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華 王金鐸
相關研究報道指出, 不同預沖管路方法對無肝素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中濾器使用壽命具有一定的影響[1]。本研究為了進一步加以驗證, 選取本院2016 年1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64 例無肝素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患者的操作護理情況展開對比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6 年1 月~2018 年3 月64 例無肝素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年齡22~76 歲;②存在抗凝禁忌證;③對研究知情且同意;④病情穩(wěn)定, 患者平靜, 無需即行搶救。排除標準:①有嚴重心臟病變及心功能障礙;②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12 h;③未用中心靜脈置管行中心靜脈壓(CVP)監(jiān)測。將患者按照操作中預沖管路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32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 例, 女15 例;年齡23~76 歲,平均年齡(55.1±14.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8 例, 女14 例;年齡22~76 歲, 平均年齡(55.7±14.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n,±s)
注:兩組對比,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男 女對照組 32 17 15 55.1±14.7觀察組 32 18 14 55.7±14.4 χ2/t 0.063 0.165 P >0.05 >0.05
對照組使用肝素鹽水(無菌生理鹽水1000 ml+肝素12500 U/支)預沖管路和濾器, 1 h/次。觀察組使用肝素12500 U/支注入濾器30 min 后再用肝素鹽水預沖濾器和管路。
對比兩組患者的濾器和管路使用時間。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濾器與管路使用時間均長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濾器和管路使用時間對比(±s, h)
表2 兩組患者的濾器和管路使用時間對比(±s, h)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
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指血液運用高通透性濾器同步輸進置換液, 以排掉體內過剩的水分與代謝物。該療法可有效消除炎癥, 穩(wěn)定心血管, 改善并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 療效確切[2-4]。
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是當前危重癥患者多器官功能支持的有效舉措[5]。過去, 其在急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的療效已獲得一致認可[6]。該療法能對危重癥伴腎功能障礙或血流動力學紊亂患者進行規(guī)范的體外血液凈化[7]。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 其應用領域逐漸延伸, 在敗血癥、藥物中毒、重癥胰腺炎等非腎臟疾病的治療中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8-10]。
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的護理操作難度較大, 體外管路抗凝就是其中的難點之一[11]。因為危重患者通常具有凝血功能異常, 使其成為抗凝劑禁用者, 無肝素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成為最佳治療方案[12]。然而, 值得一提的是, 該治療方案常會因濾器或管路凝血等因素而不得不提前下機, 這樣不但會影響治療效果, 且濾器的更換次數(shù)較多,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療費用[13,14]。
本研究對比無菌生理鹽水1000 ml+肝素12500 U/支預沖管路和濾器以及使用肝素12500 U/支注入濾器30 min 后再用肝素鹽水預沖濾器和管路的臨床效果,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濾器與管路使用時間均長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由此可見, 采取正確的預沖管路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無肝素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中濾器的使用壽命[15,16]。
綜上所述, 使用肝素12500 U/支注入濾器30 min 后再用肝素鹽水預沖濾器和管路, 可明顯延長無肝素連續(xù)腎臟替代治療中濾器和管路的使用壽命,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