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高三政治復習備考既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也是一個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要想在有限地時間內達成最佳的復習效果,并非輕易之舉。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科學的復習方法,引導學生從漫無邊際的“題?!敝薪夥懦鰜恚嫣岣邞嚹芰途C合素質,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高考政治復習效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作為高三政治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研讀《考試說明》,掌握高考命題方向?!犊荚囌f明》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或各高考自主命題省份的考試院,依據《考試大綱》制定的,是高考命題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準確把握《考試說明》的各項內容,及時掌握當年考試說明的變化情況,尤其要把近五年高考試卷中的高頻考點給學生講清、講透,并結合考試說明中收錄的典型例題變化,讓學生注意當年考試說明當中收納的高考題型的調整,進一步提高高考備考的實效性。例如:《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從近五年全國Ⅰ卷看,2014年、2015年、2017年、2018年分別對此章節(jié)有直接考查,試題形式既有選擇題,又有非選擇題,分值在4-16分之間??疾榈闹R集中在政府職能、依法行政、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等上;多以現(xiàn)實熱點材料為背景,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政府相關知識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試題的難度一般較大。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夯實考點知識,為了增強復習的全面性,教師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考點知識進行梳理。一是宏觀整合。高考側重于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就提示教師在復習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宏觀思維,從宏觀上把握考點知識,理清考點與教材、考點與考點之間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所謂綱舉目張。這種宏觀思路,不僅有利于全面透徹地理解考點知識,還有助于快捷、長久地記憶。政治學科的每冊教材都是按照一定的理論體系、邏輯結構編寫的。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核心知識(主干知識),分別以整冊書、單元、課、框題為單位,引導學生設計知識結構框架圖(思維導圖),讓學生一目了然。如《經濟生活》的編寫結構對應四個單元可以簡化為“生產什么——怎
樣生產——為誰生產——在什么舞臺上生產”。《政治生活》的編寫結構對應四個單元可以簡化為“公民角度——政府角度——政治制度建設角度——世界的眼光”?!段幕睢返木帉懡Y構對應四個單元可以簡化為“文化是什么——文化如何發(fā)展——怎樣看待中華文化——如何加強文化建設”。《生活與哲學》的編寫結構對應四個單元可以簡化為“哲學的一般知識——唯物論、認識論——唯物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二是微觀挖掘。從近幾年的全國卷來看,命題更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的深度考查。因此,教師應將每個考點知識講細講透,把握其基本內涵。比如我們在講政府職能這一考點時,不能只講政府具有哪五大職能,更要講清楚政府每一職能的具體內容和目的,我們可以借助于表格逐一講解,全面把握政府的職能。
職能具體內容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衛(wèi)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yè)和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xié)調人民內部矛盾;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維護國家的政治穩(wěn)定,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宏觀調控(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戰(zhàn)略規(guī)劃、收入分配政策、產業(yè)政策等,促進國民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市場監(jiān)管(依法對市場主體及其行為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xiàn)代市場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宣傳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引導人民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組織和發(fā)展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各項事業(yè),努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加強社會建設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衛(wèi)生設施建設;完善市場就業(yè)機制,擴大就業(yè)規(guī)模;建立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控制人口增長,促進優(yōu)生優(yōu)育保證人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多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為人民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促進能源資源節(jié)約;保護公共環(huán)境,防治污染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
學生要想答好高考政治題,取得好的成績,除了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關鍵一招就是強大的解題能力。解題能力的具備意味著思路的清晰,難題就容易化解,方法和技巧也就應運而生。2019年高考文綜《考試大綱》中“考核目標與要求”一欄,明確要求考生須具備“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對此,教師可結合學情重點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信息解讀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在這里以信息解讀能力為例。
信息解讀是發(fā)現(xiàn)、收集試題中文字、圖表、數據等蘊含的信息,分析、理解相關信息的含義,包含發(fā)現(xiàn)信息、判斷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維過程。解讀信息是準確判斷事物性質、分析事物發(fā)展趨勢和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前提。近年來的高考注重采用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命題,試題內容和形式新穎多樣,因而對考生的分析、理解、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盡可能多的收集各類典型題型,如純文字材料題、圖表題以及文字圖表相結合的題目,有意識、分步驟地進行詳解,并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如2017年全國Ⅰ卷第12題,考查互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學生通過平時的大量訓練,對題干中的文字表述能解讀出這樣的信息,即作為甲的互補商品,乙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需求量應該增多。對照圖表,A、B兩項是“點移動”,不符合題意,D項箭頭向左,表明需求量的減少,也不符合題意,只有C項正確表達了題意。日積月累,學生的信息解讀能力一定可以獲得很大的提高。
教師在復習過程中,還需提醒學生注意答題的邏輯性和表達的規(guī)范性。學生須用順暢的語言、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為此,在平時訓練中,學生需要歷練行文表達的基本功,盡量使用學科術語答題。
時事政治是政治課的靈魂,是我們的學科特色,也是高考的重要內容,更是命題的方向標。尤其是政治主觀題其情境的設置往往來源于社會熱點問題,根據這些熱點引出一系列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高考政治鮮明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特點。如變化莫測的國際時局,蒸蒸日上的中國經濟,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提供了思想政治課生動而豐富的素材。因此,在高考復習中,教師要充分引用當下的時政熱點來引導學生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啟迪思維,激發(fā)興趣。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點的基礎上,要積極關注社會熱點和國內外的時政,學會用書本知識去分析問題,將書本知識融入于時政熱點當中,學會融會貫通,以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總之,在高考政治復習中,教師要成為復習的領軍者、組織者、設計者,積極引導和激勵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歸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復習的效率,打有備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