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張玉平,郭建星,郭進利,程小軍,苗文潔,王增旭,魏 靜,高偉強
(山西醫(yī)科大學附屬長治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山西 長治 046000)
冠狀動脈造影(CAG)由于無法準確定位冠脈狹窄病變與心肌缺血的關系,導致其在冠心病診治領域中診斷評價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的應用價值遭到質疑。相關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預后與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存在密切關系[1]。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112處病變),均經將CAG明確冠狀動脈病變且單支血管狹窄≥70%、血管直徑>2.25 mm。擬置入支架的患者60例,隨機分組觀察組(n=29,病變62處)與對照組(n=31,病變60處)。男32例,女28例,年齡48~76歲。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冠心病介入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治療依從性較高;(3)無肝腎嚴重器質性疾病;排除標準:合并左心室肥厚、扭曲或鈣化病變,左主干病變嚴重者;(2)嚴重哮喘,心功能受損嚴重者;(3)對本研究藥物涂層支架植入具有禁忌證者。
1.2.1 FFR測定
CAG及PCI采用德國西門子數(shù)字平板造影機,經右側橈動脈或右股動脈部位行穿刺造影。觀察組29例(62病變)均行FFR測定,通過外周靜脈滴注腺苷140 μg/(kg·min),激發(fā)最大充血狀態(tài)后應用壓力導絲讀取冠狀動脈病變的FFR值。當同一支冠狀動脈病變較多時,記錄患者冠狀動脈達最佳充盈時間(給予30 s左右)通過緩慢后撤壓力導絲測得各處病變的FFR數(shù)值。對照組常規(guī)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治療,20 mm以上的彌散病變統(tǒng)計按一處病變計算。
1.2.2 實驗干預及處理
術前測定觀察組患者病變處F F R數(shù)值,僅在FFR≤0.80病變處行藥物洗脫支架(DES)干預,確保術后FFR增至0.80以上,如患者術后FFR≤0.80則給予支架內球囊擴張。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應用DES行PCI治療。所有患者手術前后6 h行心肌酶肌鈣蛋白檢查,床旁行18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術后規(guī)遵醫(yī)囑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出院前對患者及家屬強化健康宣教。
術中支架植入數(shù)目,術后6個月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MACE)及心絞痛率。比較兩組臨床應用效果。
本文研究采用SPSS 17.0軟件對冠心病患者的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進行描述。兩組比較分別行t、x2檢驗。P<0.05表明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
觀察組支架植入數(shù)目及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可見表1。觀察組術后6個月MACE及心絞痛復發(fā)率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支架植入數(shù)、住院費用、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支架植入數(shù)、住院費用、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n 支架植入數(shù) 住院費用 住院時間觀察組 29 0.72±0.54 4.87±1.86 6.15±2.15對照組 31 1.79±0.60 6.32±2.27 7.45±2.18
CAG是臨床診治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其鍵能顯示被對比劑充填后的管腔輪廓,并通過其改變間接反映血管壁上的粥樣硬化病變,往往是提供一種形態(tài)學的評價,而無法滿足臨床評價狹窄性病變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的需求[2]。FFR是臨床診斷評價患者冠狀動脈血管功能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可對冠狀動脈狹窄病變血流狀態(tài)進行準確性評估,評估結果具可靠性。因此對冠狀動脈血管病變的患者在CAG 的基礎上應用FFR指導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病變情況進行評定,植入DES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3]。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支架植入數(shù)目及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術后6個月MACE、心絞痛復發(fā)率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PCI治療前,對冠心病患者行CAG聯(lián)合FFR檢查對減少冠心病患者支架使用數(shù)、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