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關鍵時期,數學學科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科,關乎著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小學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加大了小學生學習與理解的難度,導致小學生缺少數學學習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有效教學模式,改善學生數學學習現狀,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教學;策略
一、為學生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體驗教學時,應該從本班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建不同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讓學生快速地投入課堂學習中。推動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加深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
例如,教師在講解《時、分、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向學生提出一個謎語,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如兄弟三人齊上路,有快有慢忙不停,走了三百六十日,沒有走出玻璃屋。讓學生猜謎語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的課堂體驗,進而引出教師教學的課題,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收獲更多的數學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數學探究機會
小學生年齡小,天性貪玩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這一特征,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知識感受快樂,這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課堂體驗,便于學生追求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以此促進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秉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數學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數學探究中,加深數學學習體驗,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享受收獲學習成果帶來的快樂感受。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講解《圖形的面積(二)》這一課時,當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基本公式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出一道數學探究題,讓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中測量花園面積,學生聽到教師的提問,紛紛在小組中參與討論。學生要拿格尺測量花壇的長度與寬度,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還能什么測量方式比格尺的測量效果要好。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fā),想到利用繩子的長度進行花壇測量的方法,進而教師讓學生將繩子的長度固定。學生在合作團結中,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究問題,當每個小組最后向教師匯報花壇面積時,教師要對每個合作小組的成員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表揚,這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三、運用先進教學設備,營造活躍的數學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要注重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有趣的數學問題,吸引學生參與教學課堂中。在日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學設備、電子白板教學設備等進行輔助教學,發(fā)揮教學設備教育優(yōu)勢,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內容轉變?yōu)橹庇^立體的數學知識。這有利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有利于營造活躍度的課堂氛圍,實現動態(tài)數學教學,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例如,教師在講解《圖形的變換》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圖形平移和旋轉的方法,理解軸對稱圖形相互轉變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空間思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教師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為生動形象的動畫,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帶給學生視覺上的體驗,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數學空間思維意識的養(yǎng)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體驗教學,能夠加深學生的數學學習印象,進而調動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田潤德.談小學“體驗”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9(5):95-96.
[2]張文毓.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174-175.
作者簡介:鄒艷麗(1981—),女,江西南城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