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和掌握母語的關鍵階段,語文教學工作不能掉以輕心,最近幾年提出的“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文章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意義,之后探討了具體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
一、小學語文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顧名思義,“作文先導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以表達為主,結合特定的語境,讓學生根據自身生活經歷和體驗,學會如何更好地與別人進行交流。“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營造了輕松的課堂氛圍。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策略
1.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表達
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時,需要改變自身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通過實際例子表達自己。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相應的活動,然后讓學生根據自身經歷進行描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講解《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舉出實際釣魚的例子,通過學生妙趣橫生的講述,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相關的內容,而且通過釣魚這一事件,學生能夠將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相聯系,從而學會做人的道理。需要注意的是,“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主動地觀察生活,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1]。
2.組織互動,鼓勵學生參與
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并且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發(fā)言的好習慣。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鼓勵學生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盡可能地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比如,在課堂上給學生固定的題目,之后讓學生即興演講,說出寫作的大致思路和輪廓,而在課下,可以布置相關的作業(yè)和習題,讓學生寫一些隨筆,之后教師進行批閱,幫助學生修改,讓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另外,作文能夠體現學生的語文功底,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積累素材,豐富詞匯量,如選擇一些優(yōu)美的文章,在課堂上向學生朗誦,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構思和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和特點,做到客觀的評價,同時要注意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隨時隨地利用“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比如,圍繞一個知識點或者是一句話,讓學生進行聯想,之后進行一百字或者是兩百字的發(fā)言,這樣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并且讓學生找到學習的重點。
3.利用技術,幫助學生理解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教學模式有了更多的內涵,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啟迪。我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數不勝數的名篇佳作和古典詩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向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動畫和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另外,古典詩詞和經典文章的誦讀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也能夠使用相應的素材,提高作文的質量,而且古典文學中包含深刻的情感,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凈化心靈,并且樹立崇高的理想。但是技術的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需要激濁揚清,從網絡中篩選素材時,要做到慧眼識珠,選擇那些正能量的作品和材料,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2]。
綜上所述,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且根據學生的特點,圍繞學生的需求展開教學活動,這樣就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達到了寓教于樂,師生共同進步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銀霞.“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23):76.
[2]肖菁敏.“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3):54,56.
作者簡介:高偉(1968—),女,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