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畢業(yè)生要具有23萬字的課外閱讀量,這不僅是高考的現(xiàn)實要求,從長遠來說,較強的英文閱讀能力是學生打開視野、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從上述角度來看,英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怎么強調(diào)也不為過。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從高一開始就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機會增加閱讀量,豐富閱讀題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容易產(chǎn)生重要影響。
1. 閱讀過程中詞匯方面的障礙
1.1 一詞多義,熟詞生義
例句1:I bought some sweet holiday treats for the children before the Christmas.圣誕節(jié)前夕,我給孩子們買了一些過節(jié)的美味食物。
在這里,treats是“美味食物”的意思,而不是“治療;對待”的意思。
例句2:Put some ointment on your temples and massage them for a little while.在你的太陽穴上涂些許藥膏,輕揉片刻。
對于學生來說,“寺廟”是先入為主的,所以遇到類似的意思,就會遭遇閱讀障礙。
例句3:Her pupils were dilated. 她的瞳孔擴大了。
pupil最常用的意思是“學生”。
例句4:Prof. Wang is now working with Tsinghua University, who is a student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joys a worldwide fame.王教授現(xiàn)任教于清華大學,他是計算機科學學者,享有世界聲譽。
student在此根據(jù)語境,肯定不是指“學生”,而是該詞的另外一個意思“學者”。
例句5:The hunters combed the whole area just for a hare. 獵人們地毯式搜索了這個區(qū)域,只為了逮住一只野兔子。
我們都知道comb作動詞的意思是“梳頭或者梳理”,但是這里翻譯成“地毯式地搜索”較為符合語境。
類似的常見詞還有box(盒子;拳擊);calculation(計算;思考權衡);reflection(反射;思考)等。
1.2 常見詞詞根加了綴之后,背離了原來詞根的表面含義
例句1:Tom struggled to his legs and summoned all of his courage to forge ahead against the biting winds.湯姆掙扎著站了起來,鼓足勇氣,迎著凜冽的大風繼續(xù)前行。
bite原本是“咬”的意思,但是加了后綴之后變成了形容詞“凜冽的”的意思。
例句2:Both of the employees got what they were eager to have respectively. 兩個員工都如愿以償,分別得到了他們渴望得到的東西。
respectively是由高中課本的高頻詞respect加后綴變來的,大部分學生看到這個詞的詞根部分,就會自然而然聯(lián)系到“尊敬”,這就會給閱讀造成障礙。
例句3:Due to their collective efforts, the plan turned out to be a working one.經(jīng)過大家的集體努力,這項計劃最終進展順利。
collective詞根是collect,這讓學生很容易聯(lián)想到“收集”這個義項。
例句4:His remarks provoked considerable comments. 他的話引起了相當大的議論。
consider是“考慮”的意思,由于這個義項對學生的影響很深,所以閱讀翻譯的時候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往“考慮”這個意思上靠。
詞匯問題的解決之道:教師要有意識進行適當?shù)脑~匯拓展,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其次,要擴大學生課外的閱讀量,特別是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外籍人士寫的地道的英文,有條件的話,可以讀一些國外文學經(jīng)典名著,比如《21世紀學生英文報》高三版每一期第5版會提供一定篇幅的原著;再次,從高一就開始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勤查字典。
2. 長難句也是閱讀中常見的障礙
除了詞匯的原因,句式復雜、從句眾多的長難句也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必須要過的一關。
例句1:We were put into a position in which we had either to accept we were less important or fight the government.(摘自人教版必修一Unit 5 Reading)我們被迫處于這樣一個境地:要么接受我們比白人低下,要么憤而反抗政府。
這句話既包含定語從句和賓語從句,還包含一個“either...or”的短語,這些就使整個句子顯得很有層次,這符合英語的行文規(guī)范,但是讓學生理解起來有挑戰(zhàn)。
例句2: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taking a gap year to earn money to support their study for the degree.(摘自2015年新課標全國卷閱讀c篇)。越來越多的學生休學一年去掙學費,是為了將來獲取學位。這種情況并不讓人感到新奇。
這句話在閱讀翻譯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英漢表達上的明顯差異。一般來說,英語先說“態(tài)度”,再說具體的“事情”;而漢語正好相反,一般是先說“事情”,再接著說對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或者評論”。
例句3: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ity to a Mummy there or four thousand years old at the least, was an idea, if not very sage(睿智),still sufficiently original, and we all caught it at once.(摘自《21世紀學生英文報》高三版2017~2018學年第4期第5版)。在一具至少三四千年的木乃伊上使用電,如果算不上特別睿智的話,也極具原創(chuàng)性,我們都能立馬感受到這個創(chuàng)意的獨特。
這是美國作家愛倫坡作品里的一句話,結(jié)構看起來復雜是因為整句話由幾個逗號連接起來的短語和句子構成,實際上是一個省略結(jié)構的條件狀語從句,再加上這個省略結(jié)構作為一個類似插入語的功能加到句子中間,更增加了迷惑性;另外,動作化名詞application也是理解翻譯的一個難點。
長難句的解決之道首先是打好基本的語法基礎;另外,讓學生接觸一些原汁原味的作品;再次,對中西文化作對比,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以及由于這種不同帶來的語言行文上的差別。
3. 忽視對英語生活化,也是影響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一個方面
學英語是為了打開視野,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效果并不盡人意。我們知道印度或者新加坡的學生英語運用能力較高,這是因為學校里很多課程都是用英語來授課的。我們現(xiàn)在做不到,但是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使用英語。每一期《21世紀學生英文報》的第6版都會有一個圖示類的文章,是典型的讓學生使用所學的英語,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筆者個人覺得,使用英語去解決具體生活問題多了,理解力也會隨時上升。
這類問題的解決之道是除了課堂上師生多用英語交際,條件允許的話找一些類似英文版的產(chǎn)品說明書之類的材料讓學生閱讀,也是一個途徑。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qū)第一中學英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