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關系到學校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心理健康也是開展學校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重要性;現狀;原因;維護
隨著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許多學校已經安排專兼職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課也走進教室,個別學校還設置了心理咨詢室、團體輔導室、箱庭室,開設了心理熱線等等。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教師的心理健康卻沒有引起社會必要的關注。在當今社會,各方面發(fā)展迅速,信息大爆炸,對教師適應性產生了很大影響。
一、 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不論是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環(huán)境、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課堂組織管理等等,都是教師必須完成的任務。除此之外,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教師的工作。教師的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yè)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影響是無形和長遠的。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對于培養(yǎng)合格人才,促進學校教育和諧發(fā)展,意義十分重大。
二、 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
影響教師心理問題的因素可能很多,筆者認為,個體因素是最主要的。當然,教師職業(yè)本身、社會兩個方面也會影響教師心理健康。
(一)職業(yè)壓力
壓力是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誘因:
1. 角色壓力
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也不例外。社會及家長對教師角色的認同,必須是為人師表。所以,教師常常不能隨隨便便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教師是一個普通的個體,在工作生活中,個人的情緒如果無法自然地表達,就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2. 工作壓力
教師每天要面對繁雜工作任務,工作時間遠超法定時長。除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環(huán)境、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課堂組織管理之外,教師還要承擔上級有關部門安排的各種活動。在日常生活中,還要處理學生之間各種矛盾沖突,關注各類困難學生,建立家長與學校聯系??偟膩碚f,長期遭受職業(yè)病困擾,教師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二) 社會因素
然而社會對教師的觀念、態(tài)度和看法、對教師自身的認識和關懷都沒有隨其自身的發(fā)展而發(fā)生多大的變化。由于,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對他們過于保護與溺愛,導致親子關系不良。許多家長寄希望于老師,期望老師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三) 個人因素
1. 人格特征
教師對社會環(huán)境不適應,對自身的心理品質會產生很大影響,如過低的自我效能感、過強的自尊需要、消極思維方式、過分內向、意志力差、缺乏社會知覺能力、缺乏角色知覺和角色扮演能力等。這些特質在特定情況下,在與客觀事件相互作用時就會成為心理問題產生的催化劑。
2. 應激事件
教師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除了經歷一般人所可能經歷的困惑和危機外,還要面對職業(yè)倦怠問題。隨著教齡的增長,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可能會減弱。另外,身體狀況和師生關系等都可能影響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教育行為。
三、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一) 教師自我的心理保健
1. 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
我們對身體的變化往往比較重視,卻一直忽視自身心理的變化,許多教師,在工作中卻沒有在意自己出現了不良情緒。教師要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應該做到面對現實,適應環(huán)境,認清自我,自我調整,積極樂觀,樂于工作。
2. 掌握緩解壓力的策略
(1) 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2) 修正認知觀念;
(3)學習放松技術;
(4) 學習自我激勵。
3. 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的大部分時間是跟教學與學生打交道,與其他人交往的時間是有限的,從而導致人際圈狹小,遇到各種壓力無法排解。所以,教師需要獲得更多同事和朋友的幫助和支持。
(二) 建立必要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當我們遇到各種困難,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一定要尋求他人幫助,獲得他人的支持。這樣,我們往往能夠渡過難關。心理問題也是如此,當我們遇到心理問題,一定要及時傾訴,讓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發(fā)泄。
(三) 教育行政部門的協助
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除了自身心理保健與社會支持系統(tǒng)外,教育行政部門應密切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在各個學校中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出臺教師心理保健方案,為學校配備教師心理保健工作者。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學校情境和教學活動,社會層面的支持只是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實有效地幫助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還必須從學校和個人層面入手,改善教師工作環(huán)境,如降低學生和教師數的比例,縮短工作時間,提高教師社會地位與待遇,給教師更多的工作靈活度和自主權,提供更多外出培訓的機會等。
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具體執(zhí)行者,教師的行為將直接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只有切實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我們的教育只會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師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責任和義務要求全社會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在當今世界上,經濟的實力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而勞動者的素質又取決于教育水平。未來的世界競爭實際是教育水平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教育要靠教師去成就,人才要靠教師去培養(yǎng),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全社會都要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任學印.教師入職教育理論與實踐比較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馬肇禹.中醫(yī)心身醫(yī)學之淺見[EB/OL].2017(12):5.
[3]龐麗娟,洪秀敏,姜勇.教師心理健康:關注與促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5):61.
[4]孫銘鐘.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與對策[J].應用心理,2003(1):61.
[5]彭著佳.陽光心態(tài)追逐美好人生[EB/OL].2017(12):5.
作者簡介:
許家濱,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