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軍
(聊城市傳染病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胰腺癌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本病的顯著性特點在于惡性程度高、預后不良、病死率高等,如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或治療方法不恰當,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近年來醫(y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大多數(shù)惡性腫瘤的治愈率得到了顯著性提升,但胰腺癌的治愈率依然不理想。早期鑒別和診斷對提高胰腺癌的臨床療效,改善生存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1]。影像學檢查作為常用的臨床診斷手段,CT、MRI最具代表性,其中CT已廣泛應用于胰腺癌的診斷工作中。本文選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0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作為觀察樣本,現(xiàn)進行以下分析和報道。
1.1 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0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其中男性患者268例,女性患者232例,患者最小年齡18歲,最大年齡68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2個月,平均(7.3±1.6)個月。所有病例均表現(xiàn)出食欲減退、腹部隱痛或不適等臨床癥狀。其中明顯進行性黃疸150例(30.0%),可觸及腹部腫塊295例(59.0%),腫瘤標志物顯示CA199增高178例(35.6%)。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進行診斷前4~8 h內(nèi)需要保持常規(guī)禁食狀態(tài),對其既往家族病史進行詢問,將MRI、CT禁忌證排除。CT檢查方法具體操作如下:儀器選擇CE 128層64排螺旋CT機,叮囑患者掃描前20~30 min需要飲水約500 mL,掃描前需要再飲250 mL,確保CT掃描過程中患者的胃十二指腸可以保持充盈,平掃上腹部、胰腺平面部位后,再進行增強掃描,相關參數(shù)設定為110 kV、210~310 mA,掃描層厚與螺距、重建層厚分別為5 mm、7.5 mm、1.5 mm,進行4期掃描,即平掃、動脈期、胰腺期、門靜脈期。
MRI檢查方法具體操作如下:掃描前要求患者將體外全部鐵磁性物質(zhì)去除,以免腸道蠕動導致偽影出現(xiàn),不存在禁忌證者可予以10 mg
山莨菪堿注射。儀器選擇飛利浦1.5T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常規(guī)MR平掃整個胰腺,在進行3DLAVA動態(tài)增強掃描。先進行常規(guī)SE序列,再分別從冠狀面、橫斷面、矢狀面等不同方向進行掃描。平掃層面以TIWI
矢狀面、冠狀面為主。安排2名以上主治醫(yī)師進行閱片,最后出具診斷結(jié)果。
1.3 觀察指標:診斷標準以病理檢查結(jié)果作為依據(jù),對兩種檢查方式的確診率、誤診率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和比較CT、MRI的病灶大小及是否侵入周圍組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處理本次實驗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診斷結(jié)果采用百分率(%)進行描述,組間比較時進行χ2檢驗,P<0.05證明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的診斷結(jié)果:MRI組的確診率與CT組進行比較,CT組略低于MRI組,且CT組漏診/誤診率高于MRI組,組間出現(xiàn)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對胰腺癌的診斷結(jié)果[n(%)]
2.2 比較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病灶大小及和鄰近組織關系的檢出情況:CT診斷結(jié)果顯示,病灶直徑≥2 cm的檢出率為87.6%,病灶侵犯鄰近組織的檢出率為28.0%;MRI診斷結(jié)果顯示:病灶直徑≥2 cm的檢出率為97.0%,病灶侵犯鄰近組織的檢出率為31.2%;組間進行比較,MRI組病灶直徑≥2 cm的檢出率、病灶侵犯鄰近組織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CT組,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病灶大小及和鄰近組織關系的檢出情況[n(%)]
胰腺癌作為臨床極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非常高,存在較大的診斷和治療難度。90%左右的胰腺癌都是起源于胰管上皮的導管腺癌,該病的5年生存率不足5%,預后極差,且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處于逐年升高的狀態(tài)。胰腺癌發(fā)病早期由于缺乏典型的癥狀表現(xiàn)和體征變化,確診率比較低,絕大多數(shù)患者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就診時,病情已經(jīng)進入到了中晚期階段,手術治療效果十分有限,治愈率低且病死率高[2]。截止到目前為止,臨床還未明確胰腺癌的發(fā)病機制,分析和過多攝入富含蛋白、脂肪的食物、咖啡飲用過度、環(huán)境污染、家族遺傳或長期吸煙、酗酒等多種因素具有密切關系[3]。癌變部位決定患者的具體臨床表現(xiàn),也會直接決定著病程早晚、是否出現(xiàn)轉(zhuǎn)移、是否累及鄰近器官。胰腺癌病程并不長,進展速度快,且可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惡化,從而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鑒于此,盡早鑒別和準確診斷胰腺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4]。
胰腺癌患者臨床上的主要表現(xiàn)是胰腺輪廓、密度發(fā)生改變,胰腺腫塊、侵襲鄰近組織等。部分病例還存在乏力、消瘦、腹部包塊、黃疸、消化道癥狀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盡早發(fā)現(xiàn)患者病情,盡快做出明確診斷,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鑒,對疾病惡化程度進行有效防控,幫助患者有效改善預后和生存質(zhì)量[5]。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診斷方法的不斷優(yōu)化,MRI、CT等影像學技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到臨床中。其中CT檢查可在進行胰腺癌初級篩查中對腫瘤分期進行確定,其主要通過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的方式,借助精確的Y射線、X線束、超聲波聯(lián)合具有極高靈敏度的探測器對人體某一部位進行連續(xù)性斷面掃描,其主要優(yōu)勢表現(xiàn)為掃描速度快,獲得的圖像清晰,其在胰腺疾病診斷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在對胰腺癌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時,其可在動脈期、門脈期、延遲期但此種檢查手段對小病灶的診斷效果存在較大的限制性,其無法將小病灶腫塊和周圍組織存在的關系清晰顯示出來。
MRI是一種斷層成像,其主要通過磁共振現(xiàn)象對人體中電磁信號進行獲取,并對人體信息進行重建。MRI和CT存在較多的共同點,但其自身特色十分突出,通過磁共振可對不同方向的斷層圖像、三維立體圖予以獲取,進而得到較為豐富的疾病信息。MRI的優(yōu)勢在于組織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多參數(shù)等,可將掃描時間顯著縮短,且相比于多層螺旋CT,MRI在動脈期、門脈期、延遲期等諸多方面的實力較高;除此之外,磁共振胰導管造影在診斷胰膽管擴張上應用價值比較獨特,可準確評估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嚴重程度,同時準確診斷胰腺癌等一膽管梗阻性病變。在實際的臨床應用過程中,考慮到CT掃描無法準確判定較小病灶,且無法準確診斷周圍血管等器官組織的侵犯情況,所以主張在CT診斷基礎上,對于條件允許的患者進行MRI聯(lián)合診斷,以進一步提高確診率。
根據(jù)本次實驗所得結(jié)果,MRI對胰腺癌的病灶直徑≥2 cm的檢出率、病灶侵犯鄰近組織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CT,但二者確診率、誤診/漏診率均較高,組間表現(xiàn)出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田磊[7]等在相關研究中的結(jié)論基本一致。
綜合上述分析,與CT相比,MRI可將胰腺癌患者病灶大小、是否侵犯鄰近組織進行更好的顯示,臨床可根據(jù)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選擇影像學檢查方法,必要的情況下CT聯(lián)合MRI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