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品
摘 要?學生的良好品德從生活中來,沒有生活,學生的良好品德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豐富而真切的生活才是孕育其良好品德生生不息的源泉。品德與社會教學就是要營造有利于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學習環(huán)境,選取學生生活中的生動事例,再現學生的真實生活,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很好地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本人創(chuàng)立了“道德的光輝引領我們成長”這個活動,促使學生對自己日常品行的關注、重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道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真實生活;道德光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5-0172-01
一、學生的良好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
《品德與社會》注重學生生活的價值。沒有活生生的生活,學生就不會有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傊瑳]有生活,學生的良好品德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學生豐富而真切的生活才是孕育其良好品德生生不息的源泉,即存在決定意識。
應該注意到,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生動而真切的生活,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教學前,教師應對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背景有所了解,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要善于選用學生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動事例,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
品德與社會教學,時刻不能離開學生的生活,教學要因地制宜營造有利于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學習環(huán)境,選取學生生活中的生動事例,再現學生真實的生活,只有在這樣的氛圍情境之中,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去認識、體驗和感悟生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在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鼓勵學生與擁有不同經驗和觀點的同伴、老師和其他人開展交流、討論和對話,分享他人的經驗和感受。
例如,在學習“身邊的規(guī)則”時,不能僅僅呈現守規(guī)則的正面例子,可以適當呈現不守規(guī)則而獲得利益的例子,讓學生認識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并且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或身邊的人在這方面所遇到的不同情況和感受,對不同情況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和探討守規(guī)則的重要意義,學會根據情境作出恰當的判斷和行為選擇。
三、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和周圍的人的日常生活行為,通過“道德的光輝引領我們成長”這個活動促進學生道德發(fā)展
我在多年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創(chuàng)立了“道德的光輝引領我們成長”這個活動,旨在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去表達自己的點滴進步,去發(fā)現自己、他人日常行為中蘊含的道德光輝,并能讓這道德的光輝引領每一個人進步。
活動是這樣的:在每節(jié)課前8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同學們可以自愿登臺表演。表演的形式自由開放、豐富多彩——可單人表演,也可組團表演;可表現自己的,也可表現他人的;可用簡短的語言講述,也可用童話故事來表達;可用詩詞來表達,也可用歌唱來表達;可以采用模仿的形式,也可用采用小品的形式;可為以往而感恩,也可設未來去報答。活動就是要通過輕松愉快、豐富多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道德進步、道德理想,去溫暖、照亮每一個人的心靈,并得到老師、同學的賞識和熱烈的掌聲。在掌聲里,道德的光輝正引領著同學們的道德不斷進步。
這個活動一經創(chuàng)立,便強烈地吸引了同學們,每個同學都踴躍登臺,他們的表演生動形象、真切感人,他們的點滴進步更是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尊重與敬佩。
這個活動的長期開展,促使同學們對自己日常品行的重視,同學們在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過程中,能聯系自己的日常行為,學生在生活中又能自覺地把自己的行為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并樂于用道德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把“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作為自己最大的榮耀和終身追求,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正是我們這個活動創(chuàng)立的宗旨。這是集體的力量!這是信任、賞識的力量!
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學生有了良好的品德,又必須到生活中去踐行。即,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是一個人形成良好品德并能終身追求道德完善的必然過程,也是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華人民共和國.品德與社會課標(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2011.