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艷
摘 要:眾所周知,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弊端表現(xiàn)在給青少年帶來了錯誤的引導,影響青少年的成長,但是網絡化的大環(huán)境有利于喚醒青少年的利他行為。在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心理問題是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指導的核心,但是青少年的品質卻被忽略,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積極心理學的出現(xiàn),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更加傾向于引導青少年的網絡利他行為,從發(fā)揮網絡的作用及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質等多個角度入手,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這對青少年道德建設及品質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青少年;利他行為
積極心理學從屬于當代心理學,是近些年來才發(fā)展起來的新興流派,短時間內贏得了人們的尊重與好評。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無論是互聯(lián)網還是信息技術,發(fā)展速度均大幅提升,伴隨網絡信息技術而來的利他行為,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網絡利他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給予青少年積極正面的引導,帶有心理學的影子,更是體現(xiàn)出了積極心理學的特色。因此,對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青少年的網絡利他行為進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積極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不同,更加傾向于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在生活細節(jié)當中給予青少年適當的引導。受到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青少年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因此,應利用積極心理學,培養(yǎng)青少年的網絡利他行為,與青少年一起解決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一、積極心理學與網絡利他行為的概念與特征
網絡利他行為具備主動性的特征,積極心理學與這一特性相符。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起到了發(fā)掘人的潛能、培養(yǎng)人類美德的重要作用,此外,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心理生活中的道德認同感,力量及幸福感等,這些內容具備一定的相似性,均屬于積極因素。積極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不同,不會將重點過多的放置于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方面。進行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人的潛能,提升人的價值[1]。因此,網絡利他行為從屬于積極心理學。雖然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心理學當中積極的因素,但并不代表完全否認心理學當中的病態(tài)因素和障礙等,主張人們將目光更多的投放在美好的事物上。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較為復雜,大致分為積極人格及積極的社會制度等幾個方面,還有最為重要的積極的情感體驗。
互聯(lián)網技術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伴隨而來的網絡問題及安全隱患給青少年成長帶來極大的影響,突出表現(xiàn)為網絡成癮,網絡道德等。如今,社會各界已經認識到網絡弊端的嚴重性,不斷加大研究力度,而網絡利他行為的出現(xiàn),給網絡心理學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路徑,網絡利他行為的地位不斷提升??偟脕碚f,網絡作為重要的載體,引發(fā)了網絡利他行為。從某種角度來,網絡利他行為完全屬于自愿行為,是行為主體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無論是單個人或是群體,網絡利他行為都可起到積極作用,為社會、個人及群體提供必要的幫助。需要注意的是,個體在網絡利他行為發(fā)生的過程中會面臨一定的損失,但這種物質上的損失會給個體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感。
二、基于積極心理學對青少年網絡利他行為的引導
(一)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品質
網絡利他行為有著積極的影響,可給予青少年正確的引導,從屬于積極心理學。道德品質是對一個人的綜合評價,其中涉及到人的善惡,還會涉及到原則規(guī)范和待人接物的做法等。另外,個人的思想行為也會在道德原則當中體現(xiàn)出來。道德品質及道德原則涵蓋了非常豐富的內容,突出表現(xiàn)為道德情感、意志及價值觀。除傳統(tǒng)習俗和約定俗成的價值觀外,道德品質還會受到社會輿論及道德信仰的約束,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青少年網絡利他行為對道德品質的影響在多個方面都有所體現(xiàn),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青少年的道德認知
每個人看待道德觀念時,都會產生自己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形成的理解與認知就是指道德認知。除此之外,道德認知也是看待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教育時產生的理解與感悟。要想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認知,應善于利用網絡利他行為,使青少年明確自身的責任與使命,形成責任感。受到網絡利他行為的影響,青少年開始認清自己的真實處境,認同自己的行為,從思想觀念方面入手,提升道德認識,從而建立起完善的道德體系與品格,并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主動提升道德素養(yǎng),這不僅對青少年個人來說有重要意義,對群體及社會也有相當積極的影響。在網絡利他行為的引導下,青少年逐步提升了自身的溝通與交際能力,學會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善于利用道德素養(yǎng)約束并提升自我,形成相應的道德認知。
2、影響青少年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的最終目的是利用與道德相關的手段達成相應的道德義務,因此,道德藝術也是一種道德行為,是一種需要長期堅持的目標。為了達成預定的道德目標,需要樹立自信心,保持堅定的意志與態(tài)度。道德意志與成功幾率之間為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伴隨著道德意志的提升,成功的幾率不斷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可突出表現(xiàn)為幫助他人[2]。尤其是自身利益與集體利益沖突時,青少年愿意放下個人利益,為集體利益讓路,這是網絡利他行為影響青少年道德抑制的直觀體現(xiàn)。
(二)利用情感認知鼓勵青少年的網絡利他行為
不同的人在看待網絡利他行為時,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各界學者對網絡利他行為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有學者認為,只有在網絡環(huán)境下才有可能發(fā)生網絡利他行為,需要注意的是,網絡利他行為與現(xiàn)實中的利他行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雖然發(fā)生場景有所差異,但是對個體和對群體做出的貢獻是一定的,與人們的價值觀相符。還有學者認為,網絡化的環(huán)境下,個人才有可能出現(xiàn)網絡利他行為,但是在進行網絡利他行為的同時,個體會面臨一定的損失,有可能是經濟損失,也有可能是物質損失。物質損失主要體現(xiàn)在個體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上,也有可能是虛擬的貨幣和其他資源。網絡利他行為并不是已取得回報為前提的,但是在網絡利他行為進行的過程中,個體可能會受到鼓勵或者物質上的獎勵。
從某種角度來說,在引導青少年的情感認知方面,網絡利他行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社會道德規(guī)范與道德情感之間密切相關,為道德情感提供了一定的依據。情感體驗是在道德行為中產生,可能是評價他人,也可能是對自己進行評價。正面情感及負面情緒是青少年網絡利他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利他行為行進的過程中,青少年主要會收到以上兩種情感體驗。正面情感主要包括幫助他人后青少年獲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外,幫助他人的同時,青少年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價值,并意識到負面行為的惡劣性。進行利他行為時,青少年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認知,從而產生了正面的體驗與情緒,認識到幫助他人的快樂與重要性。因此,可從情感認知角度著手,鼓勵青少年進行網絡利他行為,這也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體現(xiàn)。
(三)激發(fā)網絡利他行為的潛在價值與引導作用
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從三個角度分析網絡利他行為的影響因素,分別為求助者、環(huán)境、還有助人者,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求助者,然后是環(huán)境與助人者圍繞求助者發(fā)生的利他行為。助人者與網絡利他行為之間密切相關,除助人動機外,助人能力也可表現(xiàn)出二者之間的關系。要想順利完成利他行為,需要得到助人動機及助人能力的支持,這也是實現(xiàn)網絡利他行為的基礎。助人者帶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具備網絡經驗極其豐富,進而滿足求助者的需求,并在相應的環(huán)境因素中完成利他行為。青少年作為網絡環(huán)境的主體,其社會責任感更容易受到他人行為的強化,此外,求助者與助人者之間的相似性也會影響網絡利他行為的發(fā)生,相似性越大,利他行為越容易發(fā)生。因此,我們有必要尋找網絡利他行為的潛在價值,利用其作用給予青少年適當的引導[3]。
文章基于心理學視角,對青少年的網絡利他行為進行了分析,總結出網絡利他行為的作用,不僅可以喚醒青少年的本源道德觀,還可提升其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觀念。另外,在網絡利他行為的影響下,青少年能形成積極型的人格,并在心里學的范疇之內,形成社會責任感與道德觀念,對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有積極意義。為此,人們不斷提高對網絡利他行為及其及心理學的重視,希望利用網絡利他行為,為青少年營造出更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以免青少年形成心理問題和心理阻礙,這也是積極心理學應用于網絡利他行為中的重要作用,給青少年的成長與發(fā)展做出了正確的引導。
參考文獻
[1]馮玉華.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漢文版),2016,25(4):89-92.
[2]曹鑫茹,郭輝.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環(huán)境美德倫理探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22-25.
[3]馬靜.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專業(yè)課教學的時效性探究——以幼兒心理咨詢與行為矯正為例[J].高教學刊,2018,No.89(1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