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霞
現(xiàn)在的農村小學,基本上都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到了初中,英語的學習更加重要。然而進入初中之后,在初一第一個學期就會有部分學生掉隊,不再有興趣學習英語;到了初二,由于英語教材內容和難度的加大,更讓很多同學失去信心;到了初三能跟上教學的更是屈指可數(shù)。因此作為一名在農村中學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師,深知初一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與癥結,下面對這些問題歸納總結一下。
農村學校的師資差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小學的英語師資更差。農村小學相對較為分散,只有鎮(zhèn)中心小學在鎮(zhèn)駐地,由于農村地處偏遠,經(jīng)濟貧困,教師的生活條件難以改善,教學條件很差,讓部分教師不堪重負,不能安心上課,不能認真教學。并且還有一個怪圈,那就是教學成績好的教師往往被調往城里小學或鎮(zhèn)中心小學,導致各處學區(qū)小學等教師的師資更差。小學三年級雖然開始英語的教學,由于英語教師的師資問題,往往都是讓其他的教師來兼課或者將就。
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接受的專業(yè)培訓較少,對新教材和新理念理解不透徹,導致教學觀念保守,教學方法老套,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教學模式陳舊,這樣就導致了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大部分教師只注重檢測分數(shù),于是對單詞、句型等??贾R點,強化對其死記硬背,忽視對《新課程英語標準》中的教學理念進行深挖,上課就是為了考試而不是運用,在一些偏僻的小學,“填鴨式”教學方法仍在普遍推行,整節(jié)課都是教師在教,而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教和學原本就是一對不可分離的矛盾體,兩者互為補充關系,它們相互促進、相互依賴,剝離其中,便是事倍功半或者勞而無獲。因此,教學質量無論如何很難提高,“英語無用論”便油然而生,厭學情緒隨之高漲,此時,談論提高教學質量是毫無任何意義的。
對于英語這種語言教學,抓好語音訓練,引導學生對語音學習的正確認識是非常重要的。音標就是抓好這種教學的關鍵。通過音標及讀音規(guī)則的教學,讓學生通過音、形、義學記單詞效果會事半功倍。但是,由于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師專業(yè)水平有限,更多的又是讓其他教師將就代課,造成了小學英語教學對語音教學落實不夠,絕大多數(shù)教師壓根就沒有落實過音標教學,導致小學生不會音標。由于初一在語音方面的學習,主要側重單詞在情景會話中的運用。一個英語字母或某個字母組合,它的發(fā)音往往會發(fā)生變化,并不是一成不變。比如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jié)中讀長音,即字母本身的音;在重讀閉音節(jié)中讀短音;在非重讀音節(jié)中又弱讀。再比如字母組合er,在重讀音節(jié)中讀長音,但是在非重讀音節(jié)中則讀短音。這就造成了同一個字母在不同的單詞中就可能有多種不同的讀音;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音變等。到了中學之后,學生對字母、音標與單詞的讀音就會出現(xiàn)混淆的現(xiàn)象。所以如果過好音標關,學生學起來容易,教師教起來輕松。
在小學,小學生剛剛接觸了一門外國語言,覺得比較好玩,好奇心讓他們對英語的學習倍感興趣,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會很高,另外內容簡單,容易學會,也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學生進入初中后,一方面因為三年的英語學習,讓學生對英語失去新鮮感,學習興趣減少;另一方面因為教學內容的增加,教學難度的增大,教師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也隨之改變。這種變化讓學生很難適應,也羞于開口,參與英語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減弱。同時課堂容量增大,每天都有大量的單詞要記憶,大量新的內容要學,這就需要學生有嚴肅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及時鞏固當天的所學知識,完成一系列包括聽、說、讀、寫等作業(yè)。因此好多初一學生因為不能及時改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致使自己的英語成績急劇下降,農村學生的家長的督促更少,這種現(xiàn)象更加嚴重。
在20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中,不記得有和小學英語教師的交流,即使有過共同改卷的時候,也都是忙于按時完成試卷的批改任務,相互之間也只是沖沖一面而已,其實不僅僅是我,大家都是一樣;另外,上級教育部門和學校也不能給教師提供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從而造成了中小學教師沒有交流的機會,彼此之間都不了解對方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要求、教學特點和教學模式。這往往就造成了不能和小學教學很好的銜接,從而造成了學生不能順利地進行初一英語的學習。
在小學,課堂上他們對教師依賴性較強,大多只是被動地聽講,缺乏獨立自主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缺乏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面積較大。有些同學在小學階段已放棄了學習,導致學習基礎非常薄弱,甚至有極個別學生英語字母都不過關,雖然小學已全部開設了英語課,由于很多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是非英語專業(yè),對學生要求不嚴格,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到初中后對初中階段的知識學習他們難以銜接,于是便放棄了學習。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城前鎮(zhèn)尚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