲?!恫桊^》要被拍成電影,他第一次看到當年自己演《茶館》的錄像,看著錄像里那個“張牙舞爪、高聲粗氣”的常四爺,鄭榕羞愧難當,他忽然想起,一次看《茶館》排戲后,老舍對演員講:“茶館里有著高度集中的文化。中國人是聰明的,在封建社會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不到發(fā)揮,只好鉆研品茶、玩鳥、放風箏……在茶館里可以聽到各種新聞,學到各種知識,其中每一項都可以寫出本書來,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你們一定要把茶館的文化演出來?!?/p>
老舍的話首先啟發(fā)了鄭榕演《茶館》第一幕?!澳菚r候的常四爺是個旗人小官吏,坐茶館是為找樂子去的,絕不是為了尋釁斗毆?!编嶉鸥淖兞艘簧蟻砭蜋M眉立目的演法?!斑@是一場遭遇戰(zhàn)”,他把與二德子的沖突戲處理成意外、躲閃、對英法聯(lián)軍的不滿和最后交手時的臨危不懼,“這樣表現(xiàn)常四爺?shù)摹?,就比較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他的思想性格。”
鄭榕又想起自己體驗生活時在茶館里遇到小心翼翼說話的老旗人滿臉皺紋的面孔?!斑@又使我獲得了常四爺?shù)撵`魂,《茶館》看的是民族魂,而不是看熱鬧,常四爺也是有靈魂的?!?/p>
“觀眾對我是寬容的”——于是之
1992年,這一年,鄭榕68歲。恰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40周年,7月,《茶館》上演,這是由于是之、鄭榕、藍天野三人扮演“仨老頭”的第一版《茶館》的告別演出。
“那天在劇場門口,通過‘黃?;ㄉ?50元(相當于劇場票價的7倍還多)也很難買到一張票?!?月16日是最后一場,扮演掌柜王利發(fā)的于是之年紀大了,表演中偶有忘詞,自己覺得十分愧對觀眾。
“我記得他一再感嘆‘觀眾對我是寬容的?!编嶉耪J為,觀眾之所以寬容,其實來自演員的偉大?!拔矣X得于是之有兩大特點很值得我們話劇演員學習——重視生活與重視修養(yǎng)。依靠這兩點能沖破一般化、概念化的表演惡習,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出有血有肉的生命來。”
于是之說:“老舍先生的劇本看來好演,淡淡幾筆,給演員留下廣闊的創(chuàng)作天地;但倘若缺乏深厚的生活基礎,你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是斷然不會演好的?!?/p>
在這樣理解的基礎上,焦菊隱借鑒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手法,讓演員朝著觀眾演,直接和臺下觀眾交流。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經典”——鄭榕
2005年,這一年,鄭榕81歲。人藝復排焦版《茶館》,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接棒新“仨老頭”,鄭榕成為藝術顧問小組成員。
2018年,《茶館》首演60周年,濮存昕演《茶館》也快20年了,但他仍舊戰(zhàn)戰(zhàn)兢兢,他說,自己仍記著鄭榕當年對他們說:“不怕沒演好,就怕糟蹋了。”
2012年,這一年,鄭榕88歲。他參演人藝新戲《甲子園》。怕人家笑話這么大歲數(shù)還演戲,他曾認真回答記者:“為什么我還要來演呢?其實我是想試試,人藝過去的表演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的表演方法——如今還靈不靈。那是我們經過了多年的學習、探索和借鑒,積累下來的。中國話劇的立足點是中國大地,根基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離開了這兩點,還看什么呢?”
2017年,中國話劇誕生110周年,鄭榕寫了《我對中國話劇的自信從哪里來》。這篇文章被他放在新書里,面對這樣好的《茶館》,來訪者和濮存昕一樣擔心經典易逝,鄭榕把書中的這句話與2012年的回答一起大聲念給大家聽,他總結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