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剛
一、認識“國學”
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華文化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yōu)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是經過時間淘漉和歷史沉淀的文化精品。國學經典作品承載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審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既包含豐富的知識,又具有深厚的內涵,更富于審美的情趣。閱讀國學經典,無論對文化學習,還是心靈熏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學生精神面貌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精神面貌”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tài)。學生精神面貌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育人要先育人的靈魂,只有精神面貌工作抓好了,學校的各項教育工作才能一如既往地前行。而且,學生精神面貌工作要把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力量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把學校的各項工作做好。
改變學生精神面貌,是由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要求學校培養(yǎng)的人,不管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首先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愿意為社會主義報務、為人民服務,這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要求。為了實現教育目的,學校必須在堅持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的同時,還要通過多種方式開展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教育、法制和社會公德教育、美育和心理衛(wèi)生教育,以時代的精神塑造學生的健康心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小學生國學學習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控制閱讀量
一周為一個時間點,每學期大致設計16、17個新內容誦讀周,2、3個復習測試周。每周的大致誦讀量為:一首詩詞、兩句名句、一段蒙學經典。每天誦讀時間為20分鐘左右,這樣完全可以完成讀本內容。再利用暑假和寒假,布置學生做適當的復習,這樣學生誦讀積累的效果會更好。也可以對一學期篇目內容適當篩選取舍,靈活選用,簡單做出計劃,以便一學期有計劃地誦讀執(zhí)行。
(二)興趣為先
把培養(yǎng)誦讀興趣放在首位,要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樂于誦讀。
(三)不求甚解
只要孩子們對詩文有大致的了解即可,不必追求于一時理解得深透,重點是熟讀成誦。
(四)持之以恒
經典誦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議化整為零,長期積累,嘗試實踐。
(五)尊重差異
針對孩子們的不同情況,不要整齊劃一地硬性要求,有些難以理解的詩文對有些孩子可以暫時放一放。
四、在“經典國學”的熏陶下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
(一)愛國教育
“位卑不敢忘憂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臨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唐代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二)勤奮教育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是唐朝書畫家顏真卿的《勸學》,它告誡莘莘學子要刻苦讀書,勤奮學習,不要等到白了頭再去后悔年少時沒有好好讀書。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意即學習貴在勤奮刻苦。永無止境地學習,是每一個向上者必要的,是每一個現代社會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宋代學者劉載好學不倦,知識淵博,他的書齋配掛一副自書對聯(lián):“夜眠人靜后,早起鳥鳴先”,說明學習的勤奮和刻苦。
(三)惜時教育
清代詩人錢鶴灘有一首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边@首明日歌對學生的震動挺大的,因為學生普遍比較懶惰,總是愛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學了這首詩以后,孩子們珍惜時間的行動更加自覺了,“今日事今日畢”,做事也不再拖拉。
(四)誠信教育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边@是李白《俠客行》的詩句,形容承諾的分量比大山還重,極言誠信的重要。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誠實守信更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論語》曰:言必信,行必果。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單純靠道德說教是不管用的,讀古詩名句,了解古人的做法和決心,對孩子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
(五)奉獻教育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無題》中寫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干。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杜甫的憂國憂民之心?!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边@是清代龔自珍的錚錚誓言?!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是魯迅先生一以貫之的人生格言和處世態(tài)度?!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范仲淹的悲天憫人之心。學生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受到教育?
(六)孝道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尚且知道孝順父母長輩,人更要孝敬長輩。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學到這首詩的時候,孩子們的眼中有了點點閃光的淚花。是啊,寸草尚報三春暉,何況人呢?
學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培養(yǎng),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和重要內容,而“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學生學習、交往和參加各種活動主要是在班級中進行的,所以說班級是培育學生良好精神面貌的搖籃,老師們,從我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要以國學為載體,一步一個腳印的去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吧——“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