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網絡直播行業(yè)發(fā)展迅猛,網紅主播越來越多,“粉絲經濟”應運而生。不法分子也瞄準了這一行業(yè),“粉絲詐騙”“詐騙粉絲”的案件頻發(fā)。本文的這幾起案例從不同側面揭示了此類違法犯罪的特點及應對策略。
騙子假扮粉絲購買主播賬號
林小姐是某直播平臺的美女主播,一年多來,累積了不少粉絲。4月11日,一個叫“飯飯”的粉絲在平臺上說,想購買林小姐的直播號,還添加了林小姐為微信好友。正巧林小姐有出售直播號的計劃,而且“飯飯”平常還打賞過她。隨后,雙方在微信上談妥以3000元的價格成交。
這時,“飯飯”提出要在名為“便利兔交易服務”的網站上進行交易,以“保障雙方的權益”。林小姐按“飯飯”提供的網址登錄平臺,并在上面填寫了自己的直播賬號、密碼和銀行卡卡號。不一會,“飯飯”稱,已經把錢轉到林小姐的銀行賬號中,讓她自行到網站查詢。林小姐一查,自己在這個網站上注冊的賬號里確實有3000元,但要提現到銀行卡的時候,網站顯示“銀行信息錯誤,賬號被凍結,解凍需充值賬號余額相同金額才能完成”。急著提現的林小姐趕緊掃描網站預留的二維碼,通過支付寶轉賬3000元,但發(fā)現仍然提現不了,網站提示需要繼續(xù)“充值”。
這時,林小姐與“飯飯”聯(lián)系,發(fā)現自己已經被拉黑,而原先的直播賬號密碼也被更改。她的直播賬號不僅沒了,還被騙了3000元。
“三步走”成功騙走錢財
福建省廈門市反詐騙中心民警分析認為,網絡主播工作性質特殊,他們對陌生人幾乎來者不拒,騙子想接近他們很容易。此類騙局中,騙子通常采取三個步驟詐騙。
第一步,假扮粉絲。騙子潛伏在網絡主播的直播號里,假扮粉絲,并在看直播的過程中向主播贈送一些“禮物”,隨后再添加主播的微信號。這讓主播對其身份沒有過多懷疑。
第二步,約主播到第三方平臺完成交易。在初步取得受害人信任后,騙子便拋出“在第三方平臺進行交易”的要求,讓主播登錄指定網站、填寫相關信息。其實,這個平臺是一個釣魚網站,是騙子們制作的,后臺可以看到主播所輸入的各類信息,包括平臺賬號和直播賬號等。當主播輸入賬號信息時,直播賬號就被騙了。
第三步,設下二維碼陷阱。得到主播的直播賬號后,騙子還不滿足,他們抓住主播急于提現的心理,在網頁上編造“賬戶被凍結,無法提現”“需要充值與余額相同的金額”等借口,誘騙受害人掃描網站上預留的二維碼,成功騙走錢財。
警方提示:應通過正規(guī)渠道交易?!疤栘攦煽铡钡脑庥觯谝恍┯螒蛲婕疑砩喜簧僖?,2018年,廈門市就有25位游戲玩家因出售游戲賬號或裝備被騙。
對此,廈門警方提醒廣大網友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賬號、密碼,通過正規(guī)渠道進行交易操作,更不能隨意掃描不明二維碼轉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