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更是小學語文中含有育人功能的主要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古詩詞來感受人文精神和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本文闡述了小學古詩詞的育人重要性,并以此提出教育方法,以期古詩詞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得到充分發(fā)揮。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古詩詞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以優(yōu)美的言語和深刻的情感駐扎在小學教材當中,其育人功能不言而喻。作為我國千年來的文化精髓,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古詩詞人文教育功能,為小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育人的重要性
古詩詞既是小學語文課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更是我國幾千來年的文化遺產(chǎn),它以優(yōu)美的語句和其中不可描述的意境被人們所喜愛,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令人受用終身,不僅能夠提升人們思想品德,更讓人們在日后發(fā)展道路中明確自己的方向。古詩詞不僅能夠弘揚我國民族文化,還能夠帶給小學生對于古代生活和人文情感的認知。首先,小學教學中古詩詞內容在語文課堂的體現(xiàn)正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延續(xù)。古詩詞可以帶給學生優(yōu)美的詞句,還能夠提升小學生語言水平和寫作能力,對促進學生未來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有著重要作用。其次,古詩詞中的內容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思想精神,對于培育學生愛國精神、思想情感、孝順父母、知曉明理有著一定促進作用。最后,古詩詞中蘊含的意境和哲理能夠讓學生培育出特殊的審美價值,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審美眼界,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標準。此外,古詩詞內容簡短,雖然字數(shù)較少,但其中蘊含的情感和精神卻能夠帶給小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和思維創(chuàng)造構建,在極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寫作水準和閱讀能力。對語文教學而言,古詩詞的作用不僅如此,還有很多開發(fā)智力、育德樹人的功能等待教師去發(fā)揮。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方法
(一)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情感意蘊
古詩詞中生動的畫面描繪及豐富的情感語言能夠令學生沉迷其中,如《望廬山瀑布》中寫到“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作者以“望”字帶領讀者感受廬山的瀑布景色,并以夸張的藝術寫作手法將瀑布描繪得極為傳神,將瀑布“飛流直下”寫出宏偉壯觀的景象。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的同時,可播放一段瀑布背景的音樂,讓學生能夠切實地感受到詩人李白當時所處的情境,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提升審美能力,在深層次的感悟中發(fā)現(xiàn)古詩詞的美。教師還可以通過作者的生平往事和寫作背景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思念情感。如《相見歡》這種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其中蘊含的離別愁緒可以帶給小學生深厚的情感意蘊,詞中的離愁正是作者在結束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作者通過詩詞來表達離鄉(xiāng)去國帶來的錐心之痛。李煜的詩詞情感真實,且突破了綺麗的筆調風格,更是宋初婉約派詞中著名的開山之作,教師可通過向學生講述這首詩詞的背景和人物的遭遇及遭遇后的感悟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鄉(xiāng)情感,以及講述一個溫馨家庭有多幸福,讓小學生能夠在極小的時候就具備家庭意識,能夠珍惜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愛護父母,熱愛家鄉(xiāng)。教師如若想培養(yǎng)出有愛心的小學生,可通過帶領學生閱讀《石壕吏》這首發(fā)生在唐末時期安史之亂中誕生的詩詞,其中作者杜甫親眼看到石壕吏在夜間捉人,從而揭露出當時統(tǒng)治者的殘暴行為,從中反映出安史之亂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災難。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表達了深切的同情之感。教師可通過講述石壕吏的歷史背景及事件發(fā)生地點、緣由,來讓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空間,去揣測作者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含義,并從中引導小學生能夠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了解民間疾苦,知曉和平的珍貴,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成為一名富有愛心和善良的小學生。
(二)教學活動中再現(xiàn)古詩詞情境
教師如若僅僅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小學生人文精神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精力有限,如若只是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時間久了一定會產(chǎn)生抗拒心理。教師可采取情境再現(xiàn)法來提升小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還能夠為課堂增添趣味性。如《鵝》這首小學生基礎詩詞,教師在引領小學生充分理解其中含義的同時,可以通過情境再現(xiàn)來加深小學生對詩詞含義的認知。教師通過準備一些道具,讓學生自行制作,并分成小組進行舞臺表演。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非常強大的,教師只需要從中引導和提點就可以了,小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理解詩詞中含義。教師還可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夸獎,并給予一定獎勵。對于表現(xiàn)較差的小組,教師可加以鼓勵,讓小學生在日后的課堂活動中努力進取。此外,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需重點講授詩詞含義,不能只顧寓教于樂。
(三)在多媒體技術中展現(xiàn)古詩詞
我國古詩詞中蘊含著大量的人文意境,其中多數(shù)詩詞中都以優(yōu)雅詞匯來點綴詩詞背景。小學生如果能夠在腦海中意象到其中情境,對于理解詩詞中的內容已經(jīng)完成了多數(shù),且對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是極有效果的。但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所見所識比成年人相差甚遠。很多詞匯即使教師加以描繪,小學生還是不能夠充分理解。如瀑布、馬匹、古代背景等,小學生由于接觸過少,所以腦海中很難形成相應畫面,盡管小學教材中在詩詞內容部分會畫出相關圖畫,但教材容量有限,很難大范圍地突出畫面來讓小學生理解,且單單只是圖片不足以表達古詩詞其中所蘊含的意境和美妙的場景。因此,教師可配以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善此現(xiàn)象,實現(xiàn)靈活教學,將教材中所不具備的靈活性體現(xiàn)到古詩詞課堂之中。網(wǎng)絡中擁有海量的詩詞視頻資源,教師想為古詩詞配上相應的色彩圖文及視頻已經(jīng)不是什么難事,而且在多媒體設備中還可加入音頻及動畫效果來充分發(fā)揮詩詞意境,讓小學生能夠充分理解之中表達之意。如唐代詩人杜甫著名詩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講述茅屋被風吹破從而導致遭受風吹雨打的經(jīng)歷,作者從中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體現(xiàn)出古代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境界。詩文中講述“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其中描繪八月里的秋風卷走了茅屋上的茅草,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茅屋被風吹走,當時人們居住的茅屋條件簡陋?!懊╋w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描繪了茅草被風吹走,渡過浣花溪后散落在對岸江邊。教師如若僅僅通過講授其中含義是不夠的,應深層次對學生講解作者當時的無奈之情,通過多媒體設備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出這一點。教師可通過網(wǎng)絡資源或親自動手設計,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感受作者當時的無奈和當時環(huán)境的艱苦,以此來珍惜眼前的生活條件,知曉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能夠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水平,多媒體設備中的音頻效果也要加以利用,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到詩詞情境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但由于難以理解,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展示其中情境,并帶領學生閱讀其中內容來培養(yǎng)小學生愛國情節(jié)和人文精神等,或是通過情境再現(xiàn)等多重方法帶領小學生深入詩詞含義當中。
參考文獻
[1]馬慶國.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小學語文詩詞教學探析[J].中國教師,2014(12).
[2]李軍.詩文共賞析 ?讀寫相彰益——關于古詩詞教學讀寫結合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4(7).
[3]胡永忠.帶領學生經(jīng)歷一段美的歷程——新課標背景下《如夢令》的教學實例及反思[J].小學教學研究,2012(32).
作者簡介:代莉芳,1981年生,安徽臨泉人,本科,中二,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