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珊
摘要:“信號與系統(tǒng)”這門課程是通信與信息工程專業(yè)的一門極為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工科學生在大學階段所修課程中較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課。該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更是一項艱巨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信號與系統(tǒng);課堂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4-0061-02
“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是絕大多數工科類專業(yè)特別是電子信息類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大多數高?!巴ㄐ排c信息系統(tǒng)”、“信號與信息處理”等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該課程以高等數學、電路分析、線性代數、復變函數等課程為基礎,同時是后續(xù)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數字圖像處理等專業(yè)課程的先修課程,在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后續(xù)課程的教學效果。
本文在深入分析該課程教學內容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進。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升“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后續(xù)相關專業(yè)課程學習、畢業(yè)設計以及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由于“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本身的特點及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單一,該課程一直處于“難教難學”的狀態(tài)。該課程對高等數學和電路知識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微分差分方程的求解、積分變換與求解、基本電路分析、復變函數等,理論性較強,貫穿著大量的數學公式和符號,許多概念比較抽象難理解,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數學和電路基礎知識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加上現有教學內容涉及實際應用案例較少,使得課程比較枯燥,許多學生隨著課程的進展逐漸失去了學習信心。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均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加上教學時間有限,主要采用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目前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筆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進行加權作為最后總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包含考勤、實驗及作業(yè)三部分,但仍舊避免不了有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而在考前進行突擊復習、死記硬背,勉強通過考試,或者造成學生“高分低能”,有悖于課程目標。
針對“信號與系統(tǒng)”在課堂教學中面臨的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改革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改革措施。
二、教學思路及側重點改革
教師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手段查找國內外有關“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的優(yōu)秀課件,聽知名教師授課或者在網絡課堂學習,認真學習精品教材,把本門課盡量研究透徹,再給學生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對教學內容有整體的把握,提煉教學內容,理清教學主線,并滲透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v觀“信號與系統(tǒng)”這門課程,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種系統(tǒng),兩類方法,三大變換。兩種系統(tǒng)是指連續(xù)時間系統(tǒng)和離散時間系統(tǒng),兩類方法是指時域分析方法和變換域分析方法,三大變換是指傅里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和Z變換。分析透徹三大變換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信號的三種變換方式的聯系,以及變換方式的基本性質間的聯系,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公式。教學中要突出傅里葉變換,以其為教學基礎和重點,以信號的時域基本變換和運算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傅里葉變換的教學是后續(xù)變換方式的基礎,理解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就能很快地理解拉普拉斯變換和Z變換的性質。例如根據拉普拉斯變換和Z變換之間的相互關系,結合復頻域分析中零極點分布對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影響,可以很容易理解Z域中零極點分布對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影響。注重數學公式、物理意義以及工程應用三者相結合,強化物理內涵,淡化數學推導,給符號賦予“生命力”。借鑒一些有關“信號與系統(tǒng)”典型應用的文獻資料作為課件的一部分,使學生了解各種變換的工程應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知識。
三、教學方式的改革
“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的理論教學要建立以多媒體授課為主、以板書為輔的授課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共享信息,合理引用國內外高校精品課程優(yōu)秀課件成果,提高多媒體課件展示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在黑板上推導一些重要的理論公式,例如傅里葉變換公式的引出,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從而加深學生對關鍵知識點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精練課件中的例題,先顯示例題題目,學生思考后提問,最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再有針對性地補充講解,并且準備一些教材上沒有的習題由同學討論解答,這樣可以避免灌輸式教學模式,并且引導學生自己上網或者到圖書館查找資料來解決課外作業(yè)中遇到的問題。
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梢越梃b國外高校先進的教學模式,適當選擇內容由學生講課,老師聽課,這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教學進行過程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講解一個知識點,并且教師注意把握所選擇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例如:離散時間系統(tǒng)的卷積和部分、調制與解調的原理、離散時間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函數等。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感情,又改善了互動,監(jiān)督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并根據學生的反映情況,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適時調整講課進度,提升教學效果。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以教師為中心”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結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四、課程考核方式和評價的教學改革
采取靈活的考核模式,讓考核貫穿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具體方式為:在每種變換講解完以后設置隨堂測試,可以順帶考勤,并且將這一部分成績列算到平時成績中,加重平時表現。這樣就變相地督促學生要把功夫用在平時,夯實基礎知識,有助于跟上老師的講課進度,激發(fā)平時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前突擊,更有利于學生充分掌握課程的知識體系,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布置適當的課外作業(yè),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每次課后,針對本次課的關鍵知識點,精選有代表性的習題布置課后作業(yè),及時收取并認真批改作業(yè),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也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通過批改作業(yè),教師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時答疑解惑、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完善老師在講授知識時的不足。每隔二至三章安排一次習題課,將比較典型的問題帶入課堂教學,并以板書形式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復習并熟練掌握重點和難點,這也是學生反映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筆試成績60%+平時成績40%”進行加權作為最后總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包含考勤及課堂表現、作業(yè)及隨堂測驗、實驗出勤及完成情況三部分。
五、教學效果
通過對《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施,該課程的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研究對于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以及對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當然,針對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我們仍將不斷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李燦萍,張培珍,等.“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8,(01):76-78.
[2]廖永忠.《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19):114-118.
[3]張維維,李敏,等.“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06):231.
[4]劉昕,向繼文.《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才智,2018,(3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