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瑤
摘要:北魏墓志書法是這個璀璨藝術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是我國墓志書法史乃至中國書法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藝術風格和歷史影響兩個方面來看,北魏洛陽墓志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書法藝術價值和影響。本文試從北魏墓志書風的形成與演變來談北魏墓志書風的重要性。
關鍵詞:北魏墓志;書風;演變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014-01
一、北魏墓志書體的形成
北魏墓志楷書形成的來源內容范圍較廣,并且經歷了一個較長的發(fā)展過程。其來源主要來自四方面:一是曹魏時期的隸書和楷書;二是東漢以來的銘刻書法:三是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尤其是北涼體的影響:四是北魏時期漢族人士的世家大族書法。
曹魏時期的書法與其他時期的書法最主要的區(qū)別是結體明顯變方,用筆趨于平整。其主要是隸書,在用筆上傳承了漢隸的筆法,但在結字上做出很大改變,特別是起筆和收筆時都用了銳利的方角。我們從曹魏時期的《受禪表》、《上尊號碑》等都可以看出此時隸書與漢隸的明顯區(qū)別,以舒展上翹的撇捺為主要特色的漢隸,現在則表現為含蓄內斂,用這樣的筆法書寫撇捺與后期鐘繇楷書有幾分相像。
與此同時,此時的楷書己初具規(guī)模,鐘繇就是其代表。鐘繇的楷書雖然還帶有隸意,基本上可以稱為比較成熟的楷書,但由于沒有鐘繇確切的傳世墨跡,我們還不能十分確認。我們可以從出土的魏晉殘紙和寫經文字中獲得一些跡象,比如樓蘭魏晉殘紙文書,這說明當時楷書和行書都己初具規(guī)模。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北方其他少數民族書寫的影響,特別是北涼體對其的影響。有不少書家認為北涼體是由魏晉時期以來的隸書經過發(fā)展演變所形成的。通過對兩漢隸書的觀察和考證,我們發(fā)現北涼體的很多特點是對漢隸的傳承。在西漢武帝時就已出現體勢偏方、帶有波碟的隸書,這種隸書到宣帝時期己發(fā)展非常成熟,到東漢晚期立碑之風大盛,一般銘刻都是用這種體勢偏方、帶有波碟的隸書入石。
北魏時期的漢族人士的家族書法也是影響北魏楷書形態(tài)的重要來源,在古代,世家大族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同樣重視家族文化的傳承。在北魏初期,北方的大族清河崔氏和范陽盧氏代表了北方書家主流,它們傳承鐘衛(wèi),加上自己的時代風格,代代相傳。從出土的北魏墓志中可以看到這些家族書法的影子。
經過我們以上分析和總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北朝時期以盛行儒家文化的社會現實精神和注重禮法的傳統(tǒng)精神,可以看出是對繼承兩漢傳統(tǒng)的繼承,也是北朝書法藝術的形成莊重統(tǒng)一風格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北魏墓志書風的演變
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后,著重開始了“漢化”的改制,使得儒家文化的審美意識深入人心。此時的墓志書法開始由平城時期的寬結質樸向更為莊重古雅發(fā)展,這便是后世所謂的洛陽體書法。至今為止在洛陽出土的《元禎墓志》是最早的北魏墓志。
在宣武帝時期的墓志逐漸趨于雅致規(guī)范,在形式和風格上也更加豐富多樣。此時的墓志如《元羽墓志》、《元始和墓志》等墓志具有魏碑體特點。與此同時,這個時期的墓志風格也朝著出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同時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南北書法的碰撞與結合也促進了北魏書法的發(fā)展,使北魏墓志書風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孝明帝在位期間,對文化的約束也沒有前期那么強制,使墓志書法的主流風格不再像孝文宣武時期那么突出,這個時期的書風大致分為幾類:一類是繼承了在前期占據主要地位的簡潔規(guī)范的書風,比如《元廣墓志》、《元遙墓志》等,用筆厚重,結字方峻,這就是后世所稱的洛陽體的代表作品,也代表了當時墓志書風的主流;再一類墓志屬于方正和典雅相結合,如《元暉墓志》、《元茂墓志》等,書者開始重視用筆意味的表現,努力的傳達書寫意趣,這些改變都是受到南朝書法風格影響,至此出現了傾向于南方書風墓志;最后一類便是帶隸意風格的墓志,如《元懷墓志》、《元朗墓志》等,這些墓志雖是楷書書寫,但具有復古的隸書筆意,使之呈現出隸書的意味。
在洛陽墓志書法史上出現的具有轉折性的意義的事件是河陰之變。這件事情的發(fā)生使得洛陽墓志數量大幅上升。因為當時的元氏貴族遭到屠殺,所以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元氏墓志,如《元略墓志》。此后的墓志總體上已經不如前期墓志,北魏墓志書法自此走向了衰落。從北魏墓志書風的演變發(fā)展過程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和演變、大量漢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南北文化的結合都對北魏墓志書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北魏墓志書法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雜糅各種文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