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奉直大夫陜西寧州知州張正蒙暨元配徐氏墓志銘考論

2019-08-29 05:59李西寧郭篤凌
山東圖書館學(xué)刊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萬歷墓志濟南

李西寧 郭篤凌

(1.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 250100;2.山東科技大學(xué),山東泰安 271021)

《明奉直大夫陜西寧州知州菊軒張君墓志銘》(以下稱墓志)《明奉直大夫陜西寧州知州菊軒張君暨元配孺人徐氏合葬墓志銘》(以下稱合葬墓志),不見于方志文獻著錄。志主張正蒙,字啟愚,號菊軒,濟南歷城人。隆慶丁卯(1567)舉人,歷任新樂、昌黎縣令,遷成都府通判,擢陜西寧州知州,不就,旋卒?!稓v城縣志》《昌黎縣志》皆無傳,《新樂縣志》入名宦。原墓志石質(zhì),失蓋,兩合,未見其石,僅見拓片,為近年濟南基礎(chǔ)建設(shè)城市改造出土的明代墓志,地點不詳。碑文陰刻楷書,清晰可辨,其一46行,行19字,篆額4行,行5字;其一67行,行19字,篆額3行,行12字。本文以該墓志的內(nèi)容為中心,結(jié)合史料記載和相關(guān)明代墓志,對墓主人仕宦履歷進行考證,并對其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問題加以考證辨識,此墓志對于挖掘整理濟南鄉(xiāng)邦文獻,研究歷城氏族關(guān)系具有較高的文獻和史料價值。

1 墓志錄文

1.1 《明奉直大夫陜西寧州知州菊軒張君墓志銘》

賜進士、資德大夫、正治上卿、戶部尚書、前欽差巡撫河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郡人趙世卿撰

賜進士、中憲大夫、山西等處提刑按察司副使、奉敕整飭河?xùn)|兵備、前工部都水司郎中、郡人陳九疇篆

賜進士、嘉議大夫、奉敕整飭武漢黃江防兵備、湖廣提刑按察司按察使、前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郡人董元學(xué)書

余為孝廉,與今中丞王睛宇、大參于完樸、冋卿于橫海、封君陳毅齋、太學(xué)李松盤及菊軒君同讀書開元寺中,相砥礪以文行,而君尤暱就余,遂申之以婚姻之好。然君學(xué)問醇深,其操履尺寸,不失度于儕輩,未易當(dāng)也。晚席一鄉(xiāng)舉資,屢著循吏聲,寔至典大州通塞,在諸君間矣。而以老親故,投簪脫幅,僅逾中壽竟不能待老親而先返,其真所謂“位不展材,年不配德。”凋喪之悲,豈余一人私乎?孤時熙卜以君大歸,而余守版使,求去不得,素車縞服,有懷闕然。時熙乃手事狀來,請勒隧中之石,余何忍辭。

按狀:君諱正蒙,字啟愚,菊軒其別號也。先世居歷下,而逸其譜牒,所記為別祖者安仁翁。安仁翁凡五傳而生封文林郎文魁翁,為君父,母曰王太孺人。君生而穎敏善誦,封翁撫之,謂:“吾門且待若而名!”既冠,游邑庠,益肆力于綜討,文譽蔚起,即余輩卒業(yè)開元時也。隆慶丁卯薦本省,八上春官,皆報罷。因念兩尊人春秋七十高矣,不及此時博半通之綸,以榮所生,則河清之謂何?于是謁選得新樂令。新樂當(dāng)孔道,其民困踣于輪蹄扉屨間,生計日蹙。君至,首革傳金之寄于庫,而扣羨者歲若干,以寬郵卒,以急過客,而民益得休息。君每以朝哺,問兩尊人匕箸加損,即蒞堂皇治程書,或行田間課樹藝,又暇則旅進博士弟子甲乙而摩厲之。事事皆字人實際,而其尤著者,如辨諸生劉某之誣柢;其尤不欲自著者,如償前令君某之侵貲,非德禮長者不辦此也。既奏冣(最),得封典。而太孺人見背,君以憂去。依封翁室為苫寢者三年,服闕,補昌黎令。君之為昌黎,如其為新樂,而有水庸加之,以防倭,戎器之除,稱精毖焉。會以持鄉(xiāng)賢祠地,中鄉(xiāng)紳之欲兼地者,僅遷成都判。當(dāng)是時,君亟以解官稟命,而老親不敢以身事戀一息也;亟以奉親陳請,而上官不敢以國事失一倅也。又有征播之役,受事除戎器二千,而督餉為粟米者倍之,為料豆者半之,皆因期而給。滿六載,遂擢知陜西之寧州云。君既以親篤老,不忍再叱邛馭,而侍封翁杖履宴笑衎衎者,適二載。為萬歷丁未元旦,以至不起,時三月初二日也。距其生嘉靖辛丑十一月初六日,享年六十有七。蓋屬纊之頃,翛然歸全,惟恨不能終事九十余老人,以屬時熙輩而已。君配徐封孺人,為處士來同公女,有婦德。二子:長即時熙,娶于邢,繼以吳;次時泰,禮部儒士,娶繼俱王。三女:長即適余子,官生趙鉉者;次適陳廉;又次適邑廩生高有恒方伯公時子也。舉孫男二:鑠殤,鉞未聘;孫女三:一字趙,一字王,而殤其一未字。墓在郡城南,以萬歷三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葬。

余為之銘,銘曰:

嗚呼!宦若晚暢,身遽朿來。奉高年苦,不足有新,其兆以埋。玉余銘孝,思示嗣續(xù)。

1.2 《明奉直大夫陜西寧州知州菊軒張君暨元配孺人徐氏合葬墓志銘》

明進士、承德郎、戶部浙江司主事、邑人劉亮采撰

賜進士、通奉大夫、正治卿、陜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前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禮闈分校、邑人董元學(xué)篆

賜進士、中憲大夫、奉敕督理糧儲、小灘監(jiān)兌、河南按察司副使、邑人陳載春書

合葬者何,永從也?匪曰從之,乃更襄之;匪曰襄之,乃更成之。噫!此倫也。入于天墜,莫之或逃。吾濟上千乘之郡也,見一參藩華巖張公,囗發(fā)而從,垂白而老,鶼無拊翌,彌不濟盈。脫或趣變于亨屯,數(shù)差于修短,不力之人,不竟之天,各任尤也。故曰:德如毛,仲山甫舉之,百年之內(nèi),又見此翁媼耳。余生也晚,未見奉直公。少時,聞之大司徒趙公所為志,謂公也曰:“學(xué)問醇深,其操履尺寸,不失度于儕輩,未易當(dāng)也!”謂媼也曰:“饒有婦德焉!”蓋婦德不逾閥。吾于公力所迨,而知媼有襄之德;吾于公力所不迨,而知媼有成之德耳!媼封孺人,姓徐氏,處士來同弱息也。其生也先奉直公八日,二姓尊人相而配之,髡髦是儀。比其歸也,既貧且窶,居則削椽,緯蕭被也,綦巾茹藘,故曰:“真伯鸞婦!”維時,說者曰:“公難為之室,媼難為之家?!蹦繛殡p璧焉。公順親志,讀書山中,每不歸。媼致親養(yǎng),辟蘆為炊,渝潃洴澼,皸瘃胝胼,葛屨所稱,不啻瘁也。二人飫熊白,奧纻纊,引恬引考,賴婦賢耳。且公所友皆一時名流,媼亦識其可因可宗,非助銷比,修饋之余,每勤雜佩之,問公:“外有所藉,內(nèi)無所攖,名立行成,謂非媼所襄乎不可也!”夫士之仕也,蘄于良,往往變?nèi)烧撸抢糁桃?。故妻妾之奉,孟子譚及之,間有曰:“豹數(shù)日不食,文彩乃蔚。”斯語也,衰世不聞久矣。奉直公兩尹疲邑,卓有惠績,人知尹之良也。孰謂閫以內(nèi),拔葵去織,御厥初服土物不以玷琴裝?夫以節(jié)成儉,以儉成廉,以廉成惠,公之治行,謂非媼所襄乎不可也!迨乎昌黎政成,廟堂始知令尹有□君焉,翟韋鸞篇,遂厥德矣,而命曰孺人,亦薄之乎其□報也。公在新樂,已失所恃,聞命入蜀,不獲將父,人子踟躕,忠孝將廢一矣。媼曰:“君能勉君以孝,我能代成之,耋壽之親有我在!”公乃謝而屬之,遂往視事,凡六載。封翁之甘膬必當(dāng)其嗜,寒燠必適于調(diào),故衰齡日就康勝。比公聞寧州之命,卸肩蜀倅,以終養(yǎng)丐歸。媼以無恙之親復(fù)公托庇,君親兩得者,媼成之也。及公彌留,以親在旁,皇不敢暝,媼曰:“天能勉君以孝,我能代成之,耋期之親有我在!”公乃泣而屬之,遂僵。閱七月,封公既世,生事葬祭,一準(zhǔn)于禮。既襄事,闔戶稱未亡人家政咸秉令焉,內(nèi)外肅如也。又十三年,萬歷庚申七夕,乃就簀,得壽八十歲。所生二男三女,男曰時熙,曰時泰;女適趙,適陳,適高,奉直公蒞昏嫁已。公歿后,舉孫男五:曰玥,娶河南按察司副使賈希夷男、潯州府經(jīng)歷梧女,曰璟,曰瑄,曰玠,曰琰,未聘婦;孫女五:長適提學(xué)御史趙繼本孫、邑廩生天開子化鉏;次適儒官王遜子、邑諸生之藩;三未字;四適孝廉王啟亨子鼎鉉;五未字。玥、玠、琰,洎適趙與未字一,皆熙出;璟、瑄,洎適王與未字一,皆泰出。曾孫一,曰啟昌,未聘婦;曾孫女一,字太保吏部尚書尹旻孫、邑諸生子□,玥出,皆奉直公未及見者。夫終一尊人,昌諸子姓,其復(fù)于公之托不又多哉!奉直公儒也,醇吏也,良力所能也,奪情入蜀,遺親捐館,躬有不閱矣。微媼公其有闕哉!我故曰:“匪曰襄之,乃更成之,婦德如此,可以稱矣!”將于泰昌庚申十二月十一日歸奉直公之壙,其為從也永矣!銘之曰:

2 生平仕宦考述

張正蒙,字啟愚,別號菊軒,濟南歷城人。出生于嘉靖辛丑(二十年,1541)十一月初六日,卒于萬歷丁未(三十五年,1607)三月初二日,享年六十有七。(虛歲)

其家世延續(xù),非嫡子而傳,墓志曰:“先世居歷下,而逸其譜牒,所記為別祖者安仁翁,安仁翁凡五傳而生封文林郎文魁翁,為君父,母曰王太孺人?!?/p>

張正蒙小時候,聰明好學(xué),穎敏善誦,他父親對他有很大期許:“‘吾門且待若而名!’既冠,游邑庠,益肆力于綜討,文譽蔚起?!?/p>

2.1 科考履歷

隆慶丁卯(元年,1567)26歲,張正蒙中鄉(xiāng)試第六十六名舉人。道光《濟南府志》卷四十,“選舉”二載隆慶元年丁卯科舉人名錄:“張正蒙,歷城人。官至成都府通判?!盵1]《歷城縣志》選舉表也有類似記載:“隆慶元年丁卯科,張正蒙第六十六名,成都府通判?!盵2]另外,《重修新樂縣伏羲廟碑》載:“張侯諱正蒙,別號菊軒,山東歷城人,登隆慶丁卯鄉(xiāng)舉?!盵3]歷城同年登鄉(xiāng)舉者只有兩人,另一個為李應(yīng)和的兒子李淑性,是第二十名。

張正蒙命運多舛,科舉之路坎坷“八上春官,皆報罷。”

據(jù)《新樂縣志》知張正蒙萬歷十八年(1590)始任新樂知縣,從隆慶丁卯中舉人到謁選任職,達23年,后入吏部謁選得新樂令。

2.2 仕宦政績

萬歷十八年49歲,任新樂縣令?!吨匦扌聵房h志》卷三名宦載:“張正蒙,歷城人,舉人,萬歷十八年任,纂修縣志,重葺學(xué)宮,鼎新社學(xué),均平徭役,清驛遞,節(jié)丁支,講鄉(xiāng)約,禱飛蝗,興學(xué)校,與民休息”[4],頗顯政績。

新樂縣在河北省西,明屬正定府。墓志云:“新樂當(dāng)孔道,其民困踣于輪蹄扉屨間,生計日蹙?!碑?dāng)?shù)厝恕靶远喽睾?,?wù)在農(nóng)桑,好尚儒學(xué),傷于遲重;俗尚剛勁,人習(xí)文武,有慷慨之風(fēng)。”張正蒙從萬歷十八年到任,至萬歷二十二年(1594)丁憂,四年的時間,革故鼎新,政績突出,為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入縣志《名宦傳》。其政績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2.2.1 主持纂修縣志

張正蒙下車伊始,即倡修《新樂縣志》,其后至清康熙、乾隆、光緒凡三修,承前啟后,功莫大焉。查縣志有署名萬歷辛卯(1591)秋八月既望,承務(wù)郎、兩淮都轉(zhuǎn)運鹽使司運判、治下生、儲齋李有本的序曰:“萬歷庚寅(1590),菊公張侯來令新樂。未幾,均徭役,平賦稅,勸農(nóng)桑,興學(xué)校,凡百廢馳無不振舉。乃詢及于志,得舊編覽而嘆曰:‘俗移于時之屢遷,難以舊文征也!’于是禮延學(xué)博陳君,賈君、張君暨學(xué)生李子鵬程、默子鐘霍,獵經(jīng)傳,搜書牒,遐鉤旁搜,有稽輒錄,別例著凡,分為十卷,析目四十有六。上系星野以志天文;下系建置、城池、疆域、山川;勝景古跡以志地理;中系職官、名宦、選舉、人物、孝行,烈女、風(fēng)俗、雜記以志人文;并系土產(chǎn)、公署,學(xué)校、祠祀、橋梁、貢賦以志物采。且體遵《大明一統(tǒng)志》,事參《禹貢》《周禮》《職方》等書,三閱月編摩告竣,詳而有體,核而不靡,贍而不逸,時而不違,郁郁乎志哉!爰付剞劂,命余為序。”[5]頗為詳細敘述了修縣志的時間、過程以及參與的人員、體例等。

張正蒙“獵經(jīng)傳,搜書牒”,辛勤搜羅資料,保存了大量明代中期以前的地方文獻資料,如詩詞碑銘、禮俗人物、人口賦稅等,后續(xù)方志賴以承繼。同時,增刪修訂體例,奠定了規(guī)??蚣芑A(chǔ),影響了續(xù)修方志,后出方志大抵未出其范圍。萬歷張志雖依《大明一統(tǒng)志》,而多按本縣地方實際情況損益。按《明一統(tǒng)志》體例:首京師,次南京,然后以十三布政使司分區(qū),析目詳述各府州情況,凡建置沿革、郡名、形勝、風(fēng)俗、山川、土產(chǎn)、公署、學(xué)校、書院、宮室、關(guān)梁、寺觀、祠廟、陵墓、古跡、名宦、流寓、人物、古跡、列女、仙釋等約21類。而《新樂縣志》萬歷張正蒙本已經(jīng)亡佚,但其中內(nèi)容大多保留在后來方志中,康熙、乾隆兩次修志基本上延續(xù)了萬歷本的體例。麻廷璥《新樂志序》曰:“初修于前明張令正蒙,再修于國朝林令華皖,在昔發(fā)凡起例,匯為十志,由天文地理終止于雜志,其分門別類自可囊括無遺。續(xù)之者亦即依類而纂次焉?!彼皇鞘占瘎h削資料,補充附于舊志之末。參之乾隆志可知,萬歷張志共分10志46目,依次為:卷一天文志:星野;卷二地理志:沿革、疆域、形勝、山川、鄉(xiāng)社、街市、物產(chǎn)、古跡、丘墓;卷之三建制志:城池、公署、學(xué)校(附社學(xué)、書院)、郵鋪、坊碑、橋梁;卷之四貢賦志:戶口、田賦、徭役、經(jīng)費、馬政、課程、勛田;卷之五禮樂志:公儀、祠祀、鄉(xiāng)飲、風(fēng)俗;卷之六職官志:額置、縣官、學(xué)官、名宦;卷之七:選舉志:進士、舉人、貢士、褒封(恩蔭附)、援例、武弁、掾階;卷之八人物志:鄉(xiāng)賢、孝行、貞烈;卷之九藝文志:文、詩、歌;卷之十雜志:寺觀、災(zāi)異。與志文所言目類數(shù)量相合。從以上所列志目可見,張志從體例、文獻收錄思路方面受《大明一統(tǒng)志》體例影響不大,舉凡新增天文、選舉、職官、貢賦、藝文等,涉及范圍廣泛,更加系統(tǒng)全面完整,志目也更加有邏輯,層次分明,如選舉志列仕進之途,凡進士、舉人、貢士、褒封(恩蔭附)、援例、武弁、掾階等,時代特色也更加突出,所謂“詳而有體,核而不靡,贍而不逸,時而不違。”也基本達到了。康熙、乾隆續(xù)修皆本其體例,而光緒《續(xù)修新樂縣志》則厘為六卷,取消10志分類,直接志與目并行,出43目,雖資料豐富,但存在卷與卷之間不均衡,大小隸屬不等諸多問題,反不如張志條理清晰,類屬恰當(dāng)。

2.2.2 重視教育,重葺學(xué)宮,鼎新社學(xué),興學(xué)校

張正蒙非常重視當(dāng)?shù)氐奈幕逃蘅槍W(xué)宮社學(xué),復(fù)興學(xué)校教育。新樂學(xué)宮,屬官學(xué),在縣署(今承安鎮(zhèn))東南,為廟舍與學(xué)舍合一的機構(gòu)。唐末始建,為直隸省最早建立的6所縣學(xué)之一。五代兵毀;宋大觀中復(fù)建;元季又毀……萬歷十九年(1591)知縣張正蒙大加增修,漸趨完備。[6]社學(xué)則是幼童教育。元制,五十家為一社,每社設(shè)學(xué)一所。明代各府、州、縣皆立社學(xué)。萬歷《新樂縣志》載:新樂有社學(xué)14所??h立一所,在西察院東門,堂、廟、室俱備。凡十五歲之幼童,擇教讀有行者群蒙而訓(xùn)之。農(nóng)閑時令子弟入學(xué)學(xué)習(xí),習(xí)讀《孝經(jīng)》《論語》《孟子》。萬歷十九年(1591),知縣張正蒙重修。除了修繕教育建筑設(shè)施,他還重視學(xué)子的學(xué)習(xí),墓志曰:“君每以朝哺,問兩尊人匕箸加損,即蒞堂皇治程書,或行田間課樹藝,又暇則旅進博士子弟甲乙而摩厲之?!痹谔镩g問農(nóng)桑之余,常常和學(xué)宮老師一同親自詢問學(xué)習(xí)情況,評定名次,督導(dǎo)磨礪學(xué)子的課程學(xué)業(yè)。另外他還重修了伏羲廟,“迨萬歷庚寅,張侯繼至,乃增希其所未備,潤色其所未周。鄉(xiāng)眾僉以盛舉為快?!贝己襦l(xiāng)風(fēng)俗,從而達到“抑開物成務(wù)之德啄人人心”[7]的目的。

2.2.3 與民休息,施行德政

張正蒙上任不久即遭蝗災(zāi),“萬歷十九年,夏五月,蝗生縣東,未幾數(shù)日,滋類遍野?!盵8]他憂心忡忡,日夜祈禱,想必經(jīng)過積極抗災(zāi)救災(zāi),應(yīng)該取得了效果,所以“禱飛蝗”成了他的政績。到了明代中期,地方官員斂財成風(fēng),苛捐雜稅蜂起,“明代征收正賦之外,有傾銷耗銀,即耗羨也,有解費,有部費,有雜費,有免役費,種種名色,不可悉數(shù),大率取之鄉(xiāng)宦者少,取之編戶齊民者居多,不特私派繁興,亦且偏枯太甚”[9]張正蒙首先減免了驛遞等的雜稅,“以寬郵卒,以急過客,而民益得休息?!蓖瑫r,他通過均平徭役,清理驛遞等措施,減少老百姓的負擔(dān),發(fā)展當(dāng)?shù)厣a(chǎn)和經(jīng)濟。另外,他補欠虧空,紓解冤情也顯示了崇德尚禮的長者之風(fēng),墓志里講了兩個例子,一是“辨諸生劉某之誣柢”,辨明了對諸生劉某的誣陷詆毀,具體事件不詳,在當(dāng)時得到大家的贊揚;另一個是“償前令君某之侵貲”,還清了前任縣令侵欠的公款,他也不愿意聲張。查《新樂縣志》,前令即張正蒙之前任是萬歷十四年(1586)呂克恭,山東鄒平人,后升涇州知州。再往前縣令是趙一經(jīng),膠州人,萬歷十一年(1584)任。墓志中此前令未知所指,應(yīng)在其中。但還清欠款說明張正蒙治理下,新樂縣經(jīng)濟發(fā)展不錯,有錢可還,同時,也表現(xiàn)了其仁德寬厚之心。

萬歷二十二年53歲,母親王太孺人去世,丁憂去職回家守孝。平定州舉人趙璇接任新樂縣令[10]?;剜l(xiāng)“依封翁室為苫寢者三年”。

萬歷二十五年(1597)56歲,服闕,補昌黎縣令[11]。墓志說:“君之為昌黎,如其為新樂?!逼鋵?,頗為艱難,雖有其心而外部環(huán)境已經(jīng)不同。首先是天災(zāi)不斷,田禾歉收,他在任近三年,年年都有災(zāi)害,救災(zāi)賑災(zāi)是首要大事?!笆悄?二十五年)自正月不雨,至四月二麥俱槁,夏大雨田傷澇,民大饑,冬地震。二十六年,春旱,夏久雨,田禾澇,民大饑。二十七年,夏,瘟疫大行,民饑?!盵12]這三年大災(zāi)都是列入縣志大事記的,其嚴重性可想而知。其次,防倭和戰(zhàn)備形勢嚴峻。昌黎居于軍事要沖,既要防備北方遼東、蒙古和土蠻的威脅,又要加強海防抵御倭寇。[13]“神宗萬歷元年,派河南車營官軍于胡林莊暨昌黎等口防守,為備倭也。”[14]“指赤洋??跔I,其于永樂七年為防倭寇設(shè)(見明萬歷二十七年《永平府志》)?!盵15]所以,墓志上記載他加固海防,謹慎認真整治兵備武器,防備敵人劫掠,護佑百姓安全。墓志記載的另外一件事是:“會以持鄉(xiāng)賢祠地,中鄉(xiāng)紳之欲兼地者?!碧幚磬l(xiāng)紳土地兼并的事,涉及鄉(xiāng)賢祠地,語焉不詳。張正蒙在《昌黎縣志》上除了有任職的記載外,無傳,這些資料也可補縣志記載之缺漏。

萬歷二十七年(1599)張正蒙58歲,由知縣升遷成都通判。合葬墓志云:“奉直公兩尹疲邑,卓有惠績,人知尹之良也?!睆堈扇瓮ㄅ惺锹殑?wù)提升。明朝于地方各府置通判,為府之副職,位于知府、同知之下,正六品。與同知分掌清軍、巡捕、管糧、治農(nóng)、水利、屯田、牧馬等事。[16]到任不久,播州土司楊應(yīng)龍叛亂。萬歷二十八年(1600),明朝廷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節(jié)制川、湖、貴州諸軍事,調(diào)8省之24萬軍隊分8路發(fā)動“平播之役”。此役前后歷時114天,全境平定。播州從此“改土歸流”。[17]墓志云:“又有征播之役,受事除戎器二千,而督餉為粟米者倍之,為料豆者半之,皆因期而給?!闭f的就是這件事,張正蒙根據(jù)職責(zé)負責(zé)給平播部隊提供后勤保障,籌備修整武器二千件,督集軍餉粟米四千石,軍馬草料豆類一千石,都按期完成,保障了軍用供給。

萬歷三十三乙巳年(1605)張正蒙64歲,任職滿六載,遂擢知陜西之寧州,不就。因家中老父年邁,合葬墓志言“卸肩蜀倅,終養(yǎng)丐歸”,“侍封翁杖履宴笑衎衎者,適二載?!?/p>

萬歷三十五年丁未(1607)三月去世。享年66歲。其父九十余歲,合葬墓志講去世前,他還放心不下老人,“及公彌留,以親在旁,皇不敢暝,媼曰:‘天能勉君以孝,我能代成之,耋期之親有我在!’公乃泣而屬之,遂僵?!逼浼冃⒘钊烁袆印F邆€月后,老人也去世了。

張正蒙娶妻徐氏,有二子,三女。

3 社會關(guān)系和家族聯(lián)姻情況

張正蒙生前官至陜西寧州府知府,有一定的社會治理才能,而且“學(xué)問醇深”,從為其和徐氏墓志撰文、書丹、篆蓋之人可看出,其結(jié)交之人多為濟南歷城文壇或政界名士,也反映出的明中晚期官員科舉和地域?qū)ι鐣P(guān)系產(chǎn)生影響的特點。

3.1 墓志撰文、書丹、篆額

張正蒙墓志撰文者趙世卿(1538-1615),字象賢,別號蘭渚,濟南歷城人,明代后期著名大臣、理財家。生于嘉靖十七年(1538),卒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隆慶五年(1571)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因忤首輔張居正罷官。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病死,世卿起為戶部郎中,復(fù)出為陜西副使。累遷戶部侍郎,萬歷三十年(1602)升為戶部尚書,萬歷三十九年(1611)辭官家居,據(jù)墓志萬歷四十三年乙卯(1615)正月十五卒,贈太子太保?!睹魇贰贰稓v城縣志》有傳,文革期間出土《明資德大夫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蘭渚趙公墓志銘》。[18]有《司農(nóng)奏議》十四卷,國家圖書館藏崇禎七年(1634)趙濬初刻本,山東省圖書館館藏有十卷本現(xiàn)存九卷,著錄為萬歷刻本??h志載有《司徒三約》《光廬東山存稿》未詳。按:《明史》卷二百二十一《趙世卿傳》:“三十八年秋,世卿乃拜疏出城候命。明年十月,乘柴車徑去。廷臣以聞,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贈太子少保?!盵19]依此,歷來趙世卿卒年,皆為1618年,萬歷四十六年,誤。其墓志記錄為萬歷四十三年乙卯(1615)正月十五卒。

篆額者陳九疇,號東華。濟南歷城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鄉(xiāng)試亞元,三甲第二百一十四名進士。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屢遷山西按察司副使,絕請托,禁仆從,焚逋券,言動不茍,有古君子之風(fēng)。卒祀鄉(xiāng)賢。道光《濟南府志》有傳[20]。

書丹者董元學(xué),濟南歷城人。萬歷七年(1579)舉人,翌年聯(lián)捷三甲第二十七名進士。以詩文書法見稱。[21]據(jù)《明代職官年表》載:至萬歷四十年(1612),歷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湖廣布政司右參政、山東濟寧兵備道按察使、山西兵備道按察使、河南按察使、湖廣右布政使、陜西左布政使。為人醇謹,寡交游,以篤行君子稱。道光《濟南府志》有傳。還撰有歷城《明奉訓(xùn)大夫河南睢州知州弘江趙公墓志銘》?!睹魅耸颐麆e稱字號索引》載有董元學(xué),字汝覺,號敏軒先生者,錄此備考。[22]

合葬墓志撰文者劉亮采,字公嚴,濟南歷城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歷任鹿邑、蘭陽知縣,遷戶部主事,申請歸鄉(xiāng)。他是劉天民之孫,滑稽調(diào)笑,大有祖風(fēng),善書畫,通音律,其詩書畫世稱三絕。《聊齋志異》有劉亮采篇,說亮采為人任俠,急人之急,以故秦、楚、燕、趙之客,趾錯于門,貨酒賣餅者,門前成市焉。道光《濟南府志》有傳。著述有《少微樂隱集》和《咸酸勾肆余音》,又嘗作《歷城縣志》,但均毀佚于明末兵火[23]。

合葬墓志篆額者董元學(xué)見上張正蒙墓志書丹。

書丹者陳載春,字子元,號澄渠,濟南歷城人,陳九疇之子。樸厚溫醇.善承親意,人樂與交。萬歷元年(1573)舉人,萬歷八年(1580)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進士。由直隸順德府知府,刑部郎中,仕至河南按察司副使,所蒞皆有實政。致仕,杜門謝客,不預(yù)外事,屢薦不起,嚴禁家仆橫暴。崇禎十二年(1639)。清軍攻城,載春守西南城,城陷不屈而死,年八十八。工書。道光《濟南府志》有傳。[24]

3.2 科舉同窗考辨

張正蒙與趙世卿是同窗好友。趙世卿撰墓志回憶列舉了他們七個同學(xué)讀書的情形:“余為孝廉,與今中丞王睛宇、大參于完樸、冋卿于橫海、封君陳毅齋、太學(xué)李松盤及菊軒君同讀書開元寺中,相砥礪以文行?!焙显崮怪荆骸肮樣H志,讀書山中,每不歸……且公所友皆一時名流?!?/p>

他們的老師有殷士儋等名家碩儒,據(jù)《明資德大夫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蘭渚趙公墓志銘》:趙世卿“年十八,補博士弟子員,從殷棠川先生講業(yè)。凡游先生門者,皆一時名士,而先生尤器重公,謂異時國家允得此人力?!币筇拇ǎ疵鞒Y部尚書殷士儋,濟南人,學(xué)者詩人。按趙世卿墓志十八歲以后從師推算,殷士儋在家鄉(xiāng)時間,一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母親病逝,殷士儋回鄉(xiāng)守孝,五年未出濟南,期間與當(dāng)?shù)刂T儒生講學(xué)交往,從游者甚眾[25],一是隆慶五年(1571)12月辭官回鄉(xiāng)。趙世卿從其講業(yè)當(dāng)在回鄉(xiāng)守孝時,年齡正符,而隆慶五年殷士儋再次回鄉(xiāng)時趙世卿已經(jīng)高中進士了。其中從學(xué)的還有于橫海,道光《濟南府志》卷四十九于鯨傳:“(徐邦才)遂以女妻之,而薦于殷士儋,嘉靖四十三年(1564)舉鄉(xiāng)試,隆慶二年(1568)成進士,即出士儋之門”。此時,趙世卿、張正蒙、王晴宇、于完樸、于橫海、陳毅齋、李松盤是同學(xué),是否都從殷士儋學(xué)習(xí),目前資料尚不能確定,然同儕于開元寺同窗準(zhǔn)備舉業(yè)是確定的,同時,也可知開元寺此時已經(jīng)在郊外了[26]。

趙世卿撰墓志中所舉同學(xué)七人,皆以任官職冠于前,以號相稱。考中丞者為巡撫,王晴宇即王見賓,《歷城縣志》《濟南府志》有傳。參之《明中憲大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奉旨加級起用晴宇王公墓志銘》可知,王見賓(1536—1607),字懋欽,別號晴宇。其先世為淮之安東人。明初從軍徙濟南,遂隸濟南衛(wèi)。萬歷三年(1575)進士,官左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因上疏題請與韃靼部結(jié)盟獲譴,解任聽勘,后歸田,卒,年七十二[27]。王見賓在萬歷十三年(1585)開封府任上,刊印了《開封府志》三十四卷,其序曰:“今繼之者睛宇王公,嘉與斯舉,始克殺青?!盵28]萬歷二十二(1594)年,按察使王見賓視察密云,以近三十年來當(dāng)?shù)厥孔訜o舉于鄉(xiāng)者,而建白檀書院。[29]其傳無載。另外,《濟南歷代墓志銘》“傳見清道光《濟南府志》卷三十九?!闭`。查清道光《濟南府志》其傳在卷四十九。王學(xué)春《〈開封府志〉考略》“王見賓,字睛宇,山東歷城縣人。”[30]亦誤,晴宇為別號。

大參即指山西參議副使,于完樸即于達真,字子沖,號完樸,歷城人。萬歷五年丁丑科(1577)進士,同年為澤州知州,遷兵部員外郎,兵部未滿歲,升山西僉事,飭兵昌平。官至薊州兵備道,山西參議副使,歿,人惜之。有詩文名。

冋卿者為太仆寺少卿,于橫海即于鯨,字子長,號橫海,歷城人?!稓v城縣志》《濟南府志》有傳。

通過研究他們的仕途和履歷可知,七人同學(xué)同鄉(xiāng),其中進士4人,舉人1人,秀才2人,雖然個人能力和閱歷、性格等是影響人生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科舉出身不同,選舉仕途發(fā)展也不同,決定了不同的人生方向和前途。有的為封疆大吏或者臺閣大臣如巡撫、參議副使、戶部尚書、太仆寺少卿,為官一方,戍邊御敵;有的擔(dān)任中層官員到老如通判、知州;有的在家鄉(xiāng)教書育人。同時,明代中晚期在濟南以殷士儋、趙世卿、王見賓、于達真、劉亮采等為代表的官員身份文人群體出現(xiàn),繁榮了濟南當(dāng)?shù)匚幕逃蜕鐣睿o我們研究科考對區(qū)域社會階層和地方文化影響提供了案例。

3.3 家族姻親關(guān)系

趙世卿撰張正蒙墓志銘曰:“而君尤暱就余,遂申之以婚姻之好,……三女:長即適余子,官生趙鉉者?!e孫,男五:曰玥,娶河南按察司副使賈希夷男,潯州府經(jīng)歷梧女。”1965年濟南東郊發(fā)現(xiàn)趙鉉墓[31]。趙鉉字伯立,號華廷,歷城人,趙鉉以父蔭官后軍都督府都事,歷官太仆寺丞、刑部主事、戶部江西清吏司員外郎、戶部郎中、河南知府,終官廣東高升知府,天啟丁卯七年(1627)二月九日卒。參照《明資德大夫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蘭渚趙公墓志銘》可知:(趙世卿)“子六人:長鉉,官生,夫人出,娶陜西寧州知州張正蒙女,卒;次鎮(zhèn),廩生,娶吳江知縣鄭杰女;次缽,娶延綏巡撫王見賓女;次鋈,娶陜西左布政使董元學(xué)女。”[32]同時,《明中憲大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奉旨加級起用晴宇王公墓志銘》也說(王見賓)子二:長,國子生,張淑人出,娶河南按察使李攀龍孫女,繼娶庠生劉宗尹女,再繼把總官周翰女;次鼎宗,口巾生員,出副室胡氏,娶陜西參政于達真女。女一,適戶部尚書趙世卿男缽。[33]

綜之,張正蒙與趙世卿不但是同學(xué),而且有姻親關(guān)系。趙世卿的長子鉉,娶陜西寧州知州張正蒙女,子缽,娶延綏巡撫王見賓女;次鋈,娶陜西左布政使董元學(xué)女。王見賓的兒子則振宗娶河南按察使李攀龍孫女,次鼎宗娶陜西參政于達真女。而王見賓墓志《明中憲大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奉旨加級起用晴宇王公墓志銘》為其墓志篆蓋陳載春,書丹為劉亮采皆署名同邑眷晚生,也反映出他們也存在姻親關(guān)系。印證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家族的興盛不但與科舉密切相關(guān),影響了家族興衰。同時,也與姻親密不可分,受門當(dāng)戶對思想,書香門第觀念影響,家族聯(lián)姻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4 墓志的文獻價值

張正蒙墓志對于研究濟南明代社會文化,家族生活史、文獻學(xué)和方志學(xué)研究等有較高的價值。

4.1 彌補了方志記述的缺漏,豐富了傳記資料

張正蒙其名不顯,生平和傳記不見于《歷城縣志》《濟南府志》和《昌黎縣志》,在《新樂縣志》之《名宦傳》中只有簡單記述。其生平、履歷、仕宦等通過墓志考辨,有了較為完整清晰的展現(xiàn),補充了其本人和相關(guān)人員方志和地方文獻記載的缺漏,方志記載其仕途終于成都通判,而墓志等記載擢知陜西之寧州知州不就,補充了其履歷。同時,明代以李攀龍、殷士儋、邊貢、邢侗、趙世卿、徐邦才、劉天明、劉亮采等為代表的濟南仕宦和文化群體的崛起,對濟南文化性格和環(huán)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墓志述及他與趙世卿、王見賓、于鯨、于達真等學(xué)習(xí)交往,以及與董元學(xué)、劉亮采、陳九疇、陳載春等的聯(lián)系,為研究明代中期濟南社會文化生活環(huán)境、文人和學(xué)術(shù)研究群體關(guān)系提供了資料。另外,山東明代還有一個張正蒙,山東濱州人。弘治十四年(1501)舉人,正德三年戊辰科(1508)二甲第二十七名進士。授刑部主事,仕至陜西漢中府知府[34]。

4.2 提供萬歷《新樂縣志》編纂情況資料

《新樂縣志》纂修的相關(guān)問題。關(guān)于首修時間問題。張正蒙任職的第二年萬歷十五年辛卯(1591)就開始動議編纂縣志,三月而成。期間“乃詢及于志,得舊編覽而嘆曰:‘俗移于時之屢遷,難以舊文征也!’”揣文意在他之前似乎編過縣志,疑或有舊志,新志出而佚,或僅是資料亦未可知。但清康熙林華皖《新樂志序》云:“新樂邑志,自萬歷辛卯(1591)始修之,距今康熙壬寅(1662年)蓋七十二年于茲未有續(xù)焉。”[35]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麻廷璥《新樂志序》曰:“余雖自慚游劣,間取舊本翻閱,初修于前明張令正蒙,再修于國朝林令華皖。”[36]而后人多根據(jù)序,沿用張正蒙首修《新樂縣志》之說,如黎錦熙《方志考稿甲集》著錄:“光緒《新樂縣志》六卷,光緒十一年知縣雷鶴鳴主修,正定府教授趙文濂纂。據(jù)舊序萬歷庚寅知縣張正蒙創(chuàng)修,順治間知縣林華皖再修,乾隆二十二年知縣麻廷璥續(xù)修。但據(jù)學(xué)部志目有康熙新樂縣志二十卷,知縣林華皖修,康熙元年刊本?!盵37]來新夏《河北方志提要》也說:“新樂縣志始修于萬歷十九年(1591),分10卷,46目,按《大明一統(tǒng)志》體例纂修?!蓖瑫r說“張正蒙,易城人,新樂知縣。”[38],誤,應(yīng)為歷城人。

查歷代著錄:明宮廷藏書樓文淵閣存藏圖籍總錄《文淵閣書目》卷十九·舊志載“暑字號第一廚書目有《新樂圖志》二冊”又見卷二十,新志“往字號第一廚書目有《新樂縣志》”[39]無冊數(shù)。楊士奇編《文淵閣書目》是明正統(tǒng)六年(1441)。河北大學(xué)地方史研究室編《河北歷代地方志總目》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情況了,除了《文淵閣書目》兩種,還著錄了一種“弘治《新樂縣志》(明)孫昌修,明弘治年間修,見《千頃堂書目》卷六·史部”[40],可知在弘治以前就有舊志三種,并列入佚書類。查黃虞稷著《千頃堂書目》卷六·史部地理類著錄有“張正蒙《新樂縣志》,萬歷辛卯修,令;孫昌《新樂縣志》[41]。無“明弘治年間修”。而張正蒙萬歷《新樂縣志》收孫昌詩,可知孫昌早于此,《千頃堂書目》還著錄了孫昌編纂的《滑縣志》。至萬歷三十三年(1605)張萱等編《內(nèi)閣藏書目錄·志乘部》卷六著錄了兩部“《新樂縣志》,萬歷辛卯邑令張正蒙修二冊全;又二冊全,同上?!盵42]因此,在張正蒙修志之前已經(jīng)有三種舊志,他不是首修,借鑒了舊編應(yīng)屬無疑。萬歷《新樂縣志》不但內(nèi)容上,也包括體例都借鑒延續(xù)了舊志,通過類目對比可知,《大明一統(tǒng)志》體例對其影響不大,僅做了個別調(diào)整,大部分應(yīng)延續(xù)了舊志的體例,所以僅三個月就大功告成,只是舊志簡略,張正蒙進行了大量內(nèi)容的豐富充實調(diào)整,其功不可沒。

《新樂縣志》版本,其前三種縣志今皆亡佚不存,張正蒙萬歷本因附于續(xù)修志前而存,其后《新樂縣志》重修過三次。有康熙《新樂縣志》二十卷(明)張正蒙修陳實纂(清)林華皖續(xù)修郝應(yīng)第續(xù)纂,康熙元年(1662)續(xù)修本。二十卷,其中十卷為張正蒙修本,十卷為林華皖續(xù)修本。逢單卷為原本,雙卷為續(xù)本。依次為: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貢賦志、禮樂志、職官志、選舉志、人物志、藝文志及雜志。乾隆《新樂縣志》二十卷,(清)麻廷璥纂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光緒《新樂縣志》6卷(清)雷鶴嗚等修,趙文濂纂,有光緒十一年(1885)刻本和民國二十八年據(jù)光緒十一年刻本重排印本。

4.3 輯錄佚文研究文獻

在查閱墓志和縣志資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和墓主人及友朋相關(guān)資料,未見《濟南府志》《歷城縣志》特輯錄如下以備研究。張正蒙未見著述詩詞傳世。孫期昌《史氏廣文孝廉二公合傳》“張子正蒙有云:‘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蓋德福相因,應(yīng)若桴鼓。又語云:‘豐于才者或嗇于迂,而嗇于先者或豐于后。’蓋后先相映,炳若日星,斷斷不誣也?!盵43]只有斷章佚句。

劉亮采著述亡佚,存詩三首,保留在《靈巖志》和乾隆《歷城縣志》中[44]。今查康熙《河南通志》卷三十八《藝文志四》載有劉亮采詩詞各一首,《康王廟》詩:“九郎匹馬落村墟,野老為祠志喜初。指定廟謨清日月,何妨浪跡混魚龍。中天事業(yè)應(yīng)能辨,左袒人心亦有余。胡為主和功將隕,翻疑誰作蠟丸書?!绷怼稘M江紅·留別蘭陽諸父老》一首:“漫說留鞭,故故令人心折??创说?、迎新送舊,果如傳舍。犬吠幾家煙雨爨,蛙鳴多少坡塘月。愧腐儒、畢竟負蒼生,何須說。軍國役,何時歇;閭閻力,今已竭??创说亍⑺ゲ蓊j垣,舊時閥閱。黃霸功名今日損,中原父老離情切。欲留時百計不能留,輕輕別?!盵45]《蘭陽縣志》卷八藝文志收錄有劉亮采《建名宦鄉(xiāng)賢祠記》一篇[46]。

于達真有詩名,今輯錄其詩六首。其一,題長平之戰(zhàn)《骷髏廟》:“此地由來是戰(zhàn)場,平沙漠漠野蒼蒼。恒多風(fēng)雨幽魂泣,如在英魂古廟荒。趙將空余千載恨,秦兵何意再傳亡?竟然詞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闭缕吣?1512)立,《澤州府志》著錄,原在高平骷髏廟。[47]其二,《同滑郡丞漸鴻,張明府征吾游海會寺》,萬歷五年(1577)詩碑一通:“五馬憚宵征,空林法鼓鳴。平眉供遠黛,交臂戀新晴。一水斜通澗,千山曲抱城。敢因人吏散,聊寄薜蘿情?!薄稘芍莞尽贰蛾柍墙鹗洝分?,在城陽縣海會寺。[48]其三,《城陽道中》:“臘月西風(fēng)吹敝貂,太行晴雪映徵軺。家唯釜鐵供王賦,邑有弦歌象治朝。白日疇能窺大壑,浮霧不斷出高峣。相逢此夕還堪醉,遮莫明朝未可邀?!崩帐诿魅f歷七年(1579)二月。原在陽城縣文廟?!蛾柍强h志》錄原詩作七律一首。見《三晉石刻總目·晉城市卷》,今不存[49]。其四,《州廨園庭春興》:“退食散群吏,逃之眾卉間。登臺看突兀,把酒聽綿蠻。河勢中原折,山形上黨還。可知如斗大,日日訟庭閑?!盵50]其五,《新河紀成》:“司空胼胝瀹河源,兼統(tǒng)西臺御史尊。執(zhí)法一星朝帝座,通漕萬舸入天門。霜威不減隄形壯,棠茇何如柳蔭繁。自是老臣歸佐主,功成此日戒征輪。”選自《兗州府志》[51]。其六,《贈郭建初》:“塞客衣單露始零,風(fēng)高木落水天青。鳥啼橫海將軍幕,人識江湖處士星。薊史一編存往績,燕然萬里勒新銘。莫愁旅病無供給,波滿寒塘月滿庭?!变涀悦魅f歷二十七年(1599)《永平府志》,時于達真為為薊州道,郭建初應(yīng)薊州鎮(zhèn)總兵戚繼光之聘,主修薊鎮(zhèn)史。[52]可知其詩風(fēng)蒼古曠遠,今諸家論濟南文學(xué),皆未談及,錄之補文獻之缺。

猜你喜歡
萬歷墓志濟南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qū)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嘉靖、隆慶、萬歷時期景德鎮(zhèn)瓷器胎體與青花發(fā)色特征研究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Paving Memory Lane
濟南
賦與唐代墓志
明代萬歷年間“礦監(jiān)稅使”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