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愛民 華利忠 馮志新 范 鋒 鄒建波 姚黃江 繆劍嶺 胡明英
(1.無錫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無錫 214016;2.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獸醫(yī)研究所 農業(yè)部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南京 210014;3.無錫市惠山區(qū)洛社動物監(jiān)督站,江蘇無錫 214000;4.南京農業(yè)大學,江蘇南京 210095)
豬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是由豬肺炎支原體(Mycopl asma h yopneumoniae,Mhp)所引發(fā)的一種主要影響生長肥育豬的呼吸道疾病[1]。該病除能通過氣溶膠傳播外,主要通過育肥豬之間的直接接觸傳播以及從母豬到仔豬的傳播[2-3]。其中受感染的母豬與其仔豬之間的接觸可能是隨后一系列傳播的起點[4]。研究顯示不同品種豬對Mhp的易感性有所不同。其中我國地方豬種如二花臉、梅山豬等對Mhp較為易感,而以杜洛克、長白豬、大白豬的雜交豬配套系易感性相對較低。但對于一些兼有地方血統(tǒng),又有國外血統(tǒng)的新品種,其易感性還不是全部清楚。Hua等[5]發(fā)現(xiàn)兼有姜曲海,楓涇豬以及杜洛克血統(tǒng)的瘦肉型姜曲海豬對Mhp的易感性就低于DLY外三元豬。所以Mhp的易感性差異不能通過簡單的地方品種還是進口品種來區(qū)分。
蘇淮豬是在新淮豬基礎上再導入大白豬血統(tǒng),通過橫交、多世代選育而成,其中含25%淮豬血統(tǒng)以及75%大白豬血統(tǒng)。該品種于2011 年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證書,屬于我國新培育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6]。然該品系對豬肺炎支原體的抗性以及免疫學規(guī)律如何還不是很清楚。本文通過對比蘇淮母豬和二元母豬以及蘇淮育肥豬和外三元豬肺炎支原體血清抗體的變化規(guī)律,為今后豬肺炎支原體抗性品種的培育提供依據。
豬肺炎支原體血清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愛得士生物科技公司。
1.2.1 育肥豬血清樣本采集:江蘇某蘇淮豬養(yǎng)殖場,水沖圈模式,選擇本身及其父母代均未免疫豬肺炎支原體相關疫苗的育肥豬,按周齡分別采集2周齡(2W)、4周齡(4W)、7周齡(7W)、10周齡(10W)、13周齡(13W)、16周齡(16W)以及20周齡(20W)蘇淮豬的血清樣本,每個周齡采集7份樣本,共49份樣本。同時,按同樣要求和數量采集該豬場周邊同類型養(yǎng)殖模式豬場杜長大三元豬(DLY)血清樣本,兩個品種共采集98份血清。
1.2.2 母豬血清樣本采集:在采集育肥豬血樣時,同時采集上述兩個豬場的母豬樣本,其中蘇淮母豬血清449份,記錄胎次,按照胎次分為后備豬(G),1-2胎次(S1-2),3-4胎次(S3-4),5-6胎次(S5-6)以及6胎次(S6+)以上五組;在采集長大(LY)二元母豬血樣時,按胎次分組,每組采集21份血樣,累計105份血樣作為平行對照。上述母豬及其后代均未免疫豬肺炎支原體相關疫苗,在采樣之前2月內,未用過支原體相關敏感藥物進行群體保健。
所采集樣本分離血清,按豬肺炎支原體血清抗體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Mhp血清IgG抗體檢測。樣品的相對抗體水平通過計算樣品與陽性對照的比值(S/P)來決定。如樣品S/P<0.30,判為肺炎支原體抗體陰性;如樣品0.30≤S/P≤0.40,判為肺炎支原體抗體可疑;如樣品S/P> 0.40,判為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
采用方差分析的新復極差法(即Duncan法)對各試驗組之間的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蘇淮育肥豬和三元豬Mhp血清IgG抗體陽性率見圖3,由圖1可知,從4周齡開始至16周齡,蘇淮豬的Mhp抗體陽性率均隨周齡的增加而升高,呈正相關。三元豬在4周齡和7周齡陽性率均為0,10周齡后也隨著周齡的增大而升高,呈正相關。且三元豬在13周齡后出現(xiàn)陽性率突然快速升高的現(xiàn)象,提示該階段三元豬易感染豬肺炎支原體。蘇淮豬與三元豬之間比較,除20周齡外,蘇淮豬在其余各個周齡階段豬肺炎支原體陽性率均高于三元豬,其平均SP值在7W、10W以及13W時極顯著高于三元豬(p<0.01),在16周齡時顯著高于三元豬(p<0.05)(見圖2)。
圖1 蘇淮豬與三元豬血清Mhp IgG抗體陽性率隨周齡的變化
圖2 蘇淮育肥豬與外三元血清MhpIgG抗體平均SP值隨周齡的變化
蘇淮母豬和二元母豬Mhp血清IgG抗體檢測總體陽性率分別為55.9%和50.48%,二元母豬陽性率略低于蘇淮母豬。分胎次計算不同胎次母豬Mhp血清抗體陽性率,其各胎次母豬抗體陽性率見圖3,由圖1發(fā)現(xiàn)無論是蘇淮母豬還是二元母豬,陽性率隨著胎次的增加均有下降趨勢,呈負相關,但蘇淮母豬下降較緩。蘇淮豬和二元母豬血清Mhp血清IgG抗體平均SP值見圖4。由圖4可知蘇淮豬和二元母豬的豬肺炎支原體血清IgG抗體同樣隨著胎次的增加而下降,但無論哪個胎次,兩品種豬之間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
圖3 蘇淮母豬與二元母豬血清MhpIgG陽性率隨胎次的變化
圖4 蘇淮母豬與二元母豬血清Mhp IgG抗體平均SP值隨胎次的變化
豬肺炎支原體可以感染任何日齡和任何品種的豬只,但主要影響生長育肥豬,且一旦侵入就難以清除[7]。本研究所采集的育肥豬樣本未免疫過豬肺炎支原體滅活疫苗,故其血清抗體可認為是均由野毒誘導產生。結果顯示在4周齡以內育肥豬的抗體水平有所下降,但7周齡后隨著周齡的增長,其抗體陽性率逐漸升高,這一結果與師麗敏等[8]的研究類似,師麗敏的對??谑屑爸苓呚i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40日齡仔豬抗體陽性率達到最低,然后50日齡開始抗體水平有明顯升高。主要原因是在低日齡階段,母源抗體在逐漸降低,但隨著周齡的不斷增加,病原感染逐漸增多,隨之抗體水平也逐漸升高。對比蘇淮育肥豬和外三元的抗體水平差異,發(fā)現(xiàn)蘇淮豬在7周齡已檢測到抗體,但外三元7周齡時抗體陽性率是0,往后各個周齡階段,蘇淮豬的抗體陽性率及平均SP值均高于外三元,說明外三元相比蘇淮豬野毒入侵較晚,且感染壓力也相對小于蘇淮豬。這一結果從另一方面也反應豬肺炎支原體的敏感性受不同品種的影響較大。研究顯示不僅在品種方面,同一品種不同基因型之間,豬肺炎支原體的敏感性也不一樣。王士維等[9]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蘇淮豬干擾素γ受體1(IFNGR1)基因外顯子5上的一個 SNP(A12557G),其GG 基因型豬肺炎支原體的感染水平顯著極高于 AA 基因型(p<0.01),但目前蘇淮豬群體AA抗性基因頻率不高,這可能是造成蘇淮豬群體更易感染豬肺炎支原體的原因之一。
因豬肺炎支原體不會發(fā)生子宮內傳播,因此受感染的母豬與其仔豬之間的接觸可能是隨后一系列傳播的起點,并因此隨后作為觸發(fā)因子觸發(fā)了肺損傷[10]。對于一個自繁自養(yǎng)場而言,育肥后期高感染意味著相應的后備母豬也是高比例感染。而后備豬進入種群后形成場內循環(huán)感染,所以低胎次的母豬感染比例相對較高。而高胎次母豬由于接觸支原體后產生免疫力,隨著自身免疫力的提高而具備了對豬肺炎支原體的抵抗力,抗體水平隨著時間的推遲而逐漸降低。所以,相比經產母豬而言,后備母豬被認為是母豬-仔豬傳播的主要來源[11-12]。本調查發(fā)現(xiàn)無論是蘇淮母豬還是二元母豬(未免疫豬支原體肺炎疫苗),其抗體陽性率總體趨勢均隨著胎次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后備母豬的陽性率非常高,這一結果驗證了上述論斷。所以作為一種風險因子,后備母豬馴化的缺失是豬支原體肺炎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在歐洲,后備豬可能就是其后代的潛在感染源,最終導致血清學陰性場豬支原體肺炎的暴發(fā)或肺炎支原體在血清學陽性場持續(xù)性循環(huán)感染的主要因素[13]。因此,在母豬首次分娩時合適的馴化重點放在減少豬肺炎支原體的排菌上。這樣可潛在地降低斷奶時仔豬肺炎支原體感染率和育肥者隨后的呼吸道問題。
本實驗結果表明豬肺炎支原體敏感性受豬品種和年齡的影響。在育肥豬群中,年齡、品種是豬肺炎支原體抗體變化的影響因素;在母豬群中,胎次是豬肺炎支原體抗體變化的影響因素。該結果為臨床不同品種、不同豬群豬支原體肺炎防治方法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