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師·好》是一部以校園為題材的青春電影,講述了一段發(fā)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師生故事。它以苗宛秋老師(于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斗智斗勇”,生動地再現(xiàn)了20世紀80年代的師生百態(tài)及純真情感??梢钥隙ǖ卣f,在市場和口碑普遍不盡如人意的青春片中,《老師·好》確實是一匹逆襲國產(chǎn)青春片的黑馬,整個影片笑中帶淚,感人至深,深受觀眾熱捧,好評如潮。
這部影片之所以獲得高度關注,普遍的觀點認為,其原因是由于該片引發(fā)觀眾共同回憶起高中那段青春歲月,懷念起時光里不變的情誼。的確,不論是電影中文明、建設這些帶有20世紀80年代特質(zhì)的學生的名字,還是富有時代特色的背景音樂以及辦公室跳disco、背著軍挎包邊走邊喝北冰洋的畫面,都還原了80年代的真實生活,不斷勾起觀眾的思緒。但從另一個方面看,《老師·好》之所以這樣打動觀眾的心,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影片以苗老師為縮影,再現(xiàn)了80年代人民教師用心育人的情懷?!鞍褜W生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是那個年代老師們的自我要求,圍繞此使命,老師們守護師德、傳承師道,嘔心瀝血承擔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時代重任。正是有這樣的倫理旨歸,才讓這部影片魅力不同凡響,不僅深深吸引著那些“已經(jīng)長大的學生”觀眾們,也引發(fā)那些關心國家教育的人們,思考當下教育的培根鑄魂。
一、師德之守護:立德之本
在解讀道德和教育之關系時,中外大師是有著強烈的思想共鳴的。當代大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盵1]國學大師錢穆在比較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和宗教兩個范疇后也發(fā)現(xiàn):“在中國文化體系之內(nèi),宗教并未獲得一種圓滿之發(fā)展。 此因中國文化傳統(tǒng)極重視教育,教育善盡其功能,則宗教自無發(fā)展之機緣與必要?!盵2]中國文化中道德的地位遠遠高于宗教的地位即源于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中心任務是教人學做人。教的人首先就要自己“成人”,這樣一來,教師自身的德性,即師德被看成是高于宗教的最神圣性的東西??梢?,中外教育都將師德作為立德之本。而如何提升和守護師德也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
甲骨文中的德,左邊“彳”表示“行走”之意;右邊的樣子是一只眼睛上邊一條直線,說的是眼睛要看得正;左右二邊合在一起,此時之德就是要表達“行得要正,看得要直”的意思。金文的德,又在右邊的眼睛下加了“一顆心”,即除了“行正、目正”外,還要“心正”,這種對“德”之標準的逐步加強,表示人們對“德”的要求越來越高。待到《康熙字典》中的“德”便有了“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边@里的“德”不僅是善的體現(xiàn)更是美與善的融合?!墩f文》中講“德,升也”恰好體現(xiàn)出“德”的趨向,這是一個由低向高逐漸上升的過程,就像馮友蘭先生將人生劃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個依次漸升的等級一樣:“自然境界”的人是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的;“功利境界”的人只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道德境界”的人只做符合道義的事;而到了第四種境界,則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這四種境界亦是對師德的很好概括,對于老師歷經(jīng)了對從教之美的向往到把教師這一職業(yè)當作對實現(xiàn)自我的表達,進而,個體從以教師這一職業(yè)作為實現(xiàn)自我和取得別人贊同或肯定的媒介再到要以“成為教師”作為自身的目的和愿景。師德的擁有使得個體從吁求那個被承認或被尊重的“我”,上升到那個能夠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我”。正是這份對師德初心的堅守,教師才能將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精神世界貫穿一齊達到為人之師的人生境界,并最終成就為人之師的人生高度。因此,想成為一名教師是個體的一種選擇,更是個體的一種自我表達。這種表達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深仁厚澤上,也體現(xiàn)在對自己的修身慎行中。
電影《老師·好》對師德的守護完美地再現(xiàn)了這兩個方面。影片中的苗老師總是一臉嚴父般的模樣,他苛責、挑剔、甚至或多或少還有些專橫;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嚴肅刻板的表象下,卻懷揣一顆關心學生的仁愛之心,并一直為成全學生的夢想而孜孜以求。他在意那位像自己當年一樣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安靜,為了保證她能專心學習,提高成績,苗老師自掏腰包托人從上海給她買補習資料;他不想安靜為前校友補習功課分散精力,在囑咐安靜管好自己學習后,卻悄悄地親自擔當起為這些貧困地區(qū)的學生免費義務補課的任務。除了關愛“優(yōu)等生”之外,苗老師也未曾放棄班級里的其他學生,哪怕是那種被認定為“壞孩子”的劉昊。劉昊因私自街頭賣東西被公安局抓去,半夜里,苗老師被告知到公安局領人。因為擔心公安拘留的記錄對劉昊將來的人生造成不好的影響,為此,講求原則的苗老師也不惜打人情牌消除對劉昊的不良記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好老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一個人,他熱愛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們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盵3]影片中苗老師的點點滴滴,告訴我們深仁厚澤的師德師愛并不是一個急于求成的過程,更絕非是一日之功,它是在老師和學生日積月累、以心換心的交流、理解、尊重和信任中開花結果的。
師德的守護除了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仁愛之心上,也體現(xiàn)在教師對自己的修身慎行中,正如張岱年先生所說:“道德所以為道德,在于不僅是思想認識,而更是行為的規(guī)范。道德決不能徒托空言,而必須見之于實際行動。因此,道德修養(yǎng)方法固然包括認識方法,而主要是行動的方法,提高生活境界的方法。道德修養(yǎng)兼該‘知與‘行兩個方面?!盵4]然而,修身慎行是師德守護中最為困難的,因為教師所面對的教育情境是復雜多變的,任何不夠充分的思考,不夠堅定的篤行都會導致師德缺損和不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diào)“慎獨”?!抖Y記》中就有:“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边@里的“慎獨”指的是在無他者約束,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情況下,不放縱自己,仍遵循“德”的要求。“慎獨”強調(diào)外在行為與內(nèi)心的聯(lián)系,即“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強調(diào)通過德性的自省意識不斷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完善自我。
影片以中苗老師的“慎獨”濃縮和再現(xiàn)了那一代教師是如何守護師德的。同許多優(yōu)秀老師一樣,苗老師個人是一位對分房、評獎不感興趣的“清高”之人,但是作為一個凡人,從出生起就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苗老師一家在社會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種影響。生活上,苗老師家住房緊張,妻子催促他去找校長反映困難。經(jīng)濟上,手頭不寬裕,妻子勸他效方隔壁老師辦補習班賺錢貼補家用……歷經(jīng)了生活之種種的苗老師已經(jīng)樹立起“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的道德原則,并依靠堅定的道德信念將這種道德原則融入到他的個人意志中,所以才會有影片中苗老師為班級生病的同學默默捐助一個月的工資,才會有免費義務補課被誣告后的不作申辯。
二、師道之傳承:樹人之基
“樹人”一詞最早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際,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段話,從“樹谷”到“樹木”再到“樹人”的類推,讓我們知道,“樹人”有育才、培養(yǎng)人才的意思。從“一年”到“十年”再到“終身”排序,讓我們看到,古人視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傾注了多少心血在其中。而如何樹人,影片也以師道傳承這一樹人之根底,從“顯”和“隱”兩個維度展現(xiàn)給觀眾。
影片中開篇的一段獨白和結尾處苗老師離開學校的一段離別語恰到好處地呼應了師道的傳承。1965年品學兼優(yōu)的苗宛秋,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上г谀莻€特殊年代,最終沒能讓他邁入北大,只留下了那張錄取通知書。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以后,成為老師的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學生王海。當年這位被同學稱作“腦袋”的調(diào)皮蛋是與苗老師“交鋒”中的主力,但就是在與苗老師的“斗智斗勇”中,王海卻逐漸轉(zhuǎn)變了對這位一臉嚴肅的苗老師的印象,甚至愛上了教師這份職業(yè),才有了影片中那段深情的獨白:“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p>
正如《禮記·學記》中的記載:“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币馑际钦f,善于唱歌的人能使聽眾跟在他后而唱起來;善于教學的人,能使學生繼承他的治學志向。影片里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安靜,在面對保送師范類院校和自己努力考取北大兩條道路中也經(jīng)歷的短暫的躊躇徘徊,最終,她還是選擇了自己考取北大這條需要更多艱辛付出的求學之路。這一選擇無不是受到苗老師治學志向的影響。也就是說,師道之傳承是在教師對事業(yè)的熱愛并在對學生之仁愛施教的樹人過程中傳承下來的。
電影《老師·好》中的師道傳承除了“顯”性這一維度之外,還有一條相對“隱”性的維度貫穿始終。青春的叛逆,使得這個時期的師生關系天然帶有“敵對”的屬性。然而,隨著影片的展開,苗老師從看似霸道刻板到與學生們友愛互動,學生們從一開始的劍拔弩張到后來對老師的誠懇道謝,這些轉(zhuǎn)變無不體現(xiàn)出師生們的情感升華,師道的傳承也涵浸于此。教師通過嚴愛相濟入情于理的方式把自己的溫暖傳遞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這種仁愛一方面表現(xiàn)為寬容地關懷學生,教師會以尊重和理解的態(tài)度認真對待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輔以教師的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另一方面,這種仁愛又以父母愛子女——愛中有嚴,嚴中有愛的方式表達出來。
注重學習成績的苗老師并沒有以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在他看來,孩子們的優(yōu)秀并不取決于他是否考上清華或北大,更重要的是每個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洛小乙同學最初是以“壞孩子”的形象出現(xiàn)在影片里,他自幼失去父母,從小與爺爺相依為命,雖然一片孝心照顧生病的爺爺,但由于缺乏正常家庭的關愛,一直未能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融入社會和校園生活。苗老師并沒有因為成績不好而放棄班級里這樣的孩子,洛小乙也正是在苗老師不顧個人安危的挽救中,才得以脫離那些街頭打混的地痞流氓的控制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并轉(zhuǎn)變和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新潮前衛(wèi)的關婷婷依仗家里有錢,多少帶著自私為我,利益至上的功利性格;缺少集體榮譽感的她,正是在苗老師的影響下,重新正視集體榮譽的重要性,并堅定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班集體重新奪回第一名的集體榮譽。
師道的傳承,猶如“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盵5]在學生眼里,老師的言行最具示范性,可以說是“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正如教梅貽琦先生所說:“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盵6]總之,教師會將內(nèi)化于自身的德性,以各種形式感召和涵養(yǎng)他的學生,培養(yǎng)他們對他人、對社會、對人類命運的關愛。
三、尊師重教:民族復興的最好時光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頤曾說:“或問曰:曷為天下善?曰:師?!扔X覺后覺,暗者求于明,而師道立矣;師道立,則善人多?!盵7]教師理應是天下善的化身,老師會將其所匯集到的善以師道傳承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可以說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關乎著社會的興衰。電影《老師·好》以獨特的視角向我們表達了它關于尊師重教這一話題態(tài)度,但同時也留給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蔡元培說過“要看明日之社會,先看今日之校園”,因為校園里的教師與學生的狀態(tài)就是這個民族未來狀態(tài)的縮影和預見。尊師重教不應當只是局限在校園里,它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因為這事關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我們都認同南懷瑾等眾多大師說的:“一個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8];但同時,我們也要記住國學大師錢穆告誡我們的:“要復興文化,必當復興師道??v說要舍舊謀新,盡量破棄舊傳統(tǒng),建立新風氣,但此一期望,仍必要仰仗教育,尊重師道?!盵9]一個民族要想復興必先做到文化的復興,而文化的復興又是以尊師重教為契機的。
尊師重教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的文化里一直留有“天地君親師”的古訓?!抖Y記·學記》曰:“古之王者,建國軍民,教學為先。”用教導服務社會,這是教師在古代受到普遍尊重的主要原因。這種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對于師德的守護和師道的傳承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尊師重教之社會風尚濃厚且流行的環(huán)境中,教師會以傳播知識和真理,塑造靈魂和生命為己任;會因為承擔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時代重任而備感榮耀。不僅如此,這種社會風尚下,學生也會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產(chǎn)生向慕之情,那些以“為師從教”作為光榮夢想的學生更是會堅定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
但是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當下,基于新事物的新評判標準往往對社會的基本關系造成某種程度的沖擊。當社會輿論導向一旦變成唯績效是從,當學校和社會以唯分數(shù)、唯升學的非科學教育評價體系考評老師時,以名目繁多的“教學事故”管理條例考評老師時,教師從教就會被套上厚重的枷鎖,失去以往的使命感,凡事只能被動地從保護自身利益出發(fā)。這種社會風氣的滋長是無法實現(xiàn)個人和集體利益最大限度地重合,更難于激發(fā)教師的從教熱情。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諸多的人生夢想,道德理想也會被教師迫于無奈而生出的“精致的利己主義”的氛圍所扼殺。
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diào):“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確保教師工資待遇落實到位。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yè)地位,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边@一重要講話是引導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培植健康完整的教育系統(tǒng)的關鍵。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位好老師,雖然因年代不同他們各自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師德的守護和師道的傳承不會改變,中國教師的這一倫理旨歸不會改變。《老師·好》這部電影感動大家的,正是它鮮活地再現(xiàn)了我們心目中的那位“好老師”。影片中的“好老師”對師德的堅守有些孤單,對師道的傳承有些艱辛;現(xiàn)實中的“我們”需要關注和創(chuàng)造良好的尊師重教之社會環(huán)境,讓民族復興在最美好的時光中再現(xiàn)它的光芒,傳承與弘揚民族精神。[10]
參考文獻:
[1][ 德 ]赫爾巴特.論世界的美的啟示為教育的主要工作[ M ]//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249-250.
[2] 錢穆.中國之師道[ M ]//文化與教育.錢賓四先生全集(第41冊).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98:323.
[3] 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 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44.
[4] 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19.
[5] [德]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 M ].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91:2.
[6] 吳丕,劉鎮(zhèn)杰.北大精神[ M] .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6:281.
[7] 周敦頤.周敦頤集[ M] .陳克明,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20.
[8] 劉雨虹.南懷瑾先生側(cè)記[ M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296-297.
[9] 錢穆.中國之師道[ M ]//文化與教育.錢賓四先生全集(第41冊).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98:332.
[10]李昳聰.論電影《孔子》中的道德敘事[ J ].電影評介,2015(1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